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砂医派顾植山立足五运六气伏邪两感理论

(2023-01-13 07:50:02)

谨守“少阴”病机应对新冠病毒感染
摘自2023-1-12中国中医药报
本报讯 (记者李 娜)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通知》,明确提出“把第一时间用上中药作为临床救治的原则之一”。面对当前老年急危重症人数攀升的情形,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认为,中医治疫理论强调“必先岁气”,从今年的五运六气和当下气候特点分析看,多个运气因子和临床表现都集中指向了“少阴”,从本轮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状特点看,患者出现严重乏力,“但欲寐”“口干咽燥”(刀片嗓)及“吐利”(呕恶、腹泻)、急性心脏不适等,都属于中医少阴病范畴,故从少阴病入手,可能会取得较好效果。
顾植山认为,在经络上心为手少阴,肾为足少阴,少阴病的核心问题是心、肾阴阳的虚衰,这应是造成急危重症增加的主要因素。
关于少阴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已有较成熟的论述,如少阴病忌发汗就是一条重要原则。《伤寒论》二百八十五条:“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二百八十六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同时,顾植山介绍了中医疫病中两个重要理论,一是“伏邪”学说。他指出,按照龙砂医学流派晚清名医薛福辰的观点:“凡病内无伏气,病必不重;重病皆新邪引发伏邪者也。”为降低重症率、死亡率,“伏邪”学说尤为重要。清代名医柳宝诒在《温热逢源》中指出:“惟冬不藏精故受寒,其所受之寒,无不伏于少阴。”同时,在今年秋冬季节,有些春夏之花重新开放,蛰虫乱飞,呈现出“风乃至,万物反生,阳气不藏”之象,人身少阴心肾之阴受此伏邪影响,抗疫能力大幅下降;入冬以来,又遇强烈寒潮,暴冷时气伤的是心肾之阳,时气引动伏邪。这又涉及中医疫病理论中又一个重要概念——“两感”。
顾植山指出,这一轮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初起见到太阳证时,往往同时出现少阴证,这是《黄帝内经》讲的“两感”。两感是由时邪引动“伏邪”造成的“阴阳俱损”。
对此,顾植山解释,寒邪伤害的首先是少阴的阳气,在《伤寒论》中,对少阴病的证治是真武汤、附子汤一类扶阳为主的方,对出现的太阳表证也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老年人阳气衰弱,尤需慎用苦寒清热、损伤阳气的方药。因此,临床看到少阴病患者出现热象症状不能简单用“对抗”的思路,而是要秉持“少阴君火为水中龙火,不能苦寒直折”的理念,宜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引火归元”的思路,故高龄重症患者要慎用以“抗病毒”为目的清热解毒类药物。
同时,按照“两感”的理论,伏邪又易伤阴,使患者出现口干咽燥等阴虚的表现,若误用汗法,极易变生危象。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似有悖于少阴病“不可发汗”的原则,因此针对高龄重症患者也建议慎用。
根据冬至以来五运六气的特点以及对气象、新感证象、临床治象等变化的观察,顾植山还开出了新感防疫方及应对新感重症方(附下)。
顾植山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系列方
(一)预防方面:
1.针对少阴寒气为主阳气衰弱和当前气温偏低,凡体质偏寒的可选用《三因司天方》的“静顺汤”加减:茯苓12克、木瓜12克、附子6克(先煎)、防风6克、诃子肉6克、炮姜6克、炙甘草6克、炒当归6克、阿胶10克(去滓后烊入)。
2.偏于阴虚有内热的可选择《辅行诀》大补肾汤加减:熟地20克、竹叶20克、甘草15克、泽泻8克、桂枝6克、干姜6克、五味子6克、阿胶10克(去滓后烊入)。
3.感染后调理,可选用《三因司天方》之司天麦冬汤:麦冬15克、白芷10克、半夏10克、竹叶10克、钟乳石10克、炙桑皮10克、炙紫菀10克、人参10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擘)6克。
或《冯氏锦囊》全真一气汤加味:熟地20克、麦门冬15克(去心,大米炒黄去米用)炒白术15克、怀牛膝10克、五味子6克、制附子(先煎)6克、人参6克。
(二)治疗方面:
1.“身痛如被杖,咽喉痛”,可用升麻鳖甲汤:升麻10克、炙鳖甲(先煎)20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
2.痰湿重的情况,可用叶天士《医效秘传》甘露消毒丹:滑石(包)15克、黄芩6克、茵陈6克、藿香6克、连翘6克、石菖蒲6克、白蔻仁4克、薄荷4克、木通6克、射干4克、贝母6克。
3.发热有消化道症状者,可用王好古《阴证略例》神术散:苍术10克、防风10克、炒甘草6克、生姜6克、葱白(带须)3根。
(注:上述所列方中用量为成人常规参考量,临床治疗与预防不太一样,情况变化多,需三因制宜,灵活把握。)
老年人如何面对流感高发期
摘自2023-12-28中国中医药报
通讯员 富精雷 孙殿甲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随着冬季的到来,流感病例逐渐增多,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是一个需要特别警惕的时期。在中医理论中,流感的防控和应对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老年人如何运用中医理论,科学地面对流感高发期呢?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肿瘤康复分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陆长青表示,老年人应科学采取如下一些预防措施,才能有效保护自己免受流感侵害。
老年人群 加强防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明确指出,年龄等于或大于65岁的老年人是感冒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之一。陆长青介绍说,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流感是由外邪侵袭所致,属中医“时行感冒”,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发病更急、症状更重,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咳嗽、身体酸痛等症状,大多于发病3至5天后相应症状才会逐渐“退潮”,但咳嗽、体力恢复则需较长的时间。老年人由于体质较弱,抵抗力相对较低,当罹患流感后易引发肺部感染,治疗期间需加大抗生素用量,由此更易使身体出现多系统受累表现,造成原有基础疾病的发作或加重等情况。
保障睡眠 健康饮食
中医认为,流感的产生与人体内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阳气内藏,抵抗力不足,容易受到外邪侵袭;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成为流感的感染人群。陆长青提示,老年人在流感的防控中一定要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能够恢复人体精力,增强免疫力;同时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生活起居的规律性,这些均是维护身体健康、增强抵抗力的要素。此外,饮食清淡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中医认为饮食是调养生命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增强体质,平常多多食用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还要注意避免过多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影响身体健康。
科学锻炼 不宜过度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增强体内正气,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流感的风险。陆长青建议,老年人应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八段锦、五禽戏、散步、太极、气功等,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到一小时,以此来增强体质,提升抵抗力。老年人在晨起锻炼时,应以身上微微出汗为准则,不可过度运动,适当的运动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老年人在外出时要注意穿戴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和腰部要做好保暖工作,以免受凉感冒。但也不可穿得过厚,穿得过厚会导致体内产生内热,使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因此,老年人应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保持身体温暖而不过热。
慢性疾病 切勿大意
老年人往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不仅会降低身体免疫力,还会增加感染流感的风险。陆长青告诫,在流感流行期间,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慢性病的控制,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将慢性病控制在稳定范围内,来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同时,中医强调情志调护在流感防控中的作用,提示老年人要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紧张,情志失调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从而降低抵抗力。因此,老年人在冬季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才能有助于预防流感。
预防治疗 办法多多
针对流感的防治,中医也有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老年人可以在中医指导下,选择中药调理、中药足浴、穴位按摩、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来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和治疗流感。中医强调个体化的调理方案,根据老年人的体质和病情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陆长青提醒,老年人在流感高发期时不仅要注意预防,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如发热、头痛、咳嗽等,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以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陆长青概括说,面对流感高发期,老年人要运用中医理论和生活调护方法来科学防控与治疗,才能有效地保护自身健康。

从五运六气分析 今年尚无大疫情迹象

 (2018-01-14 13:35:23)[编辑][删除]



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 顾植山

编者按:自2017年12月份以来,各地相继进入流感季节性高峰,2017~2018年冬季报告病例数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在2017年2月23日本报4版刊发的《五运六气疫病预测的回顾分析——兼对2017丁酉年疫病预测》中,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顾植山教授曾对此次疫情有过准确预测。本期特邀顾植山从五运六气角度,对当前流感疫情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提供治法建议,供读者参考。

用五运六气分析当前疫情

我们在2017年初曾作丁酉年五运六气的分析预测:“丁酉岁,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中见少角木运。……天气以燥热为主,‘寒毒不生’……对疫情的预测:总的意见会出现一些疫情,但规模不会很大。”

对出现疫情的时段认为主要警惕二之气和终之气。

对于二之气(自春分至小满)的疫情,《黄帝内经》有“凡此阳明司天之政……二之气……厉大至,民善暴死”的论述,但我们根据2017年初的交运较正常,并综合分析了各个运气因子后,作了较为乐观的估计;又动态观察二之气的实际气象情况,虽客气少阳相火加临主气少阴君火,但实际气温应高不高,两火迭加的运气致疫条件得到化解,故二之气的疫情基本未发生。

但二之气被压抑的火气形成“郁火”,易在下半年“郁发”,后来夏季和秋季的气候也不是很正常,故从年中开始,我们多次向有关各方呼吁要警惕年末可能出现的疫情。

对终之气的疫情,年初的预测报告认为:“终之气(自小雪至大寒),主位少羽水,客气少阴火,‘阳气布,候反温,蛰虫反见,流水不冰’,气温会偏高;《内经》讲‘其病温’,会出现流感等疫情。”

2017年入冬以来,气候一直偏于燥热,有些应在春天开的花提前开了,这是“冬行春令”,阳气失藏,是产生疫病的运气因素。

现在出现的流感疫情,基本符合上述分析预测,也符合运气规律。

今年流感的主要相关因素

2018戊年一之气,客气少阳相火加临厥阴风木,中见太徵火运,《内经》云“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疠,温病乃作。”是产生疫情的运气时段。

最近出现的大范围雨雪降温对前一阶段过盛的燥火是一个遏制,可能促使疫情趋稳,(类似情况:2016年末的暖冬和伏火郁发引发了禽流感疫情,但从该年大寒交运以后的气象情况看,丙申年的伏火逐渐消退,丁酉的司天阳明燥金和一之气的客气太阴湿土基本到位,运气趋势向好。故我们在2017年初曾预测 “估计发生于2016年底的禽流感等疫情将趋缓和。”见《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2月23日,实际情况得到验证。)但今年的趋稳估计只是短暂的,后面还会有反复。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由于2017丁酉冬行春令,精气失藏,影响到2018年春天疫情的继续和反复。

向前推3年的2015年的运气和气象都较平稳,对2018年的疫情是利好。2015年冬我们按运气常位预测是寒冬,当年气象界宣传“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将出现非常暖冬”,若果如气象界所言,就会形成上下半年运气相反“刚柔失守”的局面,对2017年末和2018年产生“三年化大疫”的严重影响。但实际气候是出现了“霸王级”寒潮,说明仍按正常运气运行。

丁酉年与戊戌年的运气交接情况,一般要到大寒后才能看得比较清楚。若立春以后出现较强春寒,运气上叫“寒淫水胜”,易出现“血变於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等病症;这时一之气的客气少阳相火降而不下,“火发待时”,后面可能出现火气的“郁发”而加重疫情。若出现的是气候持续干燥,属丁酉年司天的“阳明不退位”“阳明复布,太阳不迁正,不迁正则复塞其气”;燥金太强,还会造成“木运升天,金乃抑之,升而不前”的升降失常格局,增加疫病的发生。

综上分析,2018年春疫情反复和延续的可能较大,但运气方面还未看到有大疫情的迹象。

流感证候特点和治疗建议

目前的流感属于冬温,可按冬温进行辨机论治。因为目前气候偏燥,可参考朱肱《活人书》所用葳蕤汤(不是方剂教科书所载的《通俗伤寒论》的加减葳蕤汤)治疗。《活人书》:“……冬温,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则伏寒变为温病,宜葳蕤汤。”我们临床已试用较多病例,高烧当天可降,一般2~3天可痊愈。方中青木香可不用,白薇量大时可能致吐,需注意。

少阴君火加临太阳寒水,往往初起可出现表寒里热症状,若身痛明显者,可考虑用九味羌活汤寒热表里同治。若只是治表寒或单纯清里热,有可能热退了病没有好,留下咳嗽等后遗症状。(2012年的“北京咳”就是教训。2012年春寒明显,一之气的少阳相火被郁,外感内热,一般医生偏重于单方面治寒或治热而产生了较普遍的“北京咳”,而用九味羌活等表里同治者基本不会出现后遗症状。从2012到2018是六年小周期,运气格局相似,应加注意!现在网上已经见到有 “发热退了咳嗽治不好”的反映。)

戊戌岁初之气的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少阳火,故若无明显的外寒里热或燥伤津的情况,“宜调少阳之客”,可选用柴胡类方,或柳宝诒推重之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施治;若风气较强时,常用治风温的银翘散、桑菊饮等也在可选之列。

若以干咳为主,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针对戊戌年岁火太过的麦冬汤可以选用。若年初余燥未清和二之气的客气阳明太过时,也可活用丁酉年针对阳明燥金的审平汤。

《内经》还记载了“若运火炎烈。易出现“雨暴乃雹”“时雨乃涯”的气象和“胸腹满,手热肘挛,腋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乾,甚则色炲,渴而欲饮”等病症,以及二之气“阳明客之,燥热相遇,大凉反至……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出现这样的异常情况,可试用戊戌年针对寒水司天的运气方“静顺汤”。

总的看来,当前运气燥热与寒湿相争,风气又将主令,堪谓五气杂陈,又处运气交接时段,复杂多变;临床流行的疾病和证候表现也是各不相同。对于流感这样的流行性疾病来说,每年每时的运气都可能不同,需遵《黄帝内经》的教导:“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前人的经验和近年来的临床均反复显示:抓六气病机比固定的辨证分型更为合理有效!(顾植山)

传承龙砂特色展示运气佳效

 (2023-01-15 07:40:41)[编辑][删除]

 


——荐读《五运六气临床应用》

时间:2020-06-2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洪净

  最近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五运六气临床应用》一书,是五运六气临床应用方面的专集。五运六气理论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医学理论核心的五运六气,是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学问,反映了古代先贤们对自然宇宙周期性变化规律的认识。但五运六气学说又是中医学中被误解最深,分歧最大,也是中医药传承中最为薄弱的部分。产生分歧的关键在临床应用的价值,传承最为薄弱的也是临床应用。

  发源于江苏省江阴龙山、砂山地区的龙砂医学流派,以坚持传承和临床擅长应用五运六气学说为其最主要特色。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启动以来,龙砂医学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坚持不懈地传承推广五运六气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的经验,在其带领下,龙砂医学流派团队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临床能快速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大幅提高临床疗效,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中国中医药报》以其新闻敏感性和专业判断力及时开设了《五运六气临床应用》专栏,报道各地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的案例,读者反应强烈,龙砂医学流派推广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已有来自全国各地及部分海外的近千人向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顾植山拜师学艺,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五运六气临床应用》一书,由顾植山教授主审、海霞编审主编,汇集了《中国中医药报》之《五运六气临床应用》专栏发表的全国各地50多位作者的100余篇文章,展示了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的方方面面,其疗效之神奇快捷,常超出教科书的常理,令人耳目一新。其中许多是久治不愈的痼疾顽症,如重度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失眠、慢性结肠炎、顽固小儿鞘膜积液、牛皮癣,乃至已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扩张性心肌病、呼吸衰竭亡阳出汗、大咯血等危急重症的救治等,其疗效常常超出想象。这大大增强了人们对五运六气理论的了解和自信。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下,所用的方药经常不是教科书辨证论治、方证对应的思路,例如治疗肿瘤的方中可能找不到一味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治顽固失眠时可能完全不用安神类的药,用攻下的承气汤可以治愈慢性腹泻,一张乌梅丸方可以治疗内、外、妇、儿科多种疾病,其思路方法别开生面,为临床治病打开了另一扇门。

  龙砂医家善用三因司天方出奇制胜的特点,在本书的医案中表现突出。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有“五运时气民病证治”10方和“六气时行民病证治”6方,合称“三因司天方”16首。陈氏之后能用此16方者寥寥,以致时有学者提出质疑,指其为“按五运六气胪列方药,不合现实应用的死板教条”云。其实,16个司天方的用意在于应对最常见的16种运气格局,并不是到某年一定用某方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医学理论来说,临床疗效是硬道理。本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临床案例,为活用运气方作了很好的示范。

  龙砂医家解读“三因司天方”之“三因”为天、人、邪,在辨天、辨人、辨病证基础上,司天、司人、司病证,更好地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

  《伤寒论》六经病各有“欲解时”,但临床上经常欲解不解,而在欲解时又往往发生一些病症,历代学者莫明所以,成为《伤寒论》中的疑文。顾植山从五运六气开阖枢演绎欲解时,把六经病欲解时释为“相关时”,解开了千古疑团。例如厥阴病的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凡在丑时(1-3时)发作或加重的疾病,都与厥阴有关,用厥阴病代表方乌梅丸常能取得奇效,本书中有较多这方面的案例,展示了欲解时理论对临床的重要指导意义。

  已故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先生曾说:“运气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邹云翔先生也指出:“不讲五运六气学说,就是不了解祖国医学。”读了《五运六气临床应用》,信然!

  我因工作的关系对龙砂医学流派接触较多,并在临床实践中对其倡导的五运六气思想有所亲历和获益,觉得本书可使读者对龙砂医学流派传承五运六气思想和临床特色有一基本了解,对于临床五运六气思维的构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故乐于向大家推荐。

  (作者洪净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原巡视员、副司长)

五运六气健康观与临床诊疗体系

时间:2020-06-2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顾植山

 

  五运六气学说是研究自然的五、六周期变化规律对人体健康与疾病影响,探讨如何通过天人合一来防病治病达到健康的学问。其强调天人间动态节律的同步和谐是保持健康的基本要求,人与自然不同步、天人不相应,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养生中倡导顺应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七损八益”等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健康观和疾病观。

  有了五运六气学说,天人相应从简单的顺应一年四时,上升为顺应逐年不同的五运六气,天人合一的健康理念演化为以天干、地支为标记符号、以六五节律为基础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高级模式。这生动地体现了炎黄文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

  在五运六气思想指导下还形成了一个司天、司人、司病证相结合的临床诊疗体系,分析病因时天、人、邪合参,诊断时辨天、辨人、辨病证,治疗时司天、司人、司病证。临床上常会结合人出生时的运气分析人的体质,参照发病时的运气把握病机,结合治疗时的运气顺天应时选方用药。《黄帝内经》“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谨守病机,无失气宜”是这一诊疗体系中时时遵守的基本原则。《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统病统方遵循了这一诊疗模式。由这一诊疗体系产生的“三因司天方”,通过龙砂流派的应用,展示了极强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建立在五运六气理论基础上的中医药诊疗体系,用于疫情预测可凸显中医学在疫病预测方面的特色优势,指导临床可大幅提高临床疗效,指导急危重症救治亦彰显出可喜前景。传承和回归这一诊疗体系,对促进中医药学的继承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上有些用五运六气进行疾病预测的人,往往会简单化、机械化、绝对化,把运气预测神秘化,造成人们对运气学说的误解。五运六气被摈斥,天人合一理念淡化,影响了人们对中医天人合一健康观的理解和实施,也影响了后学对司天、司人、司病证完整诊疗体系的继承发扬。

  健康是天人间动态节律的同步和谐,天人关系的失调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五运六气的应用得到了落实,推广五运六气,可为实现全民健康“从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移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顾植山)

跟踪学术热点 彰显临床价值

时间:2020-06-2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海霞

 

  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对中医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在顾植山教授带领下,研究和运用五运六气取得了显著成绩,使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已成为中医学术的热点。

  顾植山在继承龙砂医学流派精髓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五运六气学说在临床中的运用,取得了显著疗效,对其临床价值也有深刻体会。近年来,顾植山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弟子们,不断挖掘、整理、总结五运六气在临床运用中的经验。《中国中医药报》在跟踪报道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室工作成绩和五运六气学说研究进展时,欣喜地看到顾植山带领学生及弟子运用五运六气指导临床取得了令人惊奇的临床疗效。《中国中医药报》于2014年8月1日开辟了《五运六气》专栏(后更名为《五运六气临床应用》专栏)。专栏开设以来,读者来信来电不断,慕名学习者众多,为此,报社开展了多期五运六气学习培训班,学员热情高涨,他们研讨并验之临床,受益匪浅,凸显了五运六气的学术临床价值,也掀起了学习五运六气的高潮。

  本书收录了自2011年至2019年在《中国中医药报》刊发的有关五运六气理论与临床运用及疫情预测的文章共100余篇。这些文章是在顾植山指导下,其学生和弟子们运用五运六气指导临床的经验体会和验案,集中展现了五运六气在临床的推广运用情况,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第二部分为五运六气理论探讨和其他应用。

  第一部分为本书的主体内容,为了体现五运六气的时间特征,文章按照文中治疗时间顺序排列,每篇文章后注明刊发时间。由于文章撰写和收集的及时,所以大部分文章刊发时间与文中治疗时间较为接近。为便于读者理解运用五运六气,文章排序时在公元纪年后标注干支纪年,如2012年(壬辰年)。所收录的文章,基本上有一条五运六气的主线,譬如2012壬辰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中见太角木运,气化运行先天,表现为“阳气不令”“民病寒湿”,静顺汤用之切中病机。2013癸巳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敷和汤用起来很顺手……2018戊戌年,火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针对火运太过的司天麦冬汤和针对寒水司天的静顺汤两方,临床应用取得速效的案例,包含内、外、妇、儿各科的多种疾病,从中反映出中医学天人合一、异病同治的特点。膏滋方作为江浙沪等环太湖地区的一种民俗,承载着冬藏思想与养生治未病理论。龙砂膏滋作为这一民俗的代表,更是注重五运六气抓先机以达奉生之目的。龙砂医家开具膏滋方,会参考当年和来年的运气情况,酌情选用“运气方”,这在本书收录的几则有关膏滋方的文章中可见一斑。

  第二部分辑录了顾植山等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的五运六气理论探讨和疫情预测类的文章,供读者全面学习五运六气学说,了解在顾植山带领下的五运六气学说研究进展和贡献。书后附有五运六气基础知识,旨在满足读者进一步学习五运六气理论知识的需要;并附有方剂、疾病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金代医家张从正言:“不通五运六气,检尽方书何济?”希望本书能为广大中医药人员,尤其是中医药临床人员提供一个提高临床疗效的思路与方法,为热爱中医药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认识中医、认识五运六气的机会。(海霞)

  (此文为《五运六气临床应用》一书前言)

五运六气 生命密码

 (2018-02-22 05:04:55)[编辑][删除]


张洪钧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为之父母”,天地之气即五运六气加地域之气。人禀天地之气生,先天体质由胎孕期运气禀赋构成。《灵枢》体质分类有五形人(按五行禀赋分类)和五态人(按阴阳禀赋分类)。故五运六气与体质理法一体、因果天然。特定的运气禀赋,构成了脏腑偏盛偏衰,盛衰变化至五脏失衡或再感外邪,疾病就发生了。因此,运气禀赋的偏颇,即疾病的根本内因。

已病未病同一内因,故防病治病同一法则,皆着眼于运气禀赋偏颇造成的体质偏颇。另外,体质偏性,也造成了机体对时气外邪的易感性。因此,不论已病未病、内伤外感,皆与胎孕期的内因运气禀赋和外因时节运气直接相关。从运气找生病的内因、外因,根本、全面、直接、简明,又可与饮食情志等病因互参。所以,五运六气对临床,具有全面使用价值,尤其在病因确定以及治病求本方面有重要作用。

《素问》运气七篇,详论某时运气易患疾病,隐言固化于先天体质中之运气禀赋所造成的疾病易患性,以致多数人知时行运气与外感内伤相关,而鲜知运气禀赋与外感内关系密切。近年,经汪德云、靳九成、田合禄等医者的努力,尤其是我们将五运六气理论与体质医学全面有机结合以后,运气的全方位使用价值便充分展现出来了。

运气确定病机

从运气禀赋可以寻找疾病的病因、确定病机、病位、证候。对 5万余例原发高血压的统计分析发现,易患高血压的人禀赋特点是金土水胜而木火弱,阳弱阴盛、阳为阴抑。由此,高血压常证见寒热虚实错杂、肝阳被抑、肝脉拘挛、气机升降逆乱,总体属阴证,是典型的厥阴病。这与高血压在北方及冬季易发、血压高时脉象沉弦而服药降压后脉大、清肝平肝降压法仅在清窍突闭时暂有效而对原发高血压无效的临床实际完全相符。同样大数据分析,男性糖尿病患者最特征性的禀赋是多金少水,相对应病因是金抑湿滞,证候关键是脾气不升,是典型的阴火证而非阴虚火旺证。这与《素问》脾瘅转消渴治之以兰除湿浊、二阳之病发心脾转为风消者死不治、李东垣治消渴以升阳益胃泻阴火完全相符,并且与糖尿病易于抑郁、养阴清热法不能降血糖的现代临床症状不谋而合。用这一方法,可以找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易并发的原因是都有“少阴在泉太阳司天”的内因。三者最终的差别,在于高血压侧重于肝脉拘挛、糖尿病侧重在脾困、高脂血症侧重在肾寒。可见,这种方法可能会为疾病找到体质性病因,开拓临床诊疗思路,形成已病、未病防治一体。

运气辨体质论治

依据运气禀赋可以分类体质、辨体质论治。1984~2043年这60年运气大司天是厥阴风木司天,少阳在泉,受此运气影响,加上现代人劳碌紧张、多食生冷肥甘而易于形成虚实夹杂、升降逆乱的病因。结合体质和运气判断现代人疾病的总体倾向以厥阴病为多。为此,我们制定了体质平调散(莲子肉、山药合乌梅丸加麻黄升麻汤),再依患者运气禀赋的不同,并参合病证而给予相应加减,并嘱恢复传统饮食,多食五谷,忌牛奶、水果等生冷。近年治疗三高及各科疾病门诊性病1万余,原发病及合并症、并发症同时得到治疗,体质全面明显地改善。这种依个体运气禀赋体质而分类治疗,表面上忽略了病证差别,但实质上是更深层的辨证论治。针对先天体质,抓住了一个人患病的共同内因,治病求本,故而能执简驭繁、百病一方。

运气预测疾病发病

预测某时节的易患病、易患病人群。不同运气造成时节易患病,内经论之已详,而不同时节什么体质的人易患病,则言之甚略。依运气禀赋分类体质、人群,将禀赋运气特点和时节运气特点相对比,既抓住了体质根本和外因根本,又易于比较,有望利用大数据迅速、准确找到易患人群。

运气结合精准医学

人与人体质的差异,在基因组中表现为单个核苷酸多态性及表观遗传学差异。全基因组快速测序、表观遗传学、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为从整体体质角度研究疾病带来新的契机。此前,罗辽复先生和我先后将四种核苷酸进行了阴阳分类,结论均为 C为阳中之阳、G为阳中之阴、T为阴中之阳、A阴中之阴,这为中医学与基因组学的结合做了铺垫。最近,我们根据大数据分析显示的太阳寒水司天时(春夏)出生的人易于患三高、肺癌,而同年下半年太阴在泉出生的人却少有患此类疾病的风险。对太阳寒水司天时出生和太阴湿土在泉时出生的正常人各300余例,进行了全基因组SNPs比较,发现太阳寒水司天时出生者SNP位点突变率明显高于太阴湿土在泉时出生者,且更易向C和G突变,这两种现象同时在说明易病人群阳更盛,这项研究结果与临床整体观察结果相符。

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父母都有高血压,子女中却有的没有。人与人基因组一级序列差别不到千分之一,基因表达的决定权主要是环境因素、运气禀赋。这些都说明,兄弟差别的决定者是胎孕期的天地之气,运气禀赋,是人的另一套生命密码。

建立运气禀赋数据库

依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纳入北京医保的人建立“生日-运气禀赋-易患疾病”数据库。疾病按解剖部位分类,展示各出生时段人群的胎孕期运气禀赋及相应的易患疾病。7~90岁的人,都可据出生年月直接查得相近年龄的人(年龄差在2岁以内)易患哪个脏器的疾病,未来哪个脏器还易患疾病。据此,可以未病先防、已病治因。如查数据库中2010年春出生的女孩易患心、胃、气管的疾病,这提示此类患者感冒后需注意预防心肌炎。这些女孩所患的疾病,其运气禀赋决定治疗宜以宣肺开郁化湿热加温肾为基础。

在内经中,描述有详细的每个运、气所致病,但运气组合所致病如何,仅在《六元正纪大论》等篇中有极其概略的描述,尤其缺乏对不同大司天影响疾病的描述。数据库则可提供这方面的更详细具体信息,补充、丰富相关内容。此外,数据库还可进行不同疾病(群)之易患禀赋、病因学对比研究。如皮肤病与过敏性疾病易患人群高度交叉,可以参合两者以往的研究成果,互相启发出新治疗思路,还可进行其他进一步开发研究。

胎孕期运气禀赋和时节运气与疾病易患性的研究,正是从根本之道入手,执简驭繁。故仅据此内外二因,就能高概率推演预测疾病,从根本上防治疾病。五运六气研究从一个角度就能总体把握全部气象地理等因素对生命生老病死的影响,单一又综合、直接、快速、准确、深入。

五运六气,是天地人共同的生命密码,天地与人、宏观与微观、已病与未病、辨病辨证与辨体质,古今中外所有文明,皆可依五运六气而结合、统一,为人类健康服务。(张洪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