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王绵之教授和方剂讲义(2012-09-0320:29:35)[删除]

(2024-10-01 04:30:31)

[转载]王绵之教授和方剂讲义

 (2012-09-03 20:29:35)[删除]
标签: 

转载

分类: 传统医学
原文地址:王绵之教授和方剂讲义作者:julian
这两天一直在复习方剂,用的就是王老先生的著作。
王绵之教授,男,1923年出身于江苏省南通市中医世家,为第19代传人。1938年从父受业,1942年悬壶应诊,1947年通过国家考试并获中 医师证书,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收缴原证换发中医师证书。1956春任教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创建方剂教研组,任组长,兼任校门诊部主任。

       1957年秋调北京中医学院(即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历任方剂教研室主任、基础部主任,现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方剂学博士生导师等职。兼任中国中医药学 会副会长,方剂学委员会会长,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及中医组组长,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及中(成)药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专业评审委员会特 邀评审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基金常务理事,卫生部医疗卫生国际交流中心理事会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978年经卫生部审批为中医方剂学教授,1984年又经卫生部特批为终身教授。此外,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六、七、八届委员暨科教文医 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王绵之教授从事中医药事业逾五十年,学术造诣精湛,创建了方剂学科,培养了大量高级中医药人才(包括27名方剂学硕士、9名博士、60余名方剂讲师以上的 教师及高级医师),主编并编写了《中医学概论》(初版),《方剂学》,《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方剂学》、《古方钩玄》、《汤头歌诀白话解》(一、二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85版)等十余种专著和在国内外发表的30余篇学术论文,同时,还一贯坚持以中医为主,西医为用进行辨证论治,精于 遣药组方,寓防于治,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擅治内、妇、儿科疑难病症和老年病,曾治逾多例顽固性哮喘,各型肺结核,甲状腺病,心脑血管病,心脏病,慢 性肾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I型和II型糖尿病,颅内肿瘤及脱髓鞘病,椎体病,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多发性神经结硬化,男子不育,女子不孕等难治 病。80年以来,多次应邀赴日本、泰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讲学和医疗,享誉国内外。

       此外,王绵之教授早在50年代就将祖传“王氏保赤丸”的秘方和特殊制剂工艺献给政府,由当地建厂生产,行销国内外;80年代以来,又以自己的经验方研制成近十种疗效卓越的中成药,其中有的已通过国家审批正式生产销售。

       1990年经国家特许为“采取紧急措施做好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鉴于王绵之“为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的特殊贡献”,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给以表彰,并获首批发给政府特殊津贴和证书。

王绵之-中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自己要信自己

   王老医治过很多疑难病,1976年一位患者颅内高压,开颅后发现肿瘤在脑干上,不能动手术,经过王老治疗一年后,效果很好。多年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王 老又遇到了这位患者,他的病情一直很稳定,情况良好。王老不仅给别人看病,还给自己看病,1980年的时候他心脏病发作,心脏早搏,心慌严重,他给自己诊 断开方,服用中药后病治好了。几年前王老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术后他一直服用自己调配的中药,并根据情况变化对药方进行调整,目前身体状况一直很稳定。用 王老的话说,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么能给别人看病。

   王老给自己看病的时候强调要信自己,但是给别人看病的时候他说,不能完全相信病人陈述的情况,因为病人是外行,他提供的信息不一定准确,可能存在很大偏 差,所以只能供参考,关键要看自己的判断,要通过表象来发现本质。王老说,看病的时候,要凝神静气,精力集中,要保持一个很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这样 才能看得准确。

   祖传不是遗传

   王老出生中医世家,他是第19代传人,但是他并不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祖传不是遗传”,祖传只是创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条件,“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是否能够深入学习钻研中医关键还要看个人的努力。

   通过跟王老的交流,我感觉到王老非常达观、开朗、热情,是一个路见不平则鸣的人,遇事都以求真为本,看到不合理的事情就一定站出来讲,从来都是直言不讳,他开玩笑说,自己是“不合时宜”。

   在谈到中西医关系的问题上,王老说,中医要有科学的态度,要有发展观,应该吸收新的东西,不断提高,现代医学可以帮助我们证实中医,是应该吸取的。

   王老现在虽然不出门诊了,但是前来求医的患者还是络绎不绝,就在我采访期间,王老接了一个电话,他告诉我,一个病人一会儿要过来,这个病人的肺部呈淀粉样 变,这是一个疑难病,现代医学没有什么办法。王老给这位患者医治了将近一年,患者也很信任王老,信任中医。王老说,活到老就要做到老,有病人相求,那是将 生命托付给你,医生一定要尽心尽力,这是一个为医者应该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根据方药用量探究方义

   王老主张根据方药用量的比例探究其组方意义。如凉膈散方“连翘用量为硝、黄、甘草的一倍,栀子、芩、薄的四倍,且‘每服二钱’,加‘竹叶七片、蜜少许’煎 服,可知其用硝、黄不在泻除燥实之大便,而是仿《伤寒论·太阳篇上》中用调胃承气汤‘少少温服之’,除中焦燥热,微和胃气之意。”故王老认为凉膈散为清热 之剂,并非泻下之方。 

   痛泻要方治土虚木乘,脾受肝侮之痛泻 。王老指出:“方中白术用量最大,陈皮仅为白术量的一半,防风亦与白芍同量。方后还注明‘久泻者,加炒升麻六钱’,更说明痛泻要方的重点在健脾。脾健则肝气舒,清气升,痛泻止。”

   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皆用治胃虚气逆之证。然“前方中质轻性温之旋覆花量三倍于质重性寒之代赭石,后方中竹茹量颇大,而姜、枣,甘草之量也大,可知其本质是胃气虚寒。若不明此意,徒知用代赭石重镇降逆,或用大寒清热,即侥幸见功,必贻后患。”

   王老剖析清燥救肺汤方药用量的特点,真可谓心细如发。“一、体轻而清透肺热之桑叶用量最大;二、体重而大寒之石膏用量反小;三、大补元气之人参用量极小, 滋阴润燥之品量亦不大;四、方中不仅无一味芳香行气之品,即苦辛之量亦极少。”“原方石膏用煅,也是恐大寒伤胃,而小量人参,正是保胃气之意。”学者倘能 明白此理,治燥热伤肺便可得其大要了五、根据方药用量探究方义

   王老主张根据方药用量的比例探究其组方意义。如凉膈散方“连翘用量为硝、黄、甘草的一倍,栀子、芩、薄的四倍,且‘每服二钱’,加‘竹叶七片、蜜少许’煎 服,可知其用硝、黄不在泻除燥实之大便,而是仿《伤寒论·太阳篇上》中用调胃承气汤‘少少温服之’,除中焦燥热,微和胃气之意。”故王老认为凉膈散为清热 之剂,并非泻下之方。

   痛泻要方治土虚木乘,脾受肝侮之痛泻。王老指出:“方中白术用量最大,陈皮仅为白术量的一半,防风亦与白芍同量。方后还注明‘久泻者,加炒升麻六钱’,更说明痛泻要方的重点在健脾。脾健则肝气舒,清气升,痛泻止。”

   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皆用治胃虚气逆之证。然“前方中质轻性温之旋覆花量三倍于质重性寒之代赭石,后方中竹茹量颇大,而姜、枣,甘草之量也大,可知其本质是胃气虚寒。若不明此意,徒知用代赭石重镇降逆,或用大寒清热,即侥幸见功,必贻后患。”

   王老剖析清燥救肺汤方药用量的特点,真可谓心细如发。“一、体轻而清透肺热之桑叶用量最大;二、体重而大寒之石膏用量反小;三、大补元气之人参用量极小, 滋阴润燥之品量亦不大;四、方中不仅无一味芳香行气之品,即苦辛之量亦极少。”“原方石膏用煅,也是恐大寒伤胃,而小量人参,正是保胃气之意。”学者倘能 明白此理,治燥热伤肺便可得其大要了。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