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药治疗皮脂腺异位症案

(2024-11-21 13:48:15)
中医药治疗皮脂腺异位症案
摘自2024-11-20中国中医药报
刘江腾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田某,女,15岁,2023年7月13日就诊。主诉:外阴瘙痒3月余。现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瘙痒,望之有散在小丘疹,呈黄白色,搔抓后无渗出,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湿疹,外用药膏(具体药物不详)涂抹后未有明显改善。后就诊某院皮肤科,完善外阴部皮肤活检,病理报告示:表皮棘层增厚,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胶原略疏松,细血管增生扩张,血管周围小片状淋巴细胞浸润,真皮浅层偶见皮脂腺结构。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皮脂腺异位症,未予用药。患者外阴瘙痒,影响日常生活,为求中医治疗来诊。刻下:外阴瘙痒,可见散在白色小丘疹,无破溃渗出,月经期间症状明显,带下色黄,月经常10~15日一行,经期7~10天,前次月经为2023年7月5日,现正值经期,色暗红,有血块,偶有痛经,平素嗜食辛辣,无怕冷怕热,口干不苦,纳眠可,小便色黄,大便质黏,2~3日一行。舌质红,舌尖有散在红点,苔薄黄腻。

诊断:西医诊断为皮脂腺异位症,中医诊断为阴痒。

辨证:湿热下注,血热生风。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祛风。

方用四妙散加减:炒苍术9g,黄柏12g,川牛膝12g,生薏苡仁30g,土茯苓30g,苦参9g,白蒺藜15g,地肤子30g,荆芥6g,防风6g,生地榆15g,生槐花15g,黄芩12g。7剂,颗粒剂,水冲服,日1剂,早晚分服。

7月20日二诊:服药后瘙痒略有好转,眠可,大便每日1次。舌淡红,舌尖红点较前减少,苔薄黄腻。守上方加赤小豆15g、当归9g、白头翁15g。12剂,颗粒剂,服法同前。

8月1日三诊:瘙痒改善不明显,丘疹无增多或减少,体力可,无胃部不适,无手脚凉,月经未至,大便2日一行,质可。舌质红,舌尖有散在红点,苔薄黄腻。守初诊方去白蒺藜、地肤子,加紫草9g、莪术9g、地骨皮15g、柴胡6g。8剂,颗粒剂,服法同前。

8月12日四诊:瘙痒较前减轻,天气热时加重,正值经期第6天,月经色暗红,经量较前减少,无痛经,大便2~3日一行,偏干。舌质红,舌尖有散在红点,苔根黄腻。守上方,将地骨皮加至30g。8剂,颗粒剂,服法同前。

8月23日五诊:瘙痒较前明显好转,丘疹无变化,大便2日一行,质可。舌淡红,舌尖有散在红点,苔根黄腻。守上方加竹叶9g。8剂,颗粒剂,服法同前。

9月5日六诊:无瘙痒,正值经期第1天,痛经,大便每日1次,质稀。舌淡红,舌尖红点较前减少,苔根黄腻。守上方去苦参。8剂,颗粒剂,服法同前。

12月15日随访,服9月5日处方后停药,近3月偶有吃刺激性食物时出现瘙痒,其余时间均无,控制良好。

按 皮脂腺异位症是皮脂腺变异和增生导致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孤立的、针头大小的黄白色小丘疹,多发生于唇部和口腔黏膜等部位,也可见于龟头、阴唇等部位。该病多出现在青春期前后,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青春发育期的雄性激素分泌水平变化、创伤或局部刺激有关。目前,现代医学及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报道较少,本案的治疗过程可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外阴皮脂腺异位症提供一定的思路。

该患者以外阴瘙痒为主要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阴痒”的范畴。根据其表现,带下色黄、大便黏腻、舌苔薄黄腻等为湿热之象,月经先期、色红、舌尖散在红点等为血热之征,辨为湿热下注、血热生风。方以四妙散清利湿热,土茯苓利湿之中兼有解毒之效,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白蒺藜、地肤子为止痒的常用药对,既能清利湿热,又能祛风止痒,标本同治。又用地榆、槐花、黄芩清热凉血以祛风,荆芥、防风祛风胜湿以透热,实是遵叶天士“透热转气”之旨,仿温病名家赵绍琴治疗血分湿热之法,使湿热之邪从血分而出。

二诊症状改善不明显,参考《金匮要略》狐惑病治法,加赤豆当归散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另外,外阴部位为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故加白头翁清肝经之湿热,又能息风以止痒。三诊仍有瘙痒,重新辨证,仍有湿热、血热之象,故加紫草、地骨皮清热凉血,莪术化瘀散结,此三味乃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裴永清治疗血热型湿疹的常用药,用之以“异病同治”,又用少量柴胡引诸药入肝经。四诊瘙痒较前减轻,大便偏干,故增加地骨皮用量以滋阴清热,陕西老中医王幸福认为大剂量地骨皮具有较好的止痒作用,此处用之最宜。五诊瘙痒明显减轻,但丘疹无变化,加竹叶者,与方中薏苡仁配伍,乃取吴鞠通治疗“胸腹白疹”之薏苡竹叶散方意。六诊已无瘙痒,痛经,大便偏稀,故去苦参以减少其苦寒之性,巩固疗效。

本病治疗过程中,始终以湿热下注、血热生风为基本病机处方用药,同时配合辨病用药、异病同治、透热转气等思路,前后加减用药50剂,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笔者近几年来以蒜杆洗液熏洗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肯定。

    [转载]蒜杆洗液外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用大蒜杆160g、鲜马尾松针叶240g、鲜野菊花茎叶180g,加水350ml,放于砂锅内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0min。取汁早晚2次趁热熏洗患处,5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个疗程即可治愈。

[转载]蒜杆洗液外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体会:

   诱发老年性皮肤瘙痒的因素很多,其发病多与季节变化有关。由于老年人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减退,冬季皮肤干燥,暑天则汗渍浸淫,均可引起皮肤瘙痒;此外,其内因还多与某些食品过敏、精神因素以体内某些疾病(如大脑动脉硬化、糖尿病、肿瘤、风湿病、肝胆疾病等)有关。

本法是针对非器质性疾病而引发的老年性皮肤瘙痒而设。方中蒜杆挥发油中含有的二硫化合物及微量碘,直接作用于皮肤表面,清热解毒,杀虫消炎,对皮肤上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及霉菌有杀灭作用。马尾松叶性温,味苦无毒,整体含游离松香酸,善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主治皮肤湿疹瘙痒;野菊花味苦辛凉,全草含樟脑样结晶,有清热解毒之功,故能解丹毒及治疗皮肤瘙痒症。


白塞氏综合症【草根一生】

 中医药治疗皮脂腺异位症案 (2014-10-01 18:22:29)[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白塞氏综合症【草根一生】

       口、眼、生殖器溃疡,西医称白塞氏综合症。中医属“狐惑症”范畴。《金匮要略》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近人多用甘草泻心汤,然我则重调经养血,使营卫和,冲任调。方中佐以安神、解毒、化湿之药,则经调病去,为治疗狐惑病另辟一径。

    方药:党参15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丹参12克,生地30克,金石斛12克,川牛膝10克,鸡血藤10克,木香5克,香附6克,川断6克,炒薏仁12克,车前子12克,土茯苓10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空腹服。

   白塞氏综合症【草根一生】


   

急性乳腺炎验案【草根一生】

 白塞氏综合症【草根一生】 (2014-10-01 16:53:49)[编辑][删除]

标签: 

育儿

                     急性乳腺炎验案【草根一生】

      急性乳腺炎属 中医乳痈。                                                                   栗某,女,31岁。2014年8月4日初诊。

    患者于1月前足月顺产一女婴后,乳汁较少,担心乳汁不通,自行反复挤压双乳,乳汁逐渐增多。半月后,乳汁量多,每次孩子不能吸吮完,逐渐出现双乳房有刺痛感。

    诊见患者体胖,无发热,双侧乳房有包块感,右侧为甚,时有乳房刺痛,偶有牵扯腋下疼痛。婴儿发育正常,乳汁较多,孩子每次不能吸吮完, 舌淡苔厚腻,脉洪数。

    中医诊断:乳痈,证属痰浊内阻,乳络瘀滞。

    处方:香附10克,通草8克,木瓜15克,伸筋草10克,鸡血藤15克,丝瓜络,桔梗,郁金,白术,川芎,枳壳,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另口服清热散结片,每次6片,每日3次,共用6天,早晚用温水热敷双乳房,每次热敷约20分钟。

    按  方用香附、木瓜、鸡血藤、郁金活血通络,解痉止痛;通草、伸筋草、丝瓜络通乳汁,防瘀滞;桔梗、白术、甘草补肺健脾,防活血、通络之品伤及肺脾,致食欲降低,影响喂养孩子;枳壳散结通气,给活血通络之品“开路”,为通乳汁之品“加油”。该方化瘀通络不伤正气,不导致回乳,不造成产妇食欲减少,不影响婴儿吸吮乳汁,乃产后乳腺不通、乳房包块可选之方。加用清热散结片辅以消炎解毒,散结止痛,配合汤剂共奏良效。

                                                             乳蛾辨治方 <wbr><wbr><wbr><wbr> <wbr><wbr><wbr><wbr>【草根一生】

        乳蛾可分为急乳蛾和慢乳蛾,相当于西医急慢性扁桃体炎。 治宜:清散风热,解毒散结。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15克,杏仁,黄芩,荆芥穗,竹叶,薄荷(后下),桔梗各10克,板蓝根15克,牛蒡子,甘草,赤芍各10克,野菊花,地丁各30克,柴胡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方解:其组成参考多首前人方剂,如“银翘散”、“普济消毒饮”、“五味消毒饮”等,并结合疾病特点、个人用药心得而成。本方以柴胡、荆芥(或荆芥穗)、薄荷、杏仁宣散风热使邪有出路;黄芩、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野菊花、地丁清热解毒散结;桔梗、牛蒡子利咽解毒;赤芍行瘀止痛,活血消肿;竹叶利尿清热,甘草解毒兼以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散风热、解毒散结之功。

    加减:高热者加生石膏、白茅根,重者加羚羊角粉;红肿明显者加夏枯草、蒲公英;慢性肿大者加皂角刺、莪术、浙贝母,不消者加穿山甲;痰多者加法半夏、浙贝母、紫苏子、葶苈子;便秘者加大黄;咳嗽重者加百部、枇杷叶;积滞重者加焦山楂、莱菔子;慢性期酌加茯苓、白术、生山楂、生山药调理脾胃,不宜多加参芪之品,以防小儿阳气过盛使病情反复。

    临床应用:本病急性期证属邪盛,截病宜速,清热解毒之品须重用,否则病重药轻,难以奏效。以抗生素治疗,虽发热减轻,扁桃腺轻度缩小,但质硬长期肿大,易于复发。其原因,与中医“寒郁”接近,即毒热内盛过用寒凉,毒热不能散出郁而成结。故以宣散之法,透邪外出,以防“闭门留寇”之患。

    治疗慢乳蛾,如无急性发作,清热解毒之品必须少用,以防过用寒凉损伤肺气与脾胃,重在调理脾胃,取“补土生金“之意,是防复发的关键。

痛经用至阴【草根一生】

  白塞氏综合症【草根一生】 (2014-09-18 20:00:54)[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痛经用至阴【草根一生】


  痛经——至阴穴。热证用针,刺入0.5-1寸,留针5-10分钟,摇大针孔出针;寒证用艾灸,5-7壮。一般月经前疼痛多属寒证,月经中期疼痛多属热证、瘀证,月经停止后疼痛多属虚证,用艾灸腰部第十七椎旁压痛点。

产后缺乳针犊鼻  【草根一生】

   痛经用至阴【草根一生】 (2014-09-03 04:43:07)[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转载]中医针灸犊鼻穴治疗产后缺乳

犊鼻为足阳明胃经穴,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有如牛犊鼻孔,故以为名。 

《针灸甲乙经》曰:“在膝下上,侠解大筋中。”《千金要方》曰:“在膝头盖骨上际外骨边平处,以手按之得节解则是。一云在膝头,近外三骨箕中动脉,以手按之得窟解是。”该穴具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穴性属土。 

《灵枢·杂病》此穴治疗“膝中痛”,《针灸大成》认为治疗“脚气”。

 

犊鼻用来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膝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针刺犊鼻穴还可以治疗缺乳。

 

【操作技法】 

《素问·刺禁论》云:“刺膝髌出液,为跛”,因此,本穴针刺多需谨慎,此穴治疗产后缺乳时,病人取仰卧位,屈膝,用捻转进针,不提插,斜刺,小幅度捻转,待针感缓缓沿阳明经上达乳房,后采用温针灸法。留针30分钟。

蚕砂治崩漏【草根一生】

   (2014-09-03 19:45:45)[编辑][删除

  蚕砂炒炭研细,每服9克,黄酒送下,连6日即可。

 两次月经之间的腹痛称为排卵期腹痛。排卵期因雌、孕激素水平不协调,此时前列腺素偏高,排卵时卵泡膜张力偏高,因而会腹痛。一旦卵泡膜破裂,卵细胞排出后,则张力消失,故而腹痛即止。此外在排卵时由于前列腺素水平偏高,可引起卵巢间质的平滑肌收缩,故而也会腹痛;或者前列腺素会刺激肠蠕动曾快,故而会出现腹泻。

     中医认为,排卵期在两次月经之间,由于经净后冲任脉衰少,血海空虚,渐渐至冲任旺盛,血海渐充盛,元阴充实,阳气内动,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腹痛。该腹痛可因热所致,亦可因寒所成,或血瘀阻滞,或精亏血虚,故应辨证分析之。本方主要针对寒凝血瘀型为主,用理气活血止痛之法,加速卵泡膜的破裂,故而腹痛止。  治宜理气活血,温经止痛。

      组   方:山楂25克,瓜子仁30克,延胡索10克,上药水煎口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妇科食疗方  【草根一生】

    蚕砂治崩漏【草根一生】 (2014-09-09 10:55:20)[编辑][删除]
标签: 

美食

                                                       

     痛经 鲜山楂60克,白砂糖10克,粳米100克。山楂用砂锅煎取浓汁,去渣,加入粳米、砂糖煮粥。作上下午点心食用,7天为1疗程。

    闭经 鸡血藤30克,鸡蛋2个,加水同煮,蛋熟去壳再煮片刻,加白糖少许调味,每日2次分食,饮汤食蛋。 

    妊娠浮肿 鲜冬瓜100克,粳米适量。切成小块,同粳米煮成稀粥,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

    白带过多   金樱子15克加水煎取浓汁,去渣,加入粳米100克煮粥,每天分2次温服。

    妊娠呕吐  芦根30克,生姜15克,加水煎3次后取药汁,和匀,每日分3~4次服用。

    乳腺炎   黄花菜(干品)25克,瘦猪肉100克。加水炖,至猪肉熟后,食肉饮汤。

    宫颈炎 鲜椿根白皮60克(干品30克),水煎成浓汤,去渣加红糖适量调服。

    产后缺乳   猪蹄1只,黄花菜30克,黄豆200克。加水炖烂后调味服食,每日1次。

    恶露不净   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习惯性流产  当年嫩母鸡1只,将杜仲15克,川断20克,桑寄生20克,用纱布包好放锅内,同鸡一起煮至鸡熟烂,加调料,喝汤食鸡肉。

    产后大便难   核桃仁,芝麻,松子仁各25克,蜂蜜适量。将前3味一起捣烂,加蜂蜜调服,每日早晚各1次。

    子宫脱垂  生黄芪30克,煎取浓汁,加入粳米100克煮粥,待粥成时加入桔皮末3克,稍煮,加红糖适量,调匀服食,每日1剂,分2次服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