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持续低热治验一则

(2023-01-23 08:12:01)


时间:2020-05-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李某,女,49岁,自2020年1月初患无名低热,胃脘灼热,精神困顿,纳差,恶心。于多处医疗机构治疗,症状始终未见好转。2020年3月14日,初诊:患者自述全身不适,持续低烧、体温一直持续在37.3~37.5,精神萎靡,头痛头晕,两眼黯黑无神,面色苍黄,胃脘部发热且时有刺痛,乏力,纳差,恶心、口干口渴,盗汗,舌体暗淡,两侧有瘀点,舌苔薄黄,脉细数。辨证:胃热夹瘀,气阴两虚。治法:清热化瘀、益气养阴。

  自拟处方:炒栀子10g,黄连5g,牡丹皮12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焦麦芽10g,槟榔10g,生牡蛎30g,白扁豆12g,生甘草6g,砂仁10g,生地15g,熟地15g,太子参15g,五味子15g,牡丹皮12g,浮小麦60g。3剂,日1剂,水煎服,分2次口服。

  2020年3月19日复诊:服药后,诸症大减,患者全身舒适、精神大好,面色好转、体温降至正常,头晕头痛消失,胃脘部已无发热、无刺痛,但纳差、食后恶心、口干口渴依旧。辨证为:胃中瘀血渐消,但胃热尚存,胃热上逆而致呕,胃热伤津而致口干渴。遂将上方去山楂、麦芽、砂仁,加炒鸡内金10g,天花粉15g,藿香10g,姜竹茹10g,麦冬10g。5剂,日1剂,水煎服,分2次口服。

  2020年3月26日三诊:服药后,纳差、饭后恶心已除,又增盗汗,舌体暗淡、两侧瘀点尚渐消,面色正常,但两眼仍黯黑无神、舌苔薄黄但已无厚腻。辨证为:胃中瘀热渐消、气阴仍较不足。遂将上方增损:炒栀子10g,黄连5g,槟榔10g,焦神曲10g,生牡蛎30g,白扁豆12g,生甘草6g,生地12g,太子参15g,牡丹皮12g,炒鸡内金10g,天花粉15g,姜竹茹10g,山茱萸10g,熟地15g,丹参12g。7剂,日1剂,水煎服,分2次口服。服药完毕后,患者已恢复正常。

  按:中医认为内伤发热基本病机为阴阳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常。患者多处就医,医者未查明脏腑阴阳之虚实,故而多治无效。初诊时,患者虽然持续低烧,但运用整体观念,发现其胃脘部发热且时有刺痛,两侧有瘀点,舌苔薄黄,此为胃有瘀热,瘀则不通、故而刺痛,瘀留目络、目失所养,故两眼黯黑无神;热伤津液,故口干口渴;精神萎靡,头痛头晕,面色苍黄,乏力,纳差,舌体暗淡,脉细数,此为气阴两虚。所以患者持续低热,实为胃中瘀热及气阴两虚共同导致。故采用清胃热化瘀血、益气养阴之治法。用栀子、黄连清胃中热邪,丹皮清热化瘀,槟榔、焦三仙、牡蛎、白扁豆、生甘草、砂仁和胃消食健脾,太子参、五味子、生熟地、浮小麦益气养阴、固阴敛汗,防止出汗太多,更伤津液,而至气阴更虚。复诊时,患者诸症大减、体温恢复正常,但仍口干渴,且食后恶心,说明胃热仍在,且有上逆之趋势,故加善治胃热上逆的竹茹、芳香止呕的藿香以及清胃热、止渴生津的天花粉,去焦三仙,代之以内金,去生地,代之以清养胃阴的麦冬。三诊时,患者食后恶心已除,但又增盗汗,故加山茱萸、丹参,加强滋阴敛汗、清热化瘀的作用,药后诸症痊愈。所以临床遇到低热的患者,不可一味清热泻火,而应谨察阴阳气血之盛衰,明晰脏腑之寒热虚实,而后方可抓住疾病之本质,精准用药,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李志冰 郭晓强)

沈桂祥巧用达原饮治顽固性低热
摘自2023-5-25中国中医药报
张敏红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
华某,女,41岁,2022年11月4日初诊。主诉:低热7年余,午后尤甚。患者7年来每于劳累后出现间断低热,起初未介意,无结核病史。2022年7月30日因参与核酸采样工作而周身防护严实,体温达38.3,头昏、乏力,不恶寒,遂请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副主任医师沈桂祥诊治。经问诊得知,该患者除多年低热外,胃脘胀痛亦有半年余,嗳气则舒,偶反酸,口干苦,经中药调治有所改善,现纳旺善饥,大便臭,日2次,成形,溲黄。2022年8月25日因巧克力囊肿引发经行腹痛,服地诺孕素片(唯散宁)治疗见效。苔浊厚腻,舌偏红,脉滑小弦数。
辨证:湿遏热伏,食积瘀滞,邪伏膜原。
治法:宣透膜原,兼顾消癥除积。
处方用达原饮加味:柴胡15g,黄芩15g,槟榔10g,川朴10g,草果10g,知母8g,白芍15g,炙甘草4g,川连6g,淡吴萸4g,蒲公英30g,姜半夏15g,砂仁3g(打、后下),陈皮10g,炒白术15g,麸炒枳实10g,莪术20g,地鳖虫10g,桃仁泥15g。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于饭后1小时温服(下同)。
11月11日二诊:体温37.3,血常规检验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异常升高。咽红,胃脘胀痛改善,偶嗳气,无反酸,口干苦,便臭,日2次,成形,溲黄。舌脉如前。前方去地鳖虫,加莱菔子12g以消积导滞,加七叶一枝花12g以清热解毒。7剂。
11月18日三诊:低热与二诊相仿。巧克力囊肿经行腹痛服药如前。胃脘胀痛改善,偶嗳气,纳旺,口干苦,便臭,大便日2次,成形,溲黄。嘱饮食减量、清淡,少吃助湿蕴热的甜腻辛辣腥膻食物。辅助检查:血小板473×109/L↑,白细胞偏高;高脂高胆固醇血症;乳腺结节3类;子宫后壁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匀(腺肌症可能);宫颈纳氏囊肿;双侧附件区囊肿(巧克力囊肿可能);窦性心动过速。舌脉如前。前方加苦参10g,冀减缓心率,清泄湿热伏火。14剂。
12月5日四诊:每日测体温,较前有所降低。11月30日因见少许经血,腹部注射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终止经行,脘腹疼痛2天,中药暂停。继服中药后,纳旺、口干苦、便臭改善,大便日2次。苔薄,脉细略数。原方知母增加为12g,泻火清热。14剂。
12月19日五诊:体温接近正常。进食减少,大便日2次,成形,量减少,善饥、口干苦、便臭消失。苔薄,脉细略数。加青蒿、丹皮各15g,以清透营阴膜原伏热。14剂。
2023年1月5日六诊:精神向好,体力恢复。守方再服14剂。
1月20日七诊:服药近两个半月,低热消失,胃脘无不适,心率每分钟90次左右。1月7日胸部CT平扫示:两肺未见明显异常。当日B超提示:目前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舌脉如前。上方加党参20g、生姜3片以健脾温胃,加生龙牡各30g(先煎)以安神宁心。14剂。
2月4日八诊:低热消失已20余天,停药。
5月10日回访,低热未见反复。
按 患者低热7年余,辨证属湿遏热伏,食积瘀滞,邪伏膜原。善饥多食、大便臭秽、溲黄、低热、苔浊厚腻、舌偏红、脉滑小弦数为辨证眼目。因兼有癥积,故予达原饮加味治疗。达原饮出自《温疫论》,由槟榔、厚朴、草果、芍药、知母、黄芩、甘草组成,功能宣透膜原、辟秽化浊,主治温疫邪伏膜原,症见憎寒壮热、胸闷烦躁、口干、舌质红、苔白厚如积粉者,以及疫疟、瘴疟、痢疾等证候。主药槟榔、厚朴、草果气味辛烈,能燥湿辟秽、杀虫、破积、截疟、除瘴;黄芩、知母、芍药清里热、保津液、凉血和营为辅;甘草调和诸药。苦参性味苦寒,可清泄脏腑湿热伏火,对多种心率异常有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