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医名方清心滋肾方

(2024-11-09 03:48:25)
名医名方
清心滋肾方
摘自2024-11-7中国中医药报

卢苏,女,1956年出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国家及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师承国医大师夏桂成和江苏省中西医结合专家傅友丰,从事中医妇科医教研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妇科炎症、妇科肿瘤等疾病。发表论文80余篇。

组成:莲子心5g,黄连3g,钩藤12g(后下),山萸肉10g,干地黄10g,酸枣仁10g,丹参10g,碧桃干10g,浮小麦30g,合欢皮10g,紫贝齿15g。

功能:清心滋肾,燮理阴阳。

主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心肾不交证)。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200ml。

方解:《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围绝经期肾气渐衰、天癸将竭本属正常生理现象,但若耗损肾阴,阴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偏亢不能下交于肾,导致心肾不交,阴阳紊乱诱发本病。

方中莲子心味苦、性寒,归心、肾经,《医林纂要探源·药性》记载其“泻心、坚肾”。黄连味苦、性寒,归心经,善清上焦心火。二者清心泻火,敛阴养神,共为君药。钩藤性甘缓平和,微寒清泄,质轻疏透,入肝、心包经,可清肝热、疏肝经之热,具平肝宁心之效。干地黄味甘、苦,性微寒,滋阴清热,凉血补血;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补肾涩精,与干地黄同用,滋阴补肾,补癸水之不足。炒酸枣仁味甘,性平,质润,养心补肝,宁心安神。上四味药与君药相须为用,共为臣药。丹参苦能泄散,微寒能清,入心、肝经,既活血通经,又清热除烦,活血安神,补而不滞,与干地黄、酸枣仁合用,取天王补心丹之意,为佐药。浮小麦甘补凉清,专入心经。碧桃干味酸、苦,性平,敛汗涩精。二者共用治疗汗症,亦为佐药。根据精血同源的理论以及五行相生规律,肝阳偏亢,导致心火亢盛所产生的影响亦不可小觑,因此在清心火、滋肾阴的同时,可加用平肝宁心之物。故方中在选用酸枣仁、钩藤的基础上,再加合欢皮甘和缓,苦能泻,性平和,入心、肝经,善解抑郁而安神定志为使药。紫贝齿属矿石类药物,味咸入肾,性平,归心经、肝经,清心平肝安神,治惊惕不眠,亦为使药。

全方以清心火,滋肾阴,交通心肾为主,辅助清热宁心解郁,共奏清心滋肾、水火相济、燮理阴阳之功。

加减:兼肝郁者,加郁金10g、绿梅花5g;兼脾虚者,加砂仁5g、木香9g;阴虚阳亢者,加炙龟甲10g(先煎)、醋鳖甲10g(先煎);肾阴阳两虚者,加菟丝子15g、枸杞子15g、沙苑子10g。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卢苏工作室 杨青青整理)


宫闱圣药定坤丹

 (2025-09-03 10:46:54)[编辑][删除]

宫闱圣药定坤丹
摘自2025-9-1中国中医药报
王续琨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定坤丹,由红参、鹿茸、西红花、三七等约30味药材组成,功效为滋补气血、调经舒郁,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所致的妇科疾病。280多年来,从宫廷专用到百姓共享,从中国走向世界,定坤丹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名药。2011年,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定坤丹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定坤丹脱胎于哪个名方,多数现代医书认为它由《竹林寺女科证治》所载“补经汤”加减化裁而来。浙江萧山(今杭州市萧山区)竹林寺自公元943年兴女科医业,历千年传承不衰,清代出现多种依据外流方剂秘本刻印的竹林寺女科方书,《竹林寺女科证治》即为其中的一种版本。该书卷一“调经下•二十五六岁经证”所载“补经汤”,由当归、鹿茸、香附、白芍、川芎、熟地黄、黄芪、白术、白茯苓、黄芩、陈皮、砂仁、人参、阿胶、小茴香、山茱萸、沉香、粉甘草、玄胡索、姜片共20味药材组成。


手臂内侧三个

护心穴

  (2023-02-26 10:25:10)[编辑][删除]

时间:2019-05-0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荣培晶

 

  许多人年过四十,上臂都有松弛的悬垂肌肉,左臂更明显。捏揉起来犹如棉絮,手指一搓还有疙疙瘩瘩的脂肪颗粒,稍一用力疼痛难忍。这种情况其实是心脏供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补救方法很简单,每天捏揉此处,能把松弛的肌肉捏实,心脏供血也会顺畅,自然不再胸闷气短。

  手臂内侧是手少阴心经的循行部位。心经起于心中,在体内和体表各有一段循行路线,体表是沿手臂内侧后缘一直到小指。心经与心血管病直接相关,主治心、胸、神志方面的疾病,以及上肢内侧后缘疼痛、掌心热等。心经经气异常,会产生心痛、咽干、口渴、前臂厥冷、麻痛等症。此外,心经还可安定神志、调节心理,治疗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等神经和精神疾病。

  疏理心经和检测心功能的最佳时间是11点至13点。两臂各捏揉5~10分钟,重点按揉腕部四穴(神门、阴郄、通里、灵道)各5分钟。长期坚持可辅助调理心慌气短、胸满憋痛、失眠乏力、冠心病、高血压等症。心经上还有三个代表穴位需重点讲述。

掐按神门助眠防痴

  情志不畅会影响睡眠。神门为心经之原穴,即安定心神的门户。临睡前点按此穴有助产生困意,调节睡眠障碍,平时经常揉按还可防治老年痴呆。神门穴还有一个很好的作用是治疗晕车。神门穴位置很深,需用

大拇指的指节内侧用力掐按才能达到一定刺激量,产生治疗效果。


弹拨极泉测心功能

  极泉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它不仅可以调节心律,治疗两肋疼痛,还是检测心血管健康的要穴。检测手法是用拇指点按极泉,然后拨动它,拨动时会触及很多“小筋”,并产生向手指传导的发麻感。若麻感明显,说明心经通畅,心血管功能正常;若拨动时只痛不麻也不传导,证明心血管有瘀阻;若不痛也不麻,说明心血管系统供血不足。

心痛疲劳按通里

  心动过缓的人群大多在通里穴(小指一侧的腕横纹向上1横指处)有压痛、结节等阳性反应点。捏拿此穴36次为一遍,捏拿3~5遍,可舒心安神。上班族工作疲惫时,两手握拳,将手腕内侧放在桌子边缘上,从通里穴向手肘方向推,重复30~50次,既可休息大脑,还可疏通心经。(荣培晶)

[转载][转] <wbr><wbr>每一块脊椎骨的作用

 

脊神经根与相关疾病对应分布歌诀
一头项通大脑,内耳中耳供血交;头痛头晕高血压,失眠健忘常疲劳。
颈二两耳视听舌, 乳突额窦和前额;耳鸣眩晕视力差,面瘫胸闷尿难排。
颈三脸面外耳牙, 三叉神经及咽喉;痤疮粉刺和湿疹,咽喉不适痛连牙。
颈四绕项连双肩, 又系鼻唇嘴耳咽;肩痛牙肿伴呃逆,胸闷咽痛流鼻涕。
颈五肩背三角肌, 声带腺体咽喉炎;臂痛眩晕心缓速,神经衰弱和鼻炎。
颈六颈肩二头肌, 拇食两指扁桃体;颈斜上肢酸麻痛,慢性咳嗽咽喉炎。
颈七肩肘三头肌, 前臂中指甲状腺;心律失常低血压,臂痛指麻滑膜炎。
颈八无名与小指, 前臂掌面指屈肌酸麻胀痛屈指难,上臂尺侧肌无力。
胸一上臂手腕指, 食管气管小鱼际;心悸胸痛伴咳喘,肩臂疼痛难呼吸。
胸二循腋至肘上; 三至十二胸肋肌;咳嗽气喘上臂痛,心悸心慌心胸疾。
胸三肺与支气管, 胸膜胸廓乳房连;心胸疾病肩胛痛,流感鼻塞气管炎。
胸四胆囊胆总管, 食道气管亦关联;胆道诸疾胸壁痛,气喘呃逆乳房疾。
胸五肝腹神经丛, 肝病发热血压异;胸闷乳痛打呃逆,循环衰竭关节炎。
胸六主管肝胆胃, 胃痛灼热消化低;上腹饱胀胁肋痛,胆囊结石和胃炎。
胸七十二指肠间, 肝胆胃脘和胰腺;胃炎溃疡肝区痛,胁痛胆石胆囊炎。
胸八神经肝胃脾, 脾胃诸疾抗力低;肝胃不和胁肋痛,胃痛胆石胆囊炎。
胸九肝胃肾上腺, 麻疹过敏皮肤疾;肝胃疼痛上腹胀,糖尿病和宫颈炎。
胸十肾脏先天本, 睾丸卵巢和子宫;肾炎腹胀疲劳症,生殖炎症糖尿病。
十一膀胱输尿管, 肾区疼痛排尿异;湿疹疖子皮肤病,尿路结石胰腺炎。

十二肝胃亦连肾, 淋巴循环小肠中;尿路结石和腹泻肝胃疼痛胰腺炎。
腰一联络骼腰肌, 大肠还络股沟环;肛裂疝气尿路疾,腹泻便秘结肠炎。
腰二斜下大腿前, 内连腹部和兰尾;尿路结石和痛经,腹胀便秘兰尾炎。
腰三股前四头肌, 子宫膀胱生殖器;痛经紊乱排尿难,腰腹疼痛膝关炎。
腰四小腿内侧面, 坐骨神经前列腺;腰背疼痛大腿麻,前连腹痛尿频急。
腰五腿外胫前肌, 足踝拇次两趾连;腹痛遗精月经乱,小腿麻痛筋抽牵。
骶一跟腱连小趾, 小腿后外腓肠肌;股骨臀部关节痛,肛门直肠和生殖。


骶二大小腿后面, 下至足底掌小肌;骶骼关节诸多病,脊柱侧弯不能直。

骶三四五连尾椎, 直肠肛门会阴肌;痔疮性功能障碍,子宫炎症前列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