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示中药配伍有效性安全性内在规律及科学实质

(2024-07-06 04:26:23)
经典方剂类方研究模式与中药配伍禁忌规律性发现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揭示中药配伍有效性安全性内在规律及科学实质
摘自2024-7-5中国中医药报
本报讯 (记者黄 心)近日,由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段金廒主持的 “经典方剂类方研究模式与中药配伍禁忌规律性发现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以中药配伍为核心,围绕经典方剂类方据证衍化规律解析、经典中药配伍禁忌科学实质揭示正反两个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天津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医药大学、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共7家单位协力攻关,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典方类方据证衍化规律及其科学实质揭示项目创建了基本方与衍化方的典型性与系统性、结构特征与衍化规律、功效取向与机制差异、功效物质与量-效关系的四层次经典方剂类方研究模式;构建了客观反映方剂类方病证、结构、功效、物质、量效五单元的关键技术群;系统揭示了四物汤类方养血和血调经止痛功效、三拗汤类方宣肺止咳平喘功效的物质组及其共有和特征性功效成分群,阐明了基本方与衍化方针对证候与疾病两相不同时段的特定量-效关系及生物学机制;创建了基于药对配伍阐释方剂组方结构的研究方法体系,系统揭示了当归系列药对在类方衍化中的功效取向及作用机制,发现了具有药对和合特征的新组合及其在类方单元中的结构特征与桥梁功能,为组方优化和新药发现及转化应用提供了新策略。成果应用于三拗片新药创制及康妇炎胶囊、脑心通胶囊、新生化颗粒等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经典中药配伍禁忌科学诠释与规律性发现项目在段金廒带领下,首次系统揭示了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科学实质,发现了传统经典“相反”配伍蕴含的若干规律性,为临床合理配伍与安全用药提供了重要支撑。创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致毒/增毒、降效/减效多元研究模式及多类型毒-效物质相互作用、量-毒关系与拐点判定、潜在毒性发现、联合用药安全预警等关键技术;系统揭示了经典配伍禁忌特征、量-毒-效关系、配伍环境与宜忌条件等,回答了“十八反”反与不反以及为什么反的科学难题;发现了功效取向类同、药材基原与化学成分结构近似的药味合用具有类同的禁忌形成规律性;科学诠释了反药同方配伍毒-效关系和病证宜忌转化条件等;创新发展了中医药配伍禁忌理论。
段金廒表示,中药配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大科学问题。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等20余项国家级科研及产业化项目支持下,历经近20年不断探索与实践,系统揭示了方剂类方衍化规律的科学内涵,确切回答了“十八反”的科学实质。

千里流水汤的源与流

 (2024-07-05 03:54:27)[编辑][删除]
千里流水汤的源与流
摘自2024-7-4中国中医药报
王续琨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外台秘要》十七卷录存《小品方》“流水汤”和《集验方》“千里流水汤”书页。
有着诗意般优雅名称的千里流水汤,是以煎药用水命名的成方汤剂。南北朝医家以《黄帝内经》半夏汤为基础方创制流水汤、千里流水汤,主要用于治疗失眠证。宋代以后,以半夏为主药的温胆汤成为千里流水汤的同效姊妹方。
源头 《黄帝内经》半夏汤
千里流水汤来源于《黄帝内经》“十三方”的半夏汤或半夏秫米汤。《灵枢•邪客第七十一》篇载曰:“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桥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上古名医伯高在回答黄帝之问时说,若有邪气逆乱于五脏六腑,卫气只能行于阳分,而不得入于阴分,因而阳盛阴虚,这样人就不能闭目入睡了;治疗“目不瞑”证,针刺之后服用一剂半夏汤,阴阳经气通调了,便能立即安卧入睡。黄帝在伯高讲述了半夏汤的功效、煎法之后,将其治疗机理概括为“决渎雍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
在伯高关于半夏汤煎药用水和煎法的讲解中,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要点。首先,煎药之水使用取自大江大河的千里长流水。“沔彼流水,其流汤汤。”(《诗经•小雅•沔水》)水是天地之间流动的精灵。生成于不同环境、流经不同环境的水,形成不同的性味。江河之水源远流长,在洁净的漫长流程中吸纳天地之精华,因而能荡涤邪秽、流畅通达而无阻滞,取之煎药意在调和阴阳。
其次,煎药用水加热之前需要经过“扬之万遍”的处理过程。亦即使用杓、瓢等工具将取自江河的千里长流水舀起,从高处倒下来,反反复复,直到水面水珠翻滚,达至“蟹目沸”状态。蟹目沸或蟹眼沸,原为煮茶用语,指泡茶用水加热时出现蟹眼状小气泡的初沸状态。“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其十煮茶》)千里流水汤要求煎药水“扬万遍”“扬万过”,只是言其反复多次而已,并不是严格的数量规定。“蟹目沸”之后的千里长流水用于煎药,减弱了下流之性,能够濡润中上焦的津液,使半夏和秫米共奏泄实补虚、泄阳补阴之功。
半夏汤对后世失眠病证的临床治疗产生了深远影响,大量方书和历代医家多有记载或发挥,千里流水汤、温胆汤等诸多治疗失眠的传世方剂均以此为祖方。因此,半夏汤素有“失眠第一方”的美称。
立名 由流水汤到千里流水汤
南北朝时期医家编撰的方书,录载了用于治疗“虚烦不得眠”证的升级版加味半夏汤。由于煎药水使用“东流水”“千里流水”,为突出这一特色,医家将汤方取名为流水汤或千里流水汤。
公元5世纪中后期,南北朝针灸名家陈延之撰成《小品方》一书,汇集诸多便捷实用方剂,原书在宋代以后亡佚。现代辑佚本《小品方》卷第三“治百病后虚烦扰不得眠诸方”条目下,载有由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十七卷辑出的“流水汤”方:“流水汤,主虚烦不得眠方。半夏二两洗十遍,秫米一升,茯苓四两。右三味,切,以东流水二斗,扬之三千遍,令劳,煮药,取五升,分服一升,日三夜再。”
在《小品方》问世几十年后,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撰成内容更为丰富的《集验方》一书,该书同样在宋代以后亡佚。现代辑佚本《集验方》卷第五“治虚烦不眠及汗出不止方”条目,载有由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十七卷辑出的“千里流水汤”方:“疗虚烦闷不得眠,千里流水汤方。半夏三两洗,生姜四两,麦门冬三两去心,酸枣仁二两,甘草二两炙,桂心三两,黄芩二两,萆薢二两,人参二两,茯苓四两,秫米一升。右十一味,切,以千里流水一斛煮米,令蟹目沸,扬之万遍,澄清一斗,煮诸药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酢物、生葱。”同祖方半夏汤相比,《小品方》流水汤仅增加茯苓1味药,《集验方》千里流水汤则增加了麦门冬、酸枣仁、甘草等9味药。
唐代医药学大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二依次载有“半夏千里流水汤”和“千里流水汤”2首名称相近的汤方。该卷“胆腑•胆虚实第二•胆实热”条目载:“治胆腑实热,精神不守,泻热,半夏千里流水汤方。”此汤方组方包括半夏、宿姜、生地黄、酸枣仁、黄芩、远志、茯苓、秫米8味药材。该卷“胆腑•胆虚实第二•胆虚寒”条目载:“千里流水汤,治虚烦不得眠方。”此汤方组方包括半夏、麦门冬、茯苓、酸枣仁、甘草、桂心、黄芩、远志、萆薢、人参、生姜、秫米等12味药材。显而易见,后者与《集验方》千里流水汤在组方上接近,仅多出远志1味药。两者的煎法、服法亦相同。
流变 温胆汤为代表的半夏系便捷方
宋代以后,方书中偶尔出现千里流水汤的踪影。宋徽宗政和元年至七年(1111-1117年)由朝廷组织编纂的大型方书《圣济总录》,卷第九十“虚劳门•虚劳不得眠”条目录载以“东流水”作为煎药水的2首半夏汤,两者的药物成分依次为10味药和3味药。明代朱橚主持编纂的《普济方》卷二百三十三“虚劳门•虚劳不得眠”条目录载的“千里水汤”,医学家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帙之三“阳明病•不得卧”条目录载的“千金流水汤”,均为千里流水汤的异名。清代程林删定的《圣济总录纂要》,卷之十六“脏腑虚实门”将《圣济总录》原书的2首半夏汤复称为半夏流水汤、千里流水汤。
千里流水汤由于煎药取水困难、煎法繁琐,其使用范围大受限制。治疗失眠病证另有多种方剂可用,其中温胆汤因简便廉验之特点而大行其道,成为重要的汤方。
温胆汤首见于姚僧垣《集验方》。现代辑佚本《集验方》卷第五“治虚烦不眠及汗出不止方”条目所载的温胆汤,包含半夏、橘皮、竹茹、生姜、枳实、甘草6味药。其煎法、服法都比较简单便捷:“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二“胆腑•胆虚实第二•胆虚寒”条目以胆虚寒概括失眠病机,将温胆汤列入虚烦不得眠方,为温胆汤在宋代以后的流行拓通了道路。
《中药方剂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版)第10册,收载温胆汤同名汤方13首。其方书、医著来源,包括南宋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仁斋直指小儿方论》、明代的《普济方》《医方类聚》《明医杂著》《万病回春》、清代的《医方集解》《古今医彻》《笔花医镜》《成方便读》等。清代名医徐大椿说:“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主要用于治疗失眠证的温胆汤,是千里流水汤的同效姊妹方,它们都以《黄帝内经》半夏汤为源头,都是以半夏为主药的半夏系方剂。
进入现代社会,以温胆汤为代表的半夏系方剂尽管不断拓展着应用范围,但治疗失眠证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应用方向。近期,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全文数据库》中进行“篇名”检索,检出“温胆汤”(含“加味温胆汤”)中文文献3197篇,其中涉及“失眠”证(症)的文献为239篇(检索日期2024年4月19日)。
当今,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千里流水”,更不知晓从何处获取“千里流水”,千里流水汤似乎远离了现代人的生活视野。然而,千里流水汤中所蕴含的医理、医法依然能够给医者以启迪。《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年第11期刊载的《从“胆虚寒”论治心悸证》一文,记录了一则治疗心悸证的医案,化裁千里流水汤,用普通方式煎药,患者服用5剂后即取得良好疗效。

慢郎中治急病侧记(转)【遇水成仙】

 揭示中药配伍有效性安全性内在规律及科学实质 (2015-05-02 05:07:18)[编辑][删除]
标签: 

育儿

                                http://pic14.nipic.com/20110508/7342761_082406204390_2.jpg                                 中医药在急诊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优势,救治急危重症不可或缺,简,便,快,让我为之一震:

  上午,一位20多岁的女患者急诊看病,经徐大夫诊断后,发现有高烧、头痛、咽喉肿胀等症状。为此,他用祖传刺络放血法治疗,对其大椎,少商穴进行放血治疗,半小时后,患者病症得到有效缓解。中医急救时,常用的有针灸、拔罐、刮痧、中药灌肠等。                                                               另外,一位75岁的患者王某有头晕、视物旋转的症状,于是,取其百会穴、太阳穴、风池穴、夹脊穴等,进行针灸治疗,以疏通颈部经脉,改善脑部血液供应。20分钟后,患者头晕症状逐渐减轻,能自己卧床休息了。                               一上午,他一会儿接诊患者,一会儿去病床前诊治,起起坐坐先后30多次。上午11时30分,他先后看了18个病人。水杯就在电脑桌边上,却一直未见他喝过一口水。

  对疔毒恶疮、他多采用外治排毒方法如扩创排毒法、针刺放血法、拔罐排毒法、中药熏洗等,并配特色制剂“脱毒胶囊”“排毒汤”“三黄散”等,疗效显著,很多外地患者慕名而来。

    前不久,70岁的王大爷右足大拇趾,发黑溃烂,少量渗血,右足至右小腿肿胀,皮色略暗滞,肤温略升高,有压痛,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自觉恶心欲呕,头晕、头痛,立即冲洗伤口,清创及右侧八风穴针刺放血,下肢肿胀处外敷三黄散,给予口服胶囊以清毒活血,排毒汤以利尿解毒生肌。经治疗10天后,患者下肢肿痛溃疡明显缓解。

    近日,治长期卧床致褥疮的老太太,全身消瘦,骶尾部皮肤破溃,他用艾灸条进行熏蒸,并用家传紫草油为患者涂抹患处,6天后,患者伤口慢慢愈合。

   延迟下班是常态,他有时下班回家的公交车上,不知不觉睡着了,错过下车的车站。或是一进家门就一头栽在床上酣然入梦了----

  接待急诊,不仅要有很好的医术,更要有足够的耐心。急诊病人大都是重症患者,情绪不稳定,耐心安抚患者情绪,并让其积极配合治疗,也是重要的。

   徐大夫是七十岁的老人,虽然劳累一天,仍然精神饱满,满面春风。他说:急重病人来一趟实在不易,路经多少医院都不去,来此找我治疗,是对我的最大信任,我得对得起人家!排疑解难,消除病痛,是我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再苦再累也值得。

中医不怕检验【草根一生】

  慢郎中治急病侧记(转)【遇水成仙】 (2015-05-01 19:44:25)[编辑][删除]
标签: 

股票

                            http://pic8.nipic.com/20100729/4750211_104157007732_2.jpg                                            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是中医的亮点。中医最不怕的就是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因为中医有效,百试百效,不怕检验。                                        一则,自秦汉至今历经两千多年的检验,早已充分证明中医能治病。不管如何设计实验来检测中医,中医都不畏惧。实验要求样本越大越好,两千年的医案记录算不算大?以针灸为例,针入立效,可检测血液指标、热像图,可测试疼痛缓解的程度,可用任何所谓的客观指标来验证。                                                 二则,中医经典的每段经文、仲景的每条方证都可以去用任何手段去验证。比如,外感风寒表虚证用桂枝汤、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大包主治周身尽痛等等,只要实验设计合理,中医的理法方药及经络、穴位等不惧怕任何方式的验证。                    三则,中医能治病,这已经是两千多年被反复验证过了的事实,即使没有现代所谓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验证,中医仍然能治病,何必非要验证之后才相信呢?若暂时没有数据,要不要相信事实呢?我相信,大凡有点科学精神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事实,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忠告【草根一生】

   中医不怕检验【草根一生】 
                  忠告【草根一生】

    我对儿子说:“勤学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现代社会,如果不勤于学习、勤于充电,很快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所淘汰。对于读书学习,要有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感!

医学发展四阶段【草根一生】

     人类三千年医学发展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三世纪。西方以泰勒斯、亚里士多德、盖伦及其团队为代表。泰勒斯是“科学和哲学之祖”,开创了物质的构成研究,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遗传学的伟大贡献,盖伦的思想则统治医学界一千年。而在中国,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三大著作和张仲景、扁鹊、华佗三位大家为代表,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临床和中药学的框架与基石。

    第二阶段是公元3世纪至公元13世纪。西方世界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神学风起、宗教盛行,科学发展缓慢,医学发展几乎停滞。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盛世,社会稳定、科技进步,医学蓬勃发展,出现了以王叔和、孙思邈、苏敬三人为代表的中医药大家,为后人留下了《脉经》、《千金方》和《新修本草》三部传世之作。

    第三阶段是从13世纪到16世纪的300年。西方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出现了众多科学家,大大推进了医学的发展。达芬•奇、维萨里奠定了解剖学的理论基础,桑图雷顿开启了代谢学之门。而那时的中国,重文轻术,科学受到轻视,虽然出现了一代医圣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但中国的医学发展却逐渐衰退。

    第四个阶段是16世纪至今。西方借着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迅速发展,特别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从科学上揭示了生命的本源,解除了神学对医学的束缚;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把人类从宏观带入微观世界,医学对生命的研究细致到分子和原子时代。而中医发展逐渐走低,中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学好中医,弘扬中医。要珍惜现在的社会环境,多用哲学思维思考科学问题,要把科学研究的视角从微观回到宏观。

杏林春吟【草根一生】

   中医不怕检验【草根一生】     杏林春吟【草根一生】

         杏林长百草,

    人间有神农。

    伟哉岐黄术,

    功德恢且宏。

    妙手除沉痼,

    仁心济苍生。

    神州有国粹,

    万代永传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