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胎儿在胞宫中通过脐带接受母体供给营养来生长发育。薄智云认为,胎儿娩出后脐带虽被切断,但这一先天供养系统依然存在,即“先天经络系统”,并据此提出“神阙布气假说”,认为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有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通道,存在着全身高级调控系统,这就是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腹壁浅层为全息系统,可以找到与人体各部位应答关系明确的全息位置;腹壁中层为传统经络系统;腹壁深层存在八廓系统,八廓的每一个方位代表一个脏腑。因此,腹针的针刺深度分浅、中、深即天、地、人三部,深刺地部八廓系统可调理脏腑功能,中刺人部经络系统可疏通经络,浅刺天部全息系统可治疗病变局部。当疾病发生时,通过针刺相应层次,就能达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目的。
女性生理及妇科疾病病因病机
胞宫与脏腑和冲、任、督、带脉有着密切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是女性生殖之本;肝藏血,主疏泄而司血海,能调节胞宫气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胞宫行经、胎孕提供了后天保障;冲、任、督脉同起胞宫,谓之“一源而三歧”,带脉环腰一周,总束诸经,与冲、任、督脉交会,四脉与胞宫密切联系,尤以冲任二脉为主。
妇科疾病多责之于冲任二脉失调。《内经》云:“冲脉为病,女子不孕”“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女子以冲任二脉为本,冲任二脉气血充盈、畅通是行经、摄精、胎孕的前提条件。妇科诸病有“病在冲任二脉,当责之于肝脾肾”之说。冲脉为病多责于肝,任脉为病多责于肾,冲、任气血不足多责于后天脾胃。
腹针治疗妇科病优势
腹腔内脏腑集中,且腹部经络分布广泛,穴位密集。因此,腹针调理脏腑功能有很大优势。
调理病变脏腑的功能,是腹针治疗妇科病的优势之一。根据脏腑辨证,深刺八廓系统不同的方位,可调理病变脏腑的功能。冲、任二脉的腹部腧穴是腹针疗法基本处方的首选穴位,如任脉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腹部冲脉的循行等同于胃经、肾经,胃经、肾经的腧穴可以直接治疗冲脉的疾病,如胃经的滑肉门、天枢、外陵、水道、归来,肾经的商曲、气旁、气穴等。
调理冲任是腹针治疗妇科病的优势之二。腹针疗法基本处方的主要腧穴均为调理冲、任的穴位,这些腧穴中刺人部,就可疏通冲、任二脉,冲任畅通、气血充盈,则月经顺调,胎孕可成。胞宫包括子宫、卵巢及附件等女性生殖器官,水道位近子户穴,可以益气养血、充养胞宫,是治疗妇科病的经验穴。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疏通胞宫,是腹针治疗妇科病的优势之三。下风湿点位近卵巢穴,可以理气活血、消炎除湿、调理卵巢功能,这些穴位浅刺天部,刺至病所,可以直接疏通胞宫。腹针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理脏腑、冲任和胞宫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妇科病的目的。
妇科病的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治疗妇科病的病种覆盖经、带、胎、产诸证,治当调理脏腑、充养冲任、疏通胞宫。基本处方: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滑肉门、外陵),调脾气(大横)。可根据不同病变配合中极、天枢、水道、归来、下风湿点等穴。引气归元中之中脘、下脘具属胃脘,为后天之本,四穴并用具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能补益气血、养肾填精;腹四关为胃经腧穴,阳明经多气多血,具有调理冲任的作用;脾经的大横穴具有健脾燥湿的功能,三者配合具有调理肝脾肾三藏,疏通冲任二脉气血的作用。再配合中极、天枢、水道、归来、下风湿点等穴调理胞宫,则妇科诸病可医。
典型案例
案例一:
李某,女,38岁,2018年6月初诊。患者月经先后不定期一年余,本次月经推迟一月未至,头脑昏沉,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全身酸困,四肢厥冷,饮食、睡眠欠佳。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厚,脉弦细。证属肝郁脾虚,气血失调。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处方: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双侧)、外陵(双侧)。针刺加腹部艾灸,患者次日来诊例假已来,继续调理5次,7月月经如期而至。
案例二:
张某某,女,16岁,2019年3月初诊。患者14岁月经初潮,每次行经前及经期小腹疼痛伴腰骶部坠胀,时轻时重,甚者疼痛难忍,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查体:体质较瘦,小腹部压痛、冰凉,色质淡,脉弦沉细。证属肾虚寒凝,气滞血瘀。治宜补肾活血,温经止痛。处方: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外陵(双侧)、水道(双侧)、下风湿点(双侧)。针刺加腹部艾灸,治疗后疼痛即止,继续治疗3次,4月行经轻微疼痛伴小腹坠胀,继续治疗3次,5月行经未再出现疼痛。(朱文罡)
腹针疗法是一种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整脏腑,疏通经络,从而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方法。腹针疗法的奇效基于人体以神阙穴(肚脐)为中心的先天经络系统。
腹针疗法的特点主要是无痛、安全、速效。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DAsXP6KkxhQ4Z7SYROva9Gx0pwaOs2OGUqeRMf9yjEcianP29qHPGMsQwc8iclfp4m3OxoCeKxj8m5dktJnrRjKg/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腹部不仅包括了内脏中的许多重要的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气血向全身输布,也是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
因此其治疗内脏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疗效显优势。
其治疗体系为以腹部的肚脐为中心进行调控,因为人在出生前,脐带是维系生命的纽带,人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脐带的输送。腹部又是五脏六腑会聚的地方,所以采取腹部穴位治疗可调整全身的经络,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腹部的神阙经络调控系统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7QRTvkK2qC6Yug6l5lkg61bztM1fGp1lj1icZr1B5TjprqQkZbjP28neavLrAG4gCyeOep5eeyibyYxXK6vgvXicQ/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人之始生,生于脐与命门,乃为人体十二经脉生长,五脏六腑形成之根柢也,脐者,肾间之动气也,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内走脏腑经络,使百脉和畅,毛窍通达,上至泥丸,下至涌泉。脐带是人体化生前形成的最初始的通道和最缜密的“信息储备”调控系统,胚胎的形成是通过母体→脐带→供给的气血精微而成形的。在这一过程中脐带不仅是供给营养的通道,而且会收集一些信息并储备,适时调节控制各组织器官物质输出补给,因此腹部的神阙经络调控系统成形于胚胎期,此乃为我们人体经络系统的母系统。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DAsXP6KkxhQ4Z7SYROva9Gx0pwaOs2OGahRlM77C213guwdDicayxZ9TCGOBfuFrxD7OZib7ck8IJVPnrG8mDccA/
胎儿出生后这一早期的经络系统虽不再利用。但其在人体腹壁浅层形成的早期经络通道及其结构依然存在,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自身信息储备亦日趋丰满。医者通过脐腹部母系统施术,使之一步到位即“刺至病所”立起沉疴,病退人安。
腹针疗法临床适应症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7QRTvkK2qC5Ae7TL0ribktKWDdib4Lv47xsog4G72hP4TiceEfibZ8KibSDBg2SRNvDzOa8abYBLdQQNRY3tkZMIrfg/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该疗法治疗范围广,涉及病症多,落枕、头痛、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痛经、膝关节炎、网球肘、单纯性肥胖症、失眠、脾胃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中风后遗症、长期便秘、反复口腔溃疡、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疾患、带状疱疹后遗痛等急、慢性痛症及各类亚健康状态的调理。
1.什么是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机阴阳,实现人体阴阳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
2.腹针疗法的原理
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其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腹部不仅包括了内脏中的许多重要的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气血向全身输布,也是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因此其治疗内脏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疗效显优势。
其治疗体系为以腹部的肚脐为中心进行调控,因为人在出生前,脐带是维系生命的纽带,人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脐带的输送。腹部又是五脏六腑会聚的地方,所以采取腹部穴位治疗可调整全身的经络,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3.腹针疗法的特点
1. 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理论)。
2. 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
3. 方法上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精髓,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
4. 使用上无痛、安全、有效成为腹针疗法一大特色,患者乐于接受。
5. 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特点。
4.腹针疗法的治疗范围
该疗法治疗范围广,涉及病症多,过敏性鼻炎、痛风、哮喘、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糖尿病、失眠、抑郁症、耳鸣、耳聋、胆囊炎、胰腺炎、中风后遗症、黄褐斑、青春痘、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帕金森、肥胖症、阳痿、胃肠疾患、肠易激综合征、长期便秘、反复口腔溃疡、儿童假性近视、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疾患、颈腰椎膝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网球肘、偏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等绝大多数疼痛病症均有显著疗效。
5.腹针疗法选用针具
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Φ0.22mm、Φ0.20mm、Φ0.18mm;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6.腹针疗法的取穴方法
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7.腹针疗法的针刺方法
1、针刺手法。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1)进针。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2)行针。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
(3)出针。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
8.禁忌症
1、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2、孕妇。
3、急腹症。
4、腹部肿瘤。
5、针刺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患者。
9.腹针疗法注意事项
1、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者对腹针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饭后半小时后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应空排大、小便。
3、天气寒冷时针刺完成后,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10.腹针常用基本处方
是腹针治疗用以调理脏腑机能、疏通经络、清热解毒和治疗各部位疾病非常有效的基本处方。也是腹针治疗各种常见病中的难治病、慢性病以至疑难病症的基本处方。
二十四个穴。
中脘(脐上4寸);下脘(脐上2寸);水分(脐上1寸);神阙(脐中);气海(脐下1.5寸);关元(脐下3寸);中极(脐下4寸);商曲(脐上2寸,旁0.5寸);石关(脐上3寸,旁开0.5寸);阴都(脐上4寸,旁开0.5寸);气穴(脐下3寸,旁开0.5寸);滑肉门(脐上1寸,旁开2寸);天枢(脐旁2寸);外陵(脐下1寸,旁开2寸);大巨(脐下2寸,旁开2寸);水道(脐下3寸,旁开2寸);大横(脐旁4寸);气旁(脐下1.5寸,旁开0.5寸)。
上风湿点(脐上1.5寸,旁开2.5寸);上风湿外点(脐上1寸,旁开3寸);上风湿上点(脐上2寸,旁开3寸)。
下风湿点(脐下1.5寸,旁开2.5寸);下风湿下点(脐下2寸,旁开3寸);下风湿内点(脐下1.5寸,旁开1.5寸。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mXSPZ57SlMIa606o1UD5jic5RDlOuIxQCECia7ZANA9V5icRj8coKpVCiblz9PgjhfeKsbyxxjricHyoS9FOfhEJ2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mXSPZ57SlMIa606o1UD5jic5RDlOuIxQp4wEQF3cuJGYTcZYS0AibVoERxk1Bib4mLu4cgZ8lPz4RPOKU1KofZX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腹部经穴图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mXSPZ57SlMIa606o1UD5jic5RDlOuIxQSngpesyZITbneiadv0wM9NhRXhcWc6oxmMia6Zicic7g8Vic0cIgwVOiaaI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腹部经外奇穴图
11.腹针常用处方
1、头痛:处方:1中脘M、2阴都S。辩证加减:外感头痛:曲池(双)或十二井放血。血虚头痛:气海、天枢(双)。瘀血头痛:气海、关元、滑肉门(双)。: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mXSPZ57SlMIa606o1UD5jic5RDlOuIxQOCa5WNrdQMxFzmeAx0FwC4QcsM5xQJpUxNWJGl3KrKwoaoDYgHRzM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13、消化性溃疡处方:(1)中脘D。(2)下脘D。(3)水分
M。(4)气海D。(5)关元D。(6)天枢M(双侧)。辨证加减:(1)十二指肠溃疡加:梁门(右侧、中刺)。(2)嗳气、泛酸加:上脘(中刺)。14、慢性肠炎处方:(1)中脘D。(2)下脘D。(3)腹泻M。(4)关元D。(5)天枢(双侧)M。加减:小腹胀痛:加大巨M(双侧)。便溏、水泻:加水道M(双侧)。脾胃虚寒型:加大横M(双侧),神阙温灸。15、胆囊炎处方:(1)中脘D。(2)下脘D。(3)气海D。(4)关元D。(5)天枢(双侧)M。(6)上风湿点S(右侧)。辨证加减:急性胆囊炎:加大横M(右侧)。消化不良:加天枢下M(右侧)。便秘:加加天枢下M(左侧)16、上呼吸道感染处方:(1)中脘S。(2)下脘S。(3)上风湿点M(双侧)。辨证加减:咽部疼痛:加下脘下S。高热不退:加气海M、关元M。
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接受腹针疗法。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4BY4nn87ITkYibXSrg4akQicFianNJCG2W3iaKXPXwZkxWQF5Dth5XkjRDxFr7coiajCXeKoKL1jqLT501iazy11pxXw/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禁忌症:
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孕妇、急腹症、腹部肿瘤、针刺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或感染患者。
张锡纯治血枯经闭方药特色
(2023-02-22
07:58:11)[编辑][删除]
时间:2023-02-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谢妍
张锡纯精于医学,对古典医籍深有研究,遵古而不泥古,主张中西汇通,制方用药有独到之处,自制方剂甚多,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其注重实践,讲求疗效,所载方药用于临证颇有效验,备受业界推崇。笔者结合张锡纯医案及各家阐释,整理归纳张锡纯治疗血枯经闭之经验及特色。
案一
治室女月闭血枯,饮食减少,灼热咳嗽。炒白术三钱,生怀山药一两,生鸡内金二钱,龙眼肉六钱,山萸肉四钱,枸杞果四钱,玄参三钱,生杭芍三钱,桃仁二钱,红花钱半,甘草二钱。灼热不退者,加生地黄六钱或至一两。咳嗽者,加川贝母三钱,米壳二钱。泄泻者,去玄参,加熟地黄一两,云苓片二钱,或更酌将白术加重。服后泻仍不止者,可于服药之外,用生怀山药细末煮粥,掺入捻碎熟鸡子黄数枚,用作点心,日服两次,泻止后停服。大便干燥者,加当归、阿胶各数钱。小便不利者,加生车前子三钱(袋装),地肤子二钱,或将芍药加重。肝气郁者,加生麦芽三钱,川芎、莪术各一钱。汗多者,将萸肉改用六钱,再加生龙骨、生牡蛎各六钱。
按《内经》谓:“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在女子为不月。”夫二阳者,阳明胃腑也。胃腑有病,不能消化饮食,推其病之所发,在于心脾。又推其心脾病之所发,在于有不得隐曲(凡不能自如者,皆为不得隐曲)。盖心主神,脾主思,人有不得隐曲,其神思郁结,胃腑必减少酸汁(化食赖酸汁,欢喜则酸汁生者多,忧思则酸汁生者少)不能消化饮食,以生血液,所以在女子为不月也。夫女子不月,或因胃腑有病,不能消化饮食。治之者,自当调其脾胃,使之多进饮食,以为生血之根本。故方中用白术以健胃之阳,使之瞤动有力(饮食之消亦仗胃有瞤动)。山药、龙眼肉以滋胃之阴,俾其酸汁多生。鸡内金原含有酸汁,且能运化诸补药之力,使之补而不滞。血虚者必多灼热,故用玄参、芍药以退热。又血虚者,其肝肾必虚,故用萸肉、枸杞以补其肝肾。甘草为补脾胃之正药,与方中萸肉并用,更有酸甘化阴之妙。桃仁、红花为破血之要品,方中少用之,非取其破血,欲藉之以活血脉、通经络也。至方后附载因证加减诸药,不过粗陈梗概,至于证之变更多端,尤贵临证者因时制宜耳。诚如“临证调方者,必须细心斟酌,详审病机,随时体验,息息与病机相符,而后百用不至一失也。”
土居中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张锡纯在女科临床中,注重对脾胃的调理,而调理脾胃用药则推崇山药、白术。但在培补中州脾胃的具体用药上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阴血虚者,则多重用山药,而少用或不用白术。如上方(资生通脉汤)及治虚劳闭经的理冲汤,皆重用山药为君以补脾气,益脾阴,而少佐白术以助脾阳。一般脾气虚或下陷崩漏者,则重用白术,如治崩漏的安冲汤、固冲汤。
方中生山药、生鸡内金、生杭芍皆为生品,山药“其蛋白甚多,宜用生者煮汁饮之,不可炒用。炒之甚则蛋白焦枯,服之无效”,“鸡内金含有稀盐酸,不但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张锡纯强调鸡内金必生用方可起效,炒熟之后便无效,乃张锡纯用此药之心得。张锡纯喜用生药,认为用生药可避免失去药物之本性。中药生用力量大、疗效好,经煅制反失去本性,药效丧失或出现不良作用。他对于许多药物如山萸肉、白术、龙骨、牡蛎、石决明、水蛭等,都主张生用。他在固冲汤中用生龙骨、生牡蛎,活络效灵丹中乳香、没药皆为生用,俱因“乳香、没药最宜生用,若炒用则流通之性顿减”。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共收编其自创方174首,明确标注需要生品或鲜品的药品占三分之一以上。如山药、黄芪、石膏、赭石、麦芽入汤剂,更是尽用生品。张锡纯具有丰富的临证实践,对生品入汤剂疗效体会甚深,见解独特,不主张盲目炮制,尽可能保存其生品天然的四气五味及升降沉浮之属性,不使药物的功效消失或减轻,反映了他深厚的现代中药药理学养。
案二
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服此汤十余剂后,虚证自退,三十剂后,瘀血可尽消。亦治室女月闭血枯。并治男子劳瘵,一切脏腑癥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生黄芪三钱,党参二钱,于术二钱,生山药五钱,天花粉四钱,知母四钱,三棱三钱,莪术三钱,生鸡内金三钱。用水三盅,煎至将成,加好醋少许,滚数沸服。服之觉闷者,减去于术;觉气弱者,减三棱、莪术各一钱;泻者,以白芍代知母,于术改用四钱;热者,加生地、天冬各数钱;凉者,知母、花粉各减半,或皆不用。凉甚者,加肉桂(捣细冲服)、乌附子各二钱。瘀血坚甚者,加生水蛭(不用炙)二钱。若其人坚壮无他病,唯用以消癥瘕积聚者,宜去山药。室女与妇女未产育者,若用此方,三棱、莪术宜斟酌少用,减知母之半,加生地黄数钱,以濡血分之枯。若其人血分虽瘀,而未见癥瘕,或月信犹未闭者,虽在已产育之妇女,亦少用三棱、莪术。若病人身体羸弱,脉象虚数者,去三棱、莪术,将鸡内金改用四钱,因此药能化瘀血,又不伤气分也。
按上方(理冲汤)选用补气之参、术、芪,与既善破血又善调气之三棱、莪术配伍。张锡纯说:“余于破血药中,独喜用三棱、莪术者,诚以其既善破血,尤善调气。补药剂中以为佐使,将有瘀者瘀可徐消,即无瘀者亦可借其流通之力,以行补药之滞,而补药之力愈大也。”而“参、芪能补气,得三棱、莪术以流通之,则补而不滞,而元气愈旺”。三棱、莪术相伍,消冲中瘀血,恐其有过于猛烈伤正之弊,故又配伍党参、黄芪诸药益气健脾,既逐瘀血又不伤损气血;而党参、黄芪补气,得三棱、莪术流通之力,补而不滞,元气愈旺,愈能鼓舞三棱、莪术化瘀消癥。二者相得益彰,使补而不滞,消瘀血而不伤正,是一首调气、补虚、活血、消瘀之良方。除此之外,三棱、莪术通达之力与党参、黄芪补益之品,犹有调经健脾、开胃进食之效。张锡纯认为治疗妇女血枯经闭不行,若使其饮食增加、身体强壮,则经水自通复来。故无论何病,凡服药之后饮食渐增者皆易治,饮食渐减者则难治。
张锡纯临证组方严谨,药味少,用量大,针对性强,立意明确,配伍巧妙,善用对药(如乳香与没药,鸡内金与山药,茜草与海螵蛸等),并着重指出对药配伍原则:“取其药性化合,借彼药之长,以济此药之短。”上方中三棱与莪术的配伍,张锡纯在临床上对一切癥瘕积聚、气郁、脾约、满闷、痞胀、不能饮食者,均以此对药为主立方。三棱、莪术皆辛温,被张锡纯誉为“化瘀血之要药”,治疗女子癥瘕、经闭不行之女科疾患,效果甚佳。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盛赞其效“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瘀血阻遏冲任,可致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经行腹痛,故祛瘀可启闭通经、消癥散结。张锡纯认为瘀血重症,往往是日积月累而成癥瘕之病,若用一般活血化瘀药,有鞭长莫及之虞,此时必须用破血祛瘀药,才能重捣巢穴。三棱、莪术均有破血祛瘀、消积止痛之功,一般医家畏其药峻不常用,而张锡纯经临床体验,认为莪术破气中之血,三棱破血中之气,二药同用,有相得益彰之妙。三棱、莪术治疗女子瘀血之症,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而其他猛烈开破之品反不能建此奇功。
张锡纯在妇科疾病中应用活血化瘀药,广泛而有法度,颇具特色。如上方(理冲汤)用治瘕,若“其人坚壮无他病,唯消瘕积聚者”,方用三棱、莪术消积破瘀。倘瘀血坚甚,尚可加水蛭以增强消破之力;若“病人身体羸弱,脉象虚数者”,则去三棱、莪术,加重生鸡内金之量,俾化瘀而不伤气。张锡纯认为:“女子月信,若日久不见,其血海必有坚结之血。”治疗该病,如只知用破血通血之药,往往其病未去,正气已先受伤。因此,必须选用性味平和,化瘀血而不伤正气之药久服,方能奏效。而“鸡内金性甚平和,善消有形郁积,服之既久,瘀血之坚结者,自然融化”。如其治一室女,患劳一年余,月经日久不见,体质羸弱,用资生汤加减10余剂,方中鸡内金为必用之药。因此,对女子月经久闭不至,“唯善用鸡内金者,则治之多能奏效”。若月水闭而瘕,旷日已久,瘀血坚结,其脉不虚者,则用生水蛭为末服,使“瘀血默消于无形”,但气血已亏损者,尚宜佐用补助气血之药。凡遇阴虚有热之证,于方中重用黄芪、知母,莫不随手奏效。盖人禀天地之气以生,人身之气化即天地之气化。黄芪温升补气,乃将雨时上升之阳气也;知母寒润滋阴,乃将雨时四合之阴云也。黄芪、知母二药并用,大具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谢妍 三亚学院健康产业管理学院)
丹道中医决生死秘要——击打八虚的拍痧疗法
拍打八虚不仅仅是单纯地治疗这些小病小痛的,还是治疗重大疾病的“八把半锁”。“八”是指人体的八个关节,即两肘、两腋、两髀、两腘这八把锁,其中的半把锁,则是指人体的会阴穴,这八把半锁是人体的生死锁、救命锁。
记得小时候,夏天中暑了,恶心、头晕、呕吐,当时在农村缺医少药,没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母亲常常找一根松紧带,绑在肘关节上面,然后在肘关节的上面用力拍打,拍打到发紫,甚至能看到一根青筋,然后找一根缝衣用的针,简单地消毒后在肘关节处有静脉的地方扎针,一针下去,一股黑血就冒了出来。挤尽这股黑血,血就慢慢变红了。这时,中暑后的恶心、呕吐、心慌的感觉也就慢慢地消失了。
小的时候,我对这些民间的治疗方法并不是很在意,不单是中暑,有的时候,身体不舒服了,嗓子疼了,老人也会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治疗。长大以后,觉得这样的方法不是很科学,慢慢地就有了抵触和排斥的心理,有的时候,患了一些急症,来不及就诊时,还会用老人的这些方法治疗,效果依然很不错。可是此时我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和奥秘,只觉得是家里传下来的土方法而已,并未在意。直至学医多年后,才发现原来老人家用的这些方法并不是土招,而是有所本的。在《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中的一段话,让我看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治疗方法:“黄帝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小时候在肘关节上捆个带子,然后用力地拍打刺血,不就是将肺心之邪从此处清除体外吗?看到此处,对老人的这些治疗方法疑释顿消。
老人家今天已经七十多岁了,有时候身体不适,她仍然会把我找来,告诉我她身体哪不舒服,让我给她刮刮痧、扎扎针、拔拔罐。治疗完了,看着老人一身轻松的样子,我内心也很欣慰。有时也会随便和老人家开个玩笑:“您学的那些东西不全呀,我现在学了八个方法。”老人睁大眼睛问我:“你那八个方法都是些什么东西啊?快给我说说!”
我故作神秘地把八虚的知识给老人讲了讲,老人听后笑笑说:“有道理,是比我这儿多两手。”
其实我在学医的道路上,虽然小时候就立志学医,但还是受母亲的影响颇多。老人虽然没有文化,但实际上是个很聪慧的人。在农村时,她跟着上一辈的老人学习了很多民间治病的好方法。比如刺血、揪痧等,其中最绝的一个方法是治疗肝病,效果很好。有时街坊邻居摔了碰了,只要没骨折,老人就用一些简单的手法搬搬拧拧的,揉捏几次之后,大都能好起来。这些方法在我小时候看都是没有什么道理的,现在反过头再来琢磨,其实都是有医学出处的,只不过我不曾留意而已。这些方法里,有些是古法,有些则是古法的变种。而使用起来,尤能体现出简便廉验的法则。
其实,拍打八虚不仅仅是单纯地治疗这些小病小痛的,还是治疗重大疾病的“八把半锁”。“八”是指人体的八个关节,即我在下文中要重点讲的两肘、两腋、两髀、两腘这八把锁,其中的半把锁,则是指人体的会阴穴,也就是我在上本书中提到种阳秘法的时候说到过。这八把半锁是人体的生死锁、救命锁。
后面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古法今用的融养生保健治病于一体,而且还是最简单有效的丹道中医决生死秘要的八虚击打疗法。
【养生有道——中医小知识】
民间有很多治病的好偏方,非常管用,这些方法随着西方医学一切以科研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为主以后,慢慢地就把它逐渐淘汰了,说这些方法不科学。但就是这些看似不科学的小土方,影响着我们的祖祖辈辈。
我家养了一只小狗叫淘淘,女儿很喜欢它。有一次她和淘淘玩时忽然问我:“爸爸,我们同学都讲中医很神奇,中医可以包治百病吗?”
我毫不犹豫地说:“中医可以说能包治百病。”
“这么厉害啊,什么病都能治?那中医能治狂犬病吗?狂犬病发作了死亡率是百分之百呢……”女儿挑衅我。
我就跟她讲,最好不要让小狗咬了,咬完了以后如果怕水、怕光那就坏了,因为咱们中医古籍里面记载狂犬病不叫狂犬病,叫疯狗咬伤。这种病是有很多的方法治疗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狗咬了人以后从狗的脖颈部位剪一点毛烧成炭敷在被咬的地方就可以。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一个有毒的中药叫“斑毛”,吃进去后通过尿把毒排出来。有人说了,狗毛剪下来敷了也不卫生。也有人说这种方法没有科学根据,但事实上这些看似没有道理的治病方法,是很有效的,就像很多小偏方,看似没有什么道理,但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黄帝内经使用手册2——补足先天气运旺》一书已出版,现可在以下网上书城购买:
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808884&ref=product-0-A
卓越网: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sr_1_9?_encoding=UTF8&s=books&qid=1267684070&asin=B003A2JL00&sr=1-9#
《黄帝内经使用手册1——阳气启动人体大药》一书可在以下各大网络书城购买:
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497106
卓越网: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qid=1236603067&ref=SR&sr=13-1&uid=168-1452053-1891468&prodid=bkbk939159
也请朋友们关注我在天涯的帖子,链接地址: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5004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