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5,898
  • 关注人气:2,9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儿童癫痫

(2023-01-14 08:14:15)


时间:2020-06-2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张风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新陆教授,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其指导,现举老师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痫经验,以飨同道。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篇:“夫失精家,少腹弦紧,阴头痛, 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具有调和阴阳,潜镇摄纳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癫痫、癔病、失眠、遗精、滑精、不孕症、先兆流产、久泻、更年期综合征、盗汗、小儿支气管炎、慢性荨麻疹、颈椎病属上述病证、病机者。

  陈某,男,6岁,2019年5月21日初诊。

  外伤性癫痫。2015年爬山后脑摔伤,西医CT检查无异常,1月后开始发烧抽搐。7~15天发作1次,初一、十五满月发作多。发作时先如惊吓叫喊一声,双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唇蠕动,烦躁不安,伴有汗出,汗凉。发烧或加重时,持续发作十余次。纳可,饮可,大便可,小便可,夜尿1次,眠时偶尔呓语、磨牙、盗汗。神弱气怯,平时说话少,与父母尚能正常交流。脉结代,舌淡红嫩苔水润。

  此为风邪入中,筋脉失养,治疗要点为解表养营,镇心安神,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处方:桂枝18克,白芍18克,生龙骨18克,生牡蛎18克,青礞石18克,炙甘草12克,生姜18克,大枣24克。20剂,水煎服,1日3次。

  6月12日二诊,服药后睡眠改善,出汗、磨牙减轻,未出现癫痫发作,未出现发烧,嘱上方继续服用30剂,水煎服,1日3次。

  2020年8月1日三诊,服药后患者一般情况好,从未发作癫痫,纳可,眠可,身高增长3厘米。嘱半量桂枝加龙骨牡蛎汤15剂,2日1剂,一日2次。服完停药。随访至今,未再出现癫痫发作。

  按:患者因外伤后出现了一系列癫痫症状,发热、汗出,此为风邪入中,正邪相争故而发热,气虚不能固摄故而汗出,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汗出伤津,津液亏虚,津亏风动,筋脉失养,故而发作时双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唇蠕动,津虚化热,故而烦躁不安,舌苔红嫩。

  方中桂枝生姜祛风散寒,发散表邪。白芍、甘草、大枣生津敛汗,龙骨定魂魄,牡蛎疗惊怖,青礞石镇心神,共同入阴摄神,生姜、大枣、甘草甘温培补气血,共成解表祛邪、调和营卫、清热养津、镇心安神、调和阴阳的功效。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阴阳失和,虚劳伤精,临证只要病机契合皆可随症加减用之,不必拘泥于古人用法。本方尤其在调节神经系统、精神状态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唯有熟读经典,夯实基础,辨证用药才能左右逢源,效如桴鼓。

  (作者张风霞,王新陆指导)

名医名方
和脾安儿汤
摘自2025-7-11中国中医药报
洪秀珍,女,1963年12月出生,陕西洛南人。陕西省商洛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商洛市名中医,商洛郭氏内科学术流派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育和科研工作。曾荣获“商洛十大杰出医生”等称号。
组成:党参6g,炒白术6g,茯苓6g,炙甘草3g,陈皮6g,牡蛎10g(先煎),鸡内金6g,当归6g,白芍6g,黄芪15g,防风6g,山药12g。
功效:健脾和胃,补益气血。
主治:小儿夜啼、磨牙、纳呆、食积、遗尿、汗证等。临床症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毛发干枯,动则汗出,不欲进食或少食不安,磨牙,夜卧不安,或夜啼,遗尿等。舌淡苔白,脉细软。证属脾胃失和,气血亏虚者,均可加减运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方解:因小儿具有“心肝有余,肺脾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所以临证以呼吸和消化二大系统病变最为常见。其中又以消化系统为核心。脾不足,则健运不及,最易发生积滞。积滞蕴胃化热,循胃经上扰于齿,则见磨牙;胃热及心,神不安宅,则夜啼;胃热及肺,皮腠失固,则自汗或汗出;胃热及肾,膀胱失约,则遗尿。故《丹溪心法附余•小儿杂方》谓“脾胃虚弱则百病蜂起”。
本方实为异功散、当归补血汤、玉屏风散融合而成。异功散出自《小儿要证直决》,为治小儿脾胃虚冷所致吐泻、不思饮食等证,故以四君子益气健脾,加陈皮以理气化湿。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生无形之气,以助当归补有形止血。玉屏风散培补肺脾之本,以固卫气之防御。三方相合,以脾胃为中心,兼顾气血、肺卫。一则使得脾健胃和,则气血生化有源;二则气血得补、肺卫能固,则能助脾胃速健。加鸡内金以消食、山药以健脾是为辅。加牡蛎以收敛止汗;加白芍,与当归合能补血,与牡蛎合能敛阴。
全方融补泻为一炉,以健脾和胃为主,补益气血之中又兼益肺、泻心,可使小儿脾胃壮实而四体安康,此所谓“和脾安儿”矣。
加减:若夜啼显者,可加蝉蜕、灯心草等;若食积显者,可加焦三仙、莱菔子等;若遗尿显者,可加益智仁、桑螵蛸、鸡内金;若汗出显者,可加浮小麦、煅龙骨等;若磨牙显者,可加连翘、胡黄连等。(陕西省商洛市中医医院 雷 辉整理)

小青龙汤治疗儿童遗尿
摘自2025-8-25中国中医药报
刘官潇 贵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水、膀胱储藏尿液,正常情况下肾气与膀胱之气协同作用,小便就会正常排出,故在遗尿的诊治过程中,通常会从肾、膀胱的功能异常入手,使用大量的补肾固涩药控制膀胱失约的状态。但这样治疗的效果并不总能让人满意,这是因为固涩剂只是针对表象,并没有考虑到其他脏腑的问题。笔者跟随贵州中医药大学马进疆老师门诊学习,遇到儿童遗尿者众多,见其从干姜温肺作用出发,用小青龙汤治疗“肺虚不能制肾水”的遗尿,疗效甚佳,特录验案2则,供同道参考。
案一
患者,男,7岁,2023年2月3日初诊。主诉:反复遗尿数年。患儿平素很少口渴且饮水少,饮水稍多或食用含水较多的水果后就欲解小便。上课期间总是憋不住尿,课堂上常向老师举手要求上厕所。平素易感冒。父母带患儿在贵阳、重庆、成都等多家中西医院就诊,未发现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服用中西药物亦无疗效,查其中药处方20余张,多为补肾固涩类。刻诊:大便2~3天一次。舌质淡嫩,苔水滑,脉沉细。
小便的正常排泄与肺、脾、肾三脏相关,然补肾固涩之药服之无效。考虑肺为水之上源,水不气化,下注于肾,脾、肾不能制约。遗尿病缘于肾,但亦有温肺化水之法,又有《金匮要略》肾着汤言“反不渴,小便自利”,与该患儿不喜饮水和遗尿相对应。故用肾着汤:干姜12g,白术20g,茯苓25g,甘草15g。水煎服,6剂,每日1剂。嘱咐患儿家长控制患儿水的摄入量。
2月10日二诊:无明显疗效。随即改用针对外寒里饮的小青龙汤:干姜20g,甘草20g,麻黄6g,肉桂5g,五味子5g,细辛5g,白芍10g,法半夏10g。水煎服,6剂,每日1剂。
三诊:病情好转,夜间尿床减为每夜一次,午间不再尿床。调整处方:干姜25g,甘草20g,麻黄6g,肉桂5g,五味子5g,细辛5g,白芍10g,法半夏10g。6剂,每日1剂。
四诊:服药期间只有一夜尿床一次,且可以持续一节课不上厕所。随后病入坦途,约服本方20剂,诸症尽除。
按 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治》中提到:“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甘草干姜汤以温之。”此处张仲景用干姜治疗遗尿一证,其机理即上焦肺虚而肺气不降,从而气不摄水,故遗尿。其中干姜作为主药,其温肺化饮之功是重点。广州名医黄仕沛先生在《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续)》中曾通过多个案例来说明重用干姜在治疗唾、痰液、小便、白带、大便、皮肤渗液等分泌物增多病例中的作用。
干姜之温,在于肺与脾胃,此案中,肺脏虚寒而气不统水,温肺是关键。然先用肾着汤,虽也有干姜,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肺为水之上源,肺脏得温后还需令气统水,水得气统而遗尿方愈。故小青龙汤的必要性也就显现出来,在干姜、细辛温肺的基础上又以麻黄、桂枝宣发肺气,芍药、五味子调和阴分。较之肾着汤,小青龙汤不仅可以温肺,还可以升阳顺气、调和阴阳,如天之云布雨施,肺得调和而水道通畅,气降以统水,遗尿自然痊愈。
案二
患儿,男,5岁,2022年4月5日初诊。主诉:反复遗尿数年。患儿虽已上幼儿园2年余,但无论午睡还是夜间睡觉均会尿床。醒时也难以控制小便排泄,常因憋不住尿将小便解于裤中。夜间时有鼻衄但出血量较少。刻诊:纳可,大便时干时稀,体型较瘦,手足冷。舌尖红,苔水滑,脉浮弦。
方用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6g,桂枝6g,芍药10g,干姜10g,细辛3g,半夏6g,五味子6g,甘草10g,石膏30g,白术10g,茯苓10g。6剂,每天1剂。
4月12日二诊:患者尿床症状基本转好,但仍会鼻衄。守方治疗外加小建中片配合治疗。
4月19日三诊:尿床、鼻衄未再出现。
按 患儿夜间小便排泄不受控制,乃是里饮,水滑苔是湿,手足冷是外有寒,上焦有热而鼻衄频发,心火不降,阳不制阴,外有寒里有饮,故尿床。投以小青龙汤,方中干姜温肺化饮;加石膏30g一是针对夜间鼻衄,二是防止小青龙汤过于温燥;继加茯苓、白术帮助运化中焦水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