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承创新授业济世——写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建校90周年庆典开幕之时

(2024-11-09 09:17:40)
传承创新 授业济世
——写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建校90周年庆典开幕之时
11月1日9时,晨光漫天,秋阳灿烂。红旗也见证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庆日的朝阳。

沐浴秋日的暖阳,人民英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玉贤,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义强,国医大师刘祖贻、孙光荣、熊继柏、潘敏求、王晞星,内外兄弟院校、广大校友代表共两千余人出席大会。大会由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易刚强主持。

伴着“祖国心房”的脉动,带着兴国安邦的呼唤,九秩溯源承岐黄,立德树人共致远。

立足湖湘 面向世界

“无法忘记,1934年,建校初期,时局动荡,那时的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发展举步维艰,从长沙到衡阳几易校址,我们的前辈怀揣中医热忱初心,毅然不惧艰难险阻,守护中医学脉,薪尽得以火传。”

往事如昨,历历在目。

1960年,学校扩建为湖南中医学院,步入本科办学的峥嵘岁月;2006年,学校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
校名更迭、校址变迁、校舍扩建,湖南中大学的历史长河在岁月里缓缓流淌,如今也流向更远的世界。


作为全国最早招收海外留学生,面向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招收留学生,培育学贯中西的全球化人才。

从东塘一隅到高楼林立,从立足湖湘到面向世界,从首届招生80余人到如今20余万学子遍布海内外,每一页都写满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艰难求索,每一步都见证了历代师生的勇敢攀登。

传承创新 发展济世

“传承、创新、发展”,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戴爱国在《九秩芳华传薪火 步履铿锵创新篇》大会报告中,以这3个关键词,回顾了学校90年来的辉煌历程。

大会上,《湖湘医学五千年》纪录片拍摄仪式启动。该纪录片将系统梳理湖湘中医药发展源流与脉络,展现具有湖湘中医药特色和浓厚底蕴的中医药典故和名家故事,溯源湖湘医学发展脉络、卓越贡献、突出人物,让人们了解、读懂精彩的湖湘医学故事,感受穿越千年、历久弥新、熠熠生辉的湖湘医学精神。

扎根中国大地,胸怀‘国之大者’,要聚焦国家所需、行业所趋、学校所能,建设‘六个更高’办学体系,为建设引领国家战略实施的高等教育,提供‘湖中大方案’。“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模式。
病家两要说(三十三,一、忌浮言,二、知真医)
 
       医不贵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延医,而贵于能延真医。夫天下事,我能之,人亦能之,非难事也;天下病,我能愈之,人亦能愈之,非难病也。惟其事之难也,斯非常人之可知;病之难也,斯非常医所能疗。故必有非常之人,而后可为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医,而后可疗非常之病。第以医之高下,殊有相悬。譬之升高者,上一层有一层之见,而下一层者不得而知之;行远者,进一步有一步之闻,而近一步者不得而知之。是以错节盘根,必求利器;阳春白雪,和者为谁?夫如是,是医之于医尚不能知,而矧夫非医者。昧真中之有假,执似是而实非;鼓事外之口吻,发言非难,挠反掌之安危,惑乱最易。使其言而是,则智者所见略同。精切者已算无遗策,固无待其言矣。言而非,则大隳任事之心,见几者宁袖手自珍,其为害岂小哉!斯时也,使主者不有定见,能无不被其惑而致误事者,鲜矣。此浮言之当忌也。又若病家之要,虽在择医,然而择医非难也,而难于任医;任医,非难也。而难于临事不惑,确有主持。而不致朱紫混淆者之为更难也。倘不知此而偏听浮议,广簇医,则骐骥不多得,何非冀北驽群?帷幄有神筹,几见圯桥杰竖?危急之际,奚堪庸妄之误投;疑似之秋,岂可纷纭之错乱,一着之谬,此生付之矣。以故议多者无成,医多者必败。多何以败之?君子不多也。欲辩此多,诚非易也,然而尤有不易者,则正在知医一节耳。夫任医如任将,皆安危之所关。察之之方,岂无其道?第欲以慎重与否观其仁,而怯懦者实似之;颖悟与否观其智,而狡诈者实似之;果敢与否观其勇,而猛浪者实似之;浅深与否观其博,而强辩者实似之。执拗者,若有定见。夸大者,若有奇谋。熟读几篇,便见滔滔不竭;道闻数语,谓非凿凿有凭。不反者,临涯已晚;自是者,到老无能。执两端者,冀自然之天功;废四诊者,犹瞑行之瞎马。得稳当之名者,有耽阁之误;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有曰专门,决非通达。不明理性,何物圣神?又若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者,诚接物之要道,其于医也,则不可谓人己气血之难符;三人有疑,从其二同者,为决断之妙方。其于医也,亦不可谓愚智寡多之非类。凡此之法,何非征医之道,而征医之难,于斯益见。然必有小大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烛幽隐于玄冥之间者,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惟是皮质之难窥,心口之难辩,守中者无言,怀玉者不,此知医之所以为难也。故非熟察于平时,不足以识其蕴蓄;不倾信于临事,不足以尽其所长。
       使必待渴而穿井,斗而铸兵,则仓卒之间,何所趋赖?一旦有急,不得已而付之庸劣之手,最非计之得者。子之所慎斋战疾。凡吾侪同有性命之虑者,其毋忽于是焉。噫,惟是伯牙常有也,而钟期不常有;夷吾常有也,而鲍叔不常有。此所以相知之难,自古苦之,诚不足为今日怪。倘亦有因余言而留意于未然者,又孰非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之明哲乎。惟好生者略察之。

 不失人情论明·李中梓 


   尝读《内经》至《方盛衰论》,而殿之曰:“不失人情。”未曾不瞿然起,喟然叹轩岐之入人深也!夫不失人情,医家所甚亟,然戞戞乎难之矣。大约人情之类有三:一曰病人之情,二曰旁人之情,三曰医人之情。

    所谓病人之情者,五藏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胜。阳藏者宜凉,阴藏者宜热;耐毒者缓剂无功,不耐毒者峻剂有害。此藏气之不同也。动静各有欣厌,饮食各有爱憎;性好吉者危言见非,意多忧者慰安云伪;未信者忠告难行,善疑者深言则忌。此好恶之不同也。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贵者多自尊而骄恣悖理。此交际之不同也。贫者衣食不周,况乎药饵?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此调治之不同也。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此无主之为害也。有最畏出奇,惟求稳当,车薪杯水,难免败亡。此过慎之为害也。有境遇不偶,营求未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此得失之为害也。有性急者遭迟病,更医而致杂投;有性缓者遭急病,濡滞而成难挽。此缓急之为害也。有参术沾唇惧补,心先痞塞;硝黄入口畏攻,神卽飘扬。此成心之为害也。有讳疾不言,有隐情难告,甚而故隐病状,试医以脉。不知自古神圣,未有舍望、闻、问,而独凭一脉者。且如气口脉盛,则知伤食,至於何日受伤,所伤何物,岂能以脉知哉?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所谓旁人之情者,或执有据之论,而病情未必相符;或兴无本之言,而医理何曾梦见?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而眞是眞非莫辨;或执肤浅之见,头痛者救头,脚痛者救脚,而孰本孰标谁知?或尊贵执言难抗,或密戚偏见难回。又若荐医,动关生死。有意气之私厚而荐者,有庸浅之偶效而荐者,有信其利口而荐者,有食其酬报而荐者,甚至薰莸不辨,妄肆品评,誉之则跖可为舜,毁之则凤可作鴞,致瓌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此皆旁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所谓医人之情者,或巧语诳人,或甘言悦听,或强辩相欺,或危言相恐。此便佞之流也。或结纳亲知,或修好僮仆,或求营上荐,或不邀自赴。此阿谄之流也。有腹无藏墨,诡言神授,目不识丁,假托秘传。此欺诈之流也。有望闻问切,漫不关心,枳朴归芩,到手便摄,妄谓人愚我明,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有嫉妒性成,排挤为事,阳若同心,阴为浸润,是非顚倒,朱紫混淆。此谗妒之流也。有贪得无知,轻忽人命。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愼,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於败坏,嫁谤自文。此贪幸之流也。有意见各持,异同不决,曲高者和寡,道高者谤多。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此肤浅之流也。有素所相知,苟且图功;有素不相识,遇延辨症,病家旣不识医,则倏赵倏钱,医家莫肯任怨,则惟芩惟梗。或延医众多,互为观望;或利害攸繋,彼此避嫌。惟求免怨,诚然得矣;坐失机宜,谁之咎乎?此由知医不眞,任医不专也。

   凡若此者,孰非人情?而人情之详,尚多难尽。圣人以不失人情为戒,欲令学者思之愼之,勿为陋习所中耳。虽然,必期不失,未免迁就。但迁就旣碍於病情,不迁就又碍於人情,有必不可迁就之病情,而复有不得不迁就之人情,且奈之何哉!故曰:戞戞乎难之矣!


  用药如用兵论  清 徐大椿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古人好服食者,必生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以草木偏性,攻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耍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岩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办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溃。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善用兵者,动则腾于九天之上,静则藏于九之地下。悉敌利弊,避其锋芒攻其倦怠。用药亦如此。人之有生,皆秉胃气所托,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太原也。食入于胃磨其糜烂,受成于小肠化为气血循经络濡养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设肝火横逆犯胃,胃中空虚颗粒难下,精神倦怠,无力言语,舌淡无苔,脉像参差不齐,此乃胃气衰败之征兆。若不先救胃气,而强行泻肝火以平内乱,人虽幸不死与死期不远矣!故善用药者,即使沉重难治之亦可妙手回春,不善用药者,虽平淡之品亦能害人,任医者不可不察也! 用药之道贵在精细得当,药之效与不效全在医之下起分量或病家煎煮之法。中病既止后以血肉有情之品调其气血始能有益。今之任医者,皆为利所惑,视人命如儿戏。但凡遇一证,胡乱随症开药;草管人命不了了之,如此以一己之私欲牟利百姓于指掌之间,害人无穷,其人可耻之极!


国之大学 奉献终身

从11月1日起,国医大师孙光荣有了一个新身份:湖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大会上,湖南中医药大学聘请刘祖贻、孙光荣、熊继柏、潘敏求4位国医大师为终身教授,传承“大医精诚”。

“医”路耕耘,这4位国医大师以精湛卓越的医术,一次次为患者带来希望与生机;以深厚渊博的学术造诣,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高尚的医德风范,成为后辈们敬仰与学习的楷模。

“医”脉相承,国医大师将更好地发挥榜样力量,言传身教,让学生传承好精益求精的医术、关爱患者的仁心、热爱中医药事业的坚守,不断在追求医学真理、守护百姓健康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文明求实,砥砺精诚,继续创新,谱写华章,我们彰显科学的智慧……精德修业,弘扬国粹,耕耘播种,收获希望,我们心系人类的健康……”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校歌《放飞梦想》里,大会圆满闭幕。

精诚济世大中医【草根一生】

 传承创新授业济世——写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建校90周年庆典开幕之时 (2015-03-29 19:55:02)[编辑][删除]
标签: 

佛学

                               http://pic22.nipic.com/20120722/581315_131442020000_2.jpg   我的恩师一如既往地贯彻自己的医道治病救人。也正因为这种纯粹的为救人而救人的中医之心,才能习得中医医技的最高最深之门。 医者仁心,本就为上善之魂奔走在民间,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中医之道的老师,当之无愧为当代的大中医。                                                                                       老师给人看病,把西药作用也作为一个病因统一考虑进去,思索如何找到一个制高点、一个支点,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当遇到疑难杂症,也借助西医使难以下手的病情改变一下形态,从而找到切入点。                                  我学医初时极抗拒西医,这其实是一种与现代社会的脱节的举动,更带有对中西医的认识不足和偏见。中医内涵深厚,“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小无极,高下无度”,有足够的包容力去接受西医的存在,且为其所用,端是看中医者是否有扎实的功力和宽容的心态去承接西医的挑战。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是要追逐比较谁的疗效出色,所有医学若脱离解救病患都失去意义。           一个现代中医,不应该闭门造车般抗拒接纳西医的存在,而应积极了解其治疗内容,全面客观对待其诊疗过程,学会灵活运用中医的整体思维,为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而努力。一个真正的现代中医,应有不惧一切外来医学的底气和实力,充分的了解西医,对疾病能有更全面的分析和诊治。不应抗拒学习西医课程,这将有利于在现代社会更好地运用中医。                                            中医之源上囊天文地理,下穷周易占卜巫噬,我从内经读到易经,从八段锦学到易筋经,越学习越发现中医当之无愧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涵盖广泛而精深,现代各种养生法则、修身修道的终极之处,不外乎中医所指的形气相随,形神俱在。                                                                                   好中医需诚心、细心、恒心、无畏之心。成为现代一名好中医的道路并不轻易,可说任重道远路途艰巨,幸而我走这条道路并不孤独,很多志同道合的岐黄斗士在振兴中医。如今,已然对我过去的选择引以为傲:我愿舍我一生利害,以至诚之心,潜心杏林,上善若水,精诚济世,博爱众生。 
                                上善医者魂【草根一生】                         几度秋凉时,精诚济世心,苍生大医事,上善医者魂! 

                  “中医人”的内涵的就是把一生都用在中医上!

  中医二字已经刻在医者的灵魂里,这不仅是一门工艺,而信仰和生命所系。生活之道,就是中医之理。不为名不为利,拒绝聘请,放弃高薪,就为了能自如地运用自己的医术。医者的性子医者的生活,没有一丝一毫偏离这跨越千年的传统文化精华,治病用的是阴平阳秘之理,教病人调和性情,改善生息。中医是医者珍重有如生命的东西,从来就不是让人获利的“技术”。医者不善言辞,但一言一行、举止动作都诠释着中医大义。“于时世而行古道,处冷地而举热肠。”
中医到底是什么【草根一生】

             中医到底是什么?中医正如中华民族一样胸怀宽广,求学者可学之,立业者可习之,谋财者可窥之,健身者可效之……可以说,中医是民族繁荣的助力器,是人类健康长寿的护航者。
 中医是生命的守护神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成长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医疗实践中形成的许许多多的神奇传说,也使中医文化生生不息。舍弃了中医,还是一个完整的中华民族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