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药鉴定:望而知之谓之神

(2024-02-03 04:08:33)
中药鉴定:望而知之谓之神
摘自2024-2-2中国中医药报
赵中振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草纲目》研究所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技术与手段不断应用到中药鉴定学科中,包括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分子鉴别等手段。中药的鉴别水平日益提高,“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时代正在逐渐成为历史。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本草纲目》留下的中药性状鉴别的宝贵经验万万不能丢。
澄清混乱
吃中药,最怕碰上假药。中药是治病救人的,同时也是商品,可以牟利。有句俗话说:“打铁的、劫道的,比不上卖药的。”意指药品的市场利润颇高,不乏卖假药的牟取暴利。
市场上的中药品种混乱会引起医患纠纷。《本草纲目》引用了当时的一句谚语:“卖药者两眼,用药者一眼,服药者无眼。”澄清中药品种混乱是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初衷。
李时珍认为编著《本草纲目》是不得不做的一件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件事。他用了相当大的气力和篇幅记录中药鉴别的知识。
假药和劣药,古今中外均有之,对此人们深恶痛绝,恨不得把这些造假药的丧尽天良之人打入十八层地狱。“十八层地狱”的其中一种说法中,专门有惩治制造假药之人的一层,名字就叫灌药地狱。在中国香港慈云山的寺庙里,有一组琉璃砖制作的地狱造像。灌药地狱图旁边写着:“私造假药,出售迷幻药剂,误人病情,视人命如草芥,罪恶滔天,死后应受灌药苦刑。”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然,要杜绝假药,单靠诅咒解决不了问题,要靠发展鉴别技术,靠法治管理。
经验鉴别
中医临床诊断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中药鉴别同样需要先从观察外观开始,可谓“望而知之谓之神”。
我的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谢宗万针对中药的性状鉴别,曾提出过“辨状论质”的观点。辨状,辨别药材的质量,用眼、耳、口、鼻、皮肤对应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辨别药材的真伪优劣。用眼看、用耳朵听、用口尝、用鼻子闻、用手触摸,这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性状鉴别法,又叫经验鉴别法。
经验鉴别法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医药界前辈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在民间也广为相传,很多鉴别术语都被记录在了《本草纲目》中。
望闻问切
第一,望。整体看药材的“精气神”。与日常生活中去菜场买菜相似,有经验的人不需要用手挨个掐一遍,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哪棵菜嫩。许多容易混淆的中药也可以通过对外形的鉴别加以区分。中药界有不少经验术语可形象生动地表达鉴别特点。例如,野山参的鉴别特点“芦长、碗密、枣核芋、锦皮细纹、珍珠须”。仅14个字,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药材的颜色也是一个重要特征,需要察颜观色,很多药材的颜色和内在质量密切相关。比如,麻黄的鉴别特点——“玫瑰心”,指麻黄呈红棕色的髓部。实验证明,“玫瑰心”的部分就是麻黄生物碱类成分的集中部位。再比如,呈黄色的黄芩质量好,变绿了就不堪用了,变绿说明药材的有效成分发生了变化。
第二,尝。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流传至今,中华民族祖先寻找中药的最初途径即身体力行。一个“尝”字道出了口在中药材鉴定中的重要作用。舌尖是味蕾最为集中的地方。味,指口尝后所感觉到的真实味道,如酸、苦、甘、辛、咸、涩等。黄连的苦味与所含的生物碱类成分有关。甘草的甜味与其所含的甘草甜素有关。切记,口尝药材只可浅尝,尝后需要漱口,没有必要把药吞咽下去。
第三,闻。气,指鼻闻后的感觉,有香的,也有臭的,包括直接嗅闻完整的药材,或把药材剥碎、搓揉、折断后闻到的气味。每种药材具有不同程度的特别气味,尤其是一些含挥发油的药材,香气尤为明显,如川芎、当归、辛夷、厚朴,还有臭烘烘的阿魏等。
第四,听。《本草纲目》这样记载黄连:“选粗大黄色鲜明,多节坚重,相互碰击有声者为胜。”我见过同仁堂的老师傅用脚踢踢装药材的麻袋,一踢就知道药材质量如何。一筐药材往地上一倒,一听声音就对品质几何了然于胸。
第五,摸。与中医号脉一样。用手触摸冬虫夏草的柔韧程度,便能知道是否为了增重被不法商人用碱水泡过。用手掂量一下三七的重量,就知道质地是否上佳。有经验的人用手摸一摸枸杞子,就会知道里边的糖分够不够、是新疆产的还是宁夏产的。
中药鉴定的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多种方法结合使用,除了上述方法,还有水试、火试等方法。
《本草纲目》有“牛黄挂甲法”的记载,用来鉴别真假牛黄,这个方法流传至今。取少许牛黄粉末和水调匀,涂于指甲上,若指甲被染上明亮的黄色且经久不褪,并有显著的清凉感,则为真品。
乳香的鉴别可以用到火试。乳香产地在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中药用的都是进口乳香,市场上的伪劣品很多,有的加松香掺假。将其点燃,闻一闻气味就知道了。火试也是鉴别海金沙的一种方法,将少量海金沙撒于火焰上,会产生爆鸣声及明亮的火焰,无灰渣残留。
鉴别实践
以上经验鉴别的方法,可用在日常生活中,也最为好用。
我和老搭档、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陈虎彪主编了一本《中药材鉴定图典》,对《本草纲目》中记录的经验鉴别方法和民间老药工口传心授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这本书已被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德文、俄文、越南文出版。这本书的译本特点是由当地专家翻译,并由当地出版社出版,因为实用,在海内外都很受欢迎,也说明中国传统的方法并不过时。
我曾受邀到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考察,鉴定300多年前输入欧洲的中药。那些样品不允许做任何破坏性的分析,只能用肉眼看。通过性状鉴别,解决了很多难题。此法简单实用,没有污染,离开了实验室,也能用得上,是随身的功夫。
我多次当过认药知识比赛的评委。认药知识技能比赛活动很能调动参赛者的积极性,最能检验中药从业者基本功。有人问我招研究生都考些什么内容。我的试题是公开的,凡是中药专业毕业的一定要考认药。授课时要求学生要做到知行合一,既要有理论,更要有实践。
中国民间有这样一个习俗,据说就是李时珍时代传下来的。吃过药后要保留药渣,并将药渣倒在路边,方便复核鉴别。学习了李时珍的方法,我在教鉴定课时,也从药房拿来药渣让学生辨认,以此可以巩固各个药材的鉴别知识。

注重发挥意识的潜在力量

 (2024-02-23 13:50:02)[编辑][删除]

祝由术、行气术、心理暗示术、念力技术都将医疗作为主要的应用领域。如美国加州太平洋医疗中心辅助疗法研究院院长伊丽莎白•塔尔格等采用严格的盲法实验方式(念力治疗师、病人、研究人员三盲)研究了念力对晚期艾滋病病人治疗效果,11项医疗测量值当中,有6项出现显著差异,显示接受心灵治疗的治疗组结果较好。
组场同样发挥的是人的意识效力作用。其他意识效力技术更强调施术者先天的素质和高深的功夫,组场技术则注重通过规范的练习短时间内激发组场者内在的潜在力量,通过规范的流程发挥集体意识力量和气场的累积效应。因此,组场更具有普及性和可操作性。
强调施术者要达到生命优化状态
如上所述,生命优化状态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组场效果。发挥意识潜在力量的首要因素便是达到生命的优化状态。在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中,多以“虚静”“恬淡虚无”“治神”“静默”“清静”“坐忘”“心斋”“守宗”“守一”“澄心”“存心养气”“入静”“禅定”等词汇来代表这种生命优化状态。在心理学与现代科学中,有关生命优化状态的词汇与理论有:分析心理学的“自性”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高峰体验”,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谱”理论,积极心理学的“正念”“心流”理论,以及现代科学意识效力实验中经常提到的专注态、禅定态等。笔者根据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将这种生命的优化状态统称为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优化状态,即指人体形、气、神达到三位一体时,生命自组织自我调整、自我平衡、自我优化的状态。这一概念表明:可以通过对形、气、神的锻炼和调控达到这种状态;这种状态是形、气、神三者相互混融的整体状态,不仅包括意识活动的有序化,还包括整个生命自组织的调整、平衡与优化;这个状态是一个动态的提升过程,生命自组织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平衡、自我优化,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相应的生命效应。因此,在组场流程中,必须要达到生命优化状态才可实施后面的环节。
强调施术者与受施者的配合
组场是关于运用意识的技术,因此需要受施者的密切配合。受施者要按照组场施术者的口令去操作。在行气、祝由中,施术者通过语言等使受施者意识与其配合而达到同步化,其同步气场的过程较为隐晦;组场则是直接运用意识调控气而使之同步。气场同步化的前提是组场者意识状态的同步化。与“同步”相类似的词汇还有拽引、纠缠、同相、同频、共振、相干等。“拽引”是物理学名词,表示两个摆荡系统形成同步化的现象。一旦以相同的节奏共振,互相拽引的事物就会发出比原来更强烈的信号,从而扩大效应。因此,受施者越配合,意识与气场的同步化就越高,组场效果也就越好。
注重发挥气场累积效应
西方群体念力研究认为,群体念力具有扩大效应和流连效应。扩大效应是指群体念力较个体念力能够发挥更大的效应,流连效应是指群体念力形成的空间相对固定、时间较为持久的效力作用。气场的累积效应是扩大效应和流连效应的提升概括。从空间上来看,群体念力形成的气场是空间上的累积;从时间上来看,持久念力形成的气场是时间上的累积。组场相较于其他意识效力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进行大规模和大范围的治疗,如20世纪90年代,华夏气功科学中心康复部运用气功锻炼和集体组场的方式,在1992年3月~1996年12月期间,治疗了4.7万例患者,涉及病种209种,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近些年,笔者团队以组场为干预手段,进行了微生物、骨折以及小儿肝母细胞瘤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然,组场同其他医疗手段相比,在成熟度上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其功效“出于意表”且已崭露头角,值得进一步发展研究,造福社会,维护人民健康。
组场是中国原创的气学说创新技术,从科学角度来看则属于前沿意识科学范畴内发挥意识效力的技术。它以气学说为土壤厚植,以气学说创新理论三层物质理论为指导,实现了中国式的集合创新,我们应加大研究和应用力度。一方面,组场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手段,还能够促进前沿意识科学的发展,并有望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模式。组场研究潜力较大,如对人工智能(包括ChatGPT)给人类未来带来的不确定因素,通过组场提高、发挥人自身的意识效力潜能,可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另一条路径。另一方面,传统意识效力技术,如祝由、行气等,多掺杂着神秘色彩,组场技术是对它们的扬弃及升华,脱掉了其神秘外衣,直指神气相关和意识效力的本质特征,并形成了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实践和实验,殊为难得。意识效力应用有着几千年的气学说实践经验,并在此沃土上诞生了组场这一气学说创新技术,如果不利用好中国原创的气学说理论工具优势,极有可能在国际上丧失这一类研究的主导性和话语权,时不我待,必须争分夺秒加以研究和应用。

成语“惩忿窒欲”的中医理念

  (2024-02-23 15:49:38)[编辑][删除]
成语“惩忿窒欲”的中医理念
摘自2024-2-21中国中医药报
黄鸿昊 暨南大学中医学院
“惩忿窒欲”出自《周易•损》,指的是应当制止自身的恼怒和嗜欲。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不能控制愤怒和放纵欲望常常铸成大错。“惩忿窒欲”是修身原则,也是养生调理之要。
“戒怒”有益于身心健康。《类修要诀》载“戒怒歌”:“假若一怒不忘躯,亦至血衰生百病。耳欲聋,又伤眼,谁知怒气伤肝胆。血气方刚宜慎之,莫待临危悔时晚。”认为愤怒是负性情绪,能生百病。而且愤怒的时候常易失去冷静或理性,对自身或他人都不利。
中医认为“怒”是人体七情、五志活动之一,而暴怒能导致“怒则气上”或“气闭”等气机变化,直接损害脏腑,使脏腑气血失调,从而发生多种病变,因此必须戒怒。另外,某些疾病特别需要留神。以创伤为例,《伤科补要》载有愤怒能够使疮口迸裂,不利于康复。
七情六欲不能过度,而控制欲望对保持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长期嗜欲必定导致相关的纵欲损害。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人,如果在病程中或初愈后不戒嗜欲,有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或复发疾病。
医籍对于“惩忿窒欲”的养生作用也有不少论述。《归砚录》载:惩忿则火不上升,窒欲则水不下泄,水火既济,鼎道成矣。君子读损之象,得养生焉。可见遵守“惩忿窒欲”是保持人体阴阳平衡的方式之一。又如《馤塘医话》引《易经》损卦象辞曰:惩忿窒欲……能惩能窒,胜于服药百颗,又何患于肝病耶?故戒怒养肝是摄生之切要也,认为能惩能窒胜于服药百颗,戒怒也是养肝的重要方法。由上可见,成语“惩忿窒欲”富含中医养生理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