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诸“豆根”
(2024-08-05 14:12:54)
清热解毒诸“豆根”
摘自2024-7-31中国中医药报
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有北豆根和山豆根,皆有毒,有清热解毒之效。不过二者功效各有擅长,毒性强度有差异,且来源、成分和临床应用等也有不同。另有苦豆根、陕豆根(木兰豆根)、木蓝豆根、滇豆根等地方习用“豆根”。以下细说诸“豆根”。
豆科越南槐山豆根
山豆根来源于豆科小灌木越南槐的根和根茎。山豆根因其植物形态而得名,如《图经本草》言“苗蔓如豆,根以此为名”。又有异名广豆根〔《湖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9年版)〕、南豆根等。其味极苦,又有名苦豆根(《中药材手册》)。临床写豆根、广豆根、南豆根,皆予山豆根。山豆根药材质坚硬,难折断,有豆腥气。
山豆根始载于《开宝本草》,言“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其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胃经,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肘后备急方》有用其治霍乱的记载。《本草汇言》言:“凡一切暴热疾,凉而解毒,表里上下,无不宜之。”现代临床常用其治疗乳蛾喉痹、齿龈肿痛、口舌生疮等。中成药桂林西瓜霜中便有山豆根。
山豆根大苦大寒,能清肺胃之火,为治喉症之要药。《本草求真》称其为“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本草经疏》也言其为“解毒清热之上药”。值得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慎用。过量服用山豆根易引起中毒,应以3~6g为宜。
山豆根主要含槐果碱、苦参碱等生物碱及左旋山槐素、染料木素等黄酮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豆根具有抗肿瘤、抗心律失常、强心、抑菌、抗溃疡等作用。
防己科蝙蝠葛北豆根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北豆根原为习用的山豆根药材之一,北方各省用者多,所以得名。蝙蝠葛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蝙蝠藤”,言“叶类蒲萄而小,多歧,劲厚青滑,绝似蝙蝠形,故名”。北豆根药材质韧,不易折断,木部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北豆根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肺、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功效,为治咽喉肿痛、热毒较盛者之要药,常与射干、玄参、银花等配伍。临床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热毒泻痢、风湿痹痛等。中成药北豆根胶囊仅用北豆根提取物制成,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北豆根含有山豆根碱、青藤碱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抗心律失常、降压、抗炎、镇痛、抑菌、镇咳祛痰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大剂量服用北豆根可致呕吐。北豆根可引起腹泻,故脾虚便溏者禁服。
其他入药“豆根”
山豆根属全国性同名异物混乱品种之一,过去将北豆根和其他一些“豆根”皆作山豆根用。现药典仅收录山豆根和北豆根,其他“豆根”多入地方标准,皆味苦、性寒,有毒,能清热解毒。
《宁夏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7年版)收载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茎入药为“苦豆根”,有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湖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9年版)则将其收载为“西豆根”。
《陕西省药材标准》(2015年版)收载的“陕豆根(木兰豆根)”来源于豆科植物苏木蓝、甘肃木蓝、多花木蓝及花木蓝的根及根茎,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湖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2018年版)则将豆科植物苏木蓝及同属数种植物的根全部收载为“木蓝豆根”。河南信阳、南阳和洛阳等地,也多有用“木蓝豆根”者,主要来源于豆科植物苏木蓝或宜昌木蓝。
《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将毛茛科植物铁破锣的根茎入药为“滇豆根”,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龈肿齿痛、黄疸、大便燥结等症的治疗。
摘自2024-7-31中国中医药报
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有北豆根和山豆根,皆有毒,有清热解毒之效。不过二者功效各有擅长,毒性强度有差异,且来源、成分和临床应用等也有不同。另有苦豆根、陕豆根(木兰豆根)、木蓝豆根、滇豆根等地方习用“豆根”。以下细说诸“豆根”。
豆科越南槐山豆根
山豆根来源于豆科小灌木越南槐的根和根茎。山豆根因其植物形态而得名,如《图经本草》言“苗蔓如豆,根以此为名”。又有异名广豆根〔《湖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9年版)〕、南豆根等。其味极苦,又有名苦豆根(《中药材手册》)。临床写豆根、广豆根、南豆根,皆予山豆根。山豆根药材质坚硬,难折断,有豆腥气。
山豆根始载于《开宝本草》,言“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其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胃经,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肘后备急方》有用其治霍乱的记载。《本草汇言》言:“凡一切暴热疾,凉而解毒,表里上下,无不宜之。”现代临床常用其治疗乳蛾喉痹、齿龈肿痛、口舌生疮等。中成药桂林西瓜霜中便有山豆根。
山豆根大苦大寒,能清肺胃之火,为治喉症之要药。《本草求真》称其为“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本草经疏》也言其为“解毒清热之上药”。值得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慎用。过量服用山豆根易引起中毒,应以3~6g为宜。
山豆根主要含槐果碱、苦参碱等生物碱及左旋山槐素、染料木素等黄酮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豆根具有抗肿瘤、抗心律失常、强心、抑菌、抗溃疡等作用。
防己科蝙蝠葛北豆根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北豆根原为习用的山豆根药材之一,北方各省用者多,所以得名。蝙蝠葛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蝙蝠藤”,言“叶类蒲萄而小,多歧,劲厚青滑,绝似蝙蝠形,故名”。北豆根药材质韧,不易折断,木部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北豆根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肺、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功效,为治咽喉肿痛、热毒较盛者之要药,常与射干、玄参、银花等配伍。临床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热毒泻痢、风湿痹痛等。中成药北豆根胶囊仅用北豆根提取物制成,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北豆根含有山豆根碱、青藤碱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抗心律失常、降压、抗炎、镇痛、抑菌、镇咳祛痰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大剂量服用北豆根可致呕吐。北豆根可引起腹泻,故脾虚便溏者禁服。
其他入药“豆根”
山豆根属全国性同名异物混乱品种之一,过去将北豆根和其他一些“豆根”皆作山豆根用。现药典仅收录山豆根和北豆根,其他“豆根”多入地方标准,皆味苦、性寒,有毒,能清热解毒。
《宁夏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7年版)收载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茎入药为“苦豆根”,有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湖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9年版)则将其收载为“西豆根”。
《陕西省药材标准》(2015年版)收载的“陕豆根(木兰豆根)”来源于豆科植物苏木蓝、甘肃木蓝、多花木蓝及花木蓝的根及根茎,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湖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2018年版)则将豆科植物苏木蓝及同属数种植物的根全部收载为“木蓝豆根”。河南信阳、南阳和洛阳等地,也多有用“木蓝豆根”者,主要来源于豆科植物苏木蓝或宜昌木蓝。
《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将毛茛科植物铁破锣的根茎入药为“滇豆根”,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龈肿齿痛、黄疸、大便燥结等症的治疗。
前一篇:挑治结合拔罐可速愈痔疮
后一篇:张恩树运用三仁汤治湿温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