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冰硼散

(2024-10-31 17:20:00)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冰硼散

时间:2024-10-1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 储成利 云南省昆明市阿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问题,常常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根据笔者经验,使用过冰硼散的患者普遍反映其效果良好,能有效缓解上述症状。今天就来认识一下这款中成药。

组成与功效

冰硼散来源于明代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卷二》,原方由冰片五分、朱砂六分、玄明粉五钱、硼砂五钱组成,用于咽喉口齿新久肿痛、久嗽痰火、咽哑作痛,为口腔疾病要药,尤其是以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效佳而著名于世。196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载冰硼散,由冰片、朱砂、生硼砂、玄明粉4味组成,功可“清火止痛”,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齿疼痛”。1962年,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和沈阳药学院药学系合编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中冰硼散将该方以“北京方”收录,并收录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南昌、沙市、重庆、昆明、西安等方,方药及功效大同小异,其中沙市方硼砂煅用,西安方用火硝,无玄明粉。尽管现代各地所产冰硼散的药物组成和剂量比例略有变化,但均具有清热消肿、凉血解毒、敛疮生肌的功效。

现行中成药冰硼散沿用的就是《外科正宗》原方成分。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本药由冰片、硼砂(煅)、朱砂、玄明粉4味组成,朱砂水飞成极细粉,硼砂(煅)粉碎成细粉,冰片研细,上述粉末及玄明粉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本药针对的主要病机是热毒蕴结,症见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口干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本药以解毒敛疮为主,兼能清热解毒、祛腐生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冰硼散具有抗菌、抗口腔溃疡、抗炎、镇痛等作用。现常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咽炎、齿龈炎及急慢性中耳炎等。

本药中冰片辛散苦泄,芳香走窜,性偏寒凉,以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生肌敛疮见长,故为君药。硼砂清热解毒、防腐生肌,以加强君药清热解毒、防腐消肿之功,为臣药。朱砂善消疮毒肿痛,玄明粉清热消肿,二药合用清热利咽、散结消肿,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用法及禁忌

本品为粉红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辛凉。使用时吹敷患处,每次少量,一日数次。目前市售的同成分药物还有其他剂型,按照说明书指导使用即可。

用药期间忌油腻食物,戒烟酒。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虚火上炎者慎用。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芦荟饮

 (2024-10-13 05:21:10)[编辑][删除]
芦荟饮
摘自2024-10-10中国中医药报摘自
出处:民间验方。

功效:缓泻通便,排毒养颜,用于皮肤油腻不洁、痤疮多生、疖肿癣疹、过敏皮炎。

材料:芦荟肉30克。白糖(或蜂蜜)适量。

做法:切取一段芦荟(约6厘米长),洗净,先切去两侧硬边,再片去一侧外皮,切取芦荟肉,切成粗条。把芦荟条放入打汁机中,加适量水搅打成汁。饮用前调入白糖(或蜂蜜),拌匀即可。

专家箴言

芦荟是一味缓泻药。其味苦,性寒,可清肝热、泻下通便、杀虫,常用于热结便秘、烦躁、目赤、痈疖肿毒、湿热疹癣等。《本经逢原》说它“治头项顽癣甚效”。用于美容时,可保湿补水、抗菌消炎、防晒消斑、缓解皮痒,还可治疮癣、蚊叮虫咬等,是养护肌肤、修复皮损的天然良药。

此饮适合面部油腻不洁、毛孔粗大、多油缺水者改善肤质,对有痤疮、疖子、脓肿、湿疹、顽癣、色斑、痱子者,内饮外敷均有良效。夏季湿热火盛时尤宜。湿热内蕴、肥胖多脂、热结便秘者饮用可排毒通便,瘦身减肥。如有风火热毒所致口疮、牙肿、目赤、咽痛者,也宜饮用。

此饮泻下作用强,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及孕妇禁用。

延伸用法

芦荟叶除去外表绿色硬皮,取白色带黏液的叶肉可外用涂抹,其所含芦荟胶是许多保湿护肤品的有效成分,有很好的美容作用,外用效果好。将芦荟汁直接涂抹于皮肤疮痈疹癣、红肿瘙痒处,可促进康复,美化肌肤。皮肤有晒伤、烫伤、痘疮印、疤痕、蚊叮虫咬等皮肤损伤者,常涂芦荟汁可促进修复皮损。不妨在家中养一盆芦荟,既可观赏,又能随时取叶美容。

(摘编自《古方中的养颜家常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外科便方【草根一生】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冰硼散 (2015-04-11 19:19:03)[编辑][删除]
标签: 

美食

外科便方【草根一生】

  1 关节炎、肩周炎(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食用细盐1斤,放锅内炒热,再加葱须,生姜各3钱,一起用布包好,趁热敷患处至盐凉;一日一次,连用一星期,有追风祛湿之功效。 
  2、 劳伤腰痛:艾叶一两,炒黄的蟹壳一两,浸白酒一斤,三日后用酒涂腰部,一日2次,10天,可治多年腰痛。 
  3、 肾亏腰痛:丝瓜籽半斤,炒黄研成粉。白酒送服,每次5克,一日二次,服完即愈。此方还可治妇女产后腰痛。 
  4、 坐骨神经痛:食用细盐一斤,炒热后加艾叶一两,用布包好敷患处至盐凉,一日一次,连用10天。
          坐骨神经痛:石决明,蛇脱,苏薄荷各15克,加黄酒一斤,煎30分钟,分2次服下,1个月即愈。
  5、 颈椎痛:羊骨头(生的,煮过均可)二两,砸碎炒黄,浸白酒1斤,三日后擦颈部,一日三次,一般不过15天。 
  6、 骨刺:狗骨头三两,砸碎炒黄浸白酒1斤,三日后用酒擦患处(最好带吃此酒一盅),一日三次,需用半月。 
           骨质增生:独头大蒜3头,萝卜一片,葱白一段,捣成糊状,滩在布上,敷患处,两小时去掉,过两天一次,5次愈。或生铁屑炒热加醋装布袋内敷患处。 
  7、 腿抽筋:桑树果一两,煎一碗汤一次喝下,一日二次,5天痊愈。 
          脚腿抽筋:抽筋时用食指和拇指按压人中穴,按不抽筋为止,结其他部位也管用。
  8、 四肢麻木:老丝瓜筋一两,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二次,连服一星期,有特效。 
             脚手麻木:生姜60克,陈醋100克,煎汤洗1月愈。 
  9、   脚骨刺:没石子,牙皂各5克,研面,白醋精调糊状,敷患处固定,2天愈。 
   10、 落枕:韭菜汁加热擦颈部,日擦七次。3天可好。 
  11、 肩周炎:食盐500克,小茴香80克,用细黄砂500放锅内炒熟,装入布包内,敷患处,每晚一次,出汗止痛,十次即愈。 
  12、  戒烟:干南瓜藤一两,煎一碗汤加适量红糖一次服,一日三次,7天后不想抽烟。 
  13、 戒酒:活黄鳝一条,放一瓶白酒内浸二天后此酒,1次1两,一日三次,将酒服完后不想再喝酒。
  14、 喝酒不醉:葛根1钱,在喝酒前泡一杯开水喝下再喝酒,可解。 
  15、  长寿保健药酒:磁石、何首乌、大枣、核桃、枸杞各一两,浸黄酒二斤,两天后按常日酒量吃此酒,常饮能使老人面部红润,增强抗病力,有延迟衰老功效。 
 
  


  外科便方九则【草根一生】


  1  烧烫伤:用白纸泡白酒内,敷患处,要急时,纸干即换,消毒,止痛,好得快,不妨一试. 

  2  痔疮:不论什么痔疮,用无花果树叶10片,煮开水连叶倒入桶内,先熏后洗,每天一次,10天痊愈.

 内、外痔疮:大田螺每天一只,将盖去掉。放入冰片1钱,5分钟后取田螺水涂肛门,每天2次,7天痊愈,忌吃酒、辣物。 

  3  脱肛:用白矾,白芨各等份,捣成糊状,砂布包条寒入肛门,每天一次二小时取出,连续十次即愈. 
    脱肛:每次用韭菜半斤,水2斤煎开洗肛门,一日二次,洗三天。
  4打针结块:将土豆切成半公分厚的薄片,敷在患处,再用热毛巾捂,一日二次,一次20分钟,3天肿块消散。 
  5 淋巴结核:田螺壳炒黄研成粉,用芝麻油调匀敷患处,日换一次,连用7-10天。

  6   疥疮(老烂脚):豆腐渣炒热,敷患处,用布包好,日换一次,可治愈烂脚久不收口。 

  7  狐臭:胡椒、花椒各50粒,研粉,再入冰片2钱,酒精调匀,每日取一小团涂患处并用胶布贴好,一日换一次,连用半月。  

一、生肌膏

处方:净蜂蜡2~3份,香油7~8份煎沸,投入蜂蜡熔化,放凉成软膏即可。本方关键是香油和蜂蜡的比例,如果软膏偏硬,可少加香油,反之则可少加蜂蜡,使之如凡士林软膏样即成,贮瓶备用。

功用:治溃疡久不收口,涂敷患处,外面可用敷料包扎。如腐肉太多,须先用白降丹或红升丹之类蚀去脓腐,再用此膏,收效更好。

治臁疮久不愈,可视疮面大小,将软纸剪成比疮面大一点的纸块,叠成一叠,厚二三十层。纸边周围用线钉住,趁膏尚热而未凝固时泡入膏中,使其浸透纸层,取出放凉。将疮面清洁好,把蜡纸敷于疮上,外面常规包扎。每日或隔日从里面将沾满脓污的蜡纸揭去一层,余者再敷上。如此日日易之,自能渐愈。

医院用抗菌消炎、植皮等治疗2个月,不愈。舅父用此方为之治疗,20余天竟渐愈。平淡之方,竟收神效若此。

二、生肌玉红膏

生肌玉红膏见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我用过的剂量是:当归30g,白芷30g,甘草18g,紫草3g,轻粉6g,蜂蜡30g,血竭6g,香油250g(少量制作时可按此比例减量)。

上药除蜂蜡、轻粉、血竭外,其他俱用香油浸泡,慢火熬至药变枯黑,以双层纱布滤去渣,投入蜂蜡,烧沸,离火,候温热,掺入轻粉、血竭(研极细),搅匀,贮瓶备用。西医诊断下肢淤积性湿疹,中医称之为臁疮,虽无性命之忧,却无特效方可施。民间有言日:里臁外臁,二十四年,二十四年不好,长到老。乃形容此病病程长,

公制作此膏,并配合内服方药——三妙散加味:苍术25g,黄柏15g,牛膝10g,连翘15g,蒲公英30g,甘草10g,白术10g,天花粉15g,黄芪30g(后来逐渐用到100g),有时也加少量的乳香、没药。

以上方为基础,药量和药品略有加减,服药两月余,肉色见红活。天气渐热,由于服药日久,胃口渐差,相商停药一个阶段,我说也可以,若不是你的疮口肉色晦暗,本来不用内服药也可。从此便停用了内服药。

同时我用自制的生肌膏为之外敷。其间经过了几次的改变:一是他的伤口太深,用多层纸做的贴膏偏硬,不能与疮口砌合,且易致不适或疼痛。后来经过几次的试验,用干净的医用纱布代替纸,也不用多层,只用一两层,两三天换药一次,不用清洗疮口,直接换药即可(此即“煨脓长肉”之意也)。二是疮口出水多时,曾令其熬制药膏时加用松香。

如此至冬季,已是肉芽红活,疮口渐敛。春节时我离开了岸堤。2008年秋季,得知他早已完全愈合。

【按】古人赞医曰:“生死人而肉白骨”,此方殆“肉白骨”之方欤?

【按】生肌玉红膏是《金鉴》外科中的名方之一。现代的医生都只习惯用现成的西药制剂,如此早已经过验证的明方反少有人应用,实在可惜。采用此方来造福于患者。

三、蛋黄油

先把鸡蛋煮熟,去清留黄,把蛋黄放铁勺或小铁锅中,火上加热,至蛋黄变焦黑,继续加热,并用小匙按压,就能熬出黑色的油来,一个鸡蛋大约能出2-3ml,可研入少量的冰片,调涂于患处。

凡一切皮肤溃疡(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治疗到后期,基本已愈,快要结疤时,都可用此,可以加快愈合,有时还能不留下瘢痕。鸡蛋黄与头发一起熬出油,可以用来治疗婴儿湿疹之类的皮肤病。这在《本草纲目》鸡子黄条下之发明中有专门的论述。     本文摘自《民间中医拾珍丛书 杏林集叶》,作者/郭永来

气疝经验方【草根一生】

  外科便方【草根一生】 (2015-04-16 04:52:52)[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气疝经验方【草根一生】

   气疝 ,病名。指因气郁而发疝者;又称“小肠气”,乃小儿时期多见的疝病。治以益气升提或理气散结。
其证约有三,一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该书所论五疝七疝内均包含有气疝。其因“皆由脏腑虚弱,饮食不节,气血不和,寒温不调之所生也。”“腹中乍满乍减而痛,名曰气疝。”治宜理气为主,内服用荔香散。二指因气郁而发作之阴囊坠痛,或兼有少腹结滞不适,大便秘结、小便涩难,遗尿,腹胀满等症状。此证则治宜疏肝理气,内服导气汤,或用天台乌药散。若气虚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三者系指小儿偏气。《儒门事亲》:“或小儿亦有此疾,俗名曰偏气。”其一可能系一般气郁所致之腹痛者;其二则含有阴囊、睾丸之疾患所作者;其三或即小儿之腹股沟斜疝者。

2治疗(一)

  ( 一)  处方:母丁香末。
用法:取适量药末敷脐,固定,2天换药一次。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极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
(二)处方:白胡椒30克。
用法:上药分20份,分贴于肚脐部及两足心,固定,每2天换贴1次。
(三)处方:活鲫鱼90克2尾,小茴10克。
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6次。
(四)处方:大小茴香各3克,荔枝核5个,桔核10克。
用法:共研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
(五)处方:人参4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桂圆肉10克,升麻3克,炙甘草2克。用法:水煎服。
(六)处方:黄芪15克,升麻3克,大枣15克。用法:水煎服。

  路某,男,9岁,2013年7月初诊。

    患儿自幼有双侧阴囊肿大,西医诊断为“先天性睾丸鞘膜积液”,建议手术治疗,家长考虑患儿较小,拒绝手术,随来诊试试中医治疗。舌淡,苔薄白,脉弦缓。阴囊肿大,状如水晶,不红不热,触之有囊性感,阴囊稍隐痛无定处,无破损等。平素患儿急躁易怒。中医诊断为水疝。

    辨证:水湿内结。

    治法:疏肝理气,利水除湿。

    处方:盐橘核,盐荔枝核,青皮,炒王不留行子,车前子,黄芩,炒栀子,川芎各6克,路路通克,茯苓,泽泻,泽兰各10克,甘草6克,川牛膝,炒鸡内金各10克。7剂,水煎服。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7剂,水煎服。

    二诊:阴囊肿大十去其七,效不更方,继服上方7剂。一月后患儿因他病来诊时,家长告知患儿阴囊肿大消失如正常儿童。

    按  患儿平素急躁易怒,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水湿内结,下注阴囊,故见阴囊肿大,状如水晶,触之囊性感,阴囊隐痛无定处。水湿内结为其主要病机,治当疏肝理气,利水除湿。

清凉止痛 驱风止痒
风油精
摘自2025-7-10中国中医药报
尚学瑞 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 郭慧兰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风油精是家庭常备的“小帮手”,也是国民心中的“万能小绿瓶”。那么,它的配方有何奥妙?它的功效果真神奇吗?
组成与功效
风油精在我国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到20世纪70年代,福建漳州香料厂参照国内外“人丹”“万金油”等植物药油的组方,经过改良,研发了“水仙牌”风油精,因其便宜好用,迅速走红全国乃至海外,并一直风靡至今。
现行风油精的配方最早载于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九册)》。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2015年版)》记载,本品由薄荷脑、水杨酸甲酯、樟脑、桉油、丁香酚组成,辅料为液状石蜡、香精、叶绿素。其主要功效是清凉、止痛、驱风、止痒,用于伤风感冒和伤于暑热引起的头痛、头晕,以及由关节痛、牙痛、腹部胀痛和蚊虫叮咬、晕车等引起的不适。药理学研究发现,本品具有抑菌、消炎、镇痛等作用,近年来其用途日趋广泛,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咽炎、鼻炎、失眠、口臭、腋臭、手足癣、痱子、冻疮、皮肤瘙痒、寻常疣、甲沟炎、水火烫伤、口角溃疡等,并可驱除蚊蝇。
中医认为,风热上扰或湿浊蒙蔽,清窍不利,则头痛头晕;经络不通则疼痛;风热或湿毒郁滞则肌肤瘙痒;秽浊之气内阻,升降失常则晕车、呕恶。风油精的组方用众多“香药”,以香药的发散解表、理气和中、通经止痛、辟秽开窍、祛风除湿等功效来调和五脏,缓解不适。《药品化义》云:“香能通气,能主散,能醒脾阴,能透心气,能和合五脏。”《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曰:“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避秽也。”方中薄荷脑源于薄荷,芳香辛凉,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为主要药物;桉油香气清新,功可清热解暑、疏风止痒、祛湿解毒。二者突出清凉以解热(暑),祛风以止痒。樟脑辛香走窜,功可温散止痛、开窍辟秽、除湿化浊;丁香酚源于丁香,芳香辛温,功可温中降逆、散寒止痛。二者突出温散以止痛,化浊以和中。水杨酸甲酯即冬青油,主要作用是消炎、消肿、镇痛,可解除肌肉、关节及神经之疼痛。五者合用,共奏清凉解热、止痛止痒之功,堪为夏暑季节保健之良品。
用法及禁忌
本品为淡绿色澄清的油状液体,有特殊的香气,味凉而辣。规格有每瓶3毫升、6毫升等不同。以外用为主,多涂擦于患处或其他特定部位。必要时可内服,一次4~6滴,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使用注意:孕妇和3岁以下儿童慎用。皮肤有损伤、溃疡及深°以上烧伤者禁用。涂药时勿将药液误入眼内及伤口处。使用后皮肤出现皮疹瘙痒者应停用。本品易挥发,用后应拧紧瓶盖,若其形状发生改变应禁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