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抓气机变化四方辨治附睾炎

(2024-04-24 13:59:49)
抓气机变化四方辨治附睾炎
摘自2024-4-22中国中医药报
刘勇 重庆市江津区第一人民医院 刘艺根 海南医学院 王毅刚 重庆市中医院
患者男,65岁,2019年2月13日初诊。诉左侧睾丸肿大如蛋大小1周余,另见肛周坠胀瘙痒。患者不愿意手术治疗,故寻求中医治疗。脉象郁满弦,舌苔燥腻。
中医诊断为湿滞互结,故拟予柴平汤;加之肛周坠胀瘙痒,有肝经湿热下注之证,故拟予白头翁汤。方用柴平汤合白头翁汤加减:北柴胡24g,黄芩24g,法半夏9g,茯苓15g,苍术15g,陈皮15g,姜厚朴15g,茵陈30g,广藿香10g,石菖蒲10g,炒山楂15g,炒神曲15g,炙甘草8g,郁金15g,莱菔子30g,蜜枇杷叶10g,白头翁10g,黄柏15g,黄连9g,秦皮15g,青皮15g,独活15g,川芎6g。7剂。
2月20日二诊:肛周症状全部消失,睾丸肿胀减轻30%,病变部位在附睾,气血局部瘀滞,故守前方加抵当汤,即水蛭6g、虻虫6g、桃仁9g、大黄9g,续服7剂。
2月27日三诊:睾丸肿胀减轻95%,拟予仙方活命饮:金银花30g,防风10g,白芷6g,当归尾10g,陈皮9g,生甘草6g,赤芍15g,川贝母6g,天花粉6g,乳香10g,没药10g,炮山甲6g,皂角刺15g。7剂,白酒2钱送服。基本痊愈。随访观察中。
按 湿滞互结证指各种原因导致湿邪与积滞产生,互结于中焦,使中焦气机活动痹窒,化生郁火(郁热),郁火上炎、外发、下迫或化风、化毒、犯血,从而产生多样临床表现的证候。脉象多弦、沉、郁、滑、满、涩、细。舌象表现为无论舌苔厚薄和多寡,必见腻象,而且大多腻而粗糙少津,称之为糙腻苔。根据临床观察,也有少数患者脾胃中焦功能失调症状不明显,但脉象和舌象必定出现上述变化。结合脾胃功能以外部位的火证、风证、毒证、血证等症状,也可以判断湿滞互结的形成。所以判断湿滞互结证,以脉象和舌象为主要依据。
柴平汤以柴胡、黄芩为主药,苦辛合化,清散兼施,因而既以平胃散、二陈汤及藿香、茵陈蒿,分别从苦燥、苦降、芳化三个途径化湿和中,又以莱菔子、炒山楂、炒神曲消积,共同消除郁火。湿滞互结于中焦,其气必郁滞不畅,再辅以郁金、菖蒲、枇杷叶三味,辛苦通调中焦气机以增宣通之能。本方共配置六组药物(柴胡、黄芩,苍术、厚朴,半夏、茯苓,藿香、茵陈蒿,莱菔子、炒山楂、炒神曲及郁金、菖蒲、枇杷叶),配合气味之妙,有非笔舌所能喻者。
白头翁汤主治肝经湿热下注,故以白头翁凉阳明血分之热,秦皮收厥阴之湿,黄连胜中焦之热,黄柏燥下焦之湿。四者皆味苦性寒,直入下焦,坚阴止利。
抵当汤出自《伤寒论》,主治瘀热结于下焦。此方共有四味药,大黄、桃仁、水蛭、虻虫。大黄苦寒通便、活血、泻热;桃仁甘平活血、通络;水蛭虻虫辛烈破血、逐瘀。此方的药物,既有水里的(水蛭),也有空中的(虻虫),还有地上的(大黄、桃仁),“海陆空联合作战”,是活血化瘀之功最强的一个方剂。
仙方活命饮主治热毒壅聚,气滞血瘀痰结。方中金银花善清热解毒疗疮,乃“疮疡圣药”,故重用为君。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共为臣药。白芷、防风通滞散结,使热毒从外透解;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散结,可使脓未成即消;炮山甲、皂角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均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煎药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共为使药。清代名医罗美称“此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也”(《古今名医方论》)。抓住气机变化的根本实质,整体和局部结合,四方并用,相得益彰,乃绝妙哉!

疏肝散结、益气升提治腹股沟疝

 (2024-02-03 07:42:00)[编辑][删除]
疏肝散结、益气升提治腹股沟疝
摘自2024-2-2中国中医药报
杨晓明 张月瑶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腹股沟疝俗称“小肠气”“疝气”,中医又称为“狐疝”。一般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腹壁下方、大腿根部)的腹外疝,即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如小肠、盲肠、大网膜,甚至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先天、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腹股沟管甚至是阴囊或大阴唇。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出现柔软的包块,刚起病时包块较小,仅在腹压增高的时候,如用力大便、咳嗽、活动时出现,轻轻按压可回纳,仰卧时会变小或消失。随着病程增加,包块可逐渐增大,甚至自腹股沟区逐步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随着疝出的内容物增多,局部胀痛加重,伴下坠感,行走不便,影响劳动,平卧后或手托可使包块向腹腔回纳而消失。腹股沟疝可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
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认为,本病病位多在肝经,前贤有“诸疝皆属于肝”之说,多由肝气郁滞,气机失于疏泄,气逆于下,中气下陷,筋脉不利,气胀流窜,结于少腹所致。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腹股沟疝验案一则整理如下。
祁某,男,52岁,2018年9月8日初诊。近半年来,患者左侧腹股沟可摸到似拇指大小肿块,伴有情绪抑郁不安,胸胁闷胀,久立、劳累或咳甚时突出明显,胀坠不适,休息后缩小或回纳,食少纳差,神疲乏力,动则气短,二便尚调,舌质淡红,苔薄,脉弦。
诊断:肝气郁滞,中气下陷。
治则:疏肝理气,益气升提,散结消肿。
方用橘核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橘核10g,青皮10g,炒金铃子10g,荔枝核10g,肉桂(后下)5g,广木香5g,乌药5g,海藻10g,党参10g,炙黄芪15g,炒白术10g,陈皮10g,炒升麻5g,炒柴胡10g,当归10g。7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9月16日二诊:药后诸症渐减。守上方加小茴香10g以行气散结。7剂,煎服法同上。
9月22日三诊:药后诸症基本消除。守上方加炒枳壳10g以增行气散结消肿之力,巩固疗效。
后随访半年余,病情未反复。
按 张恩树认为,足厥阴肝经络于阴器,上抵少腹,故治疝皆归于肝经。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主升,若亏虚则升举乏力,内脏下陷。本案结合患者病史,四诊合参,考虑乃肝气郁滞,气机乱于下,中气不升所致。方中橘核理气散结止痛,善治疝气疼痛,青皮、炒金铃子清泄肝火、行气止痛,荔枝核温中理气止痛,肉桂温中助阳,广木香、乌药、陈皮、海藻行气散结,党参、炙黄芪、炒白术补中益气,炒柴胡、炒升麻疏肝解郁、升举中气,当归养血和血。复诊时再加入小茴香、炒枳壳以行气散结、消肿止痛。诸药合用,药证合拍,相得益彰,故收效颇捷。
张恩树还特别指出,如果疝内容物被卡压住不能回纳,形成嵌顿性疝,出现肠梗阻、肠坏死、腹部剧痛等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

早泄锦囊妙方【草根一生】

 抓气机变化四方辨治附睾炎 (2015-03-14 18:35:22)[编辑][删除]
                 
  早泄方:韭菜籽500克为面,用黄酒送服,一次6克,一日三次。

血精案【草根一生】

  早泄锦囊妙方【草根一生】 (2015-03-17 11:27:16)[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血精案【草根一生】


     某,男,33岁,2014年7月9日来诊。                                                              主述:婚后多年不育,精液常规检查多次血精,久治不效特来就诊。除血精外无其他明显症状,自述喜食酒肉、辛辣;舌红苔黄白,脉细滑。                                              病机  :蓄热日久灼,火毒内生,烁阴伤络。                                                         治宜:滋阴清热,凉血止血解毒。

      处方:生地黄20克,牡丹皮10克,桑白皮5克,知母6克,黄柏6克,泽泻10克,白茅根20克,甘草稍10克,蒲公英、仙鹤草各30克,赤芍10克,丹参20克,水煎服。忌酒、肉、辛辣。服药10余剂舌脉基本复常,精液常规检查已无红细胞。

    按  方中生地黄、牡丹皮、桑白皮、知母、白茅根养阴清热凉血;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蒲公英、甘草梢解毒;仙鹤草止血;泽泻祛湿;赤芍、丹参能凉血活血,引血归经;黄芪、山药扶正固本。诸药携手,君臣协作,方愈此疾。

缩阳症锦囊【草根一生】

  早泄锦囊妙方【草根一生】 (2015-03-16 04:30:03)[编辑][删除]

 

 http://img.blog.163.com/photo/RUXMNDv9rR1B0Gjp04BIOg==/5122844576134064039.jpg
  
  将葱白微捣,炒热,用两块布分别包好,轮换熨肚脐,药冷后即换。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脐疗治阳强【草根一生】

  早泄锦囊妙方【草根一生】 (2015-03-22 07:28:16)[编辑][删除]
 取黄连、知母、栀子、青皮、白芷各10克,川楝子20克,丁香6克,共研细末。使用时每次取药粉适量,以水调成糊状,填入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敷7~10天。取知柏地黄丸适量亦可,用法从前。
. 四藤煎加味外洗治愈阴囊湿疹案
. 摘自2025-6-11中国中医药报
. 江流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
. 刘某,男,57岁,2023年6月3日初诊。患者诉患阴囊湿疹半年余,经中西医治疗后皮肤干燥肥厚,皱纹变深,呈核桃皮状,常有薄薄的痂皮和鳞屑,皮肤色素加深。夜间瘙痒剧烈。舌红,少苔,脉细数。
. 辨证:阴阳失调,气血失和。
. 治则:调和阴阳气血,滋血润燥。
. 方用四藤煎(天仙藤50g,鸡血藤20g,钩藤20g,首乌藤20g)组方外洗,处方: 天仙藤50g,鸡血藤20g,钩藤20g,夜交藤20g,蛇床子30g,北沙参20g,麦冬20g,马勃20g,山豆根10g,金银花20g,赤芍20g,白鲜皮10g。5剂,每剂洗3次,每日1~2 次。
. 再诊时,述洗至3剂后,瘙痒减轻,皮肤转润,精神,饮食俱佳。再拟处方:天仙藤50g,鸡血藤20g,钩藤20g,夜交藤20g,当归20g,生地黄15g,防风10g,苦参30g,秦皮30g,牡蛎30g,地肤子20g,蝉蜕10g,杭菊15g,马勃15g。5剂。连翘败毒片3盒,每日2 次,每次4片口服。
. 1个月后来复诊,局部已接近正常皮肤,惟觉阴囊稍有干燥不适感。处方:天仙藤50g,鸡血藤20g,钩藤20g,夜交藤20g,木馒头20g,苦参30g,秦皮20g,地肤子15g,蛇床子15g,生地黄20g,玉竹15g,玄参20g。5剂,用法同上。治疗近2个月痊愈。
. 按 四藤煎,为中医皮肤科泰斗赵炳南调和阴阳气血的基本配伍方剂。藤主通,能循脉络,无微不至。阴阳所以不和皆不通之故也,不通则气血不和,常致气滞血瘀。藤类药缠绕蔓延,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可通行十二经脉,行气活血。其中天仙藤性苦温,归肝、脾、肾经,用之可祛风活血利水,使气无不行,血无不活,周身上下得以条达;钩藤性甘,微寒,归肝、心包经,轻能透发,清能泄热,故可清热平肝,下气宽中。此两味药主阳,调气,皆可祛风。首乌藤,性甘、平,归心、肝经,有养血益肝安神之功;鸡血藤,苦,微甘、温,归肝经,有养血活血调经之功。此两味药主阴,皆有养血之功。故四药合用,使气行血活,以达调和阴阳之功。在用四藤的全程治疗中佐入清热解毒药(马勃、山豆根、金银花、赤芍、白鲜皮)、滋阴凉血药(玄参、生地、北沙参、麦冬)、镇潜熄风药(钩藤、夜交藤、牡蛎、蝉蜕)等味,并配合清热败毒药口服,使半载难愈之疾,终获治愈。
防治慢性前列腺炎,按揉五穴
摘自2025-6-16中国中医药报
曹 方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多由感染后出现前列腺长期充血、腺泡瘀滞和腺管水肿引起的炎症改变,主要分为细菌感染型和非感染型。慢性前列腺炎在临床上最常见,俗称骨盆疼痛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的淋证、精浊、白浊等范畴,病位在下焦,与肾、膀胱和脾等脏腑关系密切。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房劳太过等因素有关。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排尿频繁,下腹部、会阴部或阴囊部隐痛或酸胀感,尿道口时有白色黏液溢出,严重者可有遗精、早泄、血精,射精时疼痛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伴有头痛、眩晕、乏力等症状。可通过按揉以下5个穴位进行调理。
中极
中极,任脉腧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中,指中点;极,指尽头处。因该穴位于人体躯干中下段交界处而得名。此穴具有益肾兴阳、调经止带的功效。中极为膀胱募穴,是膀胱之气结聚于腹部的穴位,主治膀胱疾患,具有驱邪泻实、通调膀胱、行气止痛的功效;同时本穴位居下腹部,为局部临近取穴,故选取本穴按揉,可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此外,中极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按揉可起到调理肝、脾、肾三阴经的作用,契合本病病机,达到交通阴阳,清利小便,从根本上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
三阴交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腧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本穴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具有健脾化湿、补肝益肾的功效。选取三阴交穴与上述中极穴相配按揉,可调理肝、脾、肾,主治各种生殖、泌尿疾患,能起到很好的通利小便,减轻疼痛的功效。
阴陵泉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腧穴,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取穴时可用手指沿胫骨内缘由下往上推,至手指抵膝关节下方时,胫骨向内上弯曲的凹陷中即为本穴。阴陵泉为足太阴合穴,属水,具有健脾渗湿、益肾固精的功效。按揉本穴,可增强脾主运化,清利下焦湿热,改善精微下渗,同时又能调补后天脾气达到补养先天肾精的作用,缓解慢性前列腺炎带来的诸症。
太溪
太溪,足少阴肾经腧穴,在足内侧,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大也;溪,指山间之流水。肾经脉气自涌泉穴发出,至此穴汇聚渐成太溪,具有益肾纳气,培土生金的功效。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多由房劳太过或熬夜、劳心,久而伤肾所致。太溪为肾经原穴,具有很好的补益肾气作用,按摩此穴可补肾固摄,改善肾经亏虚,进而改善前列腺炎带来的会阴部疼痛和遗精、早泄等症状。
膀胱俞
膀胱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在骶部,横平第二骶后孔,后正中线旁开1.5寸。本穴为膀胱的背俞穴,是膀胱之气输注之处,临近膀胱,主治膀胱疾患,具有通利膀胱、疏经活络的功效,可调节膀胱机能,偏于治疗膀胱的慢性虚弱性病症。按揉本穴时,可用双手扩大范围,兼顾与其临近的秩边、肾俞、次髎等穴,从而起到更好的通利膀胱气机,有效防治慢性前列腺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