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治验一则

摘自2024-10-31中国中医药报
舒占钧 潘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王某,男,62岁,2023年6月8日首诊。患者3个月前出现失眠多梦、焦虑,伴有双上肢震颤、气喘气短、口干口苦等症,于2023年4月住院诊治。诊断为抑郁症,予以奥氮平2.5mg口服,余药不详,诊疗2月,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伴有体重增加20kg,体重增加至103kg时,遂来就诊。刻下:体型肥胖,诉焦虑、失眠,严重时彻夜难眠,入睡后多梦,伴微畏寒,汗出,胸背明显,口干口苦,双上肢震颤,气喘气短,活动尤甚,纳食一般,小便尚利,大便稀溏。舌暗淡,苔薄腻、有裂纹,脉弦滑有力。测血压161/91mmHg,
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为35,属于肥胖,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西医诊断为抑郁症。中医诊断为郁证(肝胆不和,痰热扰神)。
治则:疏肝利胆,清化痰热。
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北柴胡24g,桂枝18g,龙骨30g,牡蛎30g,黄芩片15g,法半夏12g,红参片10g,茯苓15g,白芍30g,珍珠母30g,巴戟天15g,醋鳖甲10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
6月15日二诊:服药3日后,每夜可以睡8小时,伴夜间耳鸣。舌红,少苔,脉弦。因耳鸣,守原方加夏
枯草15g。14剂,煎服法同上。
7月3日三诊:睡眠好转,已无明显焦虑不安,自行停用奥氮平半月,仍有前胸背汗出,大便稀溏。舌淡,
苔薄白,脉弦滑有力。守上方加山药30g、茯苓30g。28剂,煎服法同上。
8月28日四诊:近2周仅1日出现夜寐欠安,无大便稀溏,无自汗出。舌红,苔薄白腻,脉弦滑。测血压120/80mmHg。自就诊后,心绪平和,配合晨起锻炼30分钟,3个月体重共下降12kg,现体重为91kg。为
展示其治疗成果,年逾六旬患者在诊室轻身一跳,跃过椅子(高约50cm),酷似老顽童一般。
持续随访,因患者无不适症状,中药、西药均停,坚持晨起锻炼。至2024年10月,体重减至80kg。
按 郁证的主要病机为气机郁滞,其病位主要在肝,《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肝者,将军之官。”《类证治裁》云:“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为嗳,为胀,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胸满不食……皆肝气横决也。”肝失调达,疏泄失责,肝旺克脾土,脾失健运,水谷运化失职,化痰生湿,则出现纳呆、呕恶、泄泻等症,伴有体型肥胖等痰湿征象。肝郁日久,化火生热,与胆热互见,则口干口苦;火与痰湿相合,化生湿热、痰热,痰热扰心,则失眠、焦虑。治疗以疏肝散肝、清化痰热、重镇安神为常见治法。
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龙骨、牡蛎镇惊安神定志;黄芩苦平,清肺、胃、大肠之热,亦清泄肝胆郁热,柴胡和黄芩相伍,可使邪郁得透,气郁能达,火郁得清,三药共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以治生痰之源,且有宁心安神之效。桂枝温通经络,通阳化气行水,助茯苓利水而渗湿,且患者微恶寒,汗出,胸背明显,辨证为营卫不和,用桂枝、白芍调和营卫,所以方中重用桂枝。原意加附子温阳化气,恐其大热,故换用巴戟天温阳、引火归元,并助桂枝温通。半夏降逆化痰,人参益气安神扶正,因其手抖,加用鳖甲,取三甲复脉汤之意。《温病条辨》对于温病后期水不涵木、虚风内动之候,症见手足蠕动或瘛疭,用三甲复脉汤。初用生牡蛎,次加生鳖甲,最后再入生龟板。鳖甲咸平,人肝经,兼入脾、肺两经,潜阳滋阴,善于镇痉厥,退骨蒸,软坚散结,亦治癥瘕和疟母,共为佐使。
因患者无谵语,便结,无阳明腑实证,故不用原方中大黄通腑泻浊。
概而括之,该病始于气结,归于肝胆痰热,伴有脾虚湿浊,终责之于阳虚。经治,痰热清,郁滞除,阳气
来复,心静神清。
这就带出我今天的话题,为什么睡不着觉?
那么什么是黑夜呢?那就是太阳到地面以下,则是,叫地火明夷。夷即是伤的意思。明夷即是不明了,晦暗了。
我们从“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可以理解,离()在人体五脏中代表心,亦可在五官中代表眼睛;坤()在人体五脏中代表脾,亦代表腹部。正所谓“眼睛为心灵的窗户”,中医中的望神,则是靠望眼睛得来的,《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讲:“心藏神”。我们看“睡”字,一个“目”字加一个“垂”,即眼睛要垂下来,闭上眼睛。“醒”字呢?一个“酉”加个“星”,“酉”是西方的“西”加一个阳爻(为阳,为太阳),即太阳落到西山了,看到星星了,还是没有睡的状态,即醒。要达到明夷()的状态,则是要把心沉下来,神收起来,即所谓坤()上离()下。睡不好觉即离()不能在下藏住,原因是:
3.血热、血燥。刘教授讲:“人是自然界当中的一粒微尘”“血是人体之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最近我们看到全国都在抗旱。天地都旱,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血球也会是热的、燥的,热燥之气上升,即造成阴阳分离,虚阳浮越,还是成为晋()的状态。
但是为什么有的人能记得自己做过的梦,有的人记不得呢?这要看两个条件1,是不是在做梦当中醒来,2,还有梦的内容,刺激比较大的,过度高兴或者痛苦的,才能记住。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字:
![[转载]2011年12月31日播出《幸福生活睡当先》1 [转载]2011年12月31日播出《幸福生活睡当先》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众所周知,幼儿睡眠时间很长,同时做梦很多,这是因为做梦能够促进大脑发育,增强记忆。有研究证实,梦所发生的快动眼睡眠期能够分泌促进生长的激素,这也从另一层面证实了梦的功能。快动眼睡眠期是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快动眼睡眠又叫快波睡眠、异相睡眠,这个阶段之所以的名,是因为存在一个特殊现象,即快动眼,这是通过仪器可以观察到睡眠者的眼球有快速跳动的现象,呼吸和心跳变得不规则,肌肉完全瘫痪,并且很难唤醒。
首先,这种情况的概率非常低,每个人一生可能做过无数的梦,但出现上述能够与现实吻合的情况并不多见,而且如果仔细去分析,在做这个梦之前,往往是有些线索,比如,梦中梦到亲人到来,几天后,亲人果然到来了,仔细分析,在做这个梦的时候可能已经得知亲人有这个计划,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梦出现。或者,要去出差某地,梦见自己在外地淋雨,而刚好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下雨了,这很可能是由于得知要出差,心里紧张,紧张情绪导致自己担心某些事情,梦里便出现了。
早期做过的梦,当时梦境之后,自己对这样的梦出现的场景,希望、或者相信、或者疑问今后是否会遇到类似的事,从而对自己这个梦产生潜在的印象,或诱导自己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产生联想式链接,这实际上是过去暗示的结果,实际上当时的梦未必与现在相同或相似。这一点可能更难以理解,从而更容易让人陷入不可理解的迷信境地。
从“六郁”学说
论治糖尿病并发症
摘自2025-3-3中国中医药报
王庆其
上海中医药大学
王庆其
第五、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朱丹溪画像
选自清代徐璋《松江邦彦画像册》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一组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尤其是其慢性并发症几乎可涉及全身各器官组织,起病隐匿,呈渐进性发展,临床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可以从朱丹溪“六郁”学说探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
糖尿病的“六郁”视角
《丹溪心法•六郁》提出“血气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这里的“郁”非专指情志之郁,而是指病机属于气、血、湿、热、痰、食“结聚而不得发越”的病证,“郁”可以引申为积、聚、滞、塞、闭、不畅之义。朱丹溪的六郁包括气郁、湿郁、热郁、痰郁、血郁、食郁。他创制了名方越鞠丸治疗六郁,实践证明疗效可信。
临床发现糖尿病的病理演变具有“四高”特点,即患者血液存在“高浓、高凝、高聚、高黏”状态。产生“四高”的病机可以理解为某些病理产物“结聚而不得发越”“传化失常”,出现气、湿、热、痰、血、食郁而不化。“传”是传导,“化”是气化。“传化”是代谢的代名词,“传化失常”就是代谢失常。因此,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六郁”密切相关。
“六郁”失治形成并发症
长期患有糖尿病后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常见急性并发症为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慢性并发症为糖尿病脑血管病如脑溢血或脑血栓,糖尿病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衰、心肌病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现代临床发现,形成糖尿病并发症单一病机较少见,常见“多因复合兼化”,即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的病机特点,如痰湿、瘀毒、寒热兼化等。笔者认为,糖尿病并发症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由情志因素、饮食失节、体质因素导致六郁,久病失治致气痰湿瘀浊毒郁阻络脉,形成并发症。
情志因素
糖尿病属于心身疾病,情绪抑郁、焦虑、烦躁、恐惧发生率很高,其中约20%抑郁症患者尿糖阳性。朱丹溪提出“六郁”,以气郁为先。情志抑郁,脏气不能气化津液,气郁生湿,是六郁相因为病的起始和关键。《证治汇补》云:“气郁则生湿,湿郁则成热,热郁则成痰,痰郁则血不行,血郁则食不化,六者相因为病也。”故治当以顺气为先,气调而郁亦散。《血证论•吐血》载:“其气冲和则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宋代王贶《全生指迷方•疸病》载:“阴加于阳,上下气不通,而脾气不行,则阴气郁而生湿,其状胸中痞……”《周慎斋遗书》载:“盖思则气结,结则脾不运而胃亦不生发。”
饮食不节
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与饮食不节密切相关。嗜食膏粱厚味,食滞不消,气机郁阻或营养过剩,脾不能散精,化为痰湿浊,形成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高尿酸血症、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等。现代实验研究揭示,痰湿的病理机制是机体水盐代谢相关激素的异常分泌和局部组织微循环代谢紊乱,而炎症反应则是促发和加重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
体质因素
糖尿病并发症与气郁质、痰湿质、瘀血质、阳虚质、阴虚质等有关。气郁质,易致气滞血瘀、气郁生湿;痰湿质则浊邪阻滞气血津液的运行;瘀血质易致瘀血痹阻络脉;阳虚质者,阳虚不能化气,气化失司,易生痰湿;阴虚质,易产生内热,煎熬气血津液生瘀。
久病失治
久病失治,病情缠绵,久病入络入血,络脉不利,滞而为瘀。《医林改错•积块》云:“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气痰湿瘀郁阻日久化为热邪,则出现口苦口干、心烦易怒、多食易饥、大便干结、消瘦等症状。
另外,湿浊为患,热壅内盛,日久湿热浊邪内蕴化毒,即为“浊毒”。浊毒除具有湿浊致病特点外,还具有“毒”的特性,易积成形、蕴久生变,病程长、病情重、治疗难度更大。可导致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发生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甚至癌变的倾向。《金匮要略心典》云:“毒者,邪气蕴结不解之谓。”
治当开郁通络
气、湿、热、痰、血、食郁而不化,所以要“开郁”;由于痰湿、邪热、瘀血阻于络脉,“络脉以通为用”,所以要通络。
宣阳利气开郁通络
情志抑郁,脏气不能气化津液,气郁生湿,药用柴胡、郁金、八月札、路路通、代代花、绿萼梅、炒白术、炒白芍、当归、沉香曲、藿苏梗。
化痰除湿开郁通络
饮食不节、营养过剩,脾不能散精,精化为痰湿,治当健脾宣郁除痰湿,药用炒白术、苍术、泽泻、桂枝、茵陈、薏苡仁、藿苏梗、厚朴、陈皮、佩兰、荷叶、车前草、砂蔻仁等。“治湿不理脾胃,非其治也”。吴鞠通三焦通络化痰湿法为“宣上、畅中、渗下”。上焦重视宣肺气,谓宣上;中焦恢复脾运升降,辛通苦降,通阳开郁,谓畅中;下焦重视保护肾中元阳,开膀胱,通利二便,谓渗下。
泻腑泄热开郁通络
痰湿瘀毒稽留,均可郁而化热,采用开郁泄热法,选用大柴胡汤、小陷胸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等。
行血化瘀开郁通络
选用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淤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淤汤、活血解毒汤等。
审症辨治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涉及全身器官,症状复杂多变,临床常审症辨治,灵活处方用药。根据本人经验,按中医审症求因原则,对以下几种常见症状与体征进行辨治有较好疗效。现将临床用药列举如下,以供参考。(见上图,高清版可通过PDF查看)
标签: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