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口服液
(2023-02-17 04:33:45)
疏风解表
清热解毒
摘自2023-2-16中国中医药报
尚学瑞
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
双黄连口服液是老少皆知的中成药,有人说它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有人说它是治疗感冒、发烧的居家必备良药,各种感冒都管用。那么,这些说法是真实的吗?双黄连口服液该如何正确使用呢?下面一起来了解。
组成与功效
双黄连口服液由金银花(别名双花)、黄芩、连翘三味药加辅料蔗糖制成,取三药首字而命名。本药的主要功能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痰黏或黄、咽痛、头胀痛、口渴、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研究制定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指出,双黄连可用于治疗“症见咽痛明显,发热、肌肉酸痛、乏力、或咳嗽”的新冠感染者。
方中金银花为君药,其性味甘寒,芳香疏散,善解肺中热邪,又可清心胃之热毒,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良药。黄芩苦寒,长于清肺热与上焦实火,并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连翘味苦,性微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透表达邪,长于清心火而散上焦之热,二者共为臣药。全方药少而力专,以寒性药直折邪热,突出辛凉解表、清热泻火,是《黄帝内经》“热者寒之”治法的具体运用。
药理学研究证实,本药含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汉黄芩素等活性成分,有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如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种流感病毒)作用。现代还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腮腺炎、急性咽炎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服法及禁忌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每支装10mL,口服一次2支,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目前市售的同成分品种还有合剂、颗粒、胶囊、片剂等多种剂型,请按说明书服用。糖尿病患者可选不含糖的剂型。
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也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寒者慎服。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者不适宜服用本药。过敏体质者慎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发热体温超过38.5°C者及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者,应去医院就诊。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慢性病者,年老体弱者及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清热解毒祛风治面部热毒瘀肿
(2023-02-19
14:00:10)[编辑][删除]
时间:2019-06-1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何钱
何苗
张某,女,39岁。初诊日期:2012年5月25日。因美容而行下颌部及两颧皮下肌肉挂线手术,术后数小时面部肿胀疼痛,眼不能睁,体温38.6,白细胞12500个/mm3,中性90%。经用先锋霉素等抗生素静脉用药1周,未见明显疗效。诊治时面部肿胀,下颌及颧部突起,眼不能睁,口不能尽开,轻微咀嚼亦疼痛难忍,仅能进流食,两颌下及耳后淋巴结肿大,低热不退,出冷汗,两耳内亦疼痛而有蒙塞感,小便色黄,精神疲乏,烦躁不安,舌红苔薄黄,脉细弦数,考虑热毒兼挟风邪,拟下方清热解毒祛风。
处方:银花30g,紫花地丁30g,羌活9g,防风9g,僵蚕9g,生甘草12g,连翘15g,蒲公英30g,白芷9g,薄荷9g,炒牛蒡子9g。3剂,水煎日分3服。
二诊:服药后局部肿胀疼痛明显缓解,但精神疲倦身困,整日思睡,食纳少味,脉细濡,舌淡暗,苔灰白厚腻,此湿气重,中气伤,血有瘀滞。拟下方:连翘30g,法夏15g,炒枳壳9g,荆芥9g,炒谷麦芽各15g,羌活9g,苍术12g,防风9g,薏苡仁30g,川芎9g,白芷9g,云苓15g。
三诊:疼痛肿胀完全缓解,双颌下及耳后淋巴结已正常,小便清,饮食增,精神大有好转,腻苔已退,以参苓白术散善后。
按:凡头面部因创伤肿胀疼痛者,必兼有风,白芷、羌活、防风等辛苦微温药可以散风热,清头目,消疮肿,止疼痛,故合用于清热解毒之五味消毒饮。本例或因银花、地丁、公英等苦凉药量稍大,或素来系气虚湿盛体质,脾胃阳气或有损耗,服药后热毒退而痰湿重,气机遏阻,血脉不畅,故二诊方祛湿祛痰,行血散风,因恐有余热之毒深伏,故选用连翘一味重用。连翘微寒,去上焦热而为疮家要药,微可发汗利尿,善清热而去湿郁之毒。(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何苗 贵州中医药大学)
清热泻火解毒 化瘀凉血止血
一清颗粒
摘自2025-3-19中国中医药报
尚学瑞 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
春天阳气升发,气候干燥多变,人很容易上火。如果出现喉咙痛、牙龈肿、长痘痘、大便干等不适,可能是中医所说的“实火”。有一款中成药叫一清颗粒,是常用的清泻实火药。
组方与功效
一清颗粒源于经方泻心汤。《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云:“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原方由大黄、黄连、黄芩组成,用于治疗“热盛吐衄”,通过苦寒清泄,使火降而出血止、心神安。虽然后世对经文的内容有不同见解,但对经方的泻火止血功效却一致认可,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中成药一清颗粒沿用泻心汤成分,以黄连、大黄、黄芩3味中药,加辅料蔗糖、糊精而制成。本药有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之功,用于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或高热、面红耳赤、口渴欲饮、口臭、睡眠不安,或腹痛腹胀、大便秘结、尿黄赤,或面部痘疹(局部红、肿、热、痛)、口疮(口舌发红、起小疱或溃烂、疼痛、灼热)、咽喉红肿疼痛、牙龈红肿、目赤肿痛,舌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数或滑数有力。对热灼血络引起的吐血、咯血、衄血、便血等,也可应用。药理学研究发现,本药有明显的抗炎、抗菌、抗病毒、解毒、解热、止血、通便等作用,也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急性口炎、口腔溃疡、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牙龈(周)炎、消化性溃疡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精神分裂症、失眠、脑卒中、干燥性鼻炎、痔疮出血等属火毒血热者。
中医把上火分实火和虚火,实火指体内邪火炽盛而引起的湿热证,而虚火多由于阴液亏虚所出现的阳气偏盛的虚热状态,二者的症状和治疗有别。本药针对的是实火,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方中大黄苦寒,既可清热泻火解毒,又能化瘀凉血止血,为君药。黄芩味苦可泻肺胃之火并解毒,性寒可清热凉血而止血;黄连性亦苦寒,可泻心火,解热毒,共为臣药。三药合用,以苦寒直折邪热,功专力宏,使邪火热毒一清了之,故以“一清”名之。
需要指出的是,还有一款名气很大的成药叫三黄片,组方与本药相同,只是用了黄芩、黄连的活性提取成分黄芩浸膏、盐酸小蘖碱,功效与此药大同。
服法及禁忌
本品为黄褐色的颗粒,味微甜、苦。每粒装7.5克,口服,一次1袋,一日3~4次。目前市售的同成分品种还有胶囊、软胶囊、片剂等剂型,按说明书服用即可。
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食物,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阴虚火旺者慎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脾虚便溏者以及严重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出现腹泻时应酌情减量。扁桃体化脓发热超过38.5时,或出血证出血量过大者,或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者,应去医院就诊。本品不可过量、久用。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