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华妇科常用药对举隅
(2024-08-17 05:26:21)
胡国华妇科常用药对举隅
摘自2024-8-16中国中医药报
徐海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
胡国华系上海市名中医、朱氏妇科第四代传人,师从已故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朱南孙,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50载,临证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尤善用药对,临床疗效卓越。
女性的疾病主要表现在经、带、胎、产和杂病诸方面。病机主要为三个方面: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冲任为病,其中以肾、肝、脾功能失调为主;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胡国华遣方用药强调“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注重调理气血、通盛冲任、肾肝脾同治,临诊首辨脏腑虚实以调体,调理气血、通盛冲任以调经,兼以畅情怡志以调神,并总结提出“调经、调体、调神”的三调理论。笔者有幸跟师学医,现将胡国华临床常用药对整理总结如下。现按照调理脏腑类、调理气血类、调理冲任类、其他类四大类进行归纳梳理。
调理脏腑(肾、肝、脾)类
妇科疾病与肝、脾、肾三脏有极密切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肾气充沛则女性生理发育正常,所以女性生殖机能的发育、成熟和衰退关键在于肾气的盛衰。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肝气条达则月经按时而至,若肝气郁滞则经期紊乱。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的生化功能低下,化源不足,则多造成血枯经闭。脾主统血,脾气虚弱统摄失常则易导致崩漏、带下病。
白术-白芍 白术、白芍配伍,是临床调和肝脾的常用药对之一。白术甘苦而温燥,主入脾经,功专健脾燥湿,能助脾胃之健运以促生化之源,使气血充盛而诸疾无从以生。白芍酸寒而柔润,主入肝经,功专养血柔肝,能敛肝气,护肝阴、肝血,而令气不妄行。白术益脾气、助脾阳以运之,白芍养肝血、敛肝阴以藏之,二药合用,一阳一阴,刚柔相济,具有健脾柔肝之功。主治肝郁脾虚之经行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青皮-陈皮 青皮入肝胆经,行气于左而升,陈皮入脾肺经,行气于右而降,一升一降,调畅气机。两者配伍能调和肝脾、理气止痛、消积化滞。主要用于肝脾不和所致乳房胀痛、胸协胀痛或胃脘胀痛不适。
柴胡-白芍 柴胡善于疏肝、调达肝气、宣畅气血;白芍养血育阴以柔肝,《本草求真》载:“(白芍)补血,泻肝,益脾,敛肝阴。”柴胡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而白芍有敛肝阴之效,可防柴胡劫肝阴,两药配伍,刚柔并济,疏肝而不伤阴,柔肝而不碍滞。
枸杞子-菟丝子-桑椹子 三子相配,补而不腻,不温不燥,不论肾阴虚、肾阳虚皆可应用,是平补肝肾之佳品。多用于卵巢功能低下、卵巢早衰、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IVF)前调理以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潼蒺藜-白蒺藜 潼蒺藜又称沙苑子,归肝肾经,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本草汇言》载:“沙苑蒺藜,补肾涩精之药也……能养肝明目,润泽瞳人。补肾固精,强阳有子,不烈不燥,兼止小便遗沥,乃和平柔润之剂也。”;白蒺藜疏肝平肝,祛风明目。潼蒺藜偏补,白蒺藜偏泻,一补一泄,以达平衡。用于更年期患者肾虚肝旺证之尿频疗效佳。
肉苁蓉-巴戟天 两者均为补阳药,肉苁蓉性甘、咸、温,功能补肾阳、益精血,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润养之力较强;巴戟天性甘、辛、微温,功能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其柔润之性能壮阳益精,其温燥之性能祛风除湿。两药相须为用,补肾阳,填肾精,温而不燥。常用于肾虚证之不孕症、卵巢早衰、卵巢功能低下等。
川续断-盐杜仲 两者均可补肝肾、强筋骨、调冲任、安胎。常用于肾虚之月经不调、不孕症、胎动不安。
女贞子-墨旱莲 取二至丸之意,功能补肝肾、乌须发、清虚热。女贞子苦甘入肾,可益肾滋阴、养肝明目,性平清补;墨旱莲酸甘入肾,可滋阴凉血。两药合用,补肾养肝,凉血止血。凡妇科属肝肾阴虚所致的经行先期、经事淋漓不净、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用之。
百合-生地黄 取仲景百合地黄汤之义,具有养阴清热、补益心肺、清心安神等功效,常用于妇女更年期阴虚烦热不宁之证。
龟甲(鳖甲)-鹿角霜 龟甲得阴气最足,善通任脉,峻补阴血,鹿角霜能通督脉之气舍,擅长温通督脉,二药皆为血肉有情之品,一阴一阳,性味纯厚,滋补肾经。如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癥瘕者,龟甲改用鳖甲,因其兼具软坚散结之功。临床多用于卵巢功能低下、不孕症、IVF前调理以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卵子质量。
莪术-白术 白术健脾强胃,莪术善消痞结,一补一消,一守一攻。胃气弱则痞结不散,必强于胃。两药相伍,补消同用,攻坚不伤正,实有枳术丸之意。莪术亦有开胃之功。多用于妇科癥瘕积聚之虚实夹杂,如经闭、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苍术-白术 二者均能健脾燥湿,但苍术以燥湿为主,白术以健运为主。苍术苦温辛烈,燥湿力胜,散多于补,善于平胃燥湿;白术甘温性缓,健脾力强,补多于散,善于补脾益气。两药相伍,一散一补,一胃一脾,使健脾燥湿之力增强。
茯苓-茯神 茯苓、茯神本于一体,性味功效略同。茯苓甘淡而平,甘能补,淡能渗,既能补脾益心,又能利水渗湿。其特点是性质和平,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补正,又能祛邪。正虚(脾虚)邪盛(湿盛),必不可缺。茯苓以通心气于肾,使湿热从小便出为主,茯神入心以养心安神为要。常用于心脾不足之惊悸失眠。
调理气血类
女性的经、孕、产、乳无不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如月经为气血所化,妊娠需气血养胎,分娩靠血濡气推,乳汁为气血生化而来。妇女只有气血调畅,冲任通盛,经孕才能正常。气血失调是妇科疾病的重要病机,因此调理气血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
黄芪-党参 黄芪甘而不壅,温而不燥,气味平和,善补脾肺之气。《珍珠囊》载:“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党参有益气、生津、养血之功,《本草正义》载:“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参、芪合用可健脾气、培中土、补气血。两药相须合用加四物汤,取参芪四物汤之意,为妇科调补气血之基础方。如偏阴津亏虚者,党参则改用太子参,补气生津,两药同用,气阴双补。
党参-丹参 党参、丹参为补气活血常用对药,党参性味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丹参活血调经,善调妇女经水,为妇科要药,《妇人明理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两药相伍则有通补兼施之意。
丹参-当归 当归味甘性温,归肝、心、脾经,辛香而善于走散,功能补血活血,为妇科养血调经要药。丹参味苦性寒,归心、心包、肝经,有活血祛瘀之功,活血之中又能养血。两药同用,功擅补血、活血、通经。凡闭经、月经过少、月经失调均适用。
生地黄-熟地黄 生地黄性甘、苦、寒,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珍珠囊》载:“(生地黄)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熟地黄性甘、微温,功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珍珠囊》载:“(熟地黄)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两药一寒一温,一清一补,为填精补血常用药对。
赤芍-白芍 《本草求真》言:“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两药均入肝经,一补一泻,一敛一散,共奏补血柔肝、活血凉血之功。
柴胡-延胡索 肝藏血而主疏泄,两药皆入肝经,功能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常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盆腔淤血综合征、各种痛经,以及乳癖等气滞血瘀证。
桃仁-红花 桃仁祛瘀作用强,善治有形之局部瘀血,《本草经疏》载:“桃仁,性善破血,散而不收,泻而无补。”红花通经作用强,善通无形之全身血滞,《本草衍义补遗》载:“(红花)破留血,养心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二药均系活血化瘀之品,前者质重沉降,偏入里走下,破瘀力强;后者质轻升浮,善走外达上,行血力胜,二者相须配对,破瘀有利血行,行血有利瘀去,从而使活血祛瘀之力倍增,适用于血瘀证之月经后期、闭经、月经过少、痛经等。
乳香-没药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没药散血去瘀、活血止痛,两药皆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但乳香善于调气活血,对气血凝滞引起的疼痛效果显著;没药散血祛瘀的效果更强,两药合用,增强了活血祛瘀的作用。《本草纲目》曰:“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适用于血瘀型之妇科痛证。
调理冲任类
冲为冲脉,任为任脉。任脉调理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主胞胎(子宫和卵巢);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掌管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任冲同起于胞宫,相互交通,任冲失调则会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胡国华师从朱南孙,朱氏妇科学术思想认为“妇人冲任,贵在通盛”。常用药对有通摄并用、止冲任之血,通补并用、补冲任之虚,理冲任之气,温补冲任等功效。
芡实-莲须 芡实归脾肾经,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莲须固肾涩精。两药相须为用,善于益肾固精、止泻止带,常用于肾虚不固之崩漏、经量过多、带下量多、肾虚泄泻等虚证。
桑螵蛸-海螵蛸 桑螵蛸性甘、咸、平,入肾,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海螵蛸性咸、涩、微温,入肾,温涩收敛,能固精止带,同用可加强固精补肾助阳之功效,多用于肾虚之带下病、不孕症、月经不调。
益母草-仙鹤草 两药功能活血止血,通涩相伍,动静结合。血瘀崩漏或平素经行量多绵延不止,经前用药,单止血恐瘀,单行血则崩淋不止,两药配伍,瘀去则血归其经。两药比例视瘀血、出血主次而定。两药配伍通摄并用,止冲任之血。
益母草-泽兰叶 两药相伍以活血祛瘀通经,有活血不伤正、养血不留瘀之特点,多用于气滞血瘀之月经后期、闭经。
炒桑枝-槲寄生 两药配伍可补肾强筋、通络止痛,用于肾虚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亦治产后腰痛肢麻。
橘核-橘络 橘核理气散结止痛,橘络行气通络,两药相须而用,多用于经前乳胀、乳房小叶增生、乳房结节等肝气郁结之证,长于理气止痛、通络散结。
石菖蒲-石楠叶 石楠叶、石菖功能蒲醒脑怡情,提高性欲,用于不孕症、黄体功能不健、排卵欠佳者。
其他类
龙骨-牡蛎 龙骨具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的功效,牡蛎亦具有敛阴、止汗、涩精之功,还可化痰、软坚,但龙骨长于镇惊安神、收敛固脱,牡蛎擅于益阴潜阳、敛汗涩精,两药合用,既增强镇惊安神之功,又能益阴固涩。两药共用,可镇静安神、潜阳敛肝、软坚散结、收涩固冲。胡国华常用此药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之出汗、失眠,煅用敛汗效果好,生用镇静安神效果好。
糯稻根-瘪桃干 两药多配浮小麦使用,三药配伍,敛汗专药,妇人自汗、盗汗均可应用,配益气固表之党参、白术,或滋阴清热之知母、黄柏,用于产后体虚汗证或更年期综合征多汗证。
赤小豆-绿豆 赤小豆清热利水解毒,性善下行;绿豆清热解毒,皮胜于豆。常配穞豆衣(补肾阴而养血平肝,清虚热而止盗汗),三豆合用名为“扁鹊三豆饮”。广泛用于妇人面部色素沉着之雀斑、先兆子痫等属肝旺血热、湿热内蕴、冲脉气逆者。
淮小麦-鲜百合 两药能益气养阴、清心安神,《金匮要略论注》载:“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淮小麦有养心阴、益心气、安心神、除烦热之功;百合清心安神。两药配伍,尤能解更年期妇女气阴两虚或心阴亏虚之失眠多梦、心烦急躁、心神不宁。
夜交藤-合欢皮 《本草求真》曰:“合欢皮味甘气平……令五脏安和,神气自畅。”重用久服,有补益心志之效。首乌藤益肾通络安神。两药合用,尤适于妇人肝肾阴虚、肝郁火旺之心烦失眠、梦扰不宁。
大蓟-小蓟 两药合用,功能清热凉血、祛瘀止血,用于血热夹瘀之崩漏、月经过多等妇科血症,凉血止血而不留瘀。
蒲黄-五灵脂 两药配伍乃古方失笑散,能治一切血滞血瘀之妇科病,如瘀血内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性痛经、崩漏等。
摘自2024-8-16中国中医药报
徐海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
胡国华系上海市名中医、朱氏妇科第四代传人,师从已故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朱南孙,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50载,临证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尤善用药对,临床疗效卓越。
女性的疾病主要表现在经、带、胎、产和杂病诸方面。病机主要为三个方面: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冲任为病,其中以肾、肝、脾功能失调为主;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胡国华遣方用药强调“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注重调理气血、通盛冲任、肾肝脾同治,临诊首辨脏腑虚实以调体,调理气血、通盛冲任以调经,兼以畅情怡志以调神,并总结提出“调经、调体、调神”的三调理论。笔者有幸跟师学医,现将胡国华临床常用药对整理总结如下。现按照调理脏腑类、调理气血类、调理冲任类、其他类四大类进行归纳梳理。
调理脏腑(肾、肝、脾)类
妇科疾病与肝、脾、肾三脏有极密切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肾气充沛则女性生理发育正常,所以女性生殖机能的发育、成熟和衰退关键在于肾气的盛衰。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肝气条达则月经按时而至,若肝气郁滞则经期紊乱。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的生化功能低下,化源不足,则多造成血枯经闭。脾主统血,脾气虚弱统摄失常则易导致崩漏、带下病。
白术-白芍 白术、白芍配伍,是临床调和肝脾的常用药对之一。白术甘苦而温燥,主入脾经,功专健脾燥湿,能助脾胃之健运以促生化之源,使气血充盛而诸疾无从以生。白芍酸寒而柔润,主入肝经,功专养血柔肝,能敛肝气,护肝阴、肝血,而令气不妄行。白术益脾气、助脾阳以运之,白芍养肝血、敛肝阴以藏之,二药合用,一阳一阴,刚柔相济,具有健脾柔肝之功。主治肝郁脾虚之经行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青皮-陈皮 青皮入肝胆经,行气于左而升,陈皮入脾肺经,行气于右而降,一升一降,调畅气机。两者配伍能调和肝脾、理气止痛、消积化滞。主要用于肝脾不和所致乳房胀痛、胸协胀痛或胃脘胀痛不适。
柴胡-白芍 柴胡善于疏肝、调达肝气、宣畅气血;白芍养血育阴以柔肝,《本草求真》载:“(白芍)补血,泻肝,益脾,敛肝阴。”柴胡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而白芍有敛肝阴之效,可防柴胡劫肝阴,两药配伍,刚柔并济,疏肝而不伤阴,柔肝而不碍滞。
枸杞子-菟丝子-桑椹子 三子相配,补而不腻,不温不燥,不论肾阴虚、肾阳虚皆可应用,是平补肝肾之佳品。多用于卵巢功能低下、卵巢早衰、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IVF)前调理以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潼蒺藜-白蒺藜 潼蒺藜又称沙苑子,归肝肾经,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本草汇言》载:“沙苑蒺藜,补肾涩精之药也……能养肝明目,润泽瞳人。补肾固精,强阳有子,不烈不燥,兼止小便遗沥,乃和平柔润之剂也。”;白蒺藜疏肝平肝,祛风明目。潼蒺藜偏补,白蒺藜偏泻,一补一泄,以达平衡。用于更年期患者肾虚肝旺证之尿频疗效佳。
肉苁蓉-巴戟天 两者均为补阳药,肉苁蓉性甘、咸、温,功能补肾阳、益精血,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润养之力较强;巴戟天性甘、辛、微温,功能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其柔润之性能壮阳益精,其温燥之性能祛风除湿。两药相须为用,补肾阳,填肾精,温而不燥。常用于肾虚证之不孕症、卵巢早衰、卵巢功能低下等。
川续断-盐杜仲 两者均可补肝肾、强筋骨、调冲任、安胎。常用于肾虚之月经不调、不孕症、胎动不安。
女贞子-墨旱莲 取二至丸之意,功能补肝肾、乌须发、清虚热。女贞子苦甘入肾,可益肾滋阴、养肝明目,性平清补;墨旱莲酸甘入肾,可滋阴凉血。两药合用,补肾养肝,凉血止血。凡妇科属肝肾阴虚所致的经行先期、经事淋漓不净、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用之。
百合-生地黄 取仲景百合地黄汤之义,具有养阴清热、补益心肺、清心安神等功效,常用于妇女更年期阴虚烦热不宁之证。
龟甲(鳖甲)-鹿角霜 龟甲得阴气最足,善通任脉,峻补阴血,鹿角霜能通督脉之气舍,擅长温通督脉,二药皆为血肉有情之品,一阴一阳,性味纯厚,滋补肾经。如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癥瘕者,龟甲改用鳖甲,因其兼具软坚散结之功。临床多用于卵巢功能低下、不孕症、IVF前调理以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卵子质量。
莪术-白术 白术健脾强胃,莪术善消痞结,一补一消,一守一攻。胃气弱则痞结不散,必强于胃。两药相伍,补消同用,攻坚不伤正,实有枳术丸之意。莪术亦有开胃之功。多用于妇科癥瘕积聚之虚实夹杂,如经闭、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苍术-白术 二者均能健脾燥湿,但苍术以燥湿为主,白术以健运为主。苍术苦温辛烈,燥湿力胜,散多于补,善于平胃燥湿;白术甘温性缓,健脾力强,补多于散,善于补脾益气。两药相伍,一散一补,一胃一脾,使健脾燥湿之力增强。
茯苓-茯神 茯苓、茯神本于一体,性味功效略同。茯苓甘淡而平,甘能补,淡能渗,既能补脾益心,又能利水渗湿。其特点是性质和平,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补正,又能祛邪。正虚(脾虚)邪盛(湿盛),必不可缺。茯苓以通心气于肾,使湿热从小便出为主,茯神入心以养心安神为要。常用于心脾不足之惊悸失眠。
调理气血类
女性的经、孕、产、乳无不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如月经为气血所化,妊娠需气血养胎,分娩靠血濡气推,乳汁为气血生化而来。妇女只有气血调畅,冲任通盛,经孕才能正常。气血失调是妇科疾病的重要病机,因此调理气血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
黄芪-党参 黄芪甘而不壅,温而不燥,气味平和,善补脾肺之气。《珍珠囊》载:“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党参有益气、生津、养血之功,《本草正义》载:“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参、芪合用可健脾气、培中土、补气血。两药相须合用加四物汤,取参芪四物汤之意,为妇科调补气血之基础方。如偏阴津亏虚者,党参则改用太子参,补气生津,两药同用,气阴双补。
党参-丹参 党参、丹参为补气活血常用对药,党参性味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丹参活血调经,善调妇女经水,为妇科要药,《妇人明理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两药相伍则有通补兼施之意。
丹参-当归 当归味甘性温,归肝、心、脾经,辛香而善于走散,功能补血活血,为妇科养血调经要药。丹参味苦性寒,归心、心包、肝经,有活血祛瘀之功,活血之中又能养血。两药同用,功擅补血、活血、通经。凡闭经、月经过少、月经失调均适用。
生地黄-熟地黄 生地黄性甘、苦、寒,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珍珠囊》载:“(生地黄)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熟地黄性甘、微温,功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珍珠囊》载:“(熟地黄)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两药一寒一温,一清一补,为填精补血常用药对。
赤芍-白芍 《本草求真》言:“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两药均入肝经,一补一泻,一敛一散,共奏补血柔肝、活血凉血之功。
柴胡-延胡索 肝藏血而主疏泄,两药皆入肝经,功能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常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盆腔淤血综合征、各种痛经,以及乳癖等气滞血瘀证。
桃仁-红花 桃仁祛瘀作用强,善治有形之局部瘀血,《本草经疏》载:“桃仁,性善破血,散而不收,泻而无补。”红花通经作用强,善通无形之全身血滞,《本草衍义补遗》载:“(红花)破留血,养心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二药均系活血化瘀之品,前者质重沉降,偏入里走下,破瘀力强;后者质轻升浮,善走外达上,行血力胜,二者相须配对,破瘀有利血行,行血有利瘀去,从而使活血祛瘀之力倍增,适用于血瘀证之月经后期、闭经、月经过少、痛经等。
乳香-没药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没药散血去瘀、活血止痛,两药皆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但乳香善于调气活血,对气血凝滞引起的疼痛效果显著;没药散血祛瘀的效果更强,两药合用,增强了活血祛瘀的作用。《本草纲目》曰:“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适用于血瘀型之妇科痛证。
调理冲任类
冲为冲脉,任为任脉。任脉调理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主胞胎(子宫和卵巢);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掌管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任冲同起于胞宫,相互交通,任冲失调则会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胡国华师从朱南孙,朱氏妇科学术思想认为“妇人冲任,贵在通盛”。常用药对有通摄并用、止冲任之血,通补并用、补冲任之虚,理冲任之气,温补冲任等功效。
芡实-莲须 芡实归脾肾经,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莲须固肾涩精。两药相须为用,善于益肾固精、止泻止带,常用于肾虚不固之崩漏、经量过多、带下量多、肾虚泄泻等虚证。
桑螵蛸-海螵蛸 桑螵蛸性甘、咸、平,入肾,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海螵蛸性咸、涩、微温,入肾,温涩收敛,能固精止带,同用可加强固精补肾助阳之功效,多用于肾虚之带下病、不孕症、月经不调。
益母草-仙鹤草 两药功能活血止血,通涩相伍,动静结合。血瘀崩漏或平素经行量多绵延不止,经前用药,单止血恐瘀,单行血则崩淋不止,两药配伍,瘀去则血归其经。两药比例视瘀血、出血主次而定。两药配伍通摄并用,止冲任之血。
益母草-泽兰叶 两药相伍以活血祛瘀通经,有活血不伤正、养血不留瘀之特点,多用于气滞血瘀之月经后期、闭经。
炒桑枝-槲寄生 两药配伍可补肾强筋、通络止痛,用于肾虚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亦治产后腰痛肢麻。
橘核-橘络 橘核理气散结止痛,橘络行气通络,两药相须而用,多用于经前乳胀、乳房小叶增生、乳房结节等肝气郁结之证,长于理气止痛、通络散结。
石菖蒲-石楠叶 石楠叶、石菖功能蒲醒脑怡情,提高性欲,用于不孕症、黄体功能不健、排卵欠佳者。
其他类
龙骨-牡蛎 龙骨具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的功效,牡蛎亦具有敛阴、止汗、涩精之功,还可化痰、软坚,但龙骨长于镇惊安神、收敛固脱,牡蛎擅于益阴潜阳、敛汗涩精,两药合用,既增强镇惊安神之功,又能益阴固涩。两药共用,可镇静安神、潜阳敛肝、软坚散结、收涩固冲。胡国华常用此药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之出汗、失眠,煅用敛汗效果好,生用镇静安神效果好。
糯稻根-瘪桃干 两药多配浮小麦使用,三药配伍,敛汗专药,妇人自汗、盗汗均可应用,配益气固表之党参、白术,或滋阴清热之知母、黄柏,用于产后体虚汗证或更年期综合征多汗证。
赤小豆-绿豆 赤小豆清热利水解毒,性善下行;绿豆清热解毒,皮胜于豆。常配穞豆衣(补肾阴而养血平肝,清虚热而止盗汗),三豆合用名为“扁鹊三豆饮”。广泛用于妇人面部色素沉着之雀斑、先兆子痫等属肝旺血热、湿热内蕴、冲脉气逆者。
淮小麦-鲜百合 两药能益气养阴、清心安神,《金匮要略论注》载:“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淮小麦有养心阴、益心气、安心神、除烦热之功;百合清心安神。两药配伍,尤能解更年期妇女气阴两虚或心阴亏虚之失眠多梦、心烦急躁、心神不宁。
夜交藤-合欢皮 《本草求真》曰:“合欢皮味甘气平……令五脏安和,神气自畅。”重用久服,有补益心志之效。首乌藤益肾通络安神。两药合用,尤适于妇人肝肾阴虚、肝郁火旺之心烦失眠、梦扰不宁。
大蓟-小蓟 两药合用,功能清热凉血、祛瘀止血,用于血热夹瘀之崩漏、月经过多等妇科血症,凉血止血而不留瘀。
蒲黄-五灵脂 两药配伍乃古方失笑散,能治一切血滞血瘀之妇科病,如瘀血内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性痛经、崩漏等。
前一篇:任胜洪:全力奉献的基层名中医
后一篇:人参:集天地精气于一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