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针药并用治视网膜色素变性案

(2024-11-09 09:38:21)
针药并用治视网膜色素变性案
摘自2024-11-8中国中医药报
闫光耀 郭钧泯 深圳市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中医眼科研究所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视野缺失、夜盲、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电图异常等,病因归于遗传、基因突变及特殊环境因素。从其夜盲和视野缩窄的主要症状来看,属于中医学“高风雀目”“高风内障”范畴。中医古籍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有记载,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雀目候》载:“人有昼而睛明,至瞑则不见物,世谓之雀目。言其如鸟雀,瞑便无所见也。”《原机启微》称之为“阳衰不能抗阴之病”,一般双眼罹患,病程漫长,日久则成青盲,或瞳内变生翳障。

深圳市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中医眼科研究所所长于卫东深耕本病数十载,针药并用,集子午流注、腹针、伤寒六经传变等理论之大成,取其精华自成体系。于卫东认为,本病因于先天禀赋不足,导致阳气不升,枢机不利,故其治常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的维度激发人体肾阳。现将其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验案一则整理分析如下。

陈某,男,45岁,2023年12月1日初诊。2009年深圳市第一眼科医院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后二度确诊,近15年来,视力逐步下降,尤其夜间视力失能为主,直至2019年新冠疫情感染康复后病情加重,白天需人搀扶才可行走。刻下:自感视力模糊、畏光,左眼视力(3m)4.6、右眼视力(5m)4.6,上视野12cm、下视野12cm、左视野15cm、右视野18cm。眠差难入睡,纳可,情绪稳定。舌红,苔黄厚腻,脉沉滑。

诊断:高风雀目(脾虚湿盛)。

处方:黄芪30g,当归6g,黄精10g,麦冬4g,天冬9g,党参5g,白术10g,醋香附3g,生地黄15g,茯苓5g,枳实4g,牛膝8g,姜半夏12g,干姜5g,丹参15g。15剂,日1剂,早晚分服。辅以乌梅丸,日2次,每次3g。

针灸:穴取冲阳、阳池、后溪、光明、当阳、足窍阴、神门、灵道等,每日3次,每次留针1小时,嘱患者注意眼部休息,配合每日导引锻炼。

2024年7月10日二诊:治疗10天后复查,自感视力模糊、畏光减轻,左眼视力(5m)4.6、右眼视力(5m)4.6,上视野70cm(40~60cm盲点)、下视野80cm、左视野170(120~160cm盲点)cm、右视野80cm。刻下:自感视力模糊、畏光,左眼视力(5m)<4.5、右眼视力(5m)4.3,下视野120cm、左视野110cm、右视野105cm。眠差难入睡,纳可,情绪稳定。舌红,苔黄厚腻,脉沉滑。守上方,将黄芪减至25g,黄精增至30g,去枳实、牛膝,加茯神15g、薤白9g、瓜蒌9g、桑叶9g、大黄8g、桂枝15g、赤芍30g、柴胡5g、升麻5g。7剂,日1剂,早晚分服。

针灸:穴取冲阳、阳池、后溪、光明、当阳、然谷、太溪、太白等,每日3次,每次留针1小时。嘱患者注意眼部休息,配合每日导引锻炼。治疗10天后,自感视力模糊、畏光减轻,左眼视力(5m)4.5、右眼视力(5m)4.6,上视野65cm、下视野145cm、左视野145cm、右视野180cm。

按 患者1978年3月生人,属相为马,戊午年,火运之岁,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太乙天符,运与气皆为阳火,故阳火太过有亢害之弊。

在中药治疗上,以中医辨证为指导,以肾气为本,肾阳为用,只需要将“气”引导头目即可自愈,故首诊重用黄芪补气通阳以濡养眼睛,其次注重补肾活血,多用丹参、黄精、生地黄三味药;二诊在原方基础上加用柴胡桂枝汤,体现重视六经的辨识,添加瓜蒌、薤白以助通阳之力。同时佐以生地黄、大黄、赤芍等活血凉血之药制约患者体内太过的阳火。针灸治疗方面,于卫东习惯利用如腕踝针、方氏头皮针、针灸脱敏技术、法国耳针等针刺技术,并根据经络学说,辨证取穴以疏通经脉,促进身体的阴平阳秘,针对这名患者,于卫东以涌泉、太溪等穴制约阳火,以睛明、颧髎、四白等眼周穴位为主穴,并结合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等进行治疗而获效。

夏枯草疗目糊目痛(转)【草根一生】

 针药并用治视网膜色素变性案 (2015-06-28 15:19:54)[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夏枯草疗目糊目痛
蒋健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某女,60岁,2008年6月20日就诊。主诉:胸闷,胸骨后疼痛,两侧腹胀以髂前上脊为主,头胀,舌淡红,舌边齿痕,苔黄腻,舌下静脉迂曲显露,脉细弦。肾功能、血脂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正常。

    此为胸中痰瘀互阻,以小陷胸汤、丹参饮、柴胡疏肝散为主。

    处方:半夏12克,全瓜蒌30克,(打),黄连6克,丹参30克,檀香6克,砂仁3克,(后下),降香12克,蒲公英30克,枳壳12克,白芍30克,甘草12克,香附15克,柴胡15克,川芎15克,7剂。

    二诊(7月1日):胸骨后痛、头胀痛均减轻。唯仍胸闷、两侧腹胀。上方加莪术12克,三棱12克,枳实12克,厚朴12克,7剂。

    三诊(7月15日):胸骨后疼痛及胸闷均止。唯又头痛,尿路感染,后背牵紧不适疼痛,舌淡红,苔黄腻,舌下静脉迂曲。初诊小陷胸汤、丹参饮再加蒲公英50克,川芎30克,当归30克,7剂。

    四诊(7月25日):服上药后诸症均除。顷诊又诉目糊(视物昏花模糊),双目胀痛,大便干,两下肢胫骨前觉冷,舌淡红,苔薄齿痕,脉细弦。

    处方:夏枯草50克,4剂。水煎服。

    五诊(7月29日):目糊痊愈。本来读书半小时以内即目糊无法阅读,现阅读1小时以上无任何目糊感觉。服第2剂药即感眼清睛亮,可以阅读;目不痛,唯略余酸胀,腰酸,夜寐不安,舌脉同上。加用四物汤与补肾药,处方:夏枯草30克,当归30克,川芎15克,生熟地各15克,赤白芍各15克,黄芪30克,杜仲15克,川断15克,7剂。以资巩固。

    按:《神农本草经》谓夏枯草性味苦、辛, 寒, 入肝、胆经, 有清肝火, 散郁结, 明眼目之功。《本草图解》言其“苦辛微寒,独入厥阴,消瘰疬,散结气,止目珠痛。此草补养厥阴血脉,又能疏通结气,目痛瘰疬,皆系肝症,故建神功”。《滇南本草》:“祛肝风, 行经络。治口眼歪斜,四行肝气,止筋骨疼痛,目珠痛, 散瘰病,周身结核。”《本草纲目拾遗》:“治瘰疬, 鼠瘘, 目痛, 羞明。”综合以上本草所述,夏枯草擅入肝经,既能苦寒清热,又能辛散开郁,有良好的清热散结之功, 尤善清泻肝火而止目珠痛。

    患者后来告诉我,其实目糊胀痛已久,之所以前三诊未说,是因为曾经在他处服过不少中药,概无起色,故灰心不诉。因前三诊用药,感觉俱佳,乃增诉目疾。本人第一次用夏枯草单味治疗本案目糊胀痛,患者仅仅服用1剂,翌日即觉眼目清亮而目不痛,其疗效着实让人吃惊。

马齿苋【草根一生】

  夏枯草疗目糊目痛(转)【草根一生】 (2015-08-27 09:07:07)[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马齿苋【草根一生】


                                                       马齿苋其味酸性寒,入大肠、心经,具有凉血止痢、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涩敛之功。马齿苋入药,始载于《名医别录》。《滇南本草》载:(马齿苋)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治疔疮红肿疼痛。《本草纲目》载: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本草经疏》载:马齿苋辛寒能凉血散热,故主癥结、痈疮疔肿、白秃及三十六种风结疮;捣敷则肿散疔根拔,绞汁服则恶物当下,内外施之皆得也。辛寒通利,故寒热去,大、小便利也。

马齿苋治疗的疾病谱比较广,如湿热下痢、热毒痈疮、崩漏便血以及热淋血淋。笔者常喜用其治疗肠炎腹泻、尿路感染、痔疮肛痛、妇人带下,以及皮肤湿疹与带状疱疹等。现代研究表明,马齿苋有解毒消炎,止痒消肿、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能抑制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痢疾杆菌,因此对细菌性痢疾,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均疗效显著。

马齿苋既可内服,又可外洗湿敷;既可置于复方之中,又可单用;价廉物美,效用多端,效验确凿,妙难尽言。本品用量宜大,部分患者口服过大剂量时(一般60克以上),可致腹泻,临证应注意。

验案:主诉两掌心湿疹近1年,皮肤科予康洗液外用后转成急性,湿疹处皮肤变厚、疼痛;改用硼酸液后,湿疹皮肤不厚,但仍瘙痒。顷诊手心皮肤红,蜕皮,瘙痒,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处方:马齿苋200克,14剂,煎煮,趁温热浸泡双手20分钟,每日3次。

                                             http://img0.imgtn.bdimg.com/it/u=4160573125,2805056529&fm=21&gp=0.jpg                                                                                                                                                                                                                                            马齿苋,别名长寿菜、五行草、安乐菜、酸米菜、长命菜;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肠经。主要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常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疮,崩漏下血。现代大多用于治疗皮肤粗糙干燥、维生素A缺乏症、角膜软化症、干眼症、夜盲症、痢疾、急慢性肠炎,关节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下面将马齿苋治疗常见疾病的方法介绍如下:

  消化不良  取马齿苋30克,槟榔9克,乌药5克,水煎服。

  痢疾、腹泻  取马齿苋60克,金银花藤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一周。

  病毒性肝炎  取鲜马齿苋100克,或干品30克,水煎入蜜和服,每日2次。

  热毒溃疡  取鲜马齿苋60克,水煎服,外用马齿苋适量,捣烂敷患处。

  带状疱疹  取鲜马齿苋100克,捣烂成糊状敷患处,每日换2次,换时先用盐茶水洗患处,至痊愈为止。

  烫烧伤及丹毒肿痛  鲜马齿苋60克,败酱草60克,共捣烂外敷,日数次。

  急性阑尾炎  用马齿苋、蒲公英各100克,以清水煎两次,浓缩成2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每次100毫升。3~5天为一个疗程。

  尿道炎  干马齿苋60克,甘草梢6克,水煎服,每日2次。

  滴虫性阴道炎  鲜马齿苋120克,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煎水外洗患处,每日2次。

  痔疮初起  鲜马齿苋适量煮熟食用,以汤熏洗患处,连用一个月,效果很好。

  扁平疣  鲜马齿苋5克,露蜂房10克,加水500毫升煎沸,趁热熏洗患处。

  产褥热  鲜马齿苋200克,蒲公英100克,用清水煎服,每日3次,连续服用3~5天即可见效。

 

  蜂、蝎、毛虫蛰痛  鲜马齿苋捣烂取汁涂患处,有良好的解毒止痛效果。

                                                                        马齿苋浴肛痛【草根一生】

               马齿苋40克,水煎服,1杯,余液熏浴肛门。治痔疮肛门肿痛。

马齿苋治溃疡性结肠炎  【草根一生】

   马齿苋【草根一生】 (2014-06-19 12:57:39)[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中医专家教你守护“心灵窗户”

 (2025-06-07 14:39:52)[编辑][删除]
中医专家 教你守护“心灵窗户”
摘自2025-6-6中国中医药报
本报记者 林晓斐 董俊彤

扫码关注中国中医药报官方视频号,查看专家讲解视频。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儿童青少年等人群的视力问题日益凸显。恰逢6月6日全国爱眼日来临之际,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视光科主任医师宿蕾艳就如何科学护眼接受了专访,为大家带来了一份科学护眼指南。
频繁揉眼非小事
儿童青少年常出现揉眼行为,这看似平常的动作,却可能暗示着身体存在健康隐患。从西医角度看,揉眼可能与倒睫、结膜炎、干眼、视疲劳等眼部因素有关。部分孩子使用眼药水后症状可缓解,但有些孩子即使长期使用眼药水,揉眼和眨眼的状况仍未明显改善。此时需观察孩子的全身状况。《灵枢•大惑论》中提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这句话明确指出,眼睛的健康状况是全身脏腑功能的综合反映。宿蕾艳表示,从中医角度而言,肝血不足、肝火上炎或脾胃问题都可能导致孩子喜欢揉眼,揉眼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不适信号。
中医养眼有妙方
宿蕾艳表示,中医在整体调理以缓解眼部不适方面有独特优势,通过食疗调养和外治调理的方式能起到调和气血、养血明目的作用。
食养明目
在食疗方面,对于肝火上炎的孩子,可用菊花和决明子泡水饮用;对于肝血亏虚的孩子,可使用枸杞和红枣熬粥食用,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说到枸杞,宿蕾艳强调:“枸杞并非人人适用。”枸杞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适合长时间熬夜、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及视疲劳的人群。但湿热体质、脾胃虚弱以及感冒发烧的人群不建议使用。对于儿童青少年,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不建议每天随意饮用枸杞水;年龄稍大一些的青少年,也应控制用量,比成人用量要少一些,以免造成身体负担。若与其他滋补食品或药品同时服用时,最好咨询医生意见。
对于适合吃枸杞的人,成人每天用量建议在10到15克左右,青少年则要少一些,最好在10克以下。服用枸杞的时间没有严格限制,但从中医角度看,下午5点到7点服用可能对滋阴补肾、缓解眼干效果较好;早晨服用可振奋阳气,晚上服用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更好,但睡前不宜嚼服枸杞,以免增加脾胃负担或导致燥热影响睡眠。
另外,枸杞可与多种食材搭配,如与菊花搭配,有清肝明目作用,适合长时间熬夜用眼、上火的人;与桑椹搭配,有滋阴补血明目作用,适合贫血、视疲劳的人;与山药搭配,有健脾作用,适合脾胃虚弱、眼睑浮肿、眼袋明显的人。
外治舒目
用眼过度可能导致肝血亏虚、虚火上炎,针对这类人群,宿蕾艳推荐进行眼部穴位按摩或耳部穴位按摩,如按摩眼睛周围的睛明穴、攒竹穴、丝竹空穴、四白穴以及耳垂正中间的眼穴等,这些方法在家操作较为安全。
另外,也可用中药熏蒸的方法缓解用眼过度的不适,但需使用菊花、桑叶、枸杞、决明子等中药,眼干的人群可加麦冬,用80~90的水冲开后稍晾一会儿,待温度适宜时,眼睛距离杯子约10厘米进行熏蒸,每次约10分钟。须注意,眼部有疾病时,不宜自行进行熏蒸,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此外,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针对儿童青少年及视疲劳人群设计了一套极目操对缓解眼疲劳也很有效,分以下四节。
第一节是眺远看近,即站在窗口,看5米外的物体和眼前40厘米处的物体,交替注视,每次3到5秒,共30次,可锻炼睫状肌,缓解视疲劳。
第二节是集合,将物体从40厘米拉近至10厘米,锻炼集合功能。
第三节是运目,顺时针转动眼球,锻炼眼外肌。
第四节是熨目,搓热双手后放在眼球上,借助热度刺激眼周穴位,改善气血循环。
用眼习惯很重要
然而,预防眼健康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日常的用眼卫生习惯。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发病率越来越高,这应引起家长的重视。家长需提高意识,从孩子3岁左右开始建立常规眼健康档案,定期测量眼部生物学参数,观察近视进展的速度。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控制孩子的用眼时间和电子屏幕使用时间。3岁之前的孩子不建议使用电子屏幕;5岁至学龄前孩子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应控制在每次15分钟以内;随着年龄增长,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可适当增加,同时要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此外,要保证孩子每天有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无论阴天还是晴天,都应让孩子到户外接触自然光线,这对眼睛和人体都有益处。写作业时要注意光线,尽量选择健康、对眼睛有益的人工光线,避免眩光、照度不足或色温不合格的情况。保证充足的睡眠也非常重要,从中医和西医角度来讲,昼夜节律的正常对身体经脉运行和激素分泌等都至关重要。
分享:

                                       http://a1.att.hudong.com/22/66/01300000016998120657662073182.jpg                                                                                                                                           多年草本叶丛生, 落户东北和内蒙。

  秋挖其根泥去净, 头如蚯蚓带皮孔。

  天赐美名称防风,   善治风寒湿痹痛。

  肝风内动可止痉, 阴虚头痛要禁用。

            

   铜芸茴草锦屏新,防御风邪气味辛。

   赤肿不愁昏满目,拘挛何虑痹周身。

   黄芪共理功偏大,荆芥同行意便亲。

    卒伍虽居卑贱职,各随经引尽称神。

  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

  按:防风味甘辛温无毒,入肺小肠膀胱三经。又名铜芸、茴草、屏风,时珍曰: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屏风者,防风隐语也。曰芸、曰茴者,其花如茴香,其气如芸蒿也。禀天地之阳气以生,故味甘温,兼辛而无毒。气厚味薄,升也,阳也。治风通用,散湿亦宜。升发而能散,故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痹,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下乳,金疮因伤于风内痉。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之仙药也。续命汤用之,以除口眼歪斜;通圣散用之,以去周身湿热。与条芩同用,能解大肠之风热;与杏仁同用,能散肺经之风邪。佐甘菊,善清头目之风热;臣羌活,善解巨阳之风寒。同黄芪、芍药,则能实表止汗。同荆芥穗、白芷、生地黄、地榆、黄芪,治破伤风有神。职居卒伍卑贱之流,听命即行,随引竟至。尽治一身之痛,而为风药中之润剂也。                                 防风,中药名。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是一种药草的名字,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凉爽气候,耐寒,耐干旱,主产于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防风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针药并用治重度智力低下(转)【草根一生】

 (2016-02-09 07:48:15)[编辑][删除]

 卓昆利 西安脑病医院

叶某某,女,1岁10个月,陕西省兴平市人,2011年4月1日来诊。

病史:反应差伴运动落后近1年半。患儿4个月时家人发现双眼不追物,逗笑不能,反应差,不会翻身,6个月时可翻身,双手能抓物,仍不能逗笑,双眼仍不追物。8个半月时患儿出现发热3天,体温39 C°左右,神志清,无喷嚏、咳嗽,无恶心呕吐等症,在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未见好转。3天后患儿双下肢瘫痪,在西安某院诊断为“周围神经炎”住院治疗1月余,患儿双下肢肌力较前有所恢复,能抬离床面,但右侧较差。此后家人未与重视,未做治疗,现患儿1岁10个月,仍反应差,形体瘦弱,面色淡黄,头发稀疏黄软,仅会叫爸爸、妈妈、吃等单音或双音字,目光呆滞,独坐不稳,不能完成四点支撑爬,肢体活动欠灵活,食纳可,睡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滞紫红。

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腹部无异常。头颅无畸形,头围45厘米,反应迟钝,双上肢肌力级,肌张力正常,右下肢肌肉萎缩,肌力级,左下肢肌力级,双下肢肌张力低,腘窝角180°,足背曲角70°。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左侧膝腱反射(+),右侧膝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Hoffman征(-)。

辅助检查:头颅CT见明显异常。肌电图回报:神经原性受损。

诊断:中医诊断:五迟-语迟并痿病(肾精不足)。西医诊断:1.智力低下。2.周围性神经炎后遗症。

治则:滋补肝肾、益智开窍,活血通络。

治疗方法:1.口服药:脑康灵胶囊:2粒/次,3次/日,饭前温开水送服;参茸健脑胶囊:2粒/次,3次/ 日,温开水送服;

2.针刺:第一组,智三针、四神针、水沟、哑门、血海(双)、足三里(双);第二组,脑三针、颞三针、百会、内关(双)、廉泉、三阴交(双)、解溪(双)。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日一疗程,休息3日开始下一次针刺。

3.配合推拿,运动训练,早期认知训练,语言训练等。上法治疗3月。

二诊(2011年7月3日):患儿肌力逐渐恢复,可独站1分钟,反应较前改善,会叫妈妈,能说4~5字的短句,词汇量20余个,语言理解力仍差,形体较瘦,面色淡而不泽,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紫红。根据患儿病情,继续给予上述治疗方法治疗6个月。

三诊(2012年1月5日):患儿形体见长,面色淡黄红润,目光有神,反应较前改善,语言理解力较前增强,词汇量较前丰富,对日常语句基本能理解,可自主表达自己的意愿,能主动与小朋友一起玩耍,记忆力、思维能力、创造力明显改善,可简单学习,走路较前平稳,可自行上下楼梯。以上述治疗方法巩固治疗1疗程(3个月)后,患儿语言较前丰富,可背诵简单儿歌,能从1数到10,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行走较前明显稳健,可进行一些跑跳运动,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紫红。

按:患儿不能依时说话,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整体发育落后为中医五迟-语迟之范畴,加之外邪留滞经脉而加重其疾,兼有痿病。

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又感外邪而发病。因肾为先天之本,脑为髓海,肾精不足,髓海失充,故见患儿反应迟钝,语言发育迟缓;肾主骨生髓,主生长发育,肾精不足则运动发育迟缓,肢体痿软无力,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紫红均为肾精不足之象。

证属肾精不足,经络不通。故治疗以滋补肝肾、益智开窍,活血通络为法。以脑康灵胶囊(院内制剂)活血通络、补肾健脑为基础。参茸健脑胶囊(院内制剂),补肾健脾,益气养血,方中人参、鹿茸同用,补气健脾,温壮肾阳,益精养血,共为君药;重用黄芪,助人参大补脾胃之气以化生精血,杜仲、菟丝子助鹿茸补益肝肾,填精补髓,共为臣药;君臣药相伍,脾肾并补。

佐以当归补养肝血,活血通经,润肠通便,使滋而不滞,白芍益阴养血,此两药与人参、黄芪同用,阴阳气血并补;干姜温运脾阳,茯苓渗湿健脾,法半夏燥湿化痰,脾运健则水谷归于正化,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既可助当归活血通络,又可助茯苓、干姜、法半夏以化痰湿,以上六味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健脾、益气养血、强身健脑之效。因本病病位在脑,针刺以智三针、四神针、脑三针、颞三针等头部取穴为主,以益智开窍,从而改善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加强大脑皮层的整合协调作用。内服、针灸、康复综合方案的运用,发挥了相互协同作用,达到补益肝肾、聪脑益智、开窍通络的作用,从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