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散瘀两“红花”
活血散瘀两“红花”
摘自2024-7-18中国中医药报
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藏红花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称西红花,另有菊科红花也作药用,亦是药典品种,同样有活血散瘀之效。不过二者科属分类、入药部位和日常应用等皆有不同,且价格相差几十上百倍。以下细说二者。
菊科红花通经止痛
中药红花来源于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釆摘,阴干或晒干。气微香,味微苦。汉代张骞从西域得红蓝花,种以为染。《图经本草》谓“其花曝干以染真红及作胭脂”。《金匮要略》便有“红蓝花酒”药用的记载。
红花,古代文献多称为“红蓝花”。因花红色,叶颇似蓝而得名,后简称为红花。有别名刺红花(《四川中药志》)、草红花(《陕西中药志》)等。“蓝”为多种可制染料的植物,引申之,凡可染色的植物皆可称“蓝”。“红蓝”即谓可染红之草。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本草纲目》言其能“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等症的治疗。家庭常备中成药安儿宁颗粒等便有用红花组方入药。
红花“色红入血”,为行血活血之要剂。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桃红四物汤,与桃仁、当归、川芎等配伍,用于血瘀所致的痛经、经闭。红花作为活血化瘀药,既善通经,也善止痛,被广泛地用于各种疼痛的病证,用于冠心病胸痹心痛方面。如中成药舒胸胶囊,仅以红花、川芎、三七组方入药,用治冠心病心绞痛者。
红花含黄酮、酚类、脂肪酸类及挥发性成分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花有抗血栓形成、抗凝血、抗心肌缺血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忌用,月经过多者不宜用,血虚及无瘀滞者忌用。
红花的成熟果实入药为“红花子”,味辛性温,有活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妇女血气瘀滞腹痛、痘出不快等症的治疗。红花子始载于《开宝本草》,言“吞数颗,主天行疮子不出”。《本草图经》中有用其治腹内血气刺痛的记载。另有“水红花子”,却是来源于蓼科植物红蓼的成熟果实,有散血消癥、消积止痛、利水消肿的功效。
西红花解郁安神
西红花,原产于西班牙等国,因以前由西藏进口,故名西红花,又名番红花、藏红花等。中药西红花来源于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柱头。呈线形,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有“龙头凤尾”之称。西红花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西红花味甘,性平,归心、肝经,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西红花以番红花之名始见于明代官订本草《本草品汇精要》,言“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现代临床常用于经闭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等病症的治疗。著名中成药定坤丹等便有用西红花组方入药。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忌用,经血量大者应慎用。
西红花药食两用,常用来制作高档的菜肴如红花明虾、红花鲍鱼等。百姓也多自用,或将西红花用开水泡服能解郁安神;或用西红花、桂圆肉煮西红花粥,有活血调经、散瘀化痰的功效;或用西红花泡酒能活血解毒等。
西红花含有西红花苷、西红花酸、西红花总皂苷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西红花具有抗血栓、增强人体免疫力、降血压、降血脂、护肝利胆、抗炎、抗疲劳、增强免疫等作用。
鉴别要点除“龙头凤尾”形态外,还可用水浸法辨之。取西红花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且无沉淀。
摘自2024-7-18中国中医药报
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藏红花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称西红花,另有菊科红花也作药用,亦是药典品种,同样有活血散瘀之效。不过二者科属分类、入药部位和日常应用等皆有不同,且价格相差几十上百倍。以下细说二者。
菊科红花通经止痛
中药红花来源于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釆摘,阴干或晒干。气微香,味微苦。汉代张骞从西域得红蓝花,种以为染。《图经本草》谓“其花曝干以染真红及作胭脂”。《金匮要略》便有“红蓝花酒”药用的记载。
红花,古代文献多称为“红蓝花”。因花红色,叶颇似蓝而得名,后简称为红花。有别名刺红花(《四川中药志》)、草红花(《陕西中药志》)等。“蓝”为多种可制染料的植物,引申之,凡可染色的植物皆可称“蓝”。“红蓝”即谓可染红之草。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本草纲目》言其能“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等症的治疗。家庭常备中成药安儿宁颗粒等便有用红花组方入药。
红花“色红入血”,为行血活血之要剂。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桃红四物汤,与桃仁、当归、川芎等配伍,用于血瘀所致的痛经、经闭。红花作为活血化瘀药,既善通经,也善止痛,被广泛地用于各种疼痛的病证,用于冠心病胸痹心痛方面。如中成药舒胸胶囊,仅以红花、川芎、三七组方入药,用治冠心病心绞痛者。
红花含黄酮、酚类、脂肪酸类及挥发性成分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花有抗血栓形成、抗凝血、抗心肌缺血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忌用,月经过多者不宜用,血虚及无瘀滞者忌用。
红花的成熟果实入药为“红花子”,味辛性温,有活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妇女血气瘀滞腹痛、痘出不快等症的治疗。红花子始载于《开宝本草》,言“吞数颗,主天行疮子不出”。《本草图经》中有用其治腹内血气刺痛的记载。另有“水红花子”,却是来源于蓼科植物红蓼的成熟果实,有散血消癥、消积止痛、利水消肿的功效。
西红花解郁安神
西红花,原产于西班牙等国,因以前由西藏进口,故名西红花,又名番红花、藏红花等。中药西红花来源于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柱头。呈线形,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有“龙头凤尾”之称。西红花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西红花味甘,性平,归心、肝经,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西红花以番红花之名始见于明代官订本草《本草品汇精要》,言“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现代临床常用于经闭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等病症的治疗。著名中成药定坤丹等便有用西红花组方入药。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忌用,经血量大者应慎用。
西红花药食两用,常用来制作高档的菜肴如红花明虾、红花鲍鱼等。百姓也多自用,或将西红花用开水泡服能解郁安神;或用西红花、桂圆肉煮西红花粥,有活血调经、散瘀化痰的功效;或用西红花泡酒能活血解毒等。
西红花含有西红花苷、西红花酸、西红花总皂苷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西红花具有抗血栓、增强人体免疫力、降血压、降血脂、护肝利胆、抗炎、抗疲劳、增强免疫等作用。
鉴别要点除“龙头凤尾”形态外,还可用水浸法辨之。取西红花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且无沉淀。
前一篇:肝(胆)脾(胃)同调治验五则
后一篇:甲辰年眩晕病治验五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