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诗和远方
《本草纲目》记载:“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蝉蜕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之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以及急慢惊风、小儿夜啼等。现代研究认为,蝉蜕具有抗惊厥、抗过敏和镇静等作用。将粳米50克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沸后,将蝉蜕5克研为细末加入其中,转文火煮成粥名曰“蝉蜕粥”,具有疏散风热、宣肺止痉的功效。
蝉蜕性偏寒,虚寒体质人群、孕妇及黄疸患者不宜服用。此外,蝉蜕的用量不宜太多,一次用量在3~6克即可。(顾掌生 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
——诗词中的芦苇及其药用价值
芦根又名苇根、芦头,是常用的清热泻火类中药,味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透疹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麻疹的治疗,还可解河豚鱼毒。《本草述》载:“芦根味甘气寒,故益胃而解热;甘寒更能养阴,故治胃热呕逆,为圣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载:“芦根,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
芦根味甘性寒,能清透肺胃气分实热,生津止渴除烦,可治疗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常配伍麦门冬、天花粉等使用,或用其鲜汁配麦冬汁、梨汁、荸荠汁、藕汁服用,如五汁饮。(宋代高翥《下塘》)芦根归胃经,能清胃热而止呕逆,单用或配伍竹茹、生姜等,可治疗胃热呕哕。芦根中空而为根,归膀胱经,能清热利尿,配伍白茅根、车前子、木通等可治疗热淋涩痛、小便短赤。
(宋代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芦根入肺经,善清透肺热,配伍黄芩、浙贝母、瓜蒌等,可治疗肺热咳嗽;配伍桑叶、菊花、苦杏仁等,可治疗风热咳嗽;配伍薏苡仁、冬瓜仁等,可治疗肺痈吐脓臭痰。
(宋代释行海《题山水图》)芦根能清热解毒,且有振发之性,善发痘疹,配伍柽柳煎服,可治疗麻疹不透;鲜芦根配伍鲜白茅根、白糖等,可治疗猩红热。鲜芦根绞汁调蜜服,可治疗咽喉肿痛。
芦根煮水服用,可解河豚鱼毒,清代赵瑾叔《鱼》诗曰:“青鱼胆治目微芒,鲤主通淋小便长。鲈伏芦根毒亦解,鳜凭橄榄刺何伤。”《河豚鱼》诗曰:“吹肚河豚状怪哉,无鳞无胆更无腮。必须荆芥和同煮,漫把盐糖用久埋。橄榄蔗浆能抟毒,芦根粪汁可除灾。”
芦苇入方药性淳
(唐代王白贞《芦苇》)芦茎为芦苇的嫩茎,味甘、性寒,归心、肺经,具有清肺解毒、止咳排脓的功效,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咳嗽、痈疽的治疗。芦茎与芦根功效相近,但芦根长于生津止渴,芦茎长于清肺透热,孙思邈《千金方》有苇茎汤,由苇茎、桃仁、薏苡仁、冬瓜仁4味药物组成,是治肺痈的名方。《本经逢原》载:“苇茎中空,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
(宋代杨万里《出北关门送季舍使虏》)芦叶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辟秽、止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霍乱吐泻、吐血、衄血、肺痈的治疗。
芦花 “悲秋已过黄花节,照眼浑疑白帝城。更类吾家子猷棹,飘然乘兴雪中行。”(宋代王十朋《芦花》)芦花味甘、性寒,具有止泻、止血、解毒的功效,用于吐泻、衄血、血崩、外伤出血、鱼蟹中毒的治疗。
芦苇苗 (宋代武衍《芦笋》)芦苇苗,味甘、性寒,具有清热生津、利水通淋的功效,用于热病口渴心烦、肺痈、肺痿、淋病、小便不利的治疗,还能解食鱼、肉中毒。
芦竹箨 (近代高燮《望江南》)芦竹箨又名芦荻外皮,为芦苇的箨叶,味甘、性寒,归脾、胃经,具有生肌敛疮、止血的功效,可用于金疮、吐血的治疗。
“(黄新生 河南省武陟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立春之后说小蒜
标签: 文化 |
紫薇极具观赏性,花期达百日。故又称“百日红”。花色艳丽,一穗多花,绽开时花象轮盘,相当别致。初放时,还会发出淡淡芳香气。紫薇花色有红、淡红、白、紫四种,以淡红最多,其次为红色、白色和紫色,但以紫色为正色,故总称“紫薇”。
施仁潮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在大型中医药文化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第一集中,桐庐老药工王良春展示了红曲的制作过程。老人淘米,浸米,蒸米,再调上红曲母,依靠曲的发酵,让普通米饭蜕变成一味神奇的中药。
对红曲,我有很深的记忆。小时,母亲会在家里做“甜酒酿”。我被使唤:“去小店买包曲回来!”这曲就是红曲,在我家乡叫“酒娘”,有了它,米才能酿成甜酒!
母亲淘好糯米,把米放蒸具中蒸熟,倒出摊凉,再将曲捏成细末拌入,然后把米装入盆中,用手稍加按压,并在盆的中央留一个深洞,盖好。接着,找出棉袄裹起来,放入柜中,盖上棉絮。三五天后,米发酵,水自生成,变甜;酒香散发,日益深厚。
消食化积良药
行医40年,曲经常在出现的我的处方中,用的最多的是神曲。神曲的主料是面粉或麸皮,红曲的原料是灿米。神曲由辣蓼、青蒿、杏仁、赤小豆、苍耳子加入面粉或麸皮后发酵而成,中药书中又叫六神曲,这是因为在面粉或麸皮主料中加入了五种中药而命名的。
神曲呈方形或长方形的块状,宽约3厘米,厚约1厘米,外表土黄色,粗糙;质硬脆易断,有陈腐气,味苦。它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之功效,主要用于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泻痢等症。
红曲性温,味甘,有消食和胃,活血止痛的作用。饮食停滞,胸膈满闷,消化不良,用红曲5 克,水煎服,也可红曲3克,研粉冲服。会有温通气转,胀气消散的感受。
古今名医善用神曲
《药性论》说,神曲的功用是“化水谷宿食,症结积滞,健脾暖胃。”宋代官府组织编写的《和剂局方》中载录曲术丸,用的就是神曲和苍术,治疗饮食不当,损伤脾胃。
对于红曲,医书有很高的评价。《饮膳正要》说,健脾,益气,温中。《本草求原》说,粳米饭加酒曲窨造,变为真红,能走营气以活血,燥胃消食;凡七情六欲之病于气以致血涩者,皆宜佐之,故治冷滞赤白痢、跌打损伤、经闭、产后恶血。
清·缪遵仪《松心堂医学笔记》载,李某患赤痢,腹痛,后重,下血水或带紫,日夜十余行,畏寒,手足厥逆,脉右关沉细而无力。以红曲、煨木香、炮姜、陈皮、茯苓、泽泻、谷芽与之;痢较前略减,而腹以下有气往来,并见其形,因用戊己汤(川连、茱萸、白芍)加红曲、补骨脂、茴香、茯苓、谷芽治之,而痢竟止;即以前方加肉果,令其调理。前后三次处方,红曲一以贯之。
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储水鑫,善用红曲,与黄芪配合,治疗早期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脑梗塞后遗症、脑供血不足、糖尿病并发症、心肌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取得良效。张男,68岁,脑梗塞后遗症,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头晕目眩,脚软无力,大便干结,溲频无力,脑鸣,寐差,记忆力减退,脉细弦涩,苔黄糙,舌质瘀紫,以红曲健脾化痰,活血通络,生黄芪益气健脾,活血祛瘀,用为主药,配用川芎、丹参、赤芍、当归、地龙、石菖蒲、制大黄,调治3个月,恢复良好。
《本草经疏》曾将红曲与神曲作比较,消食健脾胃之功效两者相同,而活血疗伤,惟红曲为能,故治血痢尤为要药。名医马龙伯治杨某卵巢囊肿案,拟汤药、丸药各一方,以便常服,丸药方用桂枝茯苓丸加用红曲,并强调用真红曲,瘀结通后,以补气健脾,调和冲任为法,改用神曲,其法用红曲为了活瘀,神曲意在健胃。
《摘元方》用红曲、香附、乳香等分,研粉为末,用酒送服,治疗心腹痛。
本人临床发现,借用红曲健脾消积、行气活瘀之力,用于高脂血症、痛风、慢性腹泻等气滞、食积、血瘀之证,能明显提高疗效。
保健佳品红曲酒酿
红曲不仅入药,还能酿酒,《本草纲目》曾记载,红曲“入酒及酢醢中,鲜红可爱。”重要的是,采用传统工艺,以红曲为原料酿制的红曲酒,有特殊有保健价值,有助于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浙江义乌的红曲酒、天台的宋红酒,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具有影响力。前不久,浙江省政协主席乔传秀到天台县考察,地方政府介绍的两个特色产业,其中就是宋红酒。
红曲色泽鲜艳,色调纯正,被认为是一种纯天然、安全性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用来改善菜肴或食品的外观色泽,赋予特有的风味,还具有抑菌、防腐、保健等多种功用。
此前,桐君药厂曾有销售人员向我推销红曲,我当然知道这红曲的珍贵,但我为是否真的以灿米为原料制作出来而心存疑虑,同时对这高昂的价格(与中药神曲、沉香曲比较而言)感到难以接受。电视中介绍的制作过程,让我对红曲充满敬畏,心想:物尽其用,有机会就要向我的病人、向大众宣传这倾注了老药工心血的“神药”。(施仁潮)
樱桃半点红【草根一生】
樱桃果实肉厚、多汁,色泽鲜艳,它既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又含有锌、钙、磷、铁和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铁的含量,每百克高达5.9毫克,可改善缺铁性贫血;所含红色素比维生素E更具抗氧化作用;果肉能排毒,促进血循环。贫血或体虚多吃樱桃能大补元气;痛风患者多吃可降尿酸,是难得的保健佳品。
樱桃食用尤宜适合脾胃虚寒、消化不良、便溏腹泻、瘫痪、风湿腰腿痛、关节炎、体质虚弱、贫血乏力、面色无华者食用。但樱桃性温热,有热性病、虚热咳嗽、便秘及上火的人应忌食;有溃疡症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少尿者慎食。樱桃核仁含氰甙,水解后产生氢氰酸,药用时切莫擅自乱用偏方,以免发生中毒等意外。
樱桃食疗方
樱桃汁:鲜樱桃80克,洗净去核,放入榨汁机中,加冷开水30毫升,榨汁,再酌加白糖调味即成。每日分2~3次饮服,可治皮肤暗疮、疤痕、汗斑等。常饮可润肤美容。
樱桃羹:鲜樱桃30克,洗净备用。先将龙眼肉、枸杞子各10克加水煮至充分膨胀后,放入樱桃,煮沸成羹。再酌加白糖调味即成,日1次佐餐服食。可治血虚之头晕心悸、面色无华、体倦乏力等症。
樱桃膏:鲜樱桃1000克,洗净,放入锅中,加水200毫升,用火煮烂,去渣,加白糖适量拌匀,继续加热,浓缩成膏即成。每日早晚食2次,每次1匙。可治肝肾不足、视物昏花、遗精早泄及气血亏虚、体倦乏力、食少泄泻等症。
李红珠
天津药物研究院
每到4月中下旬,洛阳城里牡丹盛开,雍容华贵的“花中之王”吸引人们不远千里去观看。从《诗经》开始,牡丹进入诗歌意象。许多著名诗人都留下佳作,刘禹锡的诗句:“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为佼佼者。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化浓”成为千古绝唱。
北宋时期,“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洛阳对牡丹文化形成卓有贡献,涌现大批著作,如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张峋《洛阳花谱》等。欧阳修留下“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佳句,张耒有诗句“江南梅花凌雪霜,桃李开尽春无光。谁知洛阳三月暮,千金一朵买姚黄。”邵雍赋诗:“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牡丹花除供观赏,还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早在唐代,以牡丹花瓣入菜已很普遍。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诗中云:“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这里的芍药乃牡丹的别名,在重阳节的宫廷宴会上,皇家御厨还在菜肴中加入芍药等各种花卉,展现高超的烹调技艺。 明代的《遵生八笺》载有“牡丹新落瓣也可煎食”,《二如亭群芳谱》说:“牡丹花煎法与玉兰同,可食,可蜜浸”“花瓣择洗净拖面,麻油煎食至美”。
牡丹花瓣和花粉可制作保健食品和饮料,又是调配高级化妆品的重要原料。牡丹花食用方法多样,炸、烧、煎或做汤等,皆成美味。以牡丹花为主的菜肴,不仅味美清爽细嫩,而且有养血和肝、散郁祛瘀的食疗作用。不少地方有用牡丹鲜花瓣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制作菜肴。牡丹花瓣还可蒸酒,制成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在汤中撒些牡丹花瓣,色艳香浓,美味可口,振奋食欲。
牡丹糕也称牡丹饼,出自《洛阳牡丹记》,相传是武则天发明的点心。据《隋唐佳话录》记载,有一年的牡丹盛开季节,武则天率宫女游园观花,看着争奇斗艳的花儿,突发奇想,命令宫女采下大量的各色花朵与米捣碎,蒸制成糕,命名为牡丹糕,还作为礼品赏赐群臣。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南宋杭州有“金银炙焦牡丹饼”。以精心炮制的牡丹花瓣和豌豆、红小豆等制作而成的牡丹糕,现在已成为洛阳的特色糕点。
“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除了洛阳,山东菏泽、四川彭州都举办牡丹花会。请走进大自然,去欣赏艳丽华贵的牡丹花吧。(李红珠)
|
顾掌生 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 |
|
|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