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郁芝祛浊活血治痛风性肾病

(2023-04-19 04:15:31)


时间:2023-04-1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吴金鸿 刘光珍 张李博 王瑶

 

痛风性肾病(GN)亦称为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是指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和(或)排泄减少,导致尿酸晶体沉积于肾脏远端小管或集合管管腔所致的肾损害。GN发病机制与患者代谢、炎性反应、免疫与基因等有关。有报道显示:痛风患者尸检时均存在肾脏损害。近年来中医中药对于痛风性肾病的研究更加深入、全面,中药汤剂联合针灸、灌肠等多种方式,可有效治疗痛风性肾病。

全国名中医孙郁芝系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肾病研究工作多年,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笔者有幸忝列门墙,跟师学习,收获颇丰,遂将孙郁芝运用祛浊活血法治疗痛风性肾病经验采撷如下。

特色验方“痛风方”

孙郁芝基于祛浊活血法创立了特色验方“痛风方”。其基本组成为:土茯苓30g,绵萆薢15g,桔梗10g,砂仁6g,生薏苡仁20g,丹参20g,赤芍15g,牡丹皮10g,黄芪20g,党参15g,茯苓15g,炒苍术10g,炒白术10g,怀牛膝15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土茯苓、萆薢为君药,土茯苓能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为治疗痛风的专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土茯苓含有黄酮类、多糖类、苯丙素类等成分,能有效镇痛、利尿、抗炎抗氧化。萆薢能利湿泄浊、祛风除痹,与土茯苓配伍能增强分清泄浊,通利关节的作用。相关药理学研究表明,萆薢中的有效成分可使尿酸分泌转运体低表达,使尿酸盐离子转运体高表达从而促进尿酸排泄。桔梗宣肺,砂仁畅中,生薏苡仁渗下,取“分消走泄,分清祛浊,清热解毒”之意,使浊、瘀、毒邪从肺、脾、肾三个不同出路而分消,痰浊得化,热毒得解。生薏苡仁、牛膝、苍术功能清热利湿。丹参、赤芍、牡丹皮入血分,凉血散血,使经络之瘀血尽除。黄芪、党参、茯苓、炒苍术、炒白术共奏益气健脾之效。其中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厚,可升可降。《本草汇言·黄芪》云:“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党参性味平和,黄芪配党参,虽补气之功较人参稍逊,然无人参之易于助热上火之弊,其价廉适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久服,配茯苓、炒白术拟四君子汤之意,是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久病则脾胃易伤,补脾气则能健运气血,气旺则血行。孙郁芝认为炒苍术气味雄厚,其燥烈之性较炒白术为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为燥湿健脾之要药。怀牛膝、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平补肾之阴阳。《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牛膝解》云:“牛膝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选怀牛膝因其较川牛膝长于补肝肾、强筋骨;枸杞子等能平补肾之阴阳,久服不助热、滋腻,且有养血之功,故孙郁芝常用怀牛膝配枸杞子引药下行,平补阴阳;女贞子、墨旱莲为二至丸,两者配伍能增强滋阴清热之功,且墨旱莲长于入血分止血,对于痛风性肾病之肉眼及镜下血尿皆有良效。

特色对药随证加减

孙郁芝临证经验丰富,于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许多特色对药,临床疗效显著。

萹蓄、乌药萹蓄功擅利湿化浊;乌药专走气分,辛开温通,温下元,调下焦冷气。对于痛风性肾病患者小腹憋胀不适,小腹触诊有抵抗感兼有蛋白尿,药效良好,萹蓄、乌药伍用,直走下焦,共奏行气散寒、利湿化浊之效。

石韦、白茅根石韦清热利尿通淋;白茅根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石韦对于泌尿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可显著降低慢性肾炎的蛋白尿、血尿。白茅根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止血的作用。石韦、白茅根合用通淋祛浊、凉血止血。

藕节、小蓟藕节为凉血止血之专药,可广泛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小蓟凉血止血、祛瘀消肿,善于治疗下部出血之血淋、尿血。藕节得小蓟则止尿血之功加强,且小蓟祛瘀之性可令止血不留瘀;小蓟得藕节则凉血止血之力加强。经临床验证,藕节、小蓟合用对于痛风性肾病表现为血尿者效果显著。

典型医案

张某,男,47岁。2020年12月17日初诊。诉右跖趾关节间断疼痛4年余,双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2周。患者既往痛风病史4年余,初起为右跖趾关节红肿疼痛,未予重视,近一年来发作频繁。此次因劳累及饮食不节再次发作,累及双足趾节,刻下症见:双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局部皮温稍高,偶有腰困、小腹憋胀不适,眠差,小便多泡沫、夜尿多,3~4次/晚。舌黯红、苔白腻微黄,脉沉弦。肾功能:血肌酐100μmol/L,血尿酸490μmol/L。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红细胞计数52个/μL。24h尿蛋白定量:1.07g/d。高血压病史8年,现血压控制可,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诊断:(湿热痹阻型)痹症(西医称为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痛风方加减:土茯苓30g,萆薢15g,桔梗10g,砂仁6g,生薏苡仁20g,丹参20g,赤芍15g,牡丹皮10g,黄芪20g,党参15g,茯苓15g,炒苍术10g,炒白术10g,怀牛膝15g,枸杞子15g,石韦30g,扁蓄12g,乌药9g,乌梅炭1g,酸枣仁20g,柏子仁10g。7服,水煎服,早晚温服,并嘱患者低嘌呤饮食,调整起居作息。

12月24日二诊:患者双足跖趾关节红肿疼痛缓解,腰困、小腹憋胀不适感减轻,纳可,小便仍有泡沫,夜尿3次/夜,大便1~2次。舌黯红、舌苔微黄,脉沉细。上方黄芪改为30g,加鱼腥草20g,小蓟30g。14服,煎服法同前。

2021年1月7日三诊:偶有双下肢肿胀感,腰困,腰部酸痛,夜尿2~3次/夜,夜眠差。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复查肾功能:血肌酐90μmol/L,血尿酸360μmol/L。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红细胞计数19个/μL,尿微量白蛋白255mmol/L。上方加肉苁蓉10g,醋延胡索15g,五味子15g。14服,煎服法同前。嘱患者守方继进,不适时随诊。

随诊6个月,2021年7月8日最后一次电话随访,痛风未发,肾功能恢复正常,肾功能:血肌酐80μmol/L,血尿酸350μmol/L。

按患者中年男性,痛风病史4年余,本次因劳累及饮食不节再次诱发。观其形体壮盛,概因其平素过食肥甘厚腻之品碍胃,中焦水液停聚,水饮、痰浊停滞机体关节、经络,浊瘀痹阻,蕴久化热,故发为跖趾关节红肿热痛;舌黯红、苔白腻微黄,脉沉弦为湿热、痰浊、瘀血阻滞经脉之象。发作期急治其标,治以祛浊解毒、缓急止痛,方用“痛风方”加减;方中土茯苓、萆薢清热利湿降浊、除痹通络止痛;桔梗、砂仁、薏苡仁分消湿热;丹参、赤芍、牡丹皮凉血散血;黄芪、党参、茯苓、苍术、白术益气健脾;怀牛膝、枸杞子补肾强骨,治疗患者腰困;石韦、萹蓄、乌药能助下焦气化,利湿化浊,治疗小腹憋胀不适;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缓解患者夜寐难安之症;乌梅炭能止尿血。二诊时患者诸症较前缓解,基础方不变,黄芪加量以益气固表减少尿浊,加小蓟以止血尿,观其舌脉仍为湿热阻滞之象,遂以鱼腥草清热利湿解毒。三诊时患者因病久由实致虚,腰困未解,以肉苁蓉补肾填精,五味子固涩精微,孙郁芝强调“浊瘀痹阻”为痛风性肾病发病关键因素,遂加延胡索理气止痛兼活血祛浊,以期邪祛正复。后观患者病情稳步好转,守方继进。(吴金鸿 刘光珍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张李博 王瑶 山西中医药大学)

突发关节肿痛当心痛风作祟

 (2023-04-14 04:40:15)[编辑][删除]

摘自2023-4-13中国中医药报
郭仲华 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医生,我的脚踝特别疼,这是咋回事?”22岁的小刘是一名大二学生,平素身体健壮,但是体重过大。两天前,小刘一觉睡醒突然出现左踝关节剧烈疼痛,不仅难以走路,还影响到近期的学校体测,于是他焦急地来到骨科就诊。经询问得知,小刘平常有爱吃外卖和喝啤酒、饮料的习惯。小刘抽血化验后发现血尿酸升高,被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紊乱性疾病,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痛风临床表现的一部分,是由于患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高并沉积在关节组织中造成的炎症反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此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尤其是男性发病率较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
为啥会患上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尿酸直接相关,那么尿酸是怎样产生的呢?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降解为氨基酸,氨基酸代谢过程的中间物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嘌呤核苷酸(它存在于细胞中,组成DNA和RNA),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就会产生内源性嘌呤,部分嘌呤还可直接来源于食物中,而嘌呤在人体能量代谢中的终产物就是尿酸。如果尿酸生成过多又排不出去,通常就会沉积在关节处,如跖趾关节、手指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
外伤、高嘌呤饮食、饮酒、过劳、精神紧张或部分药物,都可能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此病多在夜间或晨起后突然发病,最易侵犯的关节是足部的跖趾关节,其次为踝关节、膝关节等,病程可持续1~2周。少数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无力、心悸等。
如延误诊治,本病可由急性发作转为慢性关节炎,缠绵不愈,严重者会出现关节处遗留僵硬、畸形、运动受限,甚至出现肾脏病变、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早期诊治莫忽视
当出现以下症状之一,就应考虑痛风性关节炎可能,并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化验血尿酸等。
其一,晨起突然出现跖趾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难以忍受。
其二,轻微的足、踝、膝关节扭伤或受凉后,出现踝部或膝部大关节红肿热痛,不敢触摸,活动受限。
其三,以往体检有血尿酸偏高病史,又突发关节肿胀、疼痛、关节腔积液、活动受限等。
其四,吃海鲜、动物内脏后,大量饮酒后,或受凉和激烈运动后,突然出现关节剧烈疼痛,不能行走。
正常人血尿酸值应低于420umol/L,当超过这个数值,就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但高尿酸血症并不等于痛风,有些患者血尿酸虽高却无明显症状,还有的患者关节疼痛发作期间血尿酸却正常,故不能以此除外诊断。
确诊后,患者应减少活动,适当休息,遵医嘱规律服用药物,一般预后良好。小刘经中西医结合治疗1周后,症状便很快消失,又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体育锻炼。
预防注意四事项
饮食控制
本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吃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及豆制品,避免煎炸食物、高脂食物等肥甘厚腻之品,以素食为主,通过减少摄入嘌呤来减少尿酸形成。体重超标者要减肥,限制热量摄入,进食蛋白以牛奶、鸡蛋为主,多吃嘌呤低的新鲜水果蔬菜等。病情较轻者可适量食用肉类。
此外,还要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3000ml。水分摄入以白开水为佳,不可饮酒,尽量不喝汤、饮料、咖啡等。
生活规律
劳逸结合,少熬夜,保证足够睡眠,同时注意防止受凉。还应保持心情舒畅,及时消除紧张情绪。
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不但有助于病情恢复,同时也对预防痛风复发有帮助。运动量建议控制在中等量水平,一般推荐步行、慢跑、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竞技性强、消耗体力过多的项目,如快跑、踢足球、打篮球、滑冰、登山等,皆不适宜。
定期体检
如既往有痛风或有血尿酸高病史,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检查、积极干预,将血尿酸控制好。
中医调理来解忧
中药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病位在四肢关节,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本病病因多为过食膏粱厚味,以致脾失运化,湿热浊毒内生,肾失分泌清浊之功;或为禀赋不足,外感风、寒、湿之邪,日久郁而化热、凝滞为痰,阻滞经络。其病机为湿热痰浊痹阻经络,气血不畅,不通则痛,若流注关节,筋骨失养,则可见关节僵肿畸形。
本病常见证型包括湿热蕴结、寒湿痹阻、痰瘀阻滞、脾虚湿阻、肝肾阴虚等,可对症选用四妙散、乌头汤、二陈汤合桂枝茯苓丸、四君子汤、知柏地黄丸等加减治疗,疗效颇佳。
穴位养护
按揉穴位可起到泄化浊瘀、清热利湿、化痰通络、补益肝肾之效,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可取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阴陵泉(在小腿内侧,由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形成的凹陷中)、支沟(在前臂后侧,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内庭(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并配合发病局部取穴,如腕关节肿痛加合谷(位于手背,第1、2掌骨中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膝关节肿痛者加血海(在股前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踝关节肿痛者加昆仑(在踝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按揉上述穴位,每穴2~3分钟。发作间歇期亦可采用艾条温灸诸穴。
食疗推荐
百前蜜
材料:百合20g,车前子30g,蜂蜜适量。
做法:将百合与车前子同煎,煎出药液约300ml,加蜂蜜一勺调匀,每日1剂。
功效:百合养阴清热、清心除烦,还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成分;车前子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有利于尿酸排出。二药合用有润燥清热、健脾利尿之功效,可缓解痛风性关节炎症状。
薏仁赤豆粥
材料:薏苡仁50g,赤小豆50g。
做法:二药洗净,熬粥服用,每日1剂。
功效:赤小豆清热解毒、补益脾胃,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二药合用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散结之良效,适用痛风性关节炎慢性期或形成痛风石者。
土茯苓粳米粥
材料:土茯苓30g,粳米50g。
做法:先将土茯苓加水煎30分钟,煎出药液再入粳米熬成稀粥,每日1剂。
功效: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粳米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二者共用可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有助于尿酸排泄。

痛风石治验

 (2019-12-11 04:08:53)[编辑][删除]
 付济华医案-----痛风石治验    安喜宏的博客转载了于春廷的博文

   汪XX,男,双下肢关节反复红肿疼痛十余年,加重一周,确诊为“痛风”,多方治疗未能痊愈,一周前因贪食海鲜而加重,随来我处就诊。
      现症见双下肢多处关节疼痛伴红肿,发热。膝关节处有大小不等痛风石十余个。舌苔厚腻,脉滑数而弦涩。
      辨证:湿热内蕴,经脉痹阻
      治法:清热利湿,通痹止痛
      方剂:痛风汤
      处方:苍术9克 黄柏9克 牛膝9克 薏米仁30克泽泻18克 土茯苓15克 海桐皮9克 蚕沙12克 泽兰9克 苏木9克 地龙18克 甘草3克  七 剂,(此药方为付济华中医师原创首发) 连续服用二十余剂关节红肿疼痛消失,痛风石未见改变。
        一个多月后病人腰痛,小便中断,来我处就诊,查B超提示右肾结石。病人不愿做体外碎石,信服中医,求中药治疗。给予自拟排石汤治疗结合西医解痉止痛,次日疼痛缓解,继续服用排石汤,以图化石排石。服排石汤十四付,复查B超,未见异常,结石已排出。自觉“痛风石”也明显减少,后自诉服排石汤四十余,痛风石全部消失。
      
      中医有句话叫“祛风先活血,活血风自灭”,因此,治疗痛风就应当选用具有祛风、凉血、止痛、强筋作用的药物。 

      方子:川牛膝3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赤芍15克。 

      早晚熬服。

痛风多是由于热血遇冷导致的经络瘀阻所致。方子中的赤芍可以凉血、活血,白芍和甘草可以止痛,而川牛膝可以补肝肾、强筋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