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治疗麻木症经验
(2023-01-04 14:47:39)岐黄学者王平系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多年来诊治了诸多麻木症的患者,在治疗时多从培元固本入手,现结合病案,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临证经验
关于麻木的治疗,《张聿青医案》中指出:“营不行则营不足用,有营若无营矣。卫不行则卫不足用,有卫若无卫矣……欲治酸麻,必先行其营卫之滞而后可。欲行营卫之滞,必先祛其所以阻营卫者而后可。”由此可见,麻木的治疗当结合其病机,分为虚实两端。
元气亏虚,治从培元《景岳全书·非风诸证治法》记载:“非风麻木不仁等证,因其血气不至,所以不知痛痒,盖气虚则麻,血虚则木。”本条阐明发病关键在气血,而气血的生成及运行与元气密切相关。《金匮要略》中认为血痹乃阴阳俱虚所致,而肾为人身元阴元阳秘藏之所,一身阴阳生化之根,肾的盛衰影响着元气的盛衰和生化功能,故培补元气离不开补肾,元气由先天所生,在生命活动中不断发挥着推动和温煦的功能,根据“女子七七”“丈夫八八”的论述,元气亦需要后天之精源滋养才可充盛,即李东桓所言:“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王平在治疗麻木症患者时,多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大补元煎等方加减化裁;偏气虚者,多重用黄芪、人参以大补元气;体虚易感者加玉屏风散化裁;偏血虚者多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兼阳虚者,加附子、肉桂、杜仲等培补元阳之品;阴血不足者,加阿胶、墨旱莲、熟地黄等滋补元阴之流。临床当随症加减,补益同时亦不可过于滋腻阻碍脾胃之运化,故王平在予方同时常佐以焦山楂、炒麦芽、神曲等助脾胃运化之品。邪滞脉络,治从调元实邪痹阻经络亦可致麻,而六淫既可单独中人,亦可两种以上同时伤人为病,风寒湿邪侵犯人体可致元气输布运行失调,从而影响元气正常生理功能,日久易内生痰瘀;此时单独补元气不足以通络开痹,当注意培补元气,同时舒筋通络,即“调元”,使营卫通畅,濡养周身。在临床上,偏寒湿邪者,以祛寒通络兼益气温阳为主;偏湿热邪者,以清热利湿通络为主;偏痰瘀阻络者,以行气豁痰通络为主。王平认为此类患者当以调元祛瘀通络为总治则,治疗上常根据病理因素灵活选取柴胡疏肝散、二陈汤、逐瘀汤类等方加减化裁。常用法半夏、竹茹、陈皮、天麻、石菖蒲、苍术、白术等药物行气豁痰;桑枝、忍冬藤、鸡血藤等药物舒筋通络;三七、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柴胡、郁金、川芎等药物疏肝以助元气外达;地龙、僵蚕、蜈蚣、全蝎、土鳖、水蛭等虫类药破血逐瘀以通络。
典型医案
患者某,女,74岁,于2019年4月2日初诊。自诉左侧手指麻木数年,多年来入睡难,多梦,眠浅早醒,头昏头痛,脑鸣,畏寒,时有短气、心悸、自汗。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病史。舌暗红、苔中根部厚、中有裂纹、边稍齿痕,舌下络脉瘀曲,脉细稍弦。
诊断:(气血亏虚,络脉瘀滞型)中风后遗症。
治则: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方药:酸枣仁30g,川芎10g,知母10g,茯神10g,夜交藤30g,枳壳10g,生晒参10g,太子参15g,党参15g,沙参15g,乌贼骨15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炒麦芽10g,郁金10g,栀子10g,夏枯草10g,法半夏10g,厚朴10g,炙甘草6g,天麻10g。7服,水煎服,每日1服,分3次服。
患者间断复诊调方,服10余服睡眠有所改善,手指麻木如故,除宁心安神药,加土鳖虫、全蝎、地龙通络之品服至30余服,患者睡眠、头昏、短气、脑鸣等症状好转,左侧手指时有麻木。舌红苔薄黄,脉细弦。
2019年5月28日复诊调方为:生晒参5g,黄芪10g,太子参10g,白术10g,茯苓10g,苍术10g,栀子10g,益智仁10g,石菖蒲10g,黄连5g,肉桂5g,白芍10g,枸杞10g,仙灵脾10g,合欢皮10g,炙甘草3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炒麦芽10g。煎服法同前。服7服后,患者家属代诉手指麻木好转,后予补益气血方35服续调,随访诸症悉减。
按本案患者古稀之年,虽因手指麻木就诊,但长期入睡困难,多梦早醒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不利于元气恢复,故此时正虚当为主要矛盾,以补益元气,宁心安神助眠为主;待睡眠稍转,正气渐复,可着手去瘀,除益气养血外,加土鳖虫、全蝎、地龙祛瘀通络,以助元气通达。数剂后诸症好转,而左侧手指时有麻木。舌象由暗红转红,提示瘀已渐祛,脉仍细弦,所谓“人以气为主……阴阳之所以升降者,气也,血脉之所以流行者,亦气也,荣卫之所以转运者,此气也”。(严巧
手指麻木并非都是颈椎病
45岁赵女士最近感到右手几个手指麻木疼痛,抓东西也不得力,单位同事提醒她,这可能是得了颈椎病,于是她到药店买了一些治颈椎的药,吃后却不见明显效果,遂到中医院骨科就诊,医生检查颈部无压痛,拍X线片无异常,查她的右手腕掌侧有压痛,轻轻叩击局部出现手指麻木现象,经肌电图进一步检查,显示右手正中神经感觉波幅降低,提示正中神经损伤,诊断为右腕管综合征。
腕管在哪里
人的手腕部活动范围很大,活动量也最多,此处有一条通行肌腱和神经的管道,称之为腕管。腕管其实就在手腕掌侧,也就是最明显的一条腕横纹远侧2~3厘米的区域,范围有限,结构特殊,它由腕骨构成底及两侧壁,其上为腕横韧带,形成一个骨—纤维隧道,其内行走着9条肌腱、1条神经,即拇长屈肌肌腱、2~5指的屈指浅深肌腱、正中神经。这些屈曲手指的肌腱表面还有一层滑囊包裹,起到保护作用。正中神经走行较为表浅,是支配我们手的大部分感觉和屈指活动的一条重要神经。
啥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的一种周围神经病变,多见于30~60岁女性,据统计男女比为1:2~5,多为单侧,观察发现凡长久从事重复屈伸腕与指的人群发病风险高,如电脑工作者、常做家务活的女性易患此病。
感觉障碍为本病特征性症状,表现为拇指、食指、中指麻木疼痛,开始为间歇性,渐呈持续性,可放射到肘、肩部。常在夜间或清晨及劳累时加重,患者常常会夜间痛醒,甩手、局部按摩或上肢悬垂于床边时症状缓解。叩击腕部正中神经部位,患者手部的正中神经支配区域会出现放射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如果正中神经在腕管长期受压,神经缺血缺氧引起麻木、疼痛、蚁走感等异常感觉,最终造成神经变性,可表现出大鱼际肌(拇指下方肌肉群)严重萎缩,手指抓物无力。
诊断应与颈椎病鉴别
腕管综合征应早期诊治,防止神经损伤变成不可逆。诊断需与颈椎病区别,由于颈椎病(神经根型)其神经根受压引起的麻木区不单在手指,前臂也有感觉减退区,而且伴有颈部疼痛不适。因此,当手指麻木时,可先到医院查一下颈椎,拍一张X线片,确定是否有颈椎病。如果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甚至出现反曲,椎间隙狭窄,骨质退化增生,结合症状体征,不难确诊。如果检查颈椎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手腕疼痛、手指麻木,应当警惕是否患上了腕管综合征,必要时查查肌电图,便可确定。
保守无效应手术
此病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中医辨证应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中药,必要时予腕关节支具固定。若治疗不理想或病情进行性加重时,则应考虑采取微创手术如钩针刀、关节镜等松解腕管的腕横韧带,松解正中神经去除压迫,为神经恢复创造条件。
预防五要点
平时应注意保护腕关节。一是使用电脑手机时应避免由于频繁或长时间重复点击动作,使腕管受到持续伤害;二是减少腕关节过度运动,防止腕关节劳损,如中年女性须注意减少家务活,避免腕管内肌腱和神经损伤水肿;三是预防手腕关节外伤骨折,一旦发生要及时治疗,防止遗留后患;四是预防手腕风湿和类风湿,减少腕管内滑膜发炎发生;五是每年体检,控制好血尿酸。(郭仲华)
手指麻痛渐加重 小心腕管综合征
摘自2023-7-6中国中医药报
郭仲华 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郭主任,你说我也没有经常敲键盘,怎么会得‘鼠标手’,中医有啥好法子治吗?”右腕管综合征,就是俗称的“鼠标手”。根据她的病情,我采用小针刀配合中药内服外用,她的症状很快缓解未再复发。
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的一种神经损害疾患,为女性常见病,40~60岁女性多发,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称“鼠标手”,但并非办公一族的“专利”,常做家务劳动、腕管发生病损的女性更易患此病。
为何患上腕管综合征
腕管位于手腕掌侧腕横纹远端,是由上面的腕横韧带与下面的骨面构成的一个骨性纤维管道,有9根指屈肌腱与1条正中神经一起穿行于腕管。在腕管内还包绕许多滑膜和筋膜,有助于减少肌腱、神经和周围组织间的摩擦。正中神经在腕管比较表浅,其功能是管理拇、食、中指3个手指及无名指一半(即3指半)皮肤感觉和诸手指屈曲运动。
发病原因包括:其一,有些年轻人长时间电脑敲字、玩游戏或使用鼠标,使肌腱过度摩擦,滑膜组织充血水肿,压迫正中神经,造成所谓“鼠标手”。其二,许多中老年女性,随年龄增长,腕横韧带退化增厚,腕管狭小,加之反复活动手腕,导致肌腱磨损,滑膜和筋膜发炎粘连,挤压正中神经。其三,少数人因腕管内长了囊肿,或患风湿、类风湿、痛风等侵袭滑膜,导致正中神经受损,引起腕管综合征。
中医调治有妙招
腕管综合征归属于中医“痹证”“伤筋”等范畴,多因慢性劳损致气血瘀阻,经脉阻滞,不通则痛,或腕管退化致筋脉关节失于气血濡养,不荣则痛所致,临床多见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型两种,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益气补血、舒筋散结。此外还可采用中医外治法,疗效明显。
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具有闭合松解组织粘连之特色,局麻下直接刺入到病灶,松解紧张增厚的腕横韧带,剥离腕管内肌腱、神经间粘连,松解滑膜和筋膜软组织,可有效降低腕管压力,并疏通腕部经络,使气血畅通,从而达到减张减压,通则不痛之目的。小针刀微创治疗,患者痛苦小,恢复满意。每周1次,1~2次即可。
穴位按揉
穴位选取: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外关穴(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劳宫穴(在手掌心,当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鱼际穴(第一掌骨中点背侧,赤白肉际处)、曲泽穴(位于肱二头肌腱尺侧,肘窝的肘横纹上)。按揉以酸胀感为度。每穴每次按揉2~3分钟,每日1~2次。亦可采用艾条温灸诸穴,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宜。可起到通经活络、散瘀消肿、扶正祛邪的作用。
功能锻炼
腕关节练习。掌心朝下,手伸开,每个方向各转动腕部5次。再轻柔地背伸腕关节,在最大位置上坚持5秒钟。然后用健侧手帮助患侧腕关节进行拉伸动作,每日2~3次,每次3~5个。
手指练习。可做撑橡皮筋动作练习手指屈伸运动,让拇指努力伸展,保持5~10秒,放松,可重复3~5次。每日2~3次。
握力练习。用手握捏橡皮球或圈,每次坚持5秒,然后伸展手指。每日2~3次,每次10~15个。
如何早期发现
腕管综合征典型表现为手的3指半麻木疼痛,开始为间歇性,渐呈持续性加重,夜间或清晨较明显。手指关节不灵活,特别拇指做伸展动作无力不灵活,还可表现出大鱼际肌萎缩,手指抓物无力。
是否患上腕管综合征,下面介绍两个自我测试法。一是叩击试验。用手指敲击腕管处的正中神经部位,如果出现3指半麻木、刺痛等症状,提示测试阳性。二是屈腕试验。握拳屈腕90°,维持此姿势1分钟,如出现以上症状,提示测试阳性。任意一项阳性,提示可能患上腕管综合征。
当手指出现以上表现,需警惕此病。及时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可显示正中神经损害程度和部位,明确诊断。只有早期诊治,才可防止神经损害加剧和不可逆。
预防四注意
一是要注意避免频繁或长时间反复点击鼠标或刷手机动作,必要时使用护腕或护腕垫。工作间隙适当做些小动作,如手腕伸展运动,以免肌腱过度劳损。
二是要注意减少腕关节重复或过度运动,中年女性须注意干家务要适度,劳累后不妨用热水浸泡手腕。
三是要注意防止手腕受风受凉,避免寒湿阻络。
四是风湿、类风湿、痛风等疾病患者,要注意控制好原发病,防止腕管内滑膜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