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学杰九法五径融入高血压治疗

(2024-11-26 03:59:46)
韩学杰 九法五径融入高血压治疗
摘自2024-11-25中国中医药报
尹彤 李玉坤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目前众多医家致力于寻找简捷高效的高血压病临证法则,以使诊疗有法可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学杰为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致力于高血压病研究二十余年,她强调应把握高血压病治疗之关键,循法诊治,始终立足于提高降压疗效,缓解伴随症状。

中医临证是一个复杂的思辨过程,医者在临证中应将患者复杂的表面症状拨乱反正,依法诊治,对证下药。韩学杰提出了中医“九法五径”临证法则,即在处方用药时以“用药无毒、保护脾胃、重视反佐、注意引经、中病即止、注重疏通、扶正祛邪、丸药缓图、给邪出路”为法,以“祛痰浊、微发汗、通大便、利小便、调血分”为径,以规范中医处方用药的层次和方向。在高血压病诊疗时尤其强调法的重要性和普适性。

谨守用药无毒 注重保护脾胃

韩学杰在临证时谨遵用药无毒原则,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为第一要义。《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用药无毒亦是治病祛邪、保证临床疗效的必备法则,处方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及副作用大的药物。

沈氏女科以开胃纳谷为重,韩学杰遵先贤教诲,临证常重视保护脾胃。高血压病病位涉及心脾,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母脏与子脏相互影响。心的生理活动正常运行需得脾土的滋养,而脾的功能运行也依赖心的温煦、促进和滋长作用,两者互相滋养、相互促进。再加上长期用药可能会对脾胃造成伤害,故应重视保护脾胃。临证时,若患者苔腻、纳呆,则属于湿阻中焦,宜芳香开胃,可投温胆汤、保和丸等化裁;若患者苔薄、纳呆,应属脾运不健,宜健脾开胃,可投香砂六君子汤等。

分期序列调治 祛痰化瘀渐进

韩学杰治疗高血压病常用祛痰浊、调血分之法,注意疏通,分期调治。她强调,治疗高血压病应分期序列调治。高血压病初期以祛痰为主,佐以化瘀、通腑,以自拟方降压四味汤(钩藤、泽泻、莱菔子、川芎)合温胆汤为主方;中期痰瘀同治,平肝和胃,以降压四味汤合珍决汤(珍珠母、白菊花、决明子)为主方;后期先祛痰,后调肾阴阳,以降压四味汤合杞菊地黄汤为主方。

沈氏女科认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是高血压病的核心病机,治疗应痰瘀同治、解毒通络。降压四味汤中钩藤平肝,治肝风之标;泽泻、莱菔子祛痰利湿,分利两便,使邪从两便而解;川芎化瘀,升清透窍。四药升清降浊,痰瘀同治,尤宜于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活血化瘀可疏通经络,亦是“注意疏通”法则的体现,临证时可用川芎等药,既可活血又能透窍。此外,应用祛痰法时应注意祛痰不伤正,可用竹茹、天竺黄、茵陈、泽泻、海藻等。

立足扶正祛邪 耦合给邪出路

韩学杰认为,临证用药应始终从临床出发,需把握扶正与祛邪之法。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风、火、痰、瘀、虚导致素体阴阳偏盛偏衰,禀赋不足,脏腑亏损,为虚实夹杂之证。临证时应注意扶正不恋邪,祛邪不伤正,可在祛邪基础上少佐扶正药,如仙鹤草、白扁豆、生芪、红景天、灵芝等。同时,可用泽泻、莱菔子等药,既可祛痰,又能分利二便,给邪以出路。

引经动中窾要 丸药缓图防复

韩学杰在高血压病诊治时提倡运用升降理论以促进血液运行,引药入病所,专攻其邪而增强治疗效果。可分部引经,上行者用川芎、升麻、桑枝、葛根等,下行者用泽泻、川牛膝、木瓜、生薏苡仁等,上下升降,提高疗效。亦可分脏引经,入心可选用川黄连、远志、琥珀等,入肝可选用川楝子、桔梗、柴胡等,入脾可选用砂仁、干姜、法半夏等。

高血压病容易复发,可以丸药缓图,以达瘥后防复之目的。可用获效方剂的5倍药量,共研细末做成水丸或装入胶囊,嘱患者继服2~3个月;或于午餐、晚餐后服加味保和丸,早晚各服杞菊地黄胶囊;或重新组成胶囊方,组方原则为既要突出健脾和胃,又要注意滋肾柔肝,以防止病情复发。

高压、高脂代茶饮【草根一生】

 韩学杰九法五径融入高血压治疗 (2015-04-04 13:23:58)[编辑][删除]
     http://www.sxcfsy.com/Editor2/uploadfile/20111215114606139.jpg                      高血压、高血脂:芹菜籽60克,用纱布包好,放10斤水煎汤,代茶饮。

顽固性高血压 取效尤重化痰瘀(转)【草根一生】

 (2015-02-05 14:35:53)[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沈舒文学术临床经验(4)
顽固性高血压 取效尤重化痰瘀
宇文亚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沈舒文教授认为,治疗高血压病宜“平肝潜阳化风火”,而治顽固性高血压则需“补肾息风消痰瘀”。顽固性高血压多数为高血压病久延不愈,肝肾亏损愈盛,痰瘀互结,即使联用西药降压,血压值仍居高难下。所以在平息风阳的同时,尤应注重化痰消瘀。

    •息化风痰两医案中基本以半夏、天麻、竹茹为主,但有两药值得一提,一是泽泻,痰为湿之聚,故配泽泻渗湿利水以绝生痰之源;二是海藻,若舒张压高,乃痰滞血管壁,配海藻及龟板软坚化痰,多有良效。

    顽固性高血压是指患者在接受了至少3种降压药物后,血压仍高于目标值(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者需要至少4种药物才可以控制其血压者称顽固性高血压。2008年美国心脏协会首次公布的顽固性高血压诊疗建议中显示,高血压患者中有20%~30%为顽固性高血压。由于顽固性高血压与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慢性肾炎有关,所以相对于高血压病,顽固性高血压常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更具有高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沈舒文教授认为,高血压病是脏腑受损,阴阳失调所致,其中以肝为病变重点,肝阳化风,风阳卷痰而发病。肝阳化风者多以肝肾阴虚为前提,风阳卷痰者多以肝脾亏虚为发病基础。而顽固性高血压多数为高血压病久延不愈,肝肾亏损愈盛,风阳久久上旋,凝津为痰,滞血为瘀,从而使痰与瘀互结,凝滞络脉,血管外周阻力加大,即使联用西药降压,血压值仍居高难下。所以他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在平息风阳的同时,尤其注重化痰消瘀,认为化痰消瘀能消脂浊、通血脉、改善微循环障碍及血流高凝状态,使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而达到降压效果,从而减少了高血压对终端器官的损害。

    验案1 风阳上扰,痰瘀阻络案

    刘某,男,56岁,西安人。2012年6月10日初诊。

    患者主诉头晕头痛6年,加重5月。患高血压病6年,曾服寿比山、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可控制在正常水平,近半年来服上药血压仍高,医生让改服施慧达、依那普利、氢氯噻嗪片,血压控制在130~140/70~80mmHg之间。近半月来,因情绪变化出现头晕加重,失眠,盗汗,全身有憋胀感,眼目干涩,伴腰酸困倦,颜面潮热,心悸,气短,血压150/98mmHg,要求中医调治血压。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顽固性高血压。

    辨证:风阳上旋,痰瘀阻络。

    治法:潜阳息风,化痰消瘀。

    方药:龟板20克(先煎),石决明30克(先煎),桑寄生20克 ,半夏10克,天麻12克,泽泻20克,钩藤15克(后下),夏枯草15克,白蒺藜15克,川牛膝15克,川芎15克,地龙10克。12剂,水煎早晚服。嘱停服施慧达。

    二诊:头晕、腰酸减轻,盗汗、颜面潮热消失,但追述半年来常有心悸、气短,活动剧烈时气短加剧,心功能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血压:140/90mmHg,服降压西药来一直有干咳,舌红苔薄黄,脉细数。守法治疗,兼补心气,上方去石决明、白蒺藜、川牛膝,加人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5克,益母草20克。12剂,水煎,早晚服。停服依那普利、氢氯噻嗪。

    三诊:头昏消失,偶尔腰酸,近周失眠,入睡困难,心烦易怒,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血压为130/90mmHg。

    辨证:风阳平息,痰瘀尚在,治从化瘀通络,补肾平肝。

    方药:龟板20克(先煎),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天麻15克,夏枯草15克,白蒺藜15克,川芎12克,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地龙10克,水蛭5克,炒莱菔子10克。18剂,水煎,早晚服,每服6剂,停药2天。

    四诊:上药间断服用1月,除失眠,偶尔有心烦外余无明显不适,自测血压在130~140/70~80mmHg之间。心功能测定: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上方续服14剂,隔日1剂。嘱血压过高时加服缬沙坦/日80毫克。此后患者1月左右前来调治1次,基本以3诊方化裁变化,直至2013年10月18日末诊,诉血压基本正常。

    验案2 肾虚肝旺,风痰瘀阻案

    李某,男,66岁,陕西省杨陵区人。2011年5月8日初诊。

    患者主诉反复头晕6年,伴胸闷气短半年。6年来常感头晕,诊断为:高血压病,常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可稳定在130~140/90~100mmHg之间,近半年血压升高,头晕加重,加服倍他乐克、吲达帕胺,收缩压正常,舒张压100~110mmHg,并出现腰酸、神疲,胸闷、气短,胸X片报告:左心室肥大。1月前在杨陵区医院以高血压3级、冠心病、血脂异常住院2周,头昏、胸闷减轻而出院。出院后又感头晕明显、胸闷,活动剧烈时气短。测血压:150/100mmHg, 舌暗红苔白腻,脉沉滑。

    诊断:顽固性高血压;冠心病。

    辨证:肾虚肝旺,风痰瘀阻,兼胸阳不振。

    治法:补肾平肝,活血通络,化痰宽胸。

    方药:桑寄生15克,杜仲15克,海藻20克,半夏10克,天麻12克,枳实15克,瓜蒌12克,薤白12克,竹茹10克,泽泻20克,白蒺藜15克,川芎15克,地龙10克。12剂,水煎,早晚服。嘱停服硝苯地平缓释片。

    二诊:偶尔头晕,胸闷消失,气短明显减轻,但失眠,纳差,测血压135/90mmHg。舌暗红苔白,脉沉弦,胸阳不振消失,上方去瓜蒌、薤白、半夏,加钩藤12克(后下), 炒莱菔子15克。12剂,水煎早晚服,服6剂,停药2天。并停服降压西药。

    三诊:头晕消失,偶尔胸闷、肢麻,入睡困难。测血压140/96mmHg,舌暗苔白,脉沉细。

    调整方药如下:龟板15克(先煎),寄生15克,杜仲12克,海藻20克,半夏10克,枳实15克,天麻15克,白蒺藜15克,夏枯草15克,菊花10克,钩藤15克,泽泻15克,地龙10克,蜈蚣2条。12剂,水煎早晚服,服6剂,停药2天。

    此后患者每1月至2月就诊1次,以首诊方及3诊方为主化裁变化。治疗半年。2011年9月15日末诊,诉常自测血压,偶尔舒张压在100mmHg时头晕,自服此前三诊处方血压可正常,血压再高时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

    按 沈舒文教授认为顽固性高血压血压难降的根本原因在痰瘀滞络脉,使血管外周阻力加大,且风阳时时上旋使眩晕难除。所以息风必化痰,化痰必消瘀,化风痰两医案中基本以半夏、天麻、竹茹为主。但有两药值得一提,一是泽泻,痰为湿之聚,故配泽泻渗湿利水以绝生痰之源;二是海藻,若舒张压高,为动脉硬化之痰滞血管壁,如验案2配海藻及龟板软坚化痰。又消瘀兼通络,认为化瘀通络能减少外周阻力降压才有效,故医案中用川芎、川牛膝与地龙、水蛭相配。在顽固性高血压中若论其虚,他认为肝肾亏损中更偏于肾,主张平补,如医案2中用桑寄生、杜仲平补肝肾,只有在潮热、盗汗阴虚明显者才用龟板等滋阴以潜阳。

破格救心汤治疗高血压案

 韩学杰九法五径融入高血压治疗 (2024-11-21 13:44:12)[编辑][删除]
破格救心汤治疗高血压案
摘自2024-11-20中国中医药报
黄梅梅 伏秋雯 汤洁 贵州中医药大学 徐丽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破格救心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因其显著的回阳救逆功效,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展现出了潜在的应用价值。破格救心汤是由山西名老中医李可创制的中药方剂,结合了参附龙牡救逆汤、《伤寒论》中的四逆汤以及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来复汤,通过大剂量使用附子,形成了独特的回阳救逆功效。

破格救心汤的药物组成主要包括附子、干姜、炙甘草、山萸肉、人参、龙骨、牡蛎、磁石及麝香等。附子是回阳救逆第一品,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为强心之主将;山萸肉收敛元气,固涩滑脱,为“救脱第一要药”;干姜味辛性热,回阳通脉,辅助附子强心回阳;人参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龙骨、牡蛎固肾潜阳,收敛元气,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磁石维系阴阳,吸纳上下;麝香为急救醒神之要药;炙甘草制约附子之毒,调和诸药。

破格救心汤在临床多被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肺源性心脏病、脓毒性休克等急危重症的抢救与治疗之中,在冠心病、老年冠心病、颈动脉斑块、血管瓣膜关闭不全、亚健康调节恢复的治疗中也疗效显著。现将笔者用破格救心汤治疗高血压验案一则整理分享如下。

岳某,男,70岁。主诉
:反复头晕1年余,加重3天。刻下:头昏、头胀,耳鸣,眠差,呃逆,大便黏腻不爽,夜尿多。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近期血压控制欠佳。舌淡,苔薄稍腻,左关弦,寸不足。

辨证:心肾阳虚证。

方用破格救心汤加减:制附片45g,炙甘草60g,干姜30g,山萸肉60g,吴茱萸15g,桑螵蛸15g,补骨脂30g,枸杞子30g,夜交藤30g,仙灵脾30g,菟丝子30g,磁石30g,龙骨30g,牡蛎30g,人参30g,钩藤25g,天麻30g,杜仲25g,草决明3og。7剂,水煎服。

二诊:血压控制可,感头晕较前好转,晨起乏力、疲倦,夜尿频,睡眠、呃逆较前改善。调整处方:制附片60g,炙甘草70g,干姜45g,山萸肉60g,吴茱萸15g,桑螵蛸24g,补骨脂30g,枸杞子30g,夜交藤30g,仙灵脾30g,菟丝子30g,天麻30g,柏子仁15g,远志10g,炒酸枣仁45g,炒麦芽60g,建曲15g,倒提壶20g。7剂,水煎服。

按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治疗往往侧重于长期控制血压,减少靶器官损害。而破格救心汤,原本用于阳气暴脱、心衰垂危的急救,其大辛大热、回阳救逆的药性,似乎与高血压的“热症”“阳亢”表象相悖。然而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重在探求病机。本案破格救心汤的应用,正是针对这类“阳虚型”高血压患者,通过大温大补,振奋心阳,有效改善了高血压患者阳气不足、阴液内竭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了稳定血压、缓解症状的目的。李可说过应用本方时,要严格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法则:胆大心细、谨守病机、准确判断病势。本案中,患者高血压控制不佳,伴有头昏、头胀,耳鸣,眠差,呃逆,大便黏腻不爽,夜尿多等症状,中医辨证为心肾阳虚。破格救心汤通过温阳潜镇、回阳救逆的作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症状,降低了血压水平。特别是方中的制附子、干姜、炙甘草等药物,共同发挥了破阴回阳的功效,增强了患者的阳气;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仙灵脾)四药入肝肾,药性和平,温而不燥,润而不腻,益肾精,鼓肾气,温阳无桂附之弊,滋阴无熟地之弊,加之桑螵蛸补肾固精缩尿,共治夜尿频,生三石(龙骨、牡蛎、磁石)镇潜敛固、养阴摄阳,夜交藤引阳入阴、养血安神以助眠;而人参、山萸肉等药物则具有益气生津、滋阴补肾的作用。加之天麻、钩藤、草决明为合用天麻钩藤饮之意,均入肝经,有平肝熄风之效,且天麻有定眩晕之专长,此外,麝香的开窍醒神、活血通经作用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于振宣谈高血压【草根一生】

  破格救心汤治疗高血压案 (2015-02-24 07:48:40)[编辑][删除]
标签: 

杂谈

于振宣谈高血压【草根一生】

  中医认为,高血压和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气、肝血同时存在于肝中,相互依存。肝血具有滋养肝脏,制约肝阳的作用。当肝血被过度消耗,不能制约肝阳时,就会出现肝阳上亢、血压升高的现象。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2/11/121129165735_4642.jpg

健康的无形杀手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2/11/121129165735_335.jpg

                        于教授分析:闹钟,闹钟的噪音可能会导致精神紧张或形成身体保护性的条件反射,                             使人的交感神经突然兴奋,血压更高、心率更快,从而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中风。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2/11/121129165736_4318.jpg

分享健康唤醒法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2/11/121129165736_8148.jpg

介绍《素问至真要大论》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2/11/121129165737_778.jpg

于教授分析肝气和肝血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2/11/121129165737_1888.jpg

于教授介绍朱丹溪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2/11/121129165738_2050.jpg

现场互动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2/11/121129165738_8040.jpg

于教授介绍张锡纯属于中西汇通派的代表人物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2/11/121129165739_2382.jpg

调肝的方法:植物药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2/11/121129165740_6013.jpg

分享镇肝熄风汤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2/11/121129165741_354.jpg

于教授提示:高血压病人吃涮锅时不要吃辛辣的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2/11/121129165742_646.jpg

高血压患者膏方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2/11/121129165743_6917.jpg

高血压家庭简便方

http://www.intozgc.com/uploads/image/2012/11/121129165743_9088.jpg

于教授现场教大家制作膏方

降压足浴【草根一生】

编辑删除2015-01-13 04:33:55

                                                                                                                                 1.用茺蔚子、桑树枝、桑树叶各15克。煎汤约1500毫升,泡脚30分钟左右可降压,维持4小时。茺蔚子具有散瘀、消肿、利尿之功效,桑枝、桑树叶可散瘀通络,三药合用可增强利尿消肿作用,降低有效血循环量,从而达到降压之目的。                                               2.取钩藤20克(剪碎,用布包好),冰片少许,加开水浴足。每次30分钟,早晚各1次,l0天为一个疗程。钩藤性味甘苦微寒,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其所含的钩藤碱有降压、镇静作用。加入冰片,意在有助药物挥发、渗透。                                                                    3.用钩藤、牛膝各30克,水煎。每日二次浴足,每次30分钟。牛膝入肝肾经并引血下行,钩藤清肝热平肝阳,二药合用使上亢之阳得以平降,虚损之阴得以调补。此方浴足可使阴平阳秘,血压降低。                                                                                                  4.用吴茱萸15克,茺蔚子、益母草各60克,牛膝30克,水煎20分钟,熏洗双足,每次30分钟,每日2次。吴茱萸之辛温通达,茺蔚子、益母草活血通脉,牛膝引血下行,引阳下达。对于治疗高血压之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等均有效。                                                   5.用磁石、石决明、党参、黄芪、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独活18克,煎汤浴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