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草皇后”蒲公英
(2023-07-23 17:04:22)摘自2023-3-3中国中医药报
刘琪瑞 山东省郯城县人大常委会
蒲公英称作“药草皇后”,蛇虫叮咬,或被恶刺扎破手脚,肿痛不消,常常摘来蒲公英的叶茎,折断后挤出乳白色的汁液,滴到患处,用不了几回,肿痛渐消,恢复如常。蒲公英还能除瘊子,用蒲公英的花柄汁液反复涂抹,再用生姜片擦拭,每天两三次,一周左右瘊子就消失了,皮肤变得更加平滑光洁。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还能乌发美发、祛斑美容。早年,采挖蒲公英的全草,加上皂角、黑豆、益母草、香附子等熬成汤药,用来洗濯头发。本草纲目》,发现古人对此早有记载,称蒲公英“乌须发,壮筋骨”。
周文清 北京市延庆区妇幼保健院
金莲花又名“旱荷”“旱地莲”,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因为艳丽的金色花朵和酷似荷叶形状的叶片故得名“金莲花”
金莲花作为一种较耐寒的植物,喜欢冰冷湿润的环境,故而在海拔稍高的山地草坡或疏林下多可见它的身影。金莲花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有清热解毒之功。《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金莲花可“治口疮喉肿,浮热牙宣,耳疼目痛”,《山海草函》中亦有金莲花可“疔疮,大毒诸风”的记载。可见,金莲花作为一味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在治疗热性的疔疮疖肿、咽喉疼痛等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现代研究发现,金莲花所含有的黄酮类及生物碱类的物质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及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在抗菌消炎方面有其独特的功效。
金莲花炖梨
材料:雪梨1个、老冰糖30g、金莲花4朵、清水500ml。代茶饮
功效:止咳润肺。对咽喉肿痛及热性咳嗽有不错的疗效,但因金莲花性寒,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忌服。
金莲花金桔桂花茶
材料:金莲花干花3~5朵、冰糖适量、金桔2粒、桂花适量。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可辅助治疗热性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素体虚寒,大便溏泻者忌服。
石斛金莲花茶
材料:石斛12g、金莲花9g、生甘草6g。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滋阴降火。可辅助治疗尿路感染引起的小便不畅,小便短涩频数等症状。脾胃虚寒者忌服。
本期主讲者:上海市名中医 王庆其
托里消毒散为补托法的代表方,可以看成是当归补血汤、四君子汤、四物汤、补中益气汤、四妙勇安汤的加减合方。药物组成有补气和补血两大类,佐以清热解毒化痰之品。本方主治疮疡脓成,或未溃或已溃未愈,证属气血亏虚、邪毒滞留的痘疹、疮疡、痈疽等病症。
消、托、补是中医外科学内治法的三大法,基于内消和托里这两大外科治疗原则。《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里面有用黄芪为主药治疗痈疽的记载,可见“托”法在中医学创立之初就已存在;《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不足补之”“下者举之”,蕴含的就是托补下陷之气以驱邪外出的治疗理念。“托”法的概念正式出现在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学专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涓子鬼遗方》,书中在“用药法”中记载有“内又服排脓缩毒内托汤药……急须托里内补”“内托温平”,“急以内托散及内补汤药,填补脏腑令实”,列有方药,并解释了托补的作用。在此后中医学的发展中,托法日益完善,相关方药层出不穷。托里消毒散是其中代表方,以下详解该方。
医方源起
该方最早见于南宋陈文中《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用于治疗小儿痘毒。明代医家薛己在治疗成人痈疽已发不消及正气不足无法托毒外出的患者时,借鉴了小儿体弱易受痘毒侵犯的情况,将本方从治疗痘疹延用至治疗痈疽,在组方上也略有调整。此后,这种诊治思路一直为后世医家学以继用。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记载:“人参、川芎、白芍、黄芪、当归、白术、茯苓、金银花各一钱,白芷、甘草、皂角针、桔梗各五分,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并指出“治痈疽已成不得内消者,宜服此药以托之”,且根据临床实际,在薛己的处方上增加了透脓脱毒的皂角刺、桔梗,言“未成者可消,已成者即溃,腐肉易去,新肉易生”,使本方广为流传,并被尊为补托法的代表方。
病因病机
疮肿之生,皆由阴阳不和、气血凝滞所致。《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外邪袭人,侵犯肌肤,郁于腠理,气血壅闭,遏止不通,经络阻塞,郁而化热,热甚肉腐成脓,若脓溃邪去,正气来复,溃口向愈。唯恐邪深毒陷,难以内消,或脓成正虚不能托毒外出,肿不能溃,溃不能敛,脓腐不脱,病变日久,耗气伤血,气虚毒盛,正所谓“肿而不溃者血虚,溃而不敛者脾虚”,乏力、体虚、面色无华、脉沉细均为正气亏损、气血不足之象。
方证解读
组成:人参、川芎、白芍、黄芪、当归、白术、茯苓、金银花各一钱,白芷、甘草、皂角刺、桔梗各五分。
辨治要点:治疽已攻发不消者,治时毒,肿肉不退,发颐,溃疡余毒发热作痛,腋痈,囊痈,臂痈、乳痈、鱼口便毒、疳疮、发背、含腮疮、流痰、疮疡内陷、附骨疽、气性坏疽病、作痛不止、作脓而痛、肿硬作痛、作脓而发热等。病变后期,症见脓成难溃,或溃后脓水清稀、淋漓不尽者,常伴精神不振,面色无华,脉沉细无力。
方解:托里消毒散可以看成是当归补血汤、四君子汤、四物汤、补中益气汤、四妙勇安汤的加减合方。药物组成有补气和补血两大类,佐以清热解毒化痰之品。重用黄芪配当归成当归补血汤,通补兼施、滋养血分。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成四君子汤,补益肺脾、以养气分。四物汤中选川芎、白芍、当归以活血补血和营。黄芪、人参、白术、当归、甘草为补中益气汤的主药,益气升提、托毒外出。全方在补益气血的基础上加皂角刺、桔梗、金银花、白芷,其中皂角刺、桔梗透脓载毒外出,金银花、当归、甘草取四妙勇安汤之意,在全方主用补气益气、活血养血药的基础上,酌情使用金银花清热解毒,透邪出表,以期驱邪务尽;白芷辛温发散,可消肿可排脓,又作引经药使。全方集升散、托补、透达、清解于一体,合而应用,既可托毒外出,又可消肿解毒,故名托里消毒散。本方也充分显示了陈实功在疮疡治疗中重视补脾胃、壮气血的思想。
禁忌:方中补益气血药较多,疮疡初起大实大热证者忌用。
方药应用
本方主治疮疡脓成,或未溃或已溃未愈,证属气血亏虚、邪毒滞留的痘疹、疮疡、痈疽等病症。应用于疮疡溃后肿不退者,可以促其消散;溃后脓水清晰不愈者,可以促其愈合,常伴精神不振、面色无华、乏力倦怠、脉沉细无力。
本方可用于治疗外科普通疮疡病,如皮肤溃疡、褥疮、外科术后窦道、恶性肿瘤术后伤口不愈、糖尿病足(坏疽)、毛囊炎等;肛门直肠疾病如痔疮、肛周脓肿、直肠恶性肿瘤术后等;乳腺疾病如乳腺脓肿、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等;骨科疾病如慢性骨髓炎、骨脓肿、骨折术后感染等;消化科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放射性直肠炎、消化性溃疡、急性重症胰腺炎后期等;五官科疾病如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角膜溃疡等;妇科疾病如前庭大腺囊肿术后、HPV感染;其他疾病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慢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整体辨治思想。
加减应用:脾弱者去白芷,倍人参;气虚倍黄芪、人参;血虚加熟地;内热毒盛加玄参、倍金银花;脓腐不出加山甲珠;体胖痰湿加陈皮、半夏;反复外感者,易白芷为防风;阳气亏虚者加鹿角霜补阳益气;痰湿盛者加泽泻、菖蒲渗湿利水;发于脑背腰项臀者,属太阳经,加黄连、羌活;发于背连胁处,近少阳,宜用柴胡;鼻窦炎加用苍耳子、防风通窍祛风;中耳炎加菖蒲、细辛开窍;扁桃体炎加玄参、牛蒡子清热解毒;慢性肾炎加白茅根、穿山龙;疮面久溃不愈加白及生肌敛口、鸡血藤和营通络;肿痛甚加乳香、没药,以加强辛温行气、活血止痛。
疮疡后期多有气血亏虚,本方以八珍汤、补中益气汤大补元气、健脾益气、补血养血。《神农本草经》载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笔者认为方中大剂量生黄芪可健脾补虚、托疮生肌,有助于溃疡的修复;金银花是治疗一切内外痈之要药,既可清热止痢又可凉血解毒。此种治疗方法常借鉴于消化道疑难病症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中,即所谓“半从补中升阳固脱以治痢,半从健脾托疮生肌以疗疡”。
类方拓展
补托法适用于罹患疮疡正气已虚,或邪实、或邪陷、或邪恋的患者,临床使用补益气血药物扶持正气托毒外达,防止毒邪内陷或溃疡旁窜。历代医家对此多有发挥,兹简介如下。
托里荣卫汤
明代薛己在治疮疡见外无焮肿、内无壅滞、气血调和,纯邪在经络者,使用托里荣卫汤,意在急则治标,发汗而通荣卫,以祛除邪气。
方药组成:黄芪(炒)、红花各一钱,桂枝七分,苍术、柴胡、连翘、羌活、防风、当归身(酒拌)、甘草(炙)、黄芩、人参各一钱。
透脓散、排脓内托散、神功内托散
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指出,不同部位、不同疾病阶段的痈疽疮疡,当选用不同的方药。
治痈疽、诸毒,内脓已成未穿破者,治以透脓散。方药组成:黄芪四钱,山甲(炒末)一钱,当归二钱,皂角针一钱五分。
治痈疽、脑项诸发等疮已溃流脓时,治以排脓内托散。方药组成:较托里消毒散少金银花、皂角刺,多香附、陈皮、肉桂、姜以助温运健脾。
治痈疽、脑项诸发等疮,发病十四日后,疮疡理当腐溃流脓却不作腐溃,疮不高肿,患者脉细身凉,方选神功内托散。方药组成:较托里消毒散少金银花、皂角刺、白芷,多附子、木香、陈皮、山甲以温阳健脾。
千金托里散
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记载了本方,主治疮肿、发背、疔疮。
方药组成:黄芪一两半,厚朴、防风、桔梗各二两,连翘二两二钱,木香、没药各三钱,乳香二线,当归五钱,川芎、白芷、芍药、官桂、人参、甘草各一两。
内托生肌散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自拟内托生肌散,用于治疗疮疡破溃后创面长期不愈、创口小内部溃烂很大甚至溃烂窜至他处的病症。
方药组成:生黄芪四两,甘草二两,生明乳香一两半,生明没药一两半,生杭芍 二两,天花粉三两,丹参一两半。
重用黄芪补气生肌肉,丹参开通消滞胀,花粉、芍药凉润,乳香、没药、甘草化腐解毒。特意指出,此处黄芪必用生黄芪,方可补益宣通,而炙黄芪重在温补,于疮家不宜。
千金内托散
《外科证治全书》记载本方用于治疗痈毒内虚,毒不能化脓或腐溃不能收敛,伴有恶寒发热者。
方药组成:人参、黄芪、防风、厚朴、当归、官白芷、川芎、桔梗、白芍、甘草。
用治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临床表现。溃疡性结肠炎根据其临床表现,类属于古代文献所称“肠澼”“肠风”“滞下”“大瘕泄”“痢疾”等范畴,严格地说应属于“休息痢”。《症因脉治•痢疾论》:“内伤休息痢之症,无外感之邪,非暴发暴痢之症,但因脾胃亏损,逐渐成积痢,或发或止,经年不愈。”可见“休息痢”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发作特点高度契合。
大枣乃方中良药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枣的方剂很多,经方中多称为“大枣”。具有养胃、补中、理虚的功效,张仲景多用于调理虚劳病或经过汗吐下后的患者。比如治疗虚劳的薯蓣丸,方用大枣百枚;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炙甘草汤,大枣用30枚;治疗妇人脏躁的甘麦大枣汤,也取大枣与甘草的甘甜缓急;治疗老年人肢体麻木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取红枣与生姜、黄芪、桂枝、芍药配合,能补气血、壮筋骨。还有桂枝汤、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都用大枣。
大枣与诸药相配,既能和胃健脾,还能矫味。特别是具有峻下逐水功效的十枣汤,将有毒药物的粉末入大枣中煎煮,可以防伤脾胃。用大枣,可以让人有力气,可以安神养血,可以健胃,可以增加食欲。
红枣常与其他食物共煮食,如生姜红枣汤,甘甜微辛,能健胃驱寒。红枣桂圆汤能补气养血,治疗心悸;红枣百合羹能润肺安神;红枣莲子羹能健脾养心。还有红枣煮熟后溶入阿胶,能止血补血,最适用于女子月经过多导致的贫血。红枣与红参同煮,可以作为肿瘤化疗中的养生茶。红枣与黄芪同煮,可以治疗黄胖人的多汗。红枣与甘草同煮,待水煮干,但食枣,可以作为瘦弱的神经症患者的日常调养剂。
清代无锡名医王旭高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用六君子汤研粉,纳入红枣之中,煎煮后让孩子吃枣喝汤,称之为药枣。现在有人介绍将红枣与红豆、红皮花生等煮食,说能补血,取色红入血之意。
红枣固然是传统保健干果,但含糖量高,同时中医认为其性味甘温,所以血糖高的人,满面红光、大腹便便的人,经常腹胀、腹痛的人,经常牙龈肿痛的人,或咽痛舌红出血的人,就不能多吃红枣了。我的血糖也不低,但是,有时面对红红的大枣,就是挡不住那甘甜的诱惑。因为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温暖的回忆。(黄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
银耳牛奶羹
摘自2024-9-2中国中医药报
出处:民间验方。
功效:滋阴,润燥,美白。用于肌肤干燥失养、暗黑、色斑。
材料:水发银耳50克,牛奶200毫升,冰糖适量。
银耳可补肺益气、养阴润燥,常用于肺虚咳喘、大便秘结,也是滋补强壮、抗衰老、美容颜的常用保健品。牛奶可润肌肤、养心肺、补虚羸、止烦渴,常饮令肌肤滋润白皙、光泽洁净。
常食此羹,可抗皱、美白、淡化雀斑和黄褐斑、缓解皮肤干燥瘙痒。风寒咳嗽者及湿热内蕴者不宜多吃。
此羹吃完后剩下的汤汁也可以直接涂抹于面部有干燥、皱纹、黧黑、色斑处,内外兼用效果更好。
(摘编自《古方中的养颜家常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
||
|---|---|---|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