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砂医派顾植山立足五运六气伏邪两感理论
(2023-01-13 07:50:02)谨守“少阴”病机应对新冠病毒感染
摘自2023-1-12中国中医药报
本报讯 (记者李 娜)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通知》,明确提出“把第一时间用上中药作为临床救治的原则之一”。面对当前老年急危重症人数攀升的情形,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认为,中医治疫理论强调“必先岁气”,从今年的五运六气和当下气候特点分析看,多个运气因子和临床表现都集中指向了“少阴”,从本轮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状特点看,患者出现严重乏力,“但欲寐”“口干咽燥”(刀片嗓)及“吐利”(呕恶、腹泻)、急性心脏不适等,都属于中医少阴病范畴,故从少阴病入手,可能会取得较好效果。
顾植山认为,在经络上心为手少阴,肾为足少阴,少阴病的核心问题是心、肾阴阳的虚衰,这应是造成急危重症增加的主要因素。
关于少阴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已有较成熟的论述,如少阴病忌发汗就是一条重要原则。《伤寒论》二百八十五条:“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二百八十六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同时,顾植山介绍了中医疫病中两个重要理论,一是“伏邪”学说。他指出,按照龙砂医学流派晚清名医薛福辰的观点:“凡病内无伏气,病必不重;重病皆新邪引发伏邪者也。”为降低重症率、死亡率,“伏邪”学说尤为重要。清代名医柳宝诒在《温热逢源》中指出:“惟冬不藏精故受寒,其所受之寒,无不伏于少阴。”同时,在今年秋冬季节,有些春夏之花重新开放,蛰虫乱飞,呈现出“风乃至,万物反生,阳气不藏”之象,人身少阴心肾之阴受此伏邪影响,抗疫能力大幅下降;入冬以来,又遇强烈寒潮,暴冷时气伤的是心肾之阳,时气引动伏邪。这又涉及中医疫病理论中又一个重要概念——“两感”。
顾植山指出,这一轮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初起见到太阳证时,往往同时出现少阴证,这是《黄帝内经》讲的“两感”。两感是由时邪引动“伏邪”造成的“阴阳俱损”。
对此,顾植山解释,寒邪伤害的首先是少阴的阳气,在《伤寒论》中,对少阴病的证治是真武汤、附子汤一类扶阳为主的方,对出现的太阳表证也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老年人阳气衰弱,尤需慎用苦寒清热、损伤阳气的方药。因此,临床看到少阴病患者出现热象症状不能简单用“对抗”的思路,而是要秉持“少阴君火为水中龙火,不能苦寒直折”的理念,宜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引火归元”的思路,故高龄重症患者要慎用以“抗病毒”为目的清热解毒类药物。
同时,按照“两感”的理论,伏邪又易伤阴,使患者出现口干咽燥等阴虚的表现,若误用汗法,极易变生危象。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似有悖于少阴病“不可发汗”的原则,因此针对高龄重症患者也建议慎用。
根据冬至以来五运六气的特点以及对气象、新感证象、临床治象等变化的观察,顾植山还开出了新感防疫方及应对新感重症方(附下)。
顾植山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系列方
(一)预防方面:
1.针对少阴寒气为主阳气衰弱和当前气温偏低,凡体质偏寒的可选用《三因司天方》的“静顺汤”加减:茯苓12克、木瓜12克、附子6克(先煎)、防风6克、诃子肉6克、炮姜6克、炙甘草6克、炒当归6克、阿胶10克(去滓后烊入)。
2.偏于阴虚有内热的可选择《辅行诀》大补肾汤加减:熟地20克、竹叶20克、甘草15克、泽泻8克、桂枝6克、干姜6克、五味子6克、阿胶10克(去滓后烊入)。
3.感染后调理,可选用《三因司天方》之司天麦冬汤:麦冬15克、白芷10克、半夏10克、竹叶10克、钟乳石10克、炙桑皮10克、炙紫菀10克、人参10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擘)6克。
或《冯氏锦囊》全真一气汤加味:熟地20克、麦门冬15克(去心,大米炒黄去米用)炒白术15克、怀牛膝10克、五味子6克、制附子(先煎)6克、人参6克。
(二)治疗方面:
1.“身痛如被杖,咽喉痛”,可用升麻鳖甲汤:升麻10克、炙鳖甲(先煎)20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
2.痰湿重的情况,可用叶天士《医效秘传》甘露消毒丹:滑石(包)15克、黄芩6克、茵陈6克、藿香6克、连翘6克、石菖蒲6克、白蔻仁4克、薄荷4克、木通6克、射干4克、贝母6克。
3.发热有消化道症状者,可用王好古《阴证略例》神术散:苍术10克、防风10克、炒甘草6克、生姜6克、葱白(带须)3根。
(注:上述所列方中用量为成人常规参考量,临床治疗与预防不太一样,情况变化多,需三因制宜,灵活把握。)
老年人如何面对流感高发期
摘自2023-12-28中国中医药报
通讯员 富精雷 孙殿甲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随着冬季的到来,流感病例逐渐增多,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是一个需要特别警惕的时期。在中医理论中,流感的防控和应对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老年人如何运用中医理论,科学地面对流感高发期呢?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肿瘤康复分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陆长青表示,老年人应科学采取如下一些预防措施,才能有效保护自己免受流感侵害。
老年人群 加强防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明确指出,年龄等于或大于65岁的老年人是感冒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之一。陆长青介绍说,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流感是由外邪侵袭所致,属中医“时行感冒”,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发病更急、症状更重,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咳嗽、身体酸痛等症状,大多于发病3至5天后相应症状才会逐渐“退潮”,但咳嗽、体力恢复则需较长的时间。老年人由于体质较弱,抵抗力相对较低,当罹患流感后易引发肺部感染,治疗期间需加大抗生素用量,由此更易使身体出现多系统受累表现,造成原有基础疾病的发作或加重等情况。
保障睡眠 健康饮食
中医认为,流感的产生与人体内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阳气内藏,抵抗力不足,容易受到外邪侵袭;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成为流感的感染人群。陆长青提示,老年人在流感的防控中一定要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能够恢复人体精力,增强免疫力;同时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生活起居的规律性,这些均是维护身体健康、增强抵抗力的要素。此外,饮食清淡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中医认为饮食是调养生命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增强体质,平常多多食用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还要注意避免过多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影响身体健康。
科学锻炼 不宜过度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增强体内正气,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流感的风险。陆长青建议,老年人应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八段锦、五禽戏、散步、太极、气功等,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到一小时,以此来增强体质,提升抵抗力。老年人在晨起锻炼时,应以身上微微出汗为准则,不可过度运动,适当的运动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老年人在外出时要注意穿戴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和腰部要做好保暖工作,以免受凉感冒。但也不可穿得过厚,穿得过厚会导致体内产生内热,使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因此,老年人应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保持身体温暖而不过热。
慢性疾病 切勿大意
老年人往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不仅会降低身体免疫力,还会增加感染流感的风险。陆长青告诫,在流感流行期间,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慢性病的控制,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将慢性病控制在稳定范围内,来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同时,中医强调情志调护在流感防控中的作用,提示老年人要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紧张,情志失调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从而降低抵抗力。因此,老年人在冬季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才能有助于预防流感。
预防治疗 办法多多
针对流感的防治,中医也有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老年人可以在中医指导下,选择中药调理、中药足浴、穴位按摩、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来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和治疗流感。中医强调个体化的调理方案,根据老年人的体质和病情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陆长青提醒,老年人在流感高发期时不仅要注意预防,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如发热、头痛、咳嗽等,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以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陆长青概括说,面对流感高发期,老年人要运用中医理论和生活调护方法来科学防控与治疗,才能有效地保护自身健康。
摘自2023-12-28中国中医药报
通讯员 富精雷 孙殿甲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随着冬季的到来,流感病例逐渐增多,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是一个需要特别警惕的时期。在中医理论中,流感的防控和应对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老年人如何运用中医理论,科学地面对流感高发期呢?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肿瘤康复分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陆长青表示,老年人应科学采取如下一些预防措施,才能有效保护自己免受流感侵害。
老年人群 加强防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明确指出,年龄等于或大于65岁的老年人是感冒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之一。陆长青介绍说,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流感是由外邪侵袭所致,属中医“时行感冒”,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发病更急、症状更重,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咳嗽、身体酸痛等症状,大多于发病3至5天后相应症状才会逐渐“退潮”,但咳嗽、体力恢复则需较长的时间。老年人由于体质较弱,抵抗力相对较低,当罹患流感后易引发肺部感染,治疗期间需加大抗生素用量,由此更易使身体出现多系统受累表现,造成原有基础疾病的发作或加重等情况。
保障睡眠 健康饮食
中医认为,流感的产生与人体内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阳气内藏,抵抗力不足,容易受到外邪侵袭;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成为流感的感染人群。陆长青提示,老年人在流感的防控中一定要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能够恢复人体精力,增强免疫力;同时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生活起居的规律性,这些均是维护身体健康、增强抵抗力的要素。此外,饮食清淡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中医认为饮食是调养生命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增强体质,平常多多食用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还要注意避免过多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影响身体健康。
科学锻炼 不宜过度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增强体内正气,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流感的风险。陆长青建议,老年人应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八段锦、五禽戏、散步、太极、气功等,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到一小时,以此来增强体质,提升抵抗力。老年人在晨起锻炼时,应以身上微微出汗为准则,不可过度运动,适当的运动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老年人在外出时要注意穿戴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和腰部要做好保暖工作,以免受凉感冒。但也不可穿得过厚,穿得过厚会导致体内产生内热,使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因此,老年人应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保持身体温暖而不过热。
慢性疾病 切勿大意
老年人往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不仅会降低身体免疫力,还会增加感染流感的风险。陆长青告诫,在流感流行期间,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慢性病的控制,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将慢性病控制在稳定范围内,来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同时,中医强调情志调护在流感防控中的作用,提示老年人要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紧张,情志失调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从而降低抵抗力。因此,老年人在冬季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才能有助于预防流感。
预防治疗 办法多多
针对流感的防治,中医也有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老年人可以在中医指导下,选择中药调理、中药足浴、穴位按摩、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来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和治疗流感。中医强调个体化的调理方案,根据老年人的体质和病情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陆长青提醒,老年人在流感高发期时不仅要注意预防,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如发热、头痛、咳嗽等,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以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陆长青概括说,面对流感高发期,老年人要运用中医理论和生活调护方法来科学防控与治疗,才能有效地保护自身健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