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名字优雅的动物粪便药
(2023-12-14 04:46:33)
那些名字优雅的动物粪便药
摘自2023-12-13中国中医药报
刘秋岩 山东中医药大学 刘静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笔者最近在阅读中医古籍时,发现古方中有一些名字很高雅但很陌生的中药,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于是便去搜索,这才知道,它们竟是某些动物的粪便。在中药古方中有许多以动物粪便制成的中药,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功效,笔者以下作一一介绍。
五灵脂
这个听上去像玉石名字的药,来自于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和飞鼠的干燥粪便,是一种常用的活血祛瘀药。据药理学测定,五灵脂含有大量树脂、尿酸及维生素A类物质,临床上分为生用和炒用。生用可行血止痛,治疗心腹血气诸痛、妇女闭经、产后瘀血作痛,还可用于蛇、蝎、蜈蚣等毒虫咬伤后的治疗。炒用用于止血,治疗妇女血崩、月经过多、赤带不绝等症。五灵脂味苦、咸、甘,性温,归肝经。五灵脂一般多入汤剂,煎汁服用,也可以制成散剂或丸剂服用。像槟榔四消丸、少腹逐瘀丸、平消片、小金丸里都用到五灵脂来活血化瘀。需要注意的是,五灵脂并非所有人都能使用,由于其可活血,故孕妇慎服。中药配伍“十九畏”中指出人参畏五灵脂,即五灵脂不宜与人参同用。
望月砂
听起来仙气飘飘,但它其实是东北兔和华南兔等野兔的粪便,因嫦娥望月中的玉兔而得名。望月砂有明目杀虫之功效,可治疗目暗生翳、疳积、痔瘘。其味辛,性寒,入肝、肺经。内服可煎汤或入丸、散,也可烧灰调敷以外用。姚僧坦所著《集验方》记载:“治痔疮下血,疼痛不止:望月砂慢火炒黄,为末。每服二钱,入乳香五分,空心温酒下,日三服。”需注意的是,孕妇慎服,体虚有胃病者忌用。
龙涎香
古代皇帝常用的熏香,在宫廷剧中常常出现,其名高雅别致,但它其实是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肠内分泌物的干燥品。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灰黑色的蜡状排泄物,味甘,气腥,性涩,具有行气活血、散结止痛、利水通淋、理气化痰等功效,用于治疗咳喘气逆、心腹疼痛等症。《纲目拾遗》中记载其功效为:“活血,益精髓,助阳道,通利血脉。又廖永言:利水通淋,散症结,消气结,逐劳虫。周曲大:能生口中津液,凡口患干燥者含之,能津流盈颊。”龙涎香是各类动物排泄物中最名贵的中药,极为难得,但要注意孕妇忌用。
白丁香
乍一听像是某种花的名字,笔者一开始也这样认为,其实它是麻雀的粪便,又称为雀苏、青丹,能消滞治疝,退翳去胬肉。可以研末为丸、散,用于内服,或研细调敷,或乳汁点眼来外用,具有消积明目之功效。白丁香归肝、肾经,可以用于积聚、疝气等病症的治疗。在临床上可搭配其他中药材,用于治疗痈疽疮疖、扁桃体炎等。切记白丁香不能和郁金一同使用。
左盘龙
鸽子的粪便,因为形状向左旋转而得名。左盘龙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杀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腹中痞块、瘰疬等病症。左盘龙使用前需炒制并配合温酒服用,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过敏人群需谨慎,以免引起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
夜明砂
蝙蝠的干燥粪便,是一种清热明目、散血消积的良药,含有尿素、尿酸、胆甾醇及少量的维生素A等。夜明砂味辛,性寒,归肝经,具有清肝明目、散瘀消积的功效。主治青盲、雀目、目赤肿痛、白晴溢血、内外翳障、小儿疳积、瘰疬、疟疾。注意本品苦寒伤阳,脾胃虚寒者慎服。
在古书里还有许多这样的中药,像金汁、人中黄、鸡矢白、黑冰片、戌腹米、头尖等,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功效,是古代医者依据自己的观察及实践总结的,虽然来源于粪便,但是功效是十分肯定的。
摘自2023-12-13中国中医药报
刘秋岩 山东中医药大学 刘静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笔者最近在阅读中医古籍时,发现古方中有一些名字很高雅但很陌生的中药,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于是便去搜索,这才知道,它们竟是某些动物的粪便。在中药古方中有许多以动物粪便制成的中药,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功效,笔者以下作一一介绍。
五灵脂
这个听上去像玉石名字的药,来自于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和飞鼠的干燥粪便,是一种常用的活血祛瘀药。据药理学测定,五灵脂含有大量树脂、尿酸及维生素A类物质,临床上分为生用和炒用。生用可行血止痛,治疗心腹血气诸痛、妇女闭经、产后瘀血作痛,还可用于蛇、蝎、蜈蚣等毒虫咬伤后的治疗。炒用用于止血,治疗妇女血崩、月经过多、赤带不绝等症。五灵脂味苦、咸、甘,性温,归肝经。五灵脂一般多入汤剂,煎汁服用,也可以制成散剂或丸剂服用。像槟榔四消丸、少腹逐瘀丸、平消片、小金丸里都用到五灵脂来活血化瘀。需要注意的是,五灵脂并非所有人都能使用,由于其可活血,故孕妇慎服。中药配伍“十九畏”中指出人参畏五灵脂,即五灵脂不宜与人参同用。
望月砂
听起来仙气飘飘,但它其实是东北兔和华南兔等野兔的粪便,因嫦娥望月中的玉兔而得名。望月砂有明目杀虫之功效,可治疗目暗生翳、疳积、痔瘘。其味辛,性寒,入肝、肺经。内服可煎汤或入丸、散,也可烧灰调敷以外用。姚僧坦所著《集验方》记载:“治痔疮下血,疼痛不止:望月砂慢火炒黄,为末。每服二钱,入乳香五分,空心温酒下,日三服。”需注意的是,孕妇慎服,体虚有胃病者忌用。
龙涎香
古代皇帝常用的熏香,在宫廷剧中常常出现,其名高雅别致,但它其实是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肠内分泌物的干燥品。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灰黑色的蜡状排泄物,味甘,气腥,性涩,具有行气活血、散结止痛、利水通淋、理气化痰等功效,用于治疗咳喘气逆、心腹疼痛等症。《纲目拾遗》中记载其功效为:“活血,益精髓,助阳道,通利血脉。又廖永言:利水通淋,散症结,消气结,逐劳虫。周曲大:能生口中津液,凡口患干燥者含之,能津流盈颊。”龙涎香是各类动物排泄物中最名贵的中药,极为难得,但要注意孕妇忌用。
白丁香
乍一听像是某种花的名字,笔者一开始也这样认为,其实它是麻雀的粪便,又称为雀苏、青丹,能消滞治疝,退翳去胬肉。可以研末为丸、散,用于内服,或研细调敷,或乳汁点眼来外用,具有消积明目之功效。白丁香归肝、肾经,可以用于积聚、疝气等病症的治疗。在临床上可搭配其他中药材,用于治疗痈疽疮疖、扁桃体炎等。切记白丁香不能和郁金一同使用。
左盘龙
鸽子的粪便,因为形状向左旋转而得名。左盘龙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杀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腹中痞块、瘰疬等病症。左盘龙使用前需炒制并配合温酒服用,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过敏人群需谨慎,以免引起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
夜明砂
蝙蝠的干燥粪便,是一种清热明目、散血消积的良药,含有尿素、尿酸、胆甾醇及少量的维生素A等。夜明砂味辛,性寒,归肝经,具有清肝明目、散瘀消积的功效。主治青盲、雀目、目赤肿痛、白晴溢血、内外翳障、小儿疳积、瘰疬、疟疾。注意本品苦寒伤阳,脾胃虚寒者慎服。
在古书里还有许多这样的中药,像金汁、人中黄、鸡矢白、黑冰片、戌腹米、头尖等,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功效,是古代医者依据自己的观察及实践总结的,虽然来源于粪便,但是功效是十分肯定的。
医家妙用蚕茧成良药
摘自2023-12-14中国中医药报
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作茧自缚,意为春蚕吐丝为茧,将自己裹缚其中。比喻弄巧成拙,自作自受。唐代诗人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有云:“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成语“作茧自缚”便出自其中。
“茧”若“自缚”,确非好事,不过真正的“蚕茧”在历代医家手中却是一味良药。蚕茧又名蚕衣、茧黄、蚕茧壳等,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茧壳。其味甘性温,具有止血止渴、解毒疗疮的功效,可用作外伤出血的止血剂。《本草纲目》中有其止消渴、反胃、除蛔虫的记载。
“茧”的妙用多,蚕的应用亦不少。单从入药一说,除蚕茧可入药外,与蚕相关可入药的还有许多。如《中国药典》(2020版)收录品种僵蚕,是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4~5龄的幼虫,倒入石灰中拌匀吸去水分后,晒干或烘干所得。蚕染病而死,死而不朽,故名僵蚕。因其色自白,又有名白僵蚕。僵蚕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
又如蚕沙,为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以二眠到三眠时的粪便为主,是以又有名二蚕砂。蚕沙入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名原蚕屎,列为中品,谓其“主肠鸣,热中,消渴,风痹,隐疹”。蚕沙如沙粒,故得此名,有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的功效。李时珍说“蚕性燥,燥能胜风去湿”,是以“蚕砂主疗风湿之病”。
另有蚕蛹,从古至今都是百姓餐桌上的美味,炒后蛋白的香气弥散,不仅美味还有药效。《泉州本草》载:蚕蛹炒熟、调蜜吃,可治小儿疳积。
此外,原蚕子(卵子)、蚕退纸(卵子孵化后的卵壳)、蚕蜕(幼虫的蜕皮)、原蚕蛾(雄性全虫)等也可入药。原蚕子有清热、祛风、止痉之效。蚕退纸能止血止痢、解毒消肿。蚕蜕能治崩漏、带下、痢疾、吐血、口疮。原蚕蛾有补肝益肾、壮阳涩精之效。
“春蚕到死丝方尽”, 道出世人对蚕献身精神的赞美。蚕不仅可以吐丝给人们带来经济效益,更为中医药宝库贡献了不少良药。
摘自2023-12-14中国中医药报
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作茧自缚,意为春蚕吐丝为茧,将自己裹缚其中。比喻弄巧成拙,自作自受。唐代诗人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有云:“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成语“作茧自缚”便出自其中。
“茧”若“自缚”,确非好事,不过真正的“蚕茧”在历代医家手中却是一味良药。蚕茧又名蚕衣、茧黄、蚕茧壳等,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茧壳。其味甘性温,具有止血止渴、解毒疗疮的功效,可用作外伤出血的止血剂。《本草纲目》中有其止消渴、反胃、除蛔虫的记载。
“茧”的妙用多,蚕的应用亦不少。单从入药一说,除蚕茧可入药外,与蚕相关可入药的还有许多。如《中国药典》(2020版)收录品种僵蚕,是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4~5龄的幼虫,倒入石灰中拌匀吸去水分后,晒干或烘干所得。蚕染病而死,死而不朽,故名僵蚕。因其色自白,又有名白僵蚕。僵蚕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
又如蚕沙,为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以二眠到三眠时的粪便为主,是以又有名二蚕砂。蚕沙入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名原蚕屎,列为中品,谓其“主肠鸣,热中,消渴,风痹,隐疹”。蚕沙如沙粒,故得此名,有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的功效。李时珍说“蚕性燥,燥能胜风去湿”,是以“蚕砂主疗风湿之病”。
另有蚕蛹,从古至今都是百姓餐桌上的美味,炒后蛋白的香气弥散,不仅美味还有药效。《泉州本草》载:蚕蛹炒熟、调蜜吃,可治小儿疳积。
此外,原蚕子(卵子)、蚕退纸(卵子孵化后的卵壳)、蚕蜕(幼虫的蜕皮)、原蚕蛾(雄性全虫)等也可入药。原蚕子有清热、祛风、止痉之效。蚕退纸能止血止痢、解毒消肿。蚕蜕能治崩漏、带下、痢疾、吐血、口疮。原蚕蛾有补肝益肾、壮阳涩精之效。
“春蚕到死丝方尽”, 道出世人对蚕献身精神的赞美。蚕不仅可以吐丝给人们带来经济效益,更为中医药宝库贡献了不少良药。
前一篇:***治癃闭验案二则
后一篇:通窍止痛清热定眩清眩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