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2023-05-05 15:23:40)摘自2023-4-27中国中医药报
贾海忠 慈方中医馆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
岐伯说:女子七岁时,肾产生的影响其他脏腑组织的无形活性物质就充盈了
“岐伯曰”,即岐伯说。
“女子”指女性,包括成年及未成年的女性。
古人在观察女子的生理变化时,发现平均每7年女子就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所以用“七七”来描述女子的生理变化。
肾是五脏之一。“肾”的繁体字是“腎”,上边是“臤”,下边是“月”。“臤”字是由“臣”和“又”组成,“臣”指臣子服从于君,代表屈服,“又”代表手,是把握的意思。因此,“臤”就是君王把握臣子的意思,可引申为控制。古代造字时,只要是与人体组织相关的,如内脏、骨骼等,几乎都含有“月”字。因此,我们推论“腎”的含义是具有控制人体各个组织作用的内脏。
“气”是看不见的存在,“肾气”是肾产生的,能够影响其他脏腑组织的无形的活性物质。
“盛”上边是“成”,下边是“皿”。我们先看一看含有“成”的汉字:第一个字是“城”,是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第二个字是“晟”(shèng),代表日光充足、光明炽盛;第三个字是“诚”,表示所言真实、完整,没有欺骗或隐瞒。综合分析,我们发现“成”字有完满实现的意思,如成功。我们再看含有“皿”的汉字:“盆”,即盛水、盛面的盆子;“盒”,是容器加上盖子;“盘”,是比较浅的容器;“盈”,是装满;“盟”,古代歃血为盟就是把牲畜的血或者每个参与者的血滴在一个器皿中,然后一起喝下去就结成同盟了。所以“皿”是装东西的碗碟杯盘一类用具的统称。“盛”就是把一个器皿装满,当表示装满的过程时念chéng,如盛饭、盛汤。
《黄帝内经》中“盛”的含义是充盈、充满。当一只碗盛满水,再装水就只能往外流了,可见盛也是衰的开始,所以盛、衰二字常一起使用。
“女子七岁肾气盛”就是女子七岁的时候,肾产生的影响其他脏腑组织的无形活性物质就充盈了。
齿更发长
乳牙被恒牙替换,头发生长浓密
《黄帝内经》中既有“牙”,又有“齿”,二字含义不完全相同。《黄帝内经》中含有“齿”的词有:“齿龋”,即龋齿;“齿槁”,即牙齿干枯了;“齿干”,即牙齿干了;“齿长”,即牙齿长长了;“齿噤”,咬着牙张不开嘴;“齿垢黄”,牙齿的齿垢发黄。可见“齿”的含义是牙齿暴露在口腔内的部分。
我们看看含有“更”的一些汉字:“梗”,是植物的茎,茎是根和叶子中间的过渡,是一个变换的标志;“埂”,田埂是种地时为了浇灌方便,在平地上造出一个长条形的、突出地面的土梁,也是平地与平地之间转换过渡的一个标志;“哽”,是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或者是吞咽不顺,也可以是气行不顺,到某处停顿一下才能继续。这些字都含有停顿、转变和转换的意思,所以“更”字代表更换、转换。如《黄帝内经》中“更虚更实”,是指一会儿虚了,一会儿实了;“更逆更从”,是指一会儿逆,一会儿从。
“发”指头发。
“长”是变大、变长、变多,表示增加的意思。
“齿更发长”是乳牙被恒牙替换,头发生长浓密的意思。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
摘自2023-5-24中国中医药报
贾海忠 慈方中医馆
三七肾气平均
21岁时,肾脏产生的影响其他脏腑组织的无形活性物质充足,且处在持续稳定状态
“三七”就是21岁。
“肾气”就是肾所产生的影响其他脏腑组织的无形活性物质。
《黄帝内经》中“平”的含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高低等同。就像碗中的水装满时,水与碗的边缘相齐时称为“平”。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云“地平以湿”,即地面高低平整而且湿。第二,长短等同。《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明确说明:“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第三,充满。如“容平”是使容器充满,《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的“阴平阳秘”中的“阴平”,不能解释为阴阳平衡,而是阴是充足的,不多也不少。此处“肾气平”就是说肾气充足。第四,正常。如中医治病讲究“以平为期”,再如《素问•通评虚实论》里的“五脏不平”是说五脏功能不正常,《素问•平人气象论》中的“平人”是没有病的正常人。
“均”是土字边加一个“匀”,表示各种东西之间比例一致。在《黄帝内经》中“均”也表示一致,还表示在整个过程中都是稳定的、持续的、一致的,而非忽高忽低,规律不齐。
“三七肾气平均”可理解为:21岁时,肾脏产生的影响其他脏腑组织的无形活性物质充足,且处在持续稳定状态。这意味着人体处在非常稳定健康的状态。
故真牙生而长极
因此,智齿开始生长,同时身高也达到极限
《黄帝内经》中“真”的含义是生命所需的完备的客观存在,即精、形、气、神的有机结合体。
《黄帝内经》中用到了“牙”字及“齿”字,前面讲过“齿”是暴露在口腔里的牙齿,那么“牙”就是非暴露于口腔的牙齿部分,即埋在牙槽骨内看不见的那一部分,所以我们常说“牙根”而非“齿根”。“真牙”是精、形、气、神最旺盛时长出来的牙齿,即智齿。
“生”是从无到有,开始出现。
“长”,是增加的意思。
“极”的含义是端点,像地球有两端,可分为南极和北极,比如终点也可称为“终极”。此处的“长极”是指身高长到了最高。一般而言,女性到21岁时身高就不会再长了,基本定形了。男性定形的时间则要往后推迟一些,所以俗话说的“二十三,猛一窜”指的是男性23岁后身高还可能再长。
“故真牙生而长极”可以理解为:因此,智齿开始生长,同时身高也达到极限。
四七筋骨坚
28岁时,肌腱、韧带、骨骼强壮
“四七”就是28岁。
《黄帝内经》中的“筋”就是肌腱和韧带。书中讲“膝者筋之府”,以及内关穴在“两筋之间”等,“筋”都是指肌腱。有人认为“筋”也包括血管,比如“青筋暴露”是静脉曲张,这其实是文学上的误解。
“坚”的繁体字是“堅”,上边是“臤”字,下边是“土”字。“臤”由“臣”和“又”组成,“臣”代表屈服的人,“又”代表手,表示用手段掌握住屈服者,含义是抓牢、把可控的东西控制好。所以“坚”表示让土紧密聚集,《素问•病能论》中对“坚”的定义就是“聚者坚也”。我概括《黄帝内经》中“坚”的含义包括急、紧、硬、强,这都是东西聚集后的不同状态。中医里的“急”不是急躁、急忙,而是向心性的聚集,比如急脉不是脉率快,而是脉向中间收缩,脉体清晰可见。紧是绳子两头向外拉时表现出的张力增加。硬是一个东西受力后不容易变形。强是不容易断,非常有力。
“筋骨坚”的时候,外在表现出来的就是力量很强、身体强壮。因此“四七筋骨坚”可以翻译为:28岁的时候,肌腱、韧带、骨骼强壮。
摘自2023-5-24中国中医药报
贾海忠 慈方中医馆
三七肾气平均
21岁时,肾脏产生的影响其他脏腑组织的无形活性物质充足,且处在持续稳定状态
“三七”就是21岁。
“肾气”就是肾所产生的影响其他脏腑组织的无形活性物质。
《黄帝内经》中“平”的含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高低等同。就像碗中的水装满时,水与碗的边缘相齐时称为“平”。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云“地平以湿”,即地面高低平整而且湿。第二,长短等同。《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明确说明:“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第三,充满。如“容平”是使容器充满,《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的“阴平阳秘”中的“阴平”,不能解释为阴阳平衡,而是阴是充足的,不多也不少。此处“肾气平”就是说肾气充足。第四,正常。如中医治病讲究“以平为期”,再如《素问•通评虚实论》里的“五脏不平”是说五脏功能不正常,《素问•平人气象论》中的“平人”是没有病的正常人。
“均”是土字边加一个“匀”,表示各种东西之间比例一致。在《黄帝内经》中“均”也表示一致,还表示在整个过程中都是稳定的、持续的、一致的,而非忽高忽低,规律不齐。
“三七肾气平均”可理解为:21岁时,肾脏产生的影响其他脏腑组织的无形活性物质充足,且处在持续稳定状态。这意味着人体处在非常稳定健康的状态。
故真牙生而长极
因此,智齿开始生长,同时身高也达到极限
《黄帝内经》中“真”的含义是生命所需的完备的客观存在,即精、形、气、神的有机结合体。
《黄帝内经》中用到了“牙”字及“齿”字,前面讲过“齿”是暴露在口腔里的牙齿,那么“牙”就是非暴露于口腔的牙齿部分,即埋在牙槽骨内看不见的那一部分,所以我们常说“牙根”而非“齿根”。“真牙”是精、形、气、神最旺盛时长出来的牙齿,即智齿。
“生”是从无到有,开始出现。
“长”,是增加的意思。
“极”的含义是端点,像地球有两端,可分为南极和北极,比如终点也可称为“终极”。此处的“长极”是指身高长到了最高。一般而言,女性到21岁时身高就不会再长了,基本定形了。男性定形的时间则要往后推迟一些,所以俗话说的“二十三,猛一窜”指的是男性23岁后身高还可能再长。
“故真牙生而长极”可以理解为:因此,智齿开始生长,同时身高也达到极限。
四七筋骨坚
28岁时,肌腱、韧带、骨骼强壮
“四七”就是28岁。
《黄帝内经》中的“筋”就是肌腱和韧带。书中讲“膝者筋之府”,以及内关穴在“两筋之间”等,“筋”都是指肌腱。有人认为“筋”也包括血管,比如“青筋暴露”是静脉曲张,这其实是文学上的误解。
“坚”的繁体字是“堅”,上边是“臤”字,下边是“土”字。“臤”由“臣”和“又”组成,“臣”代表屈服的人,“又”代表手,表示用手段掌握住屈服者,含义是抓牢、把可控的东西控制好。所以“坚”表示让土紧密聚集,《素问•病能论》中对“坚”的定义就是“聚者坚也”。我概括《黄帝内经》中“坚”的含义包括急、紧、硬、强,这都是东西聚集后的不同状态。中医里的“急”不是急躁、急忙,而是向心性的聚集,比如急脉不是脉率快,而是脉向中间收缩,脉体清晰可见。紧是绳子两头向外拉时表现出的张力增加。硬是一个东西受力后不容易变形。强是不容易断,非常有力。
“筋骨坚”的时候,外在表现出来的就是力量很强、身体强壮。因此“四七筋骨坚”可以翻译为:28岁的时候,肌腱、韧带、骨骼强壮。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摘自2023-6-26中国中医药报
贾海忠 慈方中医馆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男性从56岁开始,肝脏产生的影响其他组织器官的无形的活性物质开始减少,受其调控影响最大的肌腱韧带功能开始减弱,出现关节活动不利
“七八”是56岁。
“肝”是月字边加一个“干”,月字边念肉字边,表示与人体组织相关,“干”,就是杆,是树根与树头中间唯一的连接部分,那我们就能推测“肝”作为五脏之一,是连接心肺和脾肾的关键环节,相当于树干是连接树根与树头的中间环节。
“气”在《黄帝内经》中的涵义是各种无形的物质。
“肝气衰”是肝脏产生的影响其他组织的无形的活性物质开始减少、减弱。
“筋不能动”,是肌腱韧带功能减退影响关节活动。“筋”是指肌腱韧带,与运动密切相关。我们的活动,动力来自于肌肉,维持动作的是骨骼,连接骨骼与肌肉之间的就是筋,是肌腱与韧带。五脏与五体分别相对应,《灵枢•九针论》曰“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其中“肝主筋”,筋是骨骼与肌肉的中间环节,所以“筋”具有干的特点,与“肝”相对应。因此,肝气衰之后,筋会出现病变,出现肌腱韧带功能减退,从而影响关节活动。
天癸竭,精少
男性繁育下一代的物质(成熟精子)严重减少,维持生命活力的有形物质成分(先天之精和后天饮食之精)不足
“天癸”是繁育下一代的物质,在男性是成熟的精子。“竭”,是严重减少。
“精”是维持生命活力的有形物质成分,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饮食之精。
“少”是不足。
因此,生育下一代,除了需要成熟的精子,还必须有充足的营养。
肾脏衰
肾脏由于藏精功能开始减退
“肾”在《黄帝内经》中的涵义是具有控制人体各组织器官作用的内脏,所以“肾”也是人生长壮老已的总控。
此处肾脏(繁体字为“藏”)的“藏”是没有月字边的,但实际应该是有月字边的“臟”,古文中“藏”通假“臟”。“藏”的涵义是隐匿、收存、储积,因为五脏是从外表看不见的器官,必须隐藏在体内,所以“五臟”常写作“五藏”。我们人体有五个重要的内脏,从“五藏”可看出,五脏分别储藏/管控不同的东西,一是有形之物,二是无形之神。五脏所藏的有形之物分别是肝藏血、脾藏营、心藏脉、肺藏气、肾藏精,比如精少就提示肾气不足。五脏所藏的无形之神分别是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这都是广义上的神。
“肾脏衰”是肾脏由于藏精的功能开始减退,所以控制全身脏腑组织的功能也开始减退。
形体皆极
控制全身脏腑组织的功能也开始减退,各种非脏腑组织(筋、脉、皮毛、骨、肉)的内在实质和外在的呈现都已达到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形”是各种组织的样式,以及在外表的呈现。
“体”人的非脏腑组织,包括筋、脉、皮毛、骨、肉。《素问•五运行大论》明确讲到五脏与五体之间的联系,肝在体为筋,心在体为脉,脾在体为肉,肺在体为皮毛,肾在体为骨,所以“体”的本质是各种组织的实质。
“形体”是各种非脏腑组织的(筋、脉、皮毛、骨、肉)的内在实质和外在的呈现。
“极”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皆极”是指“形体”已经到了鼎盛阶段并开始衰退。
摘自2023-6-26中国中医药报
贾海忠 慈方中医馆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男性从56岁开始,肝脏产生的影响其他组织器官的无形的活性物质开始减少,受其调控影响最大的肌腱韧带功能开始减弱,出现关节活动不利
“七八”是56岁。
“肝”是月字边加一个“干”,月字边念肉字边,表示与人体组织相关,“干”,就是杆,是树根与树头中间唯一的连接部分,那我们就能推测“肝”作为五脏之一,是连接心肺和脾肾的关键环节,相当于树干是连接树根与树头的中间环节。
“气”在《黄帝内经》中的涵义是各种无形的物质。
“肝气衰”是肝脏产生的影响其他组织的无形的活性物质开始减少、减弱。
“筋不能动”,是肌腱韧带功能减退影响关节活动。“筋”是指肌腱韧带,与运动密切相关。我们的活动,动力来自于肌肉,维持动作的是骨骼,连接骨骼与肌肉之间的就是筋,是肌腱与韧带。五脏与五体分别相对应,《灵枢•九针论》曰“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其中“肝主筋”,筋是骨骼与肌肉的中间环节,所以“筋”具有干的特点,与“肝”相对应。因此,肝气衰之后,筋会出现病变,出现肌腱韧带功能减退,从而影响关节活动。
天癸竭,精少
男性繁育下一代的物质(成熟精子)严重减少,维持生命活力的有形物质成分(先天之精和后天饮食之精)不足
“天癸”是繁育下一代的物质,在男性是成熟的精子。“竭”,是严重减少。
“精”是维持生命活力的有形物质成分,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饮食之精。
“少”是不足。
因此,生育下一代,除了需要成熟的精子,还必须有充足的营养。
肾脏衰
肾脏由于藏精功能开始减退
“肾”在《黄帝内经》中的涵义是具有控制人体各组织器官作用的内脏,所以“肾”也是人生长壮老已的总控。
此处肾脏(繁体字为“藏”)的“藏”是没有月字边的,但实际应该是有月字边的“臟”,古文中“藏”通假“臟”。“藏”的涵义是隐匿、收存、储积,因为五脏是从外表看不见的器官,必须隐藏在体内,所以“五臟”常写作“五藏”。我们人体有五个重要的内脏,从“五藏”可看出,五脏分别储藏/管控不同的东西,一是有形之物,二是无形之神。五脏所藏的有形之物分别是肝藏血、脾藏营、心藏脉、肺藏气、肾藏精,比如精少就提示肾气不足。五脏所藏的无形之神分别是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这都是广义上的神。
“肾脏衰”是肾脏由于藏精的功能开始减退,所以控制全身脏腑组织的功能也开始减退。
形体皆极
控制全身脏腑组织的功能也开始减退,各种非脏腑组织(筋、脉、皮毛、骨、肉)的内在实质和外在的呈现都已达到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形”是各种组织的样式,以及在外表的呈现。
“体”人的非脏腑组织,包括筋、脉、皮毛、骨、肉。《素问•五运行大论》明确讲到五脏与五体之间的联系,肝在体为筋,心在体为脉,脾在体为肉,肺在体为皮毛,肾在体为骨,所以“体”的本质是各种组织的实质。
“形体”是各种非脏腑组织的(筋、脉、皮毛、骨、肉)的内在实质和外在的呈现。
“极”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皆极”是指“形体”已经到了鼎盛阶段并开始衰退。
前一篇:冼绍祥治原发性高血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