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医名方宁心安神汤

(2023-06-29 18:56:01)


时间:2023-06-1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张恩树,1944年出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字门内科中医术”第十二代传承人。师从任达然,临证擅用经方,治内妇杂病。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有《任达然老中医临床经验录》。

组成:酸枣仁15g,柏子仁10g,石菖蒲5g,炙远志10g,茯神15g,夜交藤30g,知母10g,川芎10g,合欢花10g,煅龙齿30g(先煎),生甘草5g。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不寐,症见心神不宁、失眠多梦、虚烦不安,苔薄腻、脉细弦。

用法:每日1剂,分煎2次,取药液400mL,分下午、睡前2次温服。

方解:不寐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张恩树指出,不寐的病因虽多,但以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内伤病因居多,由这些病因引起心、肝、胆、脾、胃、肾的气血失和,阴阳失调,其基本病机以心血虚、胆虚、脾虚、肾阴亏虚进而导致心失所养及由心火偏亢、肝郁、痰热、胃失和降进而导致心神不宁两方面为主。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治疗以宁心安神、调整阴阳为基本原则。

方用酸枣仁,以其性味甘平,入心肝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正如《本草通玄》所言:“(酸枣仁)味酸,性收,故其主疗多在肝胆二经。肝虚则阴伤而烦心不卧,肝藏魂,卧则魂归于肝,肝不能藏魂,故目不得瞑。枣仁酸味归肝,肝得养,故熟寐也。”柏子仁味甘质润、药性平和,主入心经,有养心安神的作用。石菖蒲、炙远志入心开窍,交通心肾,除痰定惊。茯神、夜交藤健脾养血,安神定志。知母滋阴清热,与酸枣仁相伍为用,以安神除烦。川芎调畅气机,疏达肝气,与酸枣仁相配,酸收辛散并用,相反相成,具有养血调肝之妙。合欢花疏肝解郁、安定神志,诚如《神农本草经》谓:“(合欢花)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煅龙齿平肝调肾,镇静安神除烦,《药性论》云:“(龙齿)镇心,安魂魄。”甘草生用,和中缓急,调和主药。诸药相伍,宁心安神以助眠。

加减:夜寐易醒梦多尤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心烦者,加栀子、淡豆豉;胃脘不适者,加法半夏、北秫米;血虚者,加熟地、白芍、龙眼肉;心肾不交者,加川连、肉桂。(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杨晓明陶佳潘灯银整理)

毛德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验

 (2023-08-29 04:43:52)[编辑][删除]

 


摘自2023-8-28中国中医药报
李广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主要适用于邪入少阳,肝胆郁热,心神逆乱之证。笔者有幸跟随首届全国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毛德西教授学习,现将其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验案总结如下。
《伤寒论》第107条原文记载:“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其药物组成为: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
方药解析
本方系小柴胡汤去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黄、龙牡、铅丹而成。因邪入少阳,故以小柴胡汤和解泄热、扶正祛邪为主;加桂枝通阳和表,大黄泻热清里,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茯苓宁心定志而通利小便,因邪热弥漫,故去甘草之缓,而专以和解泄热,使表里错杂之邪得以速解。《医宗金鉴》谓:“是证也,为阴阳错杂之邪。是方也,亦攻补错杂之药。柴、桂解未尽之表邪,大黄攻已陷之里热,人参、姜、枣补虚和胃,茯苓、半夏利水而降逆,龙骨、牡蛎、铅丹之涩重,镇惊收心而安神明。”铅丹为铅的氧化物,久服易铅中毒,故常用生铁落或磁石代之。
功能主治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治伤寒误下之后,邪热乘虚内陷,弥漫于全身,表里上下俱病,虚实互见的证候。《注解伤寒论》谓:“伤寒八九日,邪气已成热,而复传阳经之时,下之虚其里而热不除。胸满而烦者,阳热客于胸中也;惊者,心恶热而神不守也;小便不利者,里虚津液不行也;谵语者,胃热也;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阳气内行于里,不营于表也。”总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病机主要为肝胆郁热,气火交结,心神被扰,不得潜藏所致,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镇惊安神之功,主要适用于少阳病兼有心胆不宁、烦躁失眠和惊痫谵语等。全国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黄煌认为,本方为传统的安神定惊解郁方,具有抗抑郁、改善焦虑情绪、镇静、安眠和抗癫痫等作用。其临床表现以胸满,心悸或脐部动悸,烦躁不安,失眠多梦,易惊谵语,小便不利,身重难以转侧,舌苔黄腻,脉弦滑有力为主症。
临证加减
肝火偏盛者,加龙胆草、栀子、夏枯草以清泻肝火;痰热内盛者,加胆南星、天竺黄、浙贝母以清热化痰;肝郁气滞者,加醋郁金、合欢花、素馨花疏肝理气、解郁安神;病及血分者,加丹皮、桃仁、红花以凉血活血;易惊善恐者,加僵蚕、蝉蜕、琥珀以化痰止痉、宁心安神;失眠多梦者,加炒酸枣仁、制远志、柏子仁以养血除烦、安神定志;食欲不振者,加麦芽、谷芽、六神曲以开胃消食;大便稀溏或腹泻者,去大黄,加炒白术、炒山药、萸黄连以健脾止泻、泻肝和胃。
典型医案
案一 烦躁失眠案
张某,男,52岁。于2018年10月以严重失眠半年为主诉初诊。自诉半年前因经常熬夜引起失眠多梦,每晚彻夜不寐或仅睡3小时左右,白天也无困意,曾服中药归脾汤、温胆汤等效果不佳,单服氯硝西泮片每晚2片仍效差。现症见:烦躁不安,声高语急,心烦焦虑,容易胡思乱想,胸胁胀闷,时有头痛、头懵,大便秘结,3~4天一行,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肝胆郁热,痰热内扰,心神不宁。治宜和解少阳,清热化痰,镇惊安神。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北柴胡15g,黄芩15g,生牡蛎3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茯苓15g,莲子心5g,灯心草5g,大黄9g,清半夏15g,胆南星10g,浙贝母10g,桂枝10g,人参10g,大枣6枚。并嘱其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氯硝西泮片宜逐渐减量服用。
中药服7剂后,患者心烦胸闷明显减轻,精神好转,睡眠得到改善,大便每天1次,氯硝西泮片已减至晚1片。复诊时守上方大黄减至6g,又加浮小麦30g、炒酸枣仁30g,清半夏加量至20g。
7剂后诸症明显好转,三诊时苔已不腻,脉弦稍滑,中药配合氯硝西泮半片已能睡6~7个小时。中药守二诊方去胆南星、浙贝母,莲子心、灯心草均减至3g,黄芩减至10g。又连续服药1个多月,患者睡眠正常,安眠药也停服。
案二 癫痫发作案
王某,男,42岁。于2019年3月以间断性癫痫发作10余年为主诉初诊。自诉10年前因车祸脑外伤而致癫痫发作,经服丙戊酸钠缓释片等药后发作次数减少。近年来每月仍发作5~6次,发作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小便失禁,约数十秒后意识清醒,但有短暂失忆的感觉,口苦口臭,睡眠欠佳,易惊善恐,饮食尚可,小便黄,大便时干,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辨证:少阳郁热,痰浊内蕴。治宜和解少阳,清热化痰,镇静安神。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2g,桂枝10g,黄芩10g,党参15g,清半夏15g,茯苓20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大黄6g,茯神20g,磁石30g(先煎),胆南星10g,浙贝母15g,僵蚕10g,蝉蜕10g,生姜3片,大枣5枚。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二诊:服药后癫痫发作一次,持续时间仅数秒钟,守上方加醋郁金15g、制远志10g、石菖蒲10g,再服10剂病未发作。
后随症加入全蝎3~6g,蜈蚣2g,又调治1个多月,病情好转稳定。
案三 夏季发热案
赵某,女,16岁,学生。于2019年6月以夏季发热5年为主诉初诊。患者于5年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初服连花清瘟胶囊、三九感冒灵等药效差,半月后服中药汤剂10余剂才逐渐痊愈。但此后每年入夏必发病一次,初起如感冒状,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急躁易怒,胁肋胀痛,口苦咽干,大便秘结,2~3日1次。数日后每晚出现低热,体温37.6左右,需用冷水擦身方觉舒适。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数。曾在当地医院检查CT、彩超及各种化验均正常,服用中药开始有效,再服效差。遂投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加磁石治之。
处方:柴胡15g,清半夏12g,黄芩10g,酒大黄6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磁石30g(先煎),太子参15g,桂枝10g,茯苓 20g,生姜5片,大枣6枚。服药5剂后患者诸症均减,但出现大便溏泻,每日2~3次,故守上方去酒大黄,加萸黄连6g,又服5剂而愈,2年后随防病未复发。
按 以上3案患者均属三阳经病证均见,而以少阳经病证较为突出。案一患者以胸满烦惊、夜眠不安为主症,加之苔黄腻、脉弦滑,即可诊断为肝胆郁热、痰热内扰之证,故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疏通和解,宣畅化郁,清热化痰,镇静安神。又加莲子心、灯心草清心除烦,胆南星、浙贝母清热化痰,浮小麦、炒酸枣仁养血安神。对于那些入睡困难,且痰湿偏盛,胃失和降的患者,可重用清半夏以引阳入阴,和胃安神。《灵枢•邪客》篇载有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对新发之病有“覆杯而卧”的效果。
案二患者以发作性癫痫、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为主症,中医辨证仍属少阳郁热、痰浊内蕴,治疗仍用此方加减。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中说:“此乃正气虚耗,邪已入里,而复外扰三阳,故现症错杂,药亦随症施治,真神化之方者也。按:此方能治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方中加僵蚕、蝉蜕、全蝎、蜈蚣以息风化痰,镇惊止抽,加醋郁金、制远志、石菖蒲以化痰开窍。

富马酸喹硫平片

 (2023-05-17 07:54:44)[编辑][删除]
富马酸喹硫平是一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商品名称启维,其它名称舒思思瑞康化学名称:11-{4-[2-(2-羟基乙氧基)乙基]-1-哌嗪基}二苯骈[b,f][1,4]硫氮杂卓半富马酸盐。

用法


 
喹硫平片应每日两次给药,饭前饭后均可。
成人前4天治疗期的日总剂量为50毫克(第一日),100毫克(第二日),200毫克(第三日)和300毫克(第四日)。从第四日以后,将剂量逐渐增加到400-600毫克/日。可根据病人的临床反应和耐受性将剂量在150-750 毫克/日之间调整。
老年人的起始剂量应为25毫克/日。每日增加剂量,幅度为25-50毫克,直到有效剂量。有效剂量可能较一般年轻病人低。
喹硫平片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进行评价。
肾脏和肝脏损害患者
口服喹硫平后的清除率在肾脏和肝脏损伤的病人中下降约25%。喹硫平在肝脏中代谢广泛,因此应慎用于肝脏损害的患者。
有肾脏或肝脏损害的病人,喹硫平片的开始剂量应为25毫克/日。随后每日增加剂量,幅度为25-50毫克,直到有效剂量或遵医嘱。
喹硫平短期对照试验中所报告的最常见和最显著的不良事件为:困倦(17.5%),头晕(10%),便秘(9%),体位性低血压(7%),口干(7%),以及肝酶异常(6%)。
与其它具有α1肾上腺素能阻断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一样,喹硫平片可能导致直立性低血压(伴有头晕),心悸,某些病人会有晕厥;这些事件易发生于开始的剂量增加期。
偶有报道服用喹硫平片的病人出现癫痫,但其发生率并不高于安慰剂组。
与其它抗精神病药物一样,用喹硫平片治疗的病人罕见有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与其它抗精神病药物一样,服用喹硫平片会伴有白细胞计数改变,在临床对照试验中所报告的发生率为1.6%。偶尔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的报道。
在服用喹硫平片的某些病人曾观察到出现无症状的血清转氨酶(ALT,AST)或 ψ-GT水平增高。这种增高通常在继续喹硫平片治疗过程中恢复。在喹硫平片治疗过程中曾观察到有非空腹状态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轻微升高现象。
喹硫平片治疗可伴有轻微的与剂量有关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尤其是总T4和游离T4。几乎所有的病人在停用喹硫平后其对总T4和游离T4的影响可以恢复.

【不良反应】 困倦,头晕,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口干,肝功能异常。偶见头痛,衰弱,腹痛,背痛,发热,胸痛,心悸,高血压,消化不良,腹泻,白细胞减少,体重增加,肌肉疼痛,焦虑,鼻炎,皮疹,皮肤干燥,耳痛,尿道感染。
【禁忌症】 禁用于对该产品的任何成分过敏的病。

注意事项


 
心血管疾病
在临床试验中,使用喹硫平不伴发持久性QTC 间期的延长。但与其它抗精神病药物一样,如果将喹硫平与其它已知会延长QTC 间期的药物合用时应当谨慎,尤其是用于老年人。
癫痫
与其它抗精神病药物一样,当用于治疗有癫痫病史的患者时应予以注意。
对开车和操纵机器的影响
由于喹硫平片可能会导致困倦。因此对操纵危险机器包括开车的病人应予提醒。

麦枣百合鸡汤

 (2024-12-28 09:32:47)[编辑][删除]
麦枣百合鸡汤
摘自2024-12-27中国中医药报
功效:清心安神,养肝缓急。
材料:鸡肉块200克,小麦40克,大枣(去核)6个,鲜百合30克,龙眼肉8克,盐适量。
做法:鸡肉块焯水后和小麦、大枣入锅加水,大火烧开,改小火煮1小时。放入龙眼肉和百合,再煮1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专家箴言:
小麦、大枣、百合、龙眼肉均是安神良药,搭配养血补虚的鸡肉汤,是阴血虚弱型情志失调者的理想调养品,适合忧虑过度、心阴受损、神不守舍、言行失常、精神恍惚、易悲欲哭、心中烦乱、坐卧不安、喜怒无常者。围绝经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经前期紧张症、癔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宜食用。肝火郁结引起的烦躁易怒、心火上炎所致心中烦乱者不宜多吃。
(摘编自《古方中的护心家常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