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扶阳炮灸治验五则
(2024-11-21 15:40:25)万氏扶阳炮灸治验五则
倡导(伤)寒与温(病)统一的江西名医万友生认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不仅要精于辨证论治、选方择药,也要具备审经施灸(针)的技能,这样才能在应对复杂的临床证候中游刃有余。他主张中医临床灸、针、推拿、拔罐、放血、药熨等外治法与内服中药并用,倡导外治法与内治法的统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笔者有幸成为父亲万友生的中医学徒。在他的亲自指导下,笔者以四部经典原著及父亲的医论医案为教材,跟师抄方侍诊。父亲还特意安排笔者前往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拜师周楣声、张维、王秀珍等教授,学习艾灸、芒针及放血疗法等。周楣声专注于艾灸技术,他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灸具,扩展了艾灸的应用范围,临床疗效卓著。
历代医家力主热症禁灸,周楣声却认为:热症不仅“可灸”“宜灸”而且“贵灸”。他直接主导的“灸法运用于流行性出血热”课题,在退热、抗休克、肾功能损害等多方面均优于西医对照组,取得令人信服的科研成果。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在人的生老病死过程中,阳气是起决定作用的。艾灸是直接扶助阳气的疗法,艾热温通助阳,通经络、祛外邪,利气行、助运化,扶正气、养五脏,其气芳香,提神避秽。艾灸配合中药更具“一加一大于二”之功。
万氏扶阳炮灸乃笔者将父亲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同周楣声灸法结合所创。其所用艾条采用陈年艾叶,精选辛香温通易燃之中药掺和其中,卷纸及粘合剂等全部用料不含工业化学成分。艾条极易点燃,气味芳香宜人,醒神怡情。火势均匀持久,热度稳定,燃烧后呈白细粉,不结团块,效能极佳。对于艾条,人们往往只重艾热而对燃烧产生的烟雾非常排斥,想方设法控烟、排烟,甚至研制无烟艾条。其实,艾条燃烧的气味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来自大自然的草木芳香,本来就是艾灸的组成部分。
本法含3种不同规格的艾条,10厘米艾柱采用“灸架艾柱温和悬灸”,其优良的燃烧特性能长时间保持温度,且散热面积大,使用灸架更可省去人工。4厘米与2.5厘米艾条采用“手持艾条押手点灸”,靠双手配合、近距离施灸,能发挥高热效应,快速获得灸感。两种灸法有强弱缓急之别,更能满足临床需求。本法在施灸的同时,有时要求受灸者自练“真气运行法”气功,意守施灸部位,凝神入静,吐纳吸气。实践证明,气功状态下的个体,借助艾灸的温热刺激,灸感更胜一筹。
本法多选任督二脉,配合四肢穴位辨经施灸。3种不同直径的艾条灵活运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如感冒发热、咳嗽咳痰、鼻塞流涕、胃脘胀痛、腹泻便秘、厌食呃逆、口味异常、神疲肢倦、形寒肢冷、易感体质,以及妇人月经不调、宫寒不孕、面部生斑等。针对亚健康人群,有增进饮食、缓解疲劳、改善睡眠之功,尤其治肩颈腰膝腿痛诸症,有立竿见影之效。现将万氏扶阳炮灸治验五则整理分享如下。
伤风鼻塞
严某,男,52岁,2023年11月8日初诊。患者素体强健,爱好冬泳,极少生病,3天前感受风寒,鼻流清涕,喷嚏连连,鼻腔堵塞不通,鼻根与两眉之间有沉重感。服市售鼻炎灵片无效。
治疗:押手点灸印堂穴。一手持直径4厘米艾条。另一手呈半握拳状置于受灸部位,近距离施灸,押手小指接触灸面感受艾热,一旦热甚,立即抬高艾条,如此进退施灸。约5分钟后,患者自述鼻道已通,15分钟后冷感消除。移灸通天穴10分钟后改用灸架艾柱温和悬灸,直径10厘米艾柱,中心正对印堂,灸面覆盖前额、鼻根、鼻孔,温和悬灸40分钟,每10分钟转动灸柱一次,以除去艾灰,保持温度。连灸4天,症状得以控制。不料第5天患者早晨衣着较少,不慎受寒,症状又起,灸后很快控制症状。予服自制“万氏御风通鼻散”(黄芪、防风、白术、荆芥、薄荷、甘草、苍耳子、辛夷花、细辛、白芷、川芎、蝉蜕等),日服3次,每次5g。继续艾灸治疗8次,除重点施灸印堂穴外,轮换通天穴、大椎穴、风池穴。连续灸治12次,诸症悉除。嘱继续服用“万氏御风通鼻散”以巩固疗效。
按
周楣声认为,手持艾条施灸总是或高或低,或左或右,难使热力均衡、作用集中,且手持极易疲劳,难以持久,不能发挥灸疗的最佳功效。笔者自小学习二胡演奏,至今不辍,有童子功,初习艾灸时就有持弓拉琴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更觉手势稳定,灵活自如,灸到深处,气定神闲,而无疲劳之意。手持艾条加上押手的作用,使灸疗能在受灸者可接受的热力强度下,作用集中、时间持久地进行。
痛经
甘某,女,27岁,2008年11月6日初诊。患者患痛经10余年,时作时止,久治不愈。月经后期、经前小腹冷痛连腰,经少色黑,淋漓近10日方净。舌淡红,苔薄,脉细弱。
治疗:予4厘米艾条押手点灸关元穴,嘱受灸者调匀呼吸,舌抵上颚,呼气时意守丹田,15分钟后患者自觉腹中温暖舒适,移灸子宫穴,15分钟后腹痛大减,腰痛亦缓解。改用灸架艾柱温和悬灸,艾柱中心对标次髎穴,灸面覆盖骶部,悬灸40分钟。灸疗5次。第1次治疗后,月经量增多,排经也较顺畅,予少腹逐瘀汤加减:干姜6g,肉桂6g,小茴香10g,赤芍10g,川芎10g,蒲黄5g,五灵腊5g,当归10g,制乳香6g,制没药6g,延胡索10g。5剂,水煎服,日1剂。
11月12日二诊:经血已趋干净,腹痛消失。改方参芪四物汤加减:党参30g,黄芪30g,当归10g,熟地黄30g,白芍10g,川芎10g,香附子10g,甘草5g。7剂,水煎服,日1剂。灸疗7次。
11月20日三诊:次月月经来潮,痛经大减,疼痛已不连腰。改服少腹逐瘀汤5剂,配合灸疗5次,月经期平安度过。坚持月经期灸疗3个月,练习气功不辍,病获痊愈。
按
泄泻
王某,女,63岁,2022年2月3日初诊。患者大便溏泄近20年,平均每天大便3~4次。上午大便初硬后溏,午后肠鸣不断,拉稀甚至水样便。时自汗、背冷,食少乏味,入夜口渴。舌淡,苔白,脉细数偏弱。经查既往病历,患者一直服用清热解毒、性寒味苦之品,多为药理实验报道过的能抑制肠炎病菌的草药。查体:胸6~7椎下压痛明显。
治疗:押手点灸灵台穴、至阳穴,灸至10分钟时,灸感沿脊柱下行,折入腹中,脐周、腹中肠鸣大减,点灸20分钟后,改用灸架艾柱温和悬灸,中心正对脐中,灸面覆盖下脘穴、气海穴、天枢穴,悬灸40分钟。灸疗3次。患者证属脾虚湿盛、气不摄津。予参苓白术散加减:黄芪30g,防风10g,白术10g,党参15g,云苓15g,薏苡仁30,砂仁10g,浮小麦30g,牡蛎30g,芡实15g,淮山药15g,扁豆15g,桔梗10g,甘草10g,陈皮15g。3剂,水煎服,日1剂。
2月6日二诊:大便日2次,成形质软,肠鸣大减。食香、能进米饭(以前多食面条、稀粥),但自汗、背冷仍在。守上方去桔梗加桂枝10g。7剂,水煎服,日1剂。灸疗7次。
2月13日三诊:大便日1次,成形,其中有2天大便2次,第2次偏稀,但不呈水样。粪色正常,知饥食香,脉力转旺。但仍自汗出,背部尤甚。灸疗隔日1次。处方:黄芪50g,党参30g,云苓15g,甘草10g,浮小麦30g,白术10g,生牡蛎30g,麻黄根15g,西洋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7剂,水煎服,日1剂。
2月20日三诊:大便日1行、成形,汗出己止,病己向愈。
按
周楣声曾指出,“腹泻同其他疾病一样,均可在胸椎及其两侧出现一处或多处压痛反应,尤以第6~7胸椎为常见”。诚如所见。
腰痛
万某,男,72岁,就诊时间已不详。主诉:腰痛连右小腿外侧。CT提示腰椎3~4,4~5,5~骶1膨出,骨关节退变增生,生理弯曲减弱。腰椎旁压痛明显。右侧腰肌紧张、质硬,右腿腘中静脉突显,色黑紫。
治疗:将直径2.5厘米艾条分3段,每段约4厘米长。手持艾架排插3支艾条押手悬灸,在腰3至骶1的范围里移动施灸约20分钟。灸感向下行走传至腹部,约30分钟后3支艾条燃烬,即改用灸架艾柱温和悬灸40分钟,腰部疼痛大减,并有排便之意。灸后取腰椎3、4、5旁开压痛点施用小针刀,进针后稍作拨动即出针,继而拔罐放血约5ml。右腿委中放血约10ml。内服处方:赤芍15g,白芍15g,甘草20g,桑寄生30g,杜仲15g,续断15g,当归10g,鸡血藤15g,独活10g,薏苡仁30g,木瓜10g,川牛膝30g。7剂,水煎服,日1剂。
先后艾灸7次,刺络放血2次,服中药7剂,治疗后腰痛大减,下肢牵引痛消失,已可慢走5000步而无不适。
按
喉喑
齐某,男,62岁,2014年11月初诊。近日患者因陷入经济纠纷,心急如焚,日不思食,夜不能寐。3天前突感咽喉灼热痛痒,咳而无痰,随后声嘶失喑。次日去医院就诊,取用金嗓子喉宝等药物,疗效不显,故改试用针灸。刻下:患者面容憔悴、尽显疲态,口干而不多饮,咽喉红肿充血如火灼,吞咽不利,食少,尿短赤。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治疗:押手点灸大椎穴,灸至10分钟,喉间灼热不减反添烦躁。灸至20分钟后,微有汗出,喉间有松动。移灸至肺俞穴,灸至40分钟,汗出烦安。停灸后取梅花针敲击大椎穴,拨罐,放血约10ml。内服处方:西洋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桔梗15g,生甘草15g,薄荷6g,生地黄30g,竹叶10g,黄连6g。3剂,水煎服,日1剂。
艾灸、拔罐后,患者喝纯净水100ml,锁眉顿开,自觉喉中放松。嘱少发声,静养。服药1剂,当晚安睡5小时,醒后喉中已无灼热感,再服中药1剂,傍晚声音已开。
按
针灸临证与温针灸器应用
火针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用于虚寒性疾患等的治疗。《针灸大成·火针》曰:“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把火针烧得通红,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用25或40长的普通针灸针,待针凉再出针,用创可贴粘贴针孔1~2天。上世纪60年代颈淋巴结核为临床常见病,先父郑新海用火针密集针刺的方法,使许多患者获得痊愈;腱鞘囊肿用较粗的火针密集针刺,针好后先拔掉中心的一根火针,用力挤出囊肿内白汁,效果显著;胃癌、肠癌、肝胆癌在各自的下合穴,每5天做一次火针治疗,止痛效果明显。对于血管和主要神经分布部位,不宜施用火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