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
咳嗽是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其发病原因很多,总的说不外内因、外因两种。此病一年四季可发生,以冬春季节气候多变时发病较多。
治疗本病,当辨明风寒燥热,和内伤七情及阴阳虚实。急性支气管炎多属外感咳嗽,应散风解表祛邪。慢性支气管炎多属内伤咳嗽,当辨明病因,阴虚者宜滋阴润肺,阳虚者宜健脾润肺。由外感风寒诱发的,可用《医学心悟》之止嗽散,如防风、荆芥、桑叶、薄荷。兼有发烧者,可加苇根、板蓝根、黄芩;表邪未解咯痰不爽者,可加麻黄、前胡等。感寒而发病的可用华盖散。有火的可用凉肺汤。燥热的可用清燥救肺汤或桔梗汤。因风热而诱发的可用桑菊饮。证属阴虚火盛,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咽痛者,可用补肺阿胶汤。若上实下虚,喘促气短,胸闷痰多者,可用苏子降气汤。
曾治金××,男,59岁。每年秋冬季易感冒,患咳嗽,数年前为间断患病,近3年,一年四季咳嗽不断,时轻时重,屡经治疗,迄未根治。咳时有稠粘痰,有时咯白色泡沫痰,甚则气促微喘,胸闷,舌质胖,舌苔薄黄,脉细滑,重取无力。证系肺气不宣,卫气不固,脾虚湿困。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轻度肺气肿,拟健脾,润肺,固表剂治之。
药用黄芪15克,防风10克,白术15克,旋复花10克,海浮石15克,炙前胡15克,法半夏10克,茯苓35克,细辛3克,荆芥10克,大枣10克。
水煎服。服药10剂后咳喘减轻,痰量减少,痰较易咯出,前方去荆芥,加苏子,桔梗各10克,杏仁10克,继服10剂,隔日1剂,停前药后,上午服二陈丸6克,下午服橘红丸1丸,晚服青果丸1丸。
两诊后,因煎煮汤药不便,又时值春末夏初之际,遂拟方自制丸剂,对慢性久病,取其丸者缓之,冬病夏治之意,旋复花30克,百部30克,百合30克,黄芪60克,白术30克,防风30克,生石膏60克,半夏曲30克,黄芩30克,枇杷叶30克,桔梗30克,苏子30克,白前30克,麻黄20克,橘红30克,海浮石30克,葶苈子30克,前胡30克,杏仁30克,茯苓30克,远志30克,款冬30克,甘草30克。共研细末,水泛小丸,每日早晚各服6克,温白开水送服。此丸药共服3月余,冬季咳喘未发。
益气养血,健脾躁湿法治疗不寐
陈某 男 就诊时间:2004-04-23
主诉:夜寐不佳,难以入睡反复发作20多年
现病史:患者多年来夜寐不良,长久以来须靠服用安眠药物帮助入睡.现入睡困难,纳差,大便欠畅,日2次.
舌质:舌貭淡 舌苔:苔白厚腻 脉象:沉脉,缓脉,细脉,
辨证分析:患者年老体虚,气血两虚,中气不足,气血两虚,心体失养,阴阳不调,阳不入于阴,故出现难以入睡,眠后不适,年老体虚之人,失眠证大致该从虚辨证;中气不足,脾为生痰之源,故老年人相关疾病多伴痰湿,百病多因痰作祟,故补益中气,祛湿华痰应该引起重视.
中医诊断:不寐
组成:炒白术15g,焦神曲15g,广木香5g,元胡10g,焦麦15g,珍珠母30g,首乌藤20g,茯神30g,菖蒲10g,熟枣仁20g,红枣g,太子参20g,砂仁5g
用法:7剂,一日两服,水煎服
医嘱:1.按时休息, 养成好习惯.2.睡前忌饮浓茶
中医秘方:水蛭20克,穿山甲20克,肉桂40克,熟地60克,山药50克,枣皮60克,生大黄60克,赤芍60克,桃仁80克,牛膝90克,琥珀90克,生甘草60克,川丹参120克,汉防己120克,猪苓120克,三棱90克,莪术90克,人参90克,黄芪120克,白术50克,天葵子120克,海金沙90克,木通60克 共22位名贵药材。
使用方法,共研面为丸如绿豆,每次服用10克,每天三次,饭后服用。
临床疗效,服用7-15天开始看见效果,一般30-60天痊愈,康复。
宣导通闭汤组成:黄耆15克、车前子30克、甘草20克、升麻7.5克、怀牛膝25克、淫羊藿15克、滑石25克。
主治:老年前列腺肥大。
用法:每剂药煎4次,头煎药用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每次煎成100毫升。两次混合一起,分两次,早晚餐后1小时服用。
加减:凡症见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或小便不能控制,时有夜间遗尿,神疲倦怠等可选用本方。若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0克;尿道涩痛者,加蒲公英25克、木通10克;咳喘者,加杏仁5克、细辛5克。
水蛭20克,穿山甲20克,肉桂40克,熟地60克,山药50克,枣皮60克,生大黄60克,赤芍60克,桃仁80克,牛膝90克,琥珀90克,生甘草60克,川丹参120克,汉防己120克,猪苓120克,三棱90克,莪术90克,人参90克,黄芪120克,白术50克,天葵子120克,海金沙90克,木通60克
共22位药材。
使用方法,共研面为丸如禄豆,每次服用10克,每天三次,饭后服用。
临床疗效,服用7-15天开始看见效果,一般30-60天痊愈,康复。
老年前列腺肥大2
宣导通闭汤组成:黄耆15克、车前子30克、甘草20克、升麻7.5克、怀牛膝25克、淫羊藿15克、滑石25克。
主治:老年前列腺肥大。
用法:每剂药煎4次,头煎药用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每次煎成100毫升。两次混合一起,分两次,早晚餐后1小时服用。
加减:凡症见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或小便不能控制,时有夜间遗尿,神疲倦怠等可选用本方。若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0克;尿道涩痛者,加蒲公英25克、木通10克;咳喘者,加杏仁5克、细辛5克。
作者 张志远
前列腺炎,易发生尿路病变,通行障碍,老年人转为增生肥大,表现为尿等待、排出困难、尿后淋漓,二者不同。
凡增生、肥大,切勿侧重活血化瘀、单纯消炎,应考虑益肾阴阳双补,师法《金匮要略》“虚劳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投八味丸(又名肾气丸、崔氏八味丸,即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
原方开干地黄,与后世改熟地黄有别。其比重为干地黄800克、山茱萸400克、山药400克、茯苓300克、泽泻300克、桂枝100克、炮附子100克、牡丹皮300克,炼蜜和丸,长期口服,无不良反应。山东地区常以此为基础,形成传统医疗方。
1971年遇一花甲干部,腹胀、小便难下,尿后又有滴出,且不断失禁,湿透裤子,已延续两年。嘱其专吃八味丸试之,三个月期限,结果功力很佳,竟然水到渠成,基本治愈。
本文摘自《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