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延缓衰老的良方
(2023-01-31 03:57:09)
进入老年,究竟是清静休养好,还是勤奋用脑好?这虽受各人个体差异、生活习惯、阅历不同而不能千篇一律,但国内外有关学者一致认为:老年人除了应该保持良好的习惯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尽可能地多动脑、多动手。
常言道:“脑怕不用,身怕不动。”研究发现,人在进行体力和脑力劳动时,其大脑血管常处于舒展状态,大脑细胞得到充分供血、供氧。如果能合理利用大脑,不但不会减短寿命,反而有利于延缓衰老。
勤奋好学之人,往往远离“酒、色、财、气”,不易沾染恶习,可以避免“恙嗔之心”“愠怒之气”的干扰,自然有利于身心健康。美国心理学博土雷米曾经发现,外出工作的妇女要比家庭妇女患病率低。进而得出结论:勤奋工作有益健康。
许多热爱事业并有成就的人,常常会觉得最难忘的时光往往在艰苦工作的时候。工作在人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起了桥梁,使人们能与社会广泛接触,参加集体活动,得到友谊、温暖和真诚。这对身心健康大为有益,因而使人不容易患病。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的故事也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械记忆力虽逐渐减弱,但由于知识积累和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智力的自然衰退并不显著。我国唐朝名医孙思邈的医学巨著《千金要方》,是他在100岁时完成的;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重要农业科学著作《农政全要》,是在63岁时才动笔写的。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教授在80岁高龄时开始写《中国哲学史新篇》,直到这本著作写完后才与世长辞,享年95岁;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在71岁时完成了长达20万字的著名小说《复活》撰写;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第1033项专利,是在81岁取得的。
可见,勤奋好学、积极用脑、热爱生活,是对自己生命、前途、事业充满信心、活力和勇气的表现,往往会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对身体起到一种良性的、有益的刺激作用,同时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脏腑功能,既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还可延长生理寿命。然而社会上有些老年人退休后,刚过60岁就自认“风烛残年”,失去进取心、精神懒散、无所事事,以至削弱了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使身心憔悴,过快衰老。
勤奋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生活方式、工作方法,但也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讲究劳逸结合,量力而行,绝不能过分紧张,超负荷工作,更不能思虑过重,操劳过度,以防积劳成疾。老年人平时要注意科学饮食、均衡营养、生活规律、起居有常;保持心情舒畅、精神快乐;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延缓衰老、健康长寿之目的。(陈日益)
唱戏是延年益寿的好方法
春暖花开,在公园的亭子或大树下,常有一些老年人聚在一起学唱戏,自拉自唱,精神奋发、其乐无穷。人到老年,尤其退休后,在家闲来无事,每天唱上几段,既可以丰富晚年生活,又能开心健身利养生。具体来说,老年人学唱戏对健康长寿有以下好处:
益智延年 学唱戏首先要背戏词和曲谱,记不住词曲就唱不好戏。老年人的记忆力逐渐减退,词曲学会了常容易忘记,这就需要反复记忆,而每记一遍就好像给脑子做一次“健脑体操”。俗话说“脑子越用越灵”,经常学唱戏、记词曲,无形中锻炼了记忆能力,能有效缓解老人记性及智力的衰退。
锻炼肺活量 戏曲唱腔大多高亢、激昂,演唱时喉咙和胸部呼吸肌都要用力,唱戏使呼吸肌和膈肌得到锻炼,人的肺活量逐渐增大。肺活量大了,吸进新鲜空气多,能促进新陈代谢,防治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等。
陶冶情操 戏曲中的唱词简洁明了、押韵合辙,声调有高有低,节奏有快有慢。演唱者身入其境,旁听者清心悦耳,有利排除杂念、释放压力、声临其境,让人的气质和风度得到提高,仪态仪表也更好。
心情愉悦 唱戏有助于情感通畅,让人忘却一切烦恼,很好的舒缓情绪。有关研究证明,伤心、愤怒等不良心态,会使人体产生很多危害健康的物质,而唱戏恰恰能将这些物质排除。大声唱戏对强迫症、抑郁症等有辅助治疗作用,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疗法。学习唱戏过程中,老人们通过互相交流,沟通了彼此,互相认同,结交更多朋友,尤其是参与合唱时,还能增加集体协调性,提高社交能力;同时在愉悦心情之余,还能减少孤独感,使精神生活更充实。因此,老人们经常唱唱戏,能保持愉悦开朗心境,是养生一大法宝。
美容养颜 学唱戏时要根据戏曲中人物形象的喜怒哀乐进行情感表达,也就达到了戏曲术语中所说的“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这会使人面部的表情肌发挥相关作用,做出各种表情来。长此以往,有利于颜面肌肉血液循环畅通、新陈代谢旺盛、维持面容红润、皮肤光滑细腻,人就显得年轻漂亮。
促口齿伶俐 唱戏需要读字准确、发音清楚,让听众明白戏词的内容。读字要通过唇齿舌的共同运动和配合来完成,把每个字“画”出来。唇齿舌运动的时候可以带动双眼、双耳的运动。因此,一些经常唱戏的人,比如戏曲艺术家年老之后仍然口齿清晰、耳聪目明。
有助于减肥 唱戏是一项全身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锻炼全身尤其腹部肌肉(唱戏的基本呼吸方法是腹式呼吸法),有一定减肥作用。研究表明,60公斤体重的人唱戏时热能消耗率2.0千卡/分钟,唱2小时可消耗240千卡(与气息深浅相关),所减脂效果相当可观。
延年益寿 唱戏曲带来的好心情,是保持身心健康的一剂“天然良药”。人在开心的时候,机体会分泌出多量有益的激素、酶及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将整个身体各组织器官功能调节到最佳状态,可以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老年人把唱戏当成生活中最愉快最舒心的事情,可使人身心愉悦、焕发青春,自然有助抗老防衰。(陈日益)
帮你延寿的五个好习惯
健康长寿,人人所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如何养生”这个话题更受到大家的关注。前不久,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在诸多习惯中,以下五种良好习惯与大幅延长寿命密切相关。
和香烟说再见
吸烟危害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有关调查统计证明,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达250万人之多,烟是人类第一杀手。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指出:“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脏病、中风、肺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者包括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同时,吸烟还会影响胃肠道黏膜而诱发相关病症。多项大型研究分析也表明,虽然与饮食和运动有关的其他习惯也显示出与长寿和健康的密切关系,但不吸烟仍然是延年益寿的最有效方法。因此,要想长寿,首先应该跟香烟说再见。自觉养成不吸烟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也是一种高尚公共卫生道德的体现。
保持理想体质指数
肥胖是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所致的现象,并非“健康”的标志。更严重的是,肥胖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加速衰老和死亡。据统计,肥胖者并发脑栓塞与心脏衰竭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1倍、患冠心病多2倍、合并糖尿病约高4倍、合并胆石症高4~6倍,且寿命明显缩短。超重10%的45岁男性,其寿命比正常体重者要缩短4年。研究还发现,肥胖易引起脂肪肝,并加快肝脏老化。体质指数(BMI)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保持理想体质指数,必须坚持科学锻炼和合理均衡饮食等加以实现。计算方法: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世界卫生组织推荐,BMI在20~22之间为成人的理想体重。
过度饮酒要不得
医学研究发现,对于成年人,每天喝少量的酒(每天每公斤体重不超过0.7克,以酒精计),可以有助于身体健康。但是长期过度饮酒(每天每公斤体重超过2.5克,以酒精计),则容易导致衰老,诱发疾病和死亡。在联合国公布的危害人类健康十大因素中,酒位列第5位。酒对肝脏伤害最直接也最大:一次过多饮酒,会杀伤大量肝细胞,引起转氨酶急剧升高;久而久之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甚至诱发肝癌;经常与酒为伍者,可危害大脑神经,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和智力下降,严重的导致酒精中毒性精神病;饮酒过量还会增加患胃炎、溃疡病、大肠癌及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并导致各种微量元素(如钙、镁等)吸收困难,出现骨质疏松。
适当锻炼贵在坚持
运动医学专家泰斯·艾斯福格尔斯指出,每周坚持累计至少105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有益健康。大家可根据自身具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但一些有慢性病在身的人,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不当锻炼反而加重病情。对一般中老年来说,推荐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心率控制在100~140次/分钟为宜。这些运动锻炼可以帮助解决腰酸背痛、关节退化等问题,同时促进良好睡眠与胃肠道健康,并能有效强化血管和心、肺及大脑的生理功能,从而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增强抵抗(免疫)能力。需要强调的是,任何运动都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达不到应有效果的。
饮食均衡胃肠通畅
一日三餐要按时定量,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及饮用足够量的水,以保持肠胃通畅和身体健康。在哈佛大学发现的这5个好习惯中,每一个其实都关系到一个健康重点——肠道。肠道是否通畅,直接影响到养生。若是经常便秘,大便长时间滞留体内,使得体内毒素无法及时排出,肠内坏细菌肆虐,压倒了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好细菌,使得肠道正常菌群失调。轻者出现小腹胀、口气臭、黄褐斑不断显现,重者日积月累,可导致包括肠癌在内的多种疾病。有专家认为:“肠寿人才能长寿”。因此,膳食合理足够水,确保肠道通畅,维持肠内菌群平衡,减少有害物质吸收,对肠道及身体健康都至关重要。(陈日益)
缓解压力睡好觉
现实生活中,很多高三学生由于考前的紧张复习,既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也没有很好的睡眠,有的甚至还常常失眠。那么,高三学生怎样才能睡好觉呢?
积极缓解心理压力
据调查表明,学习任务重、频繁的考试及竞争压力大是影响高三学生睡眠的主要因素。另外,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高,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唠叨着“高考”,加上有的学生渴望自己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学,这也无形中给考生增加了心理压力,致使睡眠减少、睡眠质量不好等。因此,专家建议:高三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坦然面对高考,尽量放下心中的包袱,学会自我解脱,避免过度紧张或焦急不安。特别是对于失眠的考生来说,更应积极调整好心态,以减轻失眠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要科学系统地安排日常的学习,不要受别人的影响,不要与别人比学习时间的长短,而要比学习效率;并建立有规律的起居生活,尤其是在睡前一小时内,不要做难度大的习题或思考一些太深入而易引起情绪波动的问题。还要指出的是,老师和家长要尽可能为考生创造一个安静、协和的学习环境,淡化考试气氛,不要整天唠叨着“高考”,更不可对考生施加过分的压力。这一点对减轻考生的心理负担有很大意义。
认真提高睡眠质量
我们知道,时间不足当然影响睡眠,但时间充足而睡眠质量不高,同样达不到恢复体能之目的。比如,有的考生晚上睡的时间不短,可是白天仍感到困乏,这就涉及到一个睡眠质量的问题。研究证明:深度睡眠可以提高人的睡眠效率,让人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休息。考生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专家建议:学生千万不要从书桌直接上床——放下书倒头便睡,这样不利于进入深度睡眠。因为,人的大脑从兴奋状态到睡眠状态,需要有一个过度、缓冲的过程。所以,在看完书后至睡觉前,应该让大脑放松5分钟左右,可做做体操、踢踢腿、扩扩胸,活动活动手脚,使思维放松下来。不爱运动的考生,可以洗一个热水澡,这样考生也能睡得好、睡得实。还要注意:少数考生为了提精神,在晚上食用咖啡、巧克力、可乐、茶等食品或饮料,这会使深度睡眠受到不良的影响。故在晚上尤其是睡觉之前,不要食用这些东西,以免睡眠质量被打折扣。
合理调节睡眠时间
复习迎考是不平常的日子,但无论学习压力多大,功课多紧,每天的睡眠时间也不能低于6小时。当然,睡的时间长短,关键是看第二天起床后的精神状态:精神好,表示睡眠质量佳,时间合适;若是精神不好,说明睡眠质量差,时间则需要调整。因此,专家指出:高三学生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睡眠,尽可能保持应有的睡眠时间,让疲惫的大脑及时获得休息的机会。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通常来说,能取得较好睡眠质量的入睡时间是晚上9点到11点(最好不要超过12点),这时人体精力下降,反应迟缓,思维减慢,情绪低下,利于进入甜美的梦乡。如果夜间睡得少,睡眠质量不高,可以通过午睡来调节。但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应在10分钟到半小时之间。不要小瞧这一点工夫,中午睡10分钟相当于晚上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的深度睡眠,它能让你在下午保持充沛的精力。另外,应注意一些“细节”:如睡觉的时候宜向右侧卧,睡衣应该宽松且面料质地柔软,被子不要盖得过厚等,这些对促进良好睡眠也很有好处。
去皱抗衰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