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苁蓉通便口服液

(2024-11-09 03:24:56)
苁蓉通便口服液
摘自2024-11-7中国中医药报
尚学瑞 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
苁蓉通便口服液,组成与功效

苁蓉通便口服液由知名肛肠科专家胡伯虎等根据临床经验研制。据1994年公开的发明专利“本品由肉苁蓉、何首乌、枳实(麸炒)、蜂蜜四味药组成,将肉苁蓉、枳实制成浸膏,将何首乌制成浸膏,然后将两种浸膏与蜂蜜混合,配制成药液,加入辅料甜菊糖、苯甲酸钠,经冷藏后过滤灌装即得。

本药有滋阴补肾、润肠通便之功,用于阴阳气血不足所致的虚秘,症见大便艰涩,干结如羊屎或不甚干,多伴有腰酸膝软、心悸气短、周身倦怠等,舌淡、苔白或苔少、脉沉迟或细弱。药理学研究发现,本品有明显的通便作用,可用于中老年人、病后或产后便秘及习惯性便秘,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所致便秘、肛肠科疾病所致便秘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也可使用。

中医认为,便秘包括热秘、气秘、冷秘、虚秘等。大凡年老体虚者,或病后、产后之人,气血两亏,久则损及下焦精血,致本元亏损,阴阳俱虚。真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真阴虚则肠道失于荣润,由此致大便排出困难,甚至秘结不通。治宜温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本方的立意就在于此。

湿热便秘方  【草根一生】

 苁蓉通便口服液 (2015-01-06 14:43:01)[编辑][删除]
标签: 

股票

                                               湿热便秘方 <wbr><wbr> <wbr><wbr>【草根一生】


       湿热滞于大肠,湿阻气机,腑气不通,故大便不行。                                       组成:藿香3克,厚朴6克,枳实6克,猪苓15克,茯苓皮15克,大黄6克。

    制法:用水1000毫升,除大黄外,余药先煮30分钟,纳大黄,微火更煮5分钟,去药渣。

    用法:以上为一日量,分3次饭前温服。

    功用:行气化湿,轻下热结。

    主治:少腹硬满、大便不通,伴有脘痞、呕恶、舌苔垢腻黄、脉濡。

    宜忌:初服汤当大便,不便者尽服之;若大便者,去大黄,续服,巩固治疗。

    方解:本方藿香、厚朴、枳实,升清降浊。猪苓、茯苓皮,利尿导浊。《神农本草经》曰:“大黄,味苦、寒……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道。”浊气下行,清气自升,气机通畅,大便自下。


方中肉苁蓉甘咸质润、入大肠,可补肾助阳、润肠通便,故以为君药。何首乌甘平、入大肠,善于补肝肾、益精血、润肠道,助肉苁蓉补肾通便,故为臣药。枳实辛行苦降,可破气通除痞、消积导滞,并制约补药之腻,为佐药。蜂蜜以补中润燥见长,还可调和诸药,故为佐使之用。全方配伍药精功专,从补肾入手,阴阳双补,气血兼顾,通润并施,达到通便之目的,是《黄帝内经》“肾开窍于二阴”的具体运用。因肉苁蓉为主药,以通便为功,故名。

服法及禁忌

本品为深棕色液体,味甜、微苦涩。每支装10ml,一次10~20ml,一日一次,睡前或清晨服用。

本品含何首乌,服药期间如发现肝功能指标异常或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尿黄、目黄、皮肤黄染等可能与肝损伤有关症状者,或原有肝功能异常、肝损伤临床症状加重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肝功能不全者及孕妇、儿童禁用。有肝病史、年轻体壮便秘者、服药后便溏者不宜使用。便秘属热秘、气秘者不宜。本品不可超剂量、长期服用,服药3天无效,应去医院就诊。

通便粥疗六则【草根一生】

 苁蓉通便口服液 (2015-06-29 19:15:35)[编辑][删除]
标签: 

美食

  http://img1.imgtn.bdimg.com/it/u=2637676918,2659951057&fm=21&gp=0.jpg                                                                  便秘多为肠道积热,肠道津亏、气血不足所为,当以泻热通腑,生津润肠,理气导滞,益气养血为治,粥疗可顺气通腑,治疗便秘。特介绍六则如下:

   1 香蕉粥:香蕉2个,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香蕉去皮,捣泥备用。煮粥熟时调入香蕉、白糖,再煮一沸即成,每日1剂。可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适用于肠胃积热便秘。

   2 大黄粥:大黄10克,大米100克。将大黄择净,水煎取汁备用。煮粥熟时,调入大黄药汁,再煮一沸即成,每日1剂。可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适用于肠胃积热便秘。

   3 枳实萝卜粥:枳实10克,萝卜、大米各100克,白糖少许。将萝卜洗净,切粒;将枳实择净,水煎取汁,煮粥沸后,下萝卜粒,煮至粥熟时再调入白糖,煮一沸即成,每日1剂。可顺气导滞。适用于气机郁滞便秘。

  4  芦荟粥:芦荟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芦荟研细备用。煮粥熟时,调入芦荟、白糖等,再煮一沸即成,每日1剂。可顺气导滞。适用于气机郁滞便秘。

   5 黄芪蜜粥:黄芪10克,大米100克,蜂蜜适量。将黄芪择净,水煎取汁,煮粥熟时调入蜂蜜,再煮一沸即成,温热饮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疗程。可补气润肠,健脾升阳。适用于气虚便秘。

   6 土豆粥:土豆100克,大米50克。将土豆去皮、洗净,切粒,与大米同煮粥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疗程。可补气润肠,健脾升阳。适用于气虚便秘。

老年便秘掐中冲【草根一生】

  通便粥疗六则【草根一生】 (2015-06-28 14:20:12)[编辑][删除]

                   http://img2.imgtn.bdimg.com/it/u=110923215,759862007&fm=21&gp=0.jpg                                                                             中冲穴位于双手中指尖,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穴位。掐按中冲穴,常用于心绞痛、昏迷、严重痛经等症的急救。临床发现,便秘时用拇指指端掐按点压中冲穴,有缓解紧张、促进排便的作用。掐按中冲穴此法也可用于预防便秘,特别适应于老年人。

锁阳:补肾助阳通便御寒

 苁蓉通便口服液 (2024-12-12 08:04:07)[编辑][删除]
锁阳:补肾助阳 通便御寒
摘自2024-12-9中国中医药报
尚学瑞 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
冬天气候寒冷,养生的重点是补肾护阳以御寒,在这方面,锁阳可圈可点。清代赵瑾叔在《本草诗》中曾大咏锁阳,“锁阳根向肃州移,绝类男阳亦甚奇……劳伤好把真阴补,燥结能将大便滋。功比苁蓉加百倍,取来煮粥最相宜”,道出了锁阳的产地、功效、用途乃至吃法。可见锁阳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很是了得。
锁阳为锁阳科植物锁阳的肉质茎,主产于我国西北部。其味甘、性温,入肝、肾、大肠经,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之功,常用于治疗肾阳亏虚、精血不足所致的阳痿、不孕、下肢痿软、筋骨无力以及血虚津亏肠燥之便秘等,是临床常用的补阳佳品。《本草衍义补遗》云其“大补阴气,益精血,利大便。虚人大便燥结者。啖之可代苁蓉,煮粥弥佳”。《本草从新》云其“益精兴阳,润燥养筋,治痿弱,滑大肠”。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锁阳富含黄酮类、萜类、醇类等成分,有抗氧化、抗疲劳、降压、增加肠蠕动、促进性成熟等作用。
锁阳可煎煮、泡茶、熬粥、煲汤,有多种食用方法,下面推荐4款药膳。
锁阳粥
材料:锁阳15克,粳米100克,核桃仁(研末)15克,枸杞子10克。
做法:锁阳洗净切片,纱布袋装好;粳米淘洗干净;核桃仁研末,枸杞子洗净。将锁阳药袋、粳米放入锅中,加水约1000毫升,武火煮沸后煎10分钟,弃药袋。放入核桃仁、枸杞子,改文火熬煮成粥即成。早晚食用。
功效:固精养血,润肠通便。尤宜于脾肾阳虚者,可缓解面色萎黄、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大便不畅等症状。
锁阳炖羊肉
材料:锁阳20克,羊肉250克,生姜10克,山药20克,小茴香10克,葱白、料酒、胡椒粉、食盐各适量。
做法:诸食材洗净。锁阳、生姜切片,羊肉、山药切块。炖锅加水约2500毫升,将羊肉下锅,武火烧开,加料酒炖10分钟,撇去浮沫,然后放入生姜、锁阳、小茴香,改文火炖约1小时,放入葱白、胡椒粉,再炖约20分钟,食盐调味即成。隔日1次食用。
功效:补肾壮阳,益精壮骨。尤宜于肾阳虚衰及虚寒体质者,可缓解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大便难解、男子阳痿早泄、妇女痛经、冻疮等症状。
锁阳炒虾仁
材料:虾仁100克,锁阳10克,生山楂10克,食用油、生姜、大葱、食盐各适量。
做法:虾仁洗净、沥干水分;锁阳洗净、切片;山楂去核切片;生姜切片,大葱切段。先将锁阳放入炖杯中煎煮,取汁备用。炒锅放入食用油,烧热后,放生姜、葱段爆香,再放入虾仁、锁阳汁液及食盐,炒匀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温肾补阳,活血壮骨。尤宜于心脑血管病、贫血及骨质疏松患者,可缓解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筋骨疼痛、便秘等症状。
锁阳黄精酒
材料:锁阳30克,黄精50克,优质纯粮白酒(50°以上)约1500毫升。
做法:锁阳洗净、切段;黄精洗净切片或块。两者一起放入大小适中的玻璃容器中,倒入白酒,加盖密封,置于阴凉处,每日振摇,约7~10日即成。每次饮15毫升,1日1~2次。
功效:滋阴壮阳,补肾强筋。尤宜于肾精虚弱者,可缓解体倦乏力、气短喘息、阳痿遗精、腰腿疼痛等症状。

阴囊血肿单方  【草根一生】

  锁阳:补肾助阳通便御寒 (2015-06-01 04:55:53)[编辑][删除]

阴囊血肿单方 <wbr><wbr><wbr> <wbr><wbr><wbr>【草根一生】


  琥珀1.8克  研为粉末,分2次以水调吞服,连服10天。


名医名方大剂术芍通幽汤

  (2024-12-12 05:17:10)[编辑][删除]
名医名方
大剂术芍通幽汤
摘自2024-12-11中国中医药报
王庆其,男,1944年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市名中医,第五、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症;从事《黄帝内经》教学工作40余年,对《黄帝内经》理论的临床运用与文化价值研究有较深造诣。
组成:生白术30~60g,生白芍30~60g,枳壳12~20g,枳实12~20g,木香6~12g,槟榔9~20g,厚朴9g,生地黄15~30g,火麻仁15~30g。
功效:健脾生津,行气导滞,润肠通便。
主治:功能性便秘。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方解:功能性便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之一,仅有便秘症状,但无器质性病变。其症状顽固,易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便质干、便难解、大便量少、排便次数减少或便不尽感等。长期便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引起多种肛肠疾病、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者形成肠道息肉,甚至继续恶变为肠道肿瘤。
便秘的病位在大肠,中医藏象理论认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六腑以通为用”,胃纳健,二便调,则传化之府升降有序,是治病及养生保健之关键。便秘的病因与五脏相关,肾阳不足、脾气虚衰、阴分亏虚、食邪积滞、气机窒抑等都会导致气机失调,不能升降。根据“五脏以藏为本,以通为用,藏中寓通”的学术思想,五脏作为贮存和输布精气的器官,必须时刻保持通畅的状态。故临证时以健脾生津为治疗大法,兼以行气导滞、润肠通便,通补兼施,补中寓通,脏气通畅人即安和。
方中重用生白术、生白芍为君益气健脾、生津通便,大剂量生白术可治疗脾虚便秘。张隐庵《本草崇原》:“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得雨露,始能发生万物,若过于炎燥,则止而不行,为便难脾约之证。白术作煎饵,则燥而能润,温而能和。”生白芍在《神农本草经读》中记载为攻下之品,国医大师裘沛然认为,白芍是一味破药,具有通便作用。《伤寒论》第280条载:“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说明芍药与大黄同有通便作用。枳壳、枳实同出一物,枳壳为调气运脾的关键药物,枳实为破气除痞要药,对于痞满胀痛、大便不通效果尤甚。《本草纲目》载“生则皮厚而实,名曰枳实”“熟则壳薄而虚,名曰枳壳”。枳实行气力强而善走下焦,枳壳行气力缓而善走中、上焦,两者共用为臣,与生白术、生白芍合用,一攻一补,祛邪而不伤正,清升浊降,以复肠道下行之机。木香、槟榔合用为佐,取木香槟榔丸之义以行气导滞,对于里急后重、大便不爽有较好的效果。厚朴为消胀除满要药,与枳实配伍仿承气汤之意,合用生地清热养阴生津,火麻仁质润多脂,润燥通便,滋阴养血,清润相合,以防峻下伤正。诸药合用,攻补兼施,寓攻于守,使补无滞气碍脾,攻无耗气伤津之弊。临证之时,诸药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并随症加减。
加减:便秘程度严重,酌加制大黄6~20g,更甚者加芦荟1~2g,但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服药;上腹饱胀者,加焦山楂、焦神曲、炒莱菔子;纳食欠佳者,加炙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泛酸者,加煅瓦楞、象贝母、海螵蛸;嗳气者,加刀豆子;气机不舒者加郁金、制香附;腹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蔡玥娇整理)

鹿衔草方六则【草根一生】

  锁阳:补肾助阳通便御寒 (2015-03-04 19:22:42)[编辑][删除]

                                     http://images3.qianyan.biz/qy/1/1/94/201341216293799675821.jpg                                                             鹿衔草又名鹿寿茶、红肺筋草,性温,味甘苦,入肝、肾二经。 具有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的功效,适用于风湿痹痛、月经过多、久咳咯血、慢性肠炎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鹿衔草还有强心、增加冠脉血流量、杀菌、避孕的作用。常用验方如下: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取鹿衔草、白术各12克,泽泻9克,水煎服。

    痢疾:鹿衔草15克,水煎服:治肺结核咯血:鹿衔草、白及各12克,水煎服。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鹿衔草、炒白术、黄芪各20克,党参25克,赤芍、黄连各10克,乌梅15克,木香、大黄炭、白豆蔻、田三七各5克,水煎分2次服用。

    过敏性紫癜肾炎:鹿衔草、白茅根各20克,生地10克,黄柏、丹参、牡丹皮各5克,大黄、生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30日为一疗程。

    原发性痛经:鹿衔草30克,丹参、小茴香、乌药、炮姜、元胡、川楝子、没药各10克,炒艾叶6克,水煎服,每日1剂。肾虚腰痛者,加巴戟20克,补骨脂10克;血虚经量少色淡者,加当归10克,黄芪30克;有热象者,加牡丹皮10克。

    妇女崩漏:猪肉500克,鹿衔草160克,炖熟加少许精盐调味,分两天吃完。

旋覆代赭汤通肠治便秘案四则
摘自2025-10-20中国中医药报
陈国权 湖北中医药大学 陈政孚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九州上医馆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论》教材认为该方主要用治胃气上逆所致嗳气、呕吐、恶心及呃逆等病证;《方剂学》教材认为该方主要功效为降逆化痰、益气和胃;古代医家如成无己、许宏、吴崑、方有执等认为该方主要可益气和胃、化痰祛湿。笔者临床发现,此方可借通肠气以达治便秘之目的。本文所举四案,其便秘程度有轻重之别,其患病时间有长短之异,但均可以旋覆代赭汤通治之,疗效满意。

案一

张某,女,71岁。2025年6月13日初诊。患者便秘30年,时轻时重,每2~3日1行。入睡难,纳可,小便调。脉濡,舌红,苔薄白,咽略红。2009年患左乳腺癌,2024年患肺腺癌。

辨证:肠气不通,湿滞阴虚。

治法:降气养阴,补脾祛湿。

方投旋覆代赭汤、一贯煎合温胆汤加减:旋覆花10g,代赭石20g,党参10g,法半夏10g,生姜20g,炙甘草8g,大枣15g,生地黄15g,当归10g,炒川楝子8g,北沙参10g,麦门冬10g,枸杞子15g,炒枳实10g,竹茹10g,陈皮10g,姜半夏10g,茯苓15g,甘草6g,火麻仁8g,制何首乌15g,炒白术10g,炒莱菔子10g。7剂。

6月24日二诊:服毕首剂即大便日1行,下午矢气多,入睡可,纳可,小便调,无夜尿。患者补叙:有糜烂性胃炎,服上药期间未曾嗳气、反酸。脉舌同上。守上方加山药20g,炒谷、麦芽各20g。7剂,以善其后。

按 患者便秘30年,近14年来两患癌症,除入睡难外,初诊时未诉及其他不适。年过古稀,竟无夜尿,这与患者心理素质良好、生活规律、坚持每天锻炼等都密切相关。初诊时未诉有糜烂性胃炎且反酸、嗳气,并非有意隐瞒,而是因为症状轻微而被遗忘。脉濡、苔薄白说明胆脾痰湿较重,舌红、咽略红证明肝肾阴虚。正因如此,胆病传脾,脾湿注肠,进而导致便秘。肠脾俱病,累及其母(心),故或入睡难。根据《灵枢•本输第二》“大肠、小肠皆属于胃”的理论,旋覆代赭汤照用,竟药到病除.

案二

王某某,女,73岁。2025年4月21日初诊。大便秘结近2年,胃胀痛数小时。患者2023年直肠癌手术后出现大便秘结,1~3日1行。今晨进食蓝莓后胃脘胀痛,继之大便溏1次。睡眠时流口水,饮食及睡眠尚可,小便调,近两个月血压波动。脉弦,舌暗红,苔微黄而腻,边有齿印,咽略红。

辨证:脾虚肝郁,血虚而瘀。

治法:健脾祛湿,疏肝养血。

方投旋覆代赭汤、四逆散合四物汤加减:旋覆花10g,代赭石20g,党参10g,法半夏10g,生姜15g,炙甘草15g,大枣15g,炒枳实15g,北柴胡20g,炙甘草8g,熟地黄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20g,黄芩10g,延胡索10g,炒莱菔子10g,槟榔10g,炒谷、麦芽各20g,焦山楂20g,砂仁8g。7剂。

4月28日二诊:大便每日1行,但量少,胃胀痛减轻,小便正常。脉沉弦,舌黯淡,苔灰白,边齿印。守上方7剂。

按 2023年直肠癌手术后即大便秘结,多系气虚血虚或兼血瘀,推动无力而然。今早食蓝莓后胃脘胀痛,不外乎内外二因:脾虚有湿、肝郁失疏及蓝莓不洁,两者相合,不通而胀痛。大便溏、睡眠时流口水,结合苔微黄而腻、边有齿印为中下焦有湿热之象。以旋覆代赭汤运脾和胃通肠,四逆散疏肝理气行郁,四物汤养血活血除湿,气行血盈则微热自无立足之地,北柴胡与黄芩调整气机,延胡索活血止痛,余药和调肝胃肠。复诊时胃胀减轻,大便通畅。守上方7剂,以防复燃。

案三

程某,女,72岁。2025年4月7日初诊。大便秘结10余年,胃胀10余天。患者大便秘结多年,10余天前出现胃胀,伴反酸、纳呆。偶心悸,睡眠欠佳。脉细,微弦,舌红,有裂纹,苔微黄而干,边有齿印,咽淡红。形体偏胖,有慢性萎缩性胃炎。

辨证:脾虚气滞,胆经痰热,肠气不通。

治法:补脾理气,利胆清热,降通肠气。

方投旋覆代赭汤合温胆汤加减:旋覆花10g,代赭石20g,党参10g,法半夏10g,生姜20g,炙甘草15g,大枣15g,炒枳实15g,竹茹10g,陈皮10g,姜半夏10g,茯苓15g,胆南星8g,炒莱菔子10g,槟榔10g,炒谷、麦芽各15g,焦山楂15g,玄参10g。7剂。

4月14日二诊:药后大便较通畅,胃胀减轻。睡眠时易醒,醒后复睡难。脉弦,舌红,苔薄白,咽红。效不更方,守上方,加柴胡6g、黄芩6g。7剂。

按 脉细、形体偏胖,结合舌边齿印看,当为脾虚有湿之象,故反酸、纳呆。脉微弦与苔微黄合参,系胆经痰热之征。脾为湿困,输转不及,加之胆经痰热,疏泻迟缓,肠气不通,故大便秘结。脾胃俱病,累及其母,故偶尔心悸、睡眠欠佳。首投旋覆代赭汤加槟榔降胃益脾化湿;次投温胆汤加胆南星、炒莱菔子,除痰清胆;其余诸味和胃兼润肺。故复诊时大便较通畅,胃胀减轻,唯睡眠仍欠佳。初见成效,宜乘胜追击。守上方,加北柴胡、黄芩升清降浊。以收全功。

案四

彭某某,女,40岁。2025年4月14日初诊。断续大便秘结约1月,胃脘隐隐不适约7天。大约1个月前出现大便秘结,7天前因饮食不当致上吐下泻,经治疗后吐泻停止,但胃脘隐隐不适,小便尚可,睡眠欠佳。脉微弦略数,舌红,苔薄白,咽红。

辨证:脾虚湿聚,脾气不升,胃肠不降。

治法:补脾益胃,降气祛湿。

方投旋覆代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旋覆花10g,代赭石20g,党参20g,法半夏10g,生姜10g,炙甘草8g,大枣15g,制香附10g,砂仁8g,茯苓10g,炒白术10g,陈皮10g,姜半夏10g,延胡索10g,焦山楂15g,炒谷、麦芽各20g,制何首乌15g,肉苁蓉15g,小茴香6g。7剂。

4月21日二诊:大便较通畅,胃脘不适好转,饮食尚可。药至第3剂时,两月未至的月经喜潮(初诊未叙及)。但睡眠依然欠佳。脉细,舌红,有小裂纹,苔白,咽略红。守上方去肉苁蓉、小茴香,加炒酸枣仁15g。7剂。以巩固疗效。

按 此例大便秘结与脾虚湿滞、胃肠不降通有关。饮食不当伤脾胃,脾气下陷则腹泻,胃气上逆则呕吐。升降紊乱,气机郁滞则胃脘隐隐不适,累及其母则睡眠欠佳。脉舌足证气血两虚,湿邪内生。故投旋覆代赭汤降胃补脾通肠,香砂六君子汤健脾除湿、降通胃肠,加延胡索、制何首乌、肉苁蓉、小茴香活血理气、养血温阳,炒谷、麦芽及焦山楂调和肝胃。复诊时不仅胃肠降通基本正常,而且两月未至的月经姗姗来迟,竟收意外之功。说明月经正常与否与多气多血的胃关系密切。

以上案例说明,旋覆代赭汤不仅能降胃气而且能通肠气,虽系一得之功、一孔之见,但医疗实践确可创新中医理论,这既是对《灵枢•本输第二》“大肠小肠皆属于胃”理论的临床验证,也是对旋覆代赭汤临床运用的拓展。

(作者陈国权为湖北省首批老中旋覆代赭汤通肠治便秘案四则
陈国权 湖北中医药大学 陈政孚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九州上医馆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论》教材认为该方主要用治胃气上逆所致嗳气、呕吐、恶心及呃逆等病证;《方剂学》教材认为该方主要功效为降逆化痰、益气和胃;古代医家如成无己、许宏、吴崑、方有执等认为该方主要可益气和胃、化痰祛湿。笔者临床发现,此方可借通肠气以达治便秘之目的。本文所举四案,其便秘程度有轻重之别,其患病时间有长短之异,但均可以旋覆代赭汤通治之,疗效满意。

案一

张某,女,71岁。2025年6月13日初诊。患者便秘30年,时轻时重,每2~3日1行。入睡难,纳可,小便调。脉濡,舌红,苔薄白,咽略红。2009年患左乳腺癌,2024年患肺腺癌。

辨证:肠气不通,湿滞阴虚。

治法:降气养阴,补脾祛湿。

方投旋覆代赭汤、一贯煎合温胆汤加减:旋覆花10g,代赭石20g,党参10g,法半夏10g,生姜20g,炙甘草8g,大枣15g,生地黄15g,当归10g,炒川楝子8g,北沙参10g,麦门冬10g,枸杞子15g,炒枳实10g,竹茹10g,陈皮10g,姜半夏10g,茯苓15g,甘草6g,火麻仁8g,制何首乌15g,炒白术10g,炒莱菔子10g。7剂。

6月24日二诊:服毕首剂即大便日1行,下午矢气多,入睡可,纳可,小便调,无夜尿。患者补叙:有糜烂性胃炎,服上药期间未曾嗳气、反酸。脉舌同上。守上方加山药20g,炒谷、麦芽各20g。7剂,以善其后。

按 患者便秘30年,近14年来两患癌症,除入睡难外,初诊时未诉及其他不适。年过古稀,竟无夜尿,这与患者心理素质良好、生活规律、坚持每天锻炼等都密切相关。初诊时未诉有糜烂性胃炎且反酸、嗳气,并非有意隐瞒,而是因为症状轻微而被遗忘。脉濡、苔薄白说明胆脾痰湿较重,舌红、咽略红证明肝肾阴虚。正因如此,胆病传脾,脾湿注肠,进而导致便秘。肠脾俱病,累及其母(心),故或入睡难。根据《灵枢•本输第二》“大肠、小肠皆属于胃”的理论,旋覆代赭汤照用,竟药到病除.

案二

王某某,女,73岁。2025年4月21日初诊。大便秘结近2年,胃胀痛数小时。患者2023年直肠癌手术后出现大便秘结,1~3日1行。今晨进食蓝莓后胃脘胀痛,继之大便溏1次。睡眠时流口水,饮食及睡眠尚可,小便调,近两个月血压波动。脉弦,舌暗红,苔微黄而腻,边有齿印,咽略红。

辨证:脾虚肝郁,血虚而瘀。

治法:健脾祛湿,疏肝养血。

方投旋覆代赭汤、四逆散合四物汤加减:旋覆花10g,代赭石20g,党参10g,法半夏10g,生姜15g,炙甘草15g,大枣15g,炒枳实15g,北柴胡20g,炙甘草8g,熟地黄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20g,黄芩10g,延胡索10g,炒莱菔子10g,槟榔10g,炒谷、麦芽各20g,焦山楂20g,砂仁8g。7剂。

4月28日二诊:大便每日1行,但量少,胃胀痛减轻,小便正常。脉沉弦,舌黯淡,苔灰白,边齿印。守上方7剂。

按 2023年直肠癌手术后即大便秘结,多系气虚血虚或兼血瘀,推动无力而然。今早食蓝莓后胃脘胀痛,不外乎内外二因:脾虚有湿、肝郁失疏及蓝莓不洁,两者相合,不通而胀痛。大便溏、睡眠时流口水,结合苔微黄而腻、边有齿印为中下焦有湿热之象。以旋覆代赭汤运脾和胃通肠,四逆散疏肝理气行郁,四物汤养血活血除湿,气行血盈则微热自无立足之地,北柴胡与黄芩调整气机,延胡索活血止痛,余药和调肝胃肠。复诊时胃胀减轻,大便通畅。守上方7剂,以防复燃。

案三

程某,女,72岁。2025年4月7日初诊。大便秘结10余年,胃胀10余天。患者大便秘结多年,10余天前出现胃胀,伴反酸、纳呆。偶心悸,睡眠欠佳。脉细,微弦,舌红,有裂纹,苔微黄而干,边有齿印,咽淡红。形体偏胖,有慢性萎缩性胃炎。

辨证:脾虚气滞,胆经痰热,肠气不通。

治法:补脾理气,利胆清热,降通肠气。

方投旋覆代赭汤合温胆汤加减:旋覆花10g,代赭石20g,党参10g,法半夏10g,生姜20g,炙甘草15g,大枣15g,炒枳实15g,竹茹10g,陈皮10g,姜半夏10g,茯苓15g,胆南星8g,炒莱菔子10g,槟榔10g,炒谷、麦芽各15g,焦山楂15g,玄参10g。7剂。  4月14日二诊:药后大便较通畅,胃胀减轻。睡眠时易醒,醒后复睡难。脉弦,舌红,苔薄白,咽红。效不更方,守上方,加柴胡6g、黄芩6g。7剂。


按 脉细、形体偏胖,结合舌边齿印看,当为脾虚有湿之象,故反酸、纳呆。脉微弦与苔微黄合参,系胆经痰热之征。脾为湿困,输转不及,加之胆经痰热,疏泻迟缓,肠气不通,故大便秘结。脾胃俱病,累及其母,故偶尔心悸、睡眠欠佳。首投旋覆代赭汤加槟榔降胃益脾化湿;次投温胆汤加胆南星、炒莱菔子,除痰清胆;其余诸味和胃兼润肺。故复诊时大便较通畅,胃胀减轻,唯睡眠仍欠佳。初见成效,宜乘胜追击。守上方,加北柴胡、黄芩升清降浊。以收全功。

案四

彭某某,女,40岁。2025年4月14日初诊。断续大便秘结约1月,胃脘隐隐不适约7天。大约1个月前出现大便秘结,7天前因饮食不当致上吐下泻,经治疗后吐泻停止,但胃脘隐隐不适,小便尚可,睡眠欠佳。脉微弦略数,舌红,苔薄白,咽红。

辨证:脾虚湿聚,脾气不升,胃肠不降。

治法:补脾益胃,降气祛湿。

方投旋覆代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旋覆花10g,代赭石20g,党参20g,法半夏10g,生姜10g,炙甘草8g,大枣15g,制香附10g,砂仁8g,茯苓10g,炒白术10g,陈皮10g,姜半夏10g,延胡索10g,焦山楂15g,炒谷、麦芽各20g,制何首乌15g,肉苁蓉15g,小茴香6g。7剂。

4月21日二诊:大便较通畅,胃脘不适好转,饮食尚可。药至第3剂时,两月未至的月经喜潮(初诊未叙及)。但睡眠依然欠佳。脉细,舌红,有小裂纹,苔白,咽略红。守上方去肉苁蓉、小茴香,加炒酸枣仁15g。7剂。以巩固疗效。

按 此例大便秘结与脾虚湿滞、胃肠不降通有关。饮食不当伤脾胃,脾气下陷则腹泻,胃气上逆则呕吐。升降紊乱,气机郁滞则胃脘隐隐不适,累及其母则睡眠欠佳。脉舌足证气血两虚,湿邪内生。故投旋覆代赭汤降胃补脾通肠,香砂六君子汤健脾除湿、降通胃肠,加延胡索、制何首乌、肉苁蓉、小茴香活血理气、养血温阳,炒谷、麦芽及焦山楂调和肝胃。复诊时不仅胃肠降通基本正常,而且两月未至的月经姗姗来迟,竟收意外之功。说明月经正常与否与多气多血的胃关系密切。

以上案例说明,旋覆代赭汤不仅能降胃气而且能通肠气,虽系一得之功、一孔之见,但医疗实践确可创新中医理论,这既是对《灵枢•本输第二》“大肠小肠皆属于胃”理论的临床验证,也是对旋覆代赭汤临床运用的拓展。

(作者陈国权为湖北省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