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医名方百花安神饮

(2024-11-13 05:03:16)
名医名方
百花安神饮
摘自2024-11-11中国中医药报
葛友庆,男,1946年出生,江苏省太仓市名中医,太仓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曾任太仓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擅长治疗肾病、内分泌疾病等内科杂病。

组成:百合30g,合欢花(包煎)15g,玫瑰花10g,绿梅花5g,炒白芍15g,朱茯神20g,蜜远志10g,生地黄20g,首乌藤10g,石菖蒲15g,炙甘草5g。

功能:滋阴养心,安神解郁。

主治:各种心情烦躁﹑情绪不佳所致的郁证,睡眠障碍及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忌生冷辛辣食物。

方解:中医理论中有七情致病的记载,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古人认为,人的情绪是五脏功能的外在表现,受五脏功能的影响,过度情绪变化会伤及人体气血。又据《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记载“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以上百合病的各种症状与现代各种忧郁症﹑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相类似,其中阴虚内热为主因,治疗上予百合地黄汤,清虚热、补阴血以达到安神之目的。

百花安神饮以百合地黄汤为底方加减而成。其中,百合清心安神﹑生地黄滋阴清热,共为君药。合欢花安神解郁、玫瑰花理气解郁、梅花疏肝和胃、炒白芍养血柔肝,此四花共为臣药。朱茯神镇心安神,蜜远志与石菖蒲为常用对药,益智安神助眠,首乌藤与合欢花也是常用的治疗失眠的对药,此四味为佐药。炙甘草补虚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减:阴虚火旺较重者,可加珍珠母﹑石决明﹑夏枯草等;气虚乏力较重者,可加党参﹑黄芪﹑白术等;血虚者,可加当归、熟地黄﹑女贞子等;阴虚者,可加玄参、玉竹、石斛等;有瘀血内停者,可加丹参、川芎﹑鸡血藤等;心肾不交者,可加黄连﹑肉桂交通心肾;失眠较重者,可加酸枣仁﹑柏子仁等。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金浪卫生院 徐军奇整理)

为高考者助力【草根一生】

 名医名方百花安神饮 (2015-06-07 05:14:09)[编辑][删除]

   《本草纲目》中记载合欢树皮及花均可入药。合欢花有宁神作用,主要是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眼疾,神经衰弱等。

    当您考前压力大、情绪低落、心烦、郁闷、生气的事存在脑海里总是赶不走甚至失眠时,可用合欢花10克、郁金10克代茶饮。合欢花性平、味甘无毒。解郁、除烦、安神。郁金性寒、无毒,行气解郁、疏肝利胆。效果很好,不妨一试。
  
 http://pic.cnhubei.com/attachment/201106/20/275_1308534833WYQD.jpg【草根一生】" TITLE="高考提神法 【草根一生】" ACTION-DATA="http://pic.cnhubei.com/attachment/201106/20/275_1308534833WYQD.jpg"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color: rgb(73, 73, 73); margin: 0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font-family:" MICROSOFT="" LINE-HEIGHT:="" />                                                                 考前清补利睡眠

    天气炎热,饮食调养,“清补”是最佳的选择。所谓“清补”就是选用具有一定祛暑生津功效的食物来补充人体的消耗。吃些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如乌梅、山楂、柠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因其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适度进补,还能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高考考生要“清补”,不宜吃滋补厚腻之品,考前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耳穴”轻按能助眠

    失眠用王不留行籽,埋在相应耳穴时常按压就可起到治疗作用。一般可以选贴耳穴的神门、皮质下、失眠穴,配以肝、胆、脾、胃等耳穴点,如果不方便来贴,考生可以每天用5分钟把耳朵从上到下揉红揉热,揉的过程中发现疼痛部位可以重点按揉一下,最后可以再用两拇指揉压双侧太阳穴,这样做后会有一种轻松清新之感,可以缓解压力,提神醒脑。

    经常梳头防失眠

    梳头不仅可以预防失眠,还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患病。

    拿五经即用五指分别点按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每次梳头就是在梳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等于“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穴位,起到疏通头皮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晚上睡前梳头能助眠,清晨醒来梳头能提神醒脑。经常梳还有助护发,并使人的面色红润,精神焕发。要想起到保健的作用,每次梳头应不少于3分钟。

    听对音乐好安眠

    美妙动听的音乐,可以让人身心舒畅,忘却烦恼。自古以来,听音乐便是养生助眠良方。《素问·举痛论》中说“百病皆生于气也”,《灵枢·五音五味》又详细论述了宫、商、角、徵、羽等5种音阶调治疾病的理论,最后归纳为“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的音乐治病理论。

    中医阴阳学说认为,热烈活泼明快的音乐属阳,轻缓柔和安静的音乐属阴。选用阴阳属性不同的音乐能调节人体之阴阳,使之恢复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治疗效果。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听音乐时通过有规律的声波振动,可与人体的呼吸、心率、胃肠蠕动等生理振动相吻合,产生共振和共鸣效果,从而发挥颐养身心、防治疾病的作用。此外,音乐还可以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调节激素释放等。如促进内啡肽释放,产生镇痛、镇静效应;调节应激激素的水平,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缓解肌紧张,减轻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帮助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处方”。比如根据阴阳属性,音乐可以分为文曲和武曲。文曲(阴)轻柔、秀丽、婉约、细腻,旋律流畅,乐曲悠长,音色柔和,节奏舒缓。适合脾气比较暴躁,容易冲动,烦躁不安或心情紧张、爱失眠的人聆听,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梅花三弄》等。武曲(阳)则豪放、雄壮、刚健、嘹亮,气势磅礴、节奏有力、速度明快,如《金蛇狂舞》《男儿当自强》《赛马》等,适合血压偏低,情绪低落,容易忧郁、伤感的人聆听。

榜上有名按五穴【草根一生】

  为高考者助力【草根一生】 (2015-06-06 14:53:53)[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http://pic21.huitu.com/res/20140824/544453_20140824225307889394_1.jpg                                                                           我为考生们介绍了几个有助缓解紧张、定志安神、促进睡眠的穴位:

    太阳穴:在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后方的凹陷处。按摩太阳穴可以解除疲劳,振奋精神,缓解头痛,保持大脑清醒和注意力集中。按摩时用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30次至50次,也可以用手掌根按揉相同的次数。

    内关穴:在前臂上,手掌面腕横纹中点向上两横指处,两根筋中间的凹陷处,用力按压有酸胀感。按摩内关穴可以缓解由于过度紧张引起的心慌、恶心等症状,还可以有效缓解失眠。按摩时以左手拇指按右手内关,以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交替进行。可以边按边揉,用力要适中,以酸胀为佳,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30次至50次。

    膻中穴:在胸部,身体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摩膻中穴有缓解胸闷、心慌、心烦的作用。按摩时可以用拇指或掌根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30至50次。也可以用拇指或手掌大鱼际上下按擦相同的次数。

    涌泉穴:在脚心、脚掌前1/3与后2/3中间交界处的凹陷中。按摩涌泉穴可缓解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和倦怠感,同时能缓解失眠、嗜睡,对头晕、焦虑烦躁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按摩时用双拇指在涌泉穴作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的拍打,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也可以用自己双脚作相互交替的对搓。

    神门穴:神门穴位于腕横纹肌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于每晚临睡前用一拇指指端的螺纹面,点揉另一手的神门穴,换另一手的拇指,同样点揉前手的神门穴,以感酸胀为宜,各重复30次,以助睡眠。

安神八法【草根一生】

 (2015-01-06 08:28:55)[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不寐即失眠,不寐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虚实夹杂,但从病理变化分析,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阳不入阴,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阴,导致心神失养,神不安宁发为本病。笔者根据多年来治疗失眠的临证经验,拟定不寐辨治八法,分述如下:

    化痰安神法

    症见:心烦不寐,胸闷痰多,口苦、呕涎、眩晕、惊悸,苔黄而腻,脉象滑数或弦滑而数。心神被痰气所扰,导致心神不得收藏故而发病。

    治以清热化痰安神。方用温胆汤(《千金方》)加黄连、全瓜蒌、天竺黄治之。方药:制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甘草、大枣、黄连、全瓜蒌、天竺黄。方中加黄连、瓜蒌、天竺黄以增强清热化痰安神之功。在此基础上亦可酌情加入酸枣仁、连翘、五味子祛痰清热养心安神,心悸可加磁石、龙齿以助镇心宁神之效。

    清心安神法

    症见:心烦失眠,惊悸不安,头晕、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糜烂,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心藏神,劳累过度,耗血伤阴,心火炽盛,扰动心神。《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云:“寤多寐少,悸动不宁,甚则惊惕是心之症。”由此可见心火独炽,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

    治以清心泻火安神。方用自拟方清心安神汤(生地、炙远志、麦冬、连翘各12克,竹叶、栀子、淡豆豉各10克,百合30克,灯芯8克,茯神20克,甘草8克,莲子心、琥珀各3克)。方中生地、百合、麦冬养阴清热,连翘、竹叶、甘草、栀子、豆豉、莲子心、琥珀清心泻火,远志、茯神宁心安神。全方具有清心泻火、宁心安神之效。对于顽固性失眠,常配牛黄清心丸治疗,尤其对于中风后遗症不寐者,颇获良效。牛黄清心丸(同仁堂制)用于气血不足,痰热上扰引起的胸中郁热、惊悸虚烦,不寐,半身不遂,神志昏迷等症具有益气养血、镇心安神、化痰熄风之功。

    养心安神法

    症见:心悸、健忘、失眠、梦遗,大便干,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阴血亏少,心体失养,是以心悸。心的藏神作用,常指大脑而言,大脑的思维活动,赖于气血津精等物质基础,今阴亏血少,脑失濡养,故健忘、失眠;因肾阴亏虚,相火妄动而精泄。

    治以养心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剂》)加减治之。方药:生地、太子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天门冬、麦冬、当归、柏子仁、酸枣仁。临证应用时常将人参改为太子参,去桔梗,加桑椹、黑芝麻、夜交藤各30克,补肾益精、安神、润肠通便,每获佳效。

    清肝安神法

    症见:不寐,性情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多因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以清肝泄火,安神镇惊。方用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临证时常去木通、车前子,酌加夏枯草。夜间醒后不易入睡,配夏枯草可获殊效;加茯神、生龙骨、生牡蛎以镇惊定志,安神入眠。

    活血安神法

    症见:烦扰不安,心悸,夜不能寐,且易惊醒,甚则彻夜不眠,精神紧张,痛苦不堪,舌质暗紫,脉多弦细而涩。此因心神被瘀血阻滞而不得守藏而致。

    治以活血化瘀,通窍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化裁: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酸枣仁、夜交藤、法半夏、珍珠母、生龙齿。具有疏肝解郁、活血祛瘀、镇惊安神定志之功。对于顽固性失眠,在此基础上酌加黄连、法半夏、清热祛痰,安眠效果更佳。

    镇心安神法

    症见: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舌淡,脉弦细。此乃心神被邪扰而不得主持神明,导致神明躁动,故而出现上述症状。

    治以镇心安神定志。方用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人参、茯苓、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齿。临证应用时可将人参改太子参,加磁石、生龙骨、生牡蛎以增强镇静安神之功。另外可服用磁朱丸(《千金方》):神曲、磁石、朱砂)用于心神不安,虚阳上浮而致心悸失眠、耳鸣、耳聋等,清心明目,镇心安神而奏效。

    益气养血法

    症见:不易入睡,梦多易醒,醒后再难入睡,兼见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心主血,脾生血,心脾两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气血不足,不能上养于脑,则头晕目眩等症作矣。

    治以补益气血,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济生方》):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当归、远志、木香、甘草、大枣、生姜。或见于产后失眠,失血过多,阴亏气弱,心悸怔忡,睡卧不宁,梦多,记忆力减退,舌红,苔少,脉细弱等症。常用圣愈汤(《兰室秘藏》)加减,方药:熟地、党参、黄芪、当归、白芍、川芎)加减,临证时常去川芎,酌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阿胶以养心血,益智安神。若神经衰弱者,加制首乌、生山药,炙远志、五味子、桂圆肉、杞果等补肾益精,荣脑安神,多获满意疗效。若失眠较甚,加夜交藤、五味子、合欢花、柏子仁以助养心、安神,或加龙骨、牡蛎以镇心安神;若血虚较甚,加制首乌、熟地、白芍、阿胶以补血充脑安神。

    交通心肾法

    症见:心悸不安,不能入睡,多见临睡时精神兴奋,面部潮红,舌红苔少,脉弦细。心为火脏,肾为水脏,心阳(即心火)下降而交于肾阴,肾阴(即肾水)上升而济于心阳,从而使心肾两脏的阴阳、水火、升降关系处于平衡、相济、协调状态,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升降失常,水火不济,必然会产生心肾不交的病变。肾阴不能上济,阳无阴制,于是心火偏亢,常怔忡不宁,夜寐不安。

    治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用交泰丸(《韩氏医通》):黄连3克,肉桂1.5克,研为末,于睡前2小时吞服,或于下午、晚上分两次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临证应用时可加入远志、菖蒲、麦冬以养阴安神定志。

 家传理化汤治梅核气, 处方:生地、桃仁、川芎、枳壳、桔梗、厚朴、法夏、苏子、贝母各10克;红花、柴胡各6克;赤芍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服,7天为一疗程,用药1~3个疗程。

    按:梅核气多认为是痰气郁结所致,治疗多用理气化痰之法,本方用半夏厚朴汤,加活血化瘀之品而成。笔者认为从痰瘀互结论治,比单纯理气化痰之法效果要好。

七情适度葆青春【草根一生】

编辑删除2015-01-06 15:54:09

 


  情志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生理反应,即中医讲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分别由心、肝、脾、肺、肾五脏所主。

    情志内伤是致病原因,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就是说,七情六欲,人皆有之,若七情过极,转变成异常精神活动,则可引起小至毛发,大至全身的很多疾病。中医养生非常重视精神调摄,提出了“神形相因”的学说,认为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特别强调“七情”养生法,安神定志,心境坦然,怡情放怀,益寿延年。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情绪是双刃剑

  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长期情绪忧郁,恐惧悲伤,嫉妒贪求,惊怒激昂,或情绪紧张的人要比精神状态稳定的人容易罹患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抑郁症、慢性胃炎、癌症等等,妇女还容易引起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良好的情绪是一种最有助于健康的力量,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人体处于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良性循环,不仅食欲好,睡眠香,而且思维敏锐,精力充沛。

  医生们有这样的经验:类似的疾病,没有精神负担的病人,要比有精神负担的病人痊愈得快。一个人患病之后,若充满信心,具有不屈不挠敢于同疾病作斗争的精神,则能加速身体康复。反之,若意志消沉,情绪沮丧,则无力驱邪,病后缠绵不愈,病情往往加重、恶化,且多产生并发症。

   好情绪的小贴士

  第一,加强修养,培养情操。古人说:“养生莫若养性,养性莫若养德”。所谓养德就是注重道德修养。据调查,长寿老人绝大多数都乐善好施。                                                   第二,宽宏大度,襟怀坦白。不患得患失,不为名利而争,不为琐事烦恼。整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第三,热爱工作。志有所专,乐以忘忧。以对社会能有所贡献为乐。                                第四,运动能愉快,是治“情绪病”的灵丹妙药。                                                        第五,广交朋友,乐于交谈。,受到挫折,遭遇不幸,冷静下来,控制情绪,倾诉苦衷,得到帮助,苦闷消失。                                                                                            第六,培养兴趣,自寻乐趣。琴棋书画,养育鱼鸟,种植花木,有益身心。

   您的健康掌握在您的手中,管理好情绪永葆青春吧!

高荣林调和脏腑治失眠

 (2025-05-03 03:24:20)[编辑][删除]
高荣林调和脏腑治失眠
摘自2025-4-30中国中医药报
陈丽双 福建三明市明溪县中医院
失眠是现代的常见病和难治病,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高荣林行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失眠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笔者跟师学习,现将其调和脏腑治失眠的经验总结整理如下。
五脏六腑皆令人失眠
高荣林根据《黄帝内经》有关论述,总结出中医睡眠学说,即阴阳睡眠学说、营卫睡眠学说和神主睡眠学说,三个学说,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了中医睡眠的理论体系。阴阳睡眠学说是中医睡眠理论的总纲领,揭示了睡眠和觉醒的基本机制;营卫睡眠学说是阴阳睡眠学说的具体化,揭示了睡眠时的营卫运动变化;神主睡眠学说突出了中医的整体睡眠观,揭示了睡眠是人整体的生命活动形式。睡眠与人体阴阳、气血、脏腑息息相关。阴阳的和调平秘,气血的充盛调畅,脏腑的协调统一,是睡眠的重要条件。高荣林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失眠,非独心也”的理念,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失调皆可令人失眠,高荣林常运用调和法,注重心肝胆脾胃肾诸脏腑,调和畅达脏腑功能,用补肾平肝、交通心肾、清胆宁心、疏肝健脾、养血调肝、和降胃肠等法治疗失眠,取得了良好疗效。
调和脏腑常用六法
补肾平肝法
补肾平肝法适用于肝肾失调、肾虚阳扰而致失眠。症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头晕头痛,耳鸣,面赤,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女性月经量少、经期延迟等。高荣林认为,此属肾虚阳扰证,临床用调和肝肾法,以杞菊地黄丸加减治疗,常用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牡丹皮、茯苓、泽泻补肝肾,菊花、钩藤平肝阳,酌选酸枣仁、远志、龙骨、牡蛎养心镇静安神,使肾充肝平,阴阳平调而安眠。
交通心肾法
交通心肾法适用于治疗心肾失调、水火不交所致失眠。症见:入睡困难,心烦焦躁,心悸,眩晕,耳鸣,健忘,腰酸,遗精或带下,夜尿频多,潮热盗汗等。高荣林认为,此属心肾不交证,临床用补肾清心、和调水火法,以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治疗,常用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滋阴补肾,黄连降火,肉桂引火归元,酌选酸枣仁、远志、龙骨、牡蛎养心镇静安神,使坎离相交,水火既济而安眠。
清胆宁心法
清胆宁心法适用心胆失调、胆热痰扰、心神不宁的失眠。症见:入睡困难,失眠多梦,如人将捕之,心悸不宁,胆怯易惊,心烦口苦,胸闷呕恶等。高荣林认为,此属胆热痰扰证,临床用清胆宁心法,以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竹茹、枳实清胆和胃,半夏、陈皮、茯苓燥湿化痰,黄连清热宁心,酌选酸枣仁、远志、龙骨、牡蛎养心镇静安神,以使热清胆静,心胆和调,神魂安宁,睡眠安稳。
疏肝健脾法
疏肝健脾法适用于治疗肝脾失调、肝郁脾虚造成的失眠。症见:入睡困难,焦虑,抑郁,少气懒言,气短乏力,喜欢叹息,腹胀,纳呆,便溏等。高荣林认为,此属肝郁脾虚证,临床用调和肝脾法,以逍遥散加减治疗,柴胡、香附、郁金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运脾气,酌选酸枣仁、远志、龙骨、牡蛎养心镇静安神,使肝脾和调,木达土健,心神安宁,睡眠自酣。
养血调肝法
养血调肝法适用于治疗肝脏体用失调、血虚肝扰引起的失眠。症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情绪不稳,头晕头痛,潮热盗汗,眼干脱发,女性月经量少等。高荣林认为,此属血虚肝扰证,用养血调肝法,以四物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养肝血,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酌选酸枣仁、远志、龙骨、牡蛎养心镇静安神,体充用畅,肝血舍魂而安眠。
和降胃肠法
和降胃肠法适用于治疗胃肠失调、胃失和降,即“胃不和则卧不安”。症见: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醒后难以入睡,食欲不振,反酸嗳气,脘腹痞满,大便不畅等。高荣林认为,此属胃失和降证,临床用和降胃肠法,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半夏、陈皮、枳实和胃降逆,黄连、黄芩、干姜调和寒热,酌选酸枣仁、远志、龙骨、牡蛎养心镇静安神,腹滞者用熟大黄,使胃肠和调则卧安。
验案举隅
案一 肾虚肝扰案
强某,女,54岁,2024年2月3日初诊。患者失眠10余年,入睡困难,每夜睡眠不足5小时,急躁面红,时感心中累,腰酸痛,乏力,大便干,量少,数日1行,小便调,纳健。舌胖大、色暗尖红,苔黄,脉沉细。辨证为肝肾失调、肾虚肝扰证,治以补肾平肝法。处方:生熟地黄各10g,山茱萸10g,牡丹皮10g,茯苓15g,炒枣仁15g,白芍15g,天麻10g,钩藤15g,牛膝15g,砂仁3g,丹参30g,火麻仁10g。14剂,水煎服,日1剂。
3月9日二诊:药后睡眠明显改善,入睡可,每夜睡眠时间达7小时,大便日1次,无急躁面红,腰酸消失,情绪不畅时感心中累,纳健,小便调。舌淡暗滞,苔白水滑,脉细弦。治以前法,守上方去钩藤、天麻、山茱萸,加党参10g、红景天10g、郁金10g。14剂,煎服法同上。
4月15日随访,患者1个多月来睡眠可,无特殊不适,纳可,二便调。嘱患者平素保持心情舒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按 患者女性,年过七七,肾阴不足,肝阳偏亢,阴不纳阳而不寐,高荣林调和肝肾,补肾平肝,用生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补肾,炒枣仁、丹参、砂仁养血宁心安神,天麻、钩藤、白芍养血平肝,牛膝引火下行,火麻仁润肠通便。二诊睡眠已明显改善,腰酸、急躁面红已除,故去山茱萸、钩藤、天麻;情志不畅时感心中累,是肝郁扰心之象,故加郁金、党参、红景天解郁强心。诸药调和肾肝,阴阳平秘,安然入眠。
案二 心胆失调案
丁某,女,53岁,2024年3月14日初诊。患者失眠3年,平素入睡困难,每逢欲入睡时心痒而惊醒,胸前如蚁行感,口服安眠药方可入睡,但睡2~3小时即醒,醒后难以复睡,心烦口苦,疲困,频繁更替安眠药,时感头痛,纳可,二便调。舌红暗,苔黄厚,脉细滑。辨为心胆失调、胆郁痰热证,治以清胆化痰,宁心安神。处方:黄连6g,肉桂1g,竹茹10g,枳实10g,半夏9g,陈皮10g,茯苓15g,白术10g,炒枣仁15g,远志10g,石菖蒲10g,生龙骨(先煎)30g。14剂,水煎服,日1剂。
3月28日二诊:药后睡眠明显改善,口服中药期间已停服安眠药,入睡可,每夜睡眠时间6~7小时,偶在入睡2~3小时后醒来,醒后难以再睡,伴疲困,头痛明显改善,心痒已除,偶有右胁隐痛、腰酸,纳可,二便调。舌红暗,苔浊微黄,脉细滑。治以前法,守上方去白术,加白芍15g、骨碎补10g。14剂,煎服法同上。
4月18日三诊: 3周以来入睡快,睡眠7~8小时,夜间不醒,早晨10点多犯困,头痛进一步缓解,仅发作2次,症状轻微,余症均除。舌暗红,苔薄微黄,脉弦细。治以前法,守上方去石菖蒲、茯苓、生龙骨,加党参10g。14剂,煎服法同上。
5月20日随访,患者睡眠情况良好,头痛未作,无疲困、肋痛、腰酸等不适。
按 患者入睡困难,欲入睡时心痒不适,易惊醒,此为胆热浮越,上扰心神,心胆失调之象。高荣林治以调和心胆,宁心安神,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方中黄连、竹茹、枳实、半夏、陈皮、茯苓清热和胆,白术健脾,炒枣仁、石菖蒲、远志、龙骨以宁心镇静安神,黄连、肉桂交通心肾。二诊睡眠改善,胁痛、腰酸、脉细,为肝郁阴虚之象,去白术之苦燥,加用白芍、骨碎补滋阴柔肝、补肾强腰。三诊睡眠良好,早晨疲困是中气不足,加用党参补中益气,去石菖蒲、茯苓、龙骨。
案三 血虚阳扰案
曹某,女,51岁,2024年4月13日初诊。主诉失眠10余年,加重半年。平素口服思诺思,睡眠一般。半年来口服西药仍入睡困难,睡眠2小时左右,夜间阵发性潮热汗出、心悸不宁,时感头蒙头痛,多思虑,纳一般,二便可,月经已停。舌暗,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体用失调、血虚阳扰,治以养血调肝法。处方:当归10g,熟地黄10g,白芍15g,川芎6g,枸杞子10g,钩藤15g,牡丹皮10g,天麻10g,黄连6g,肉桂1g,炒枣仁15g,生龙骨先煎30g。14剂,水煎服,日1剂。
4月27日二诊:患者服第7剂中药开始睡眠情况逐步改善,并停口服安眠药,入睡可,夜睡4个小时,但睡眠稍浅,偶有头蒙,心悸较前明显改善,无夜间潮热盗汗,头未痛,纳可,二便调。舌暗,苔白,脉沉细缓。治以前法,守上方去枸杞子、钩藤,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5g。14剂,煎服法同上。
5月11日三诊:入睡可,夜睡6个多小时,但睡眠浅,目痛,头晕,无心悸、潮热盗汗。舌暗淡,苔少,脉沉细。治以前法,守上方去黄连、肉桂、女贞子、旱莲草,加远志10g、夜交藤15g、生牡蛎30g。7剂,煎服法同上。
6月5日随访,患者半个多月来睡眠可,平均夜睡7小时余,无特殊不适,纳可,二便调。
按 本例患者肝阴血不足、上扰心神而致失眠。高荣林用四物汤加天麻、钩藤化裁,四物汤加枸杞子以养血,天麻、钩藤、牡丹皮调肝,黄连、肉桂交通心肾,引心火归元,炒枣仁、龙骨养心镇静安神。二诊睡眠较前大有改善,停服安眠药,患者夜间潮热盗汗消失,舌苔由黄转白,肝阳渐平,肝热稍息,去枸杞子、钩藤,加二至丸平补肝肾。三诊睡眠进一步改善,阴精得养,心肾相交,故去黄连、肉桂、二至丸,因睡眠仍轻浅,添养心安神之力,加远志、夜交藤、生牡蛎。三诊后睡眠状况平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