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解毒汤
画说中医药文化之中药材拼画
http://image.cntcm.com.cn/www/data//attachement/jpg/site2/20200806/IMG003067ce8f325466924062.jpg
该作品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胆病科完成,作品材料包括茵陈、薏苡仁、滑石、栀子、连翘、蒲公英、赤芍、丹参、白术、茯苓、甘草等中药材饮片。茵陈、薏苡仁、滑石清热除湿,栀子、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赤芍、丹参凉血活血,白术、茯苓、甘草顾护脾胃,并根据热重、湿重、血热重加减。
此方出自《孙同郊临证随笔》,孙同郊多年来践行“仁心仁术,佑护生命”的理念,以“赤胆忠诚、甘于奉献”摸索出治疗慢性肝炎的良方——茵陈解毒汤。多年来,此方为广大患者解除疾苦,撑起生命绿荫。(田桢 李菊 陈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如意金黄散
摘自2024-6-14中国中医药报
袁栋 山东省淄博延强医院
上月来诊一位小患者,7岁,患急性腮腺炎两天,腮腺部位肿胀质硬、灼热疼痛,头痛,胃口差,服用抗病毒药物效果不佳。因孩子小不愿服用中药,我就告诉他的母亲,可以外敷如意金黄散治疗,连用三天,果然大有好转。下面介绍一下如意金黄散。
组成及功效
如意金黄散首载于明代医学家陈实功编著的外科专著《外科正宗》,现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本药由姜黄、大黄、黄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芷、天花粉组成,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合即得。
本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疖肿痛,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跌打损伤。方中黄柏和大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共为君药。姜黄破血通经、消肿止痛;白芷、天花粉可燥湿消肿、排脓止痛,以加强君药解毒消肿之效,为臣药。陈皮、厚朴可燥湿化痰、行滞消肿;苍术燥湿辟秽、逐皮间结肿;天南星燥湿散结、消肿止痛,以上共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药主要有抑菌、抗炎、止痛、提高溶菌酶含有量、激活巨噬细胞等作用。
用法及禁忌
临床上如意金黄散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凡外现红肿热痛者,无论何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治丹毒
用法:局部常规消毒,取如意金黄散适量,用茶水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换药3次,7天为1疗程。
治痛风
用法:用如意金黄散加茶水调成糊状,摊于纱布或油纸上敷于患处,每日1换,有消炎镇痛之效。
治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取如意金黄散适量,用陈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直至症状消失。
治蚊虫叮咬和无名肿毒
用法:取如意金黄散适量,用白醋调成糊状,外敷红肿创面,一般30分钟内痒痛就会减轻,每天可以外敷2~3次。
治黄水疮
用法:取如意金黄散适量,用白开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6次,药干后去掉再重新敷。一般用药1小时后灼痛可止,经过3~5天后可疮消病愈,且愈后不留瘢痕。
治脓性指甲炎、甲沟炎
用法:以双氧水清洁创面,常规消毒。取如意金黄散适量,用麻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盖敷料包扎,每天换药1次,一般1~2周可以痊愈。
治静脉炎
用法:用如意金黄散加麻油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一般用药3~5天可获痊愈。
总之,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红肿、烦热、疼痛,用清茶调敷;漫肿无头,用醋或葱酒调敷,亦可用植物油或蜂蜜调敷。一日数次。疮疡阴证(即患处皮肤红和热不明显)者慎用;忌食辛辣、油腻、海鲜等食品;皮肤容易过敏者慎用。
蒋健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验
薏苡附子败酱散始记载于《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笔者有幸跟随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岐黄学者、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蒋健学习,现将其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验案分享如下。
毛某,女,20岁,2022年10月28日初诊。主诉:小腹胀痛7月余。走路或体位改变时小腹刺痛,伴心烦及阵发性烘热汗出,每天要发作3~4次,多梦易醒,大便不成形,久坐后腰痛,经期由30天缩短至25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2019年B超发现卵巢囊肿达7厘米,2020年5月手术剥离。2020年7月4日B超示“右侧卵巢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大小约2.5×1.5厘米),请结合临床,盆腔少量积液(最深处约1.8厘米)”。2022年3月起觉小腹胀痛,今B超示“右侧卵巢增大伴数个囊性结构,卵泡刺激综合征?请结合临床。子宫、左卵巢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腹痛(寒凝血瘀)。
治法:温阳散寒,祛瘀止痛。
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薏苡仁30g,附子12g,败酱草30g,红藤30g,五灵脂12g,炙乳没各9g,丹参30g,小茴香10g,吴茱萸10g,炮姜炭15g,白术炭15g,酸枣仁30g。14剂,日1剂,水煎服。
11月25日二诊:服药后小腹痛止,偶尔心烦,烘热汗出由每天3~4次减少为1周内仅偶尔发作1~2次,睡眠可达6~7小时,仍然多梦,时有耳鸣眩晕,大便成形,但自行停药后大便又不成形。上方去五灵脂、炙乳没、吴茱萸,加生龙牡各30g。14剂,煎服法同前。
12月9日三诊:烘热汗出消失,偶心烦,无腹痛,夜寐改善,大便成形。上方14剂,煎服法同前。
2023年1月20日随访:2022年12月23日起停用中药,之后一直再无烘热汗出,大便成形,夜寐安,小腹时有轻微胀痛而已。
按
《金匮要略》治肠痈之薏苡附子败酱散中取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其中,薏苡仁剂量为附子的5倍,功能清热利湿、消肿排脓,臣以败酱草清热解毒,破瘀排脓。附子用量最少,作用不在散寒温阳,而是起到振奋并宣通阳气的作用。但是本案中,附子用量为12g,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宣通阳气。此外,还加用了小茴香、吴茱萸、炮姜炭等多味辛热温药。患者有心烦、潮热、汗出等症状,这些临床表现一般属于阴虚内热或阴虚火旺,通常需知柏地黄丸、丹栀逍遥丸或酸枣仁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天王补心丹一类方剂治疗。但蒋健处方却与众不同甚至南辕北辙,疗效却卓著。可见本案的阵热、汗出、心烦、多梦,恐与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之典型阴虚内热病机不同,且兼大便不成形,久坐后腰痛,或许是由于脾肾亏虚、卫阳不固所致。《伤寒论》载“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可见营卫失和可以引起发热汗出。《金匮要略》小建中汤、李东垣补中益气汤,均以甘温治疗手足烦热。《证治汇补·发热》更是明确指出:“阳虚发热,有肾虚水冷,火不归经,游行于外而发热。”所以,不可将烘热汗出一概等同于阴虚,也有阳虚的可能性,当辨证论之。(赵琳
中医四招助力脱疽康复
摘自2024-12-27中国中医药报
陈捷晗 杨丽君 广东省中医院
如果您经常出现走路时下肢酸胀、足背发凉麻木、下肢夜间疼痛或下肢伤口长期不能愈合等症状时,需要警惕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下肢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缺血性改变,以间歇性跛行、下肢发凉、下肢麻木疼痛甚至溃疡坏疽为主要症状。本病属中医“脱疽”范畴。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截肢,甚至危及生命。临床治疗主要通过血管内溶栓、球囊扩张、腔内旋切、支架置入等微创手术方法重建血管通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降低截肢率,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术后活动受限,常会出现腰背酸痛、口干口苦,大便秘结,或者下肢远端血管再通再灌注损伤导致疼痛、水肿、发热等症状。
中医特色疗法内容丰富,其中一针(腕踝针)、一操(经络拍打操)、一茶(茶饮方)、一汤(沐足方汤剂)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不适症状,促进伤口愈合,加快术后康复,下面简单介绍。
一针:腕踝针缓解疼痛
《素问•举痛论》提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脱疽疼痛主要是由脾肾亏虚、寒湿外伤引起气血凝滞、经脉痹阻所引起,即“不通则痛”。腕踝针是中医针灸的一部分,是在经络学说皮部理论的影响下发展而来。“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十二皮部与十二经络关系密切,“经络所通,主治所及”,通过对皮部的刺激,达到刺激经络的目的,从而达到振奋疏通经络、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通则不痛”,进而解除痹阻,缓解下肢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一操:经络拍打操通经活络
脱疽主要是由于脾气不健、肾阳不足,又加外受寒湿之邪入侵而发病,加之介入手术为侵入性治疗,耗伤元气,故应拍打肾经、脾经,以健脾气、补肾阳、生气血,内可壮养脏腑,外可充养四肢。脾肾阳气充足,气血运行,则有助于恢复下肢血液循环,使皮肉筋骨得到濡养,促进快速康复。操作时将双手伸直,大臂带动腕力与小臂,空掌顺着肾经、脾经循行的位置拍打即可。
一茶:茶饮方利咽生津
由于介入治疗及术中用药的影响,不少患者术后出现口干、口苦等不适症状。可将乌梅2~3颗、甘草2~3克泡水,代茶饮,以茶之形,奏药之效。此茶饮微酸微甜的口味易于患者接受,且具有益气生津、化痰利咽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口干、口苦症状。
一汤:沐足方汤剂促进愈合
中医有“去腐生肌,煨脓长肉”之说,是指在创面愈合的后期阶段,运用外敷中草药膏(散),经皮肤和创面吸收,促进局部的气血通畅,使创口脓液渗出增多,载邪外出,从而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笔者常使用广东省名中医蔡炳勤教授的沐足验方:大黄、乌梅、五倍子、毛冬青各30克。大黄性味苦寒,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作用,可敛疮生肌,外治烧烫伤。乌梅性平,味酸、涩,归肝、脾、肺、大肠经,主要功效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外用可抑制细菌和真菌。五倍子味酸、涩,性寒,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的功效,外用可治疮口不收。毛冬青味微苦、甘,性平,无毒,有清热解毒、活血通脉的功效,外用可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四药合用,通过对局部进行熏洗,使中药成分直接渗入患者局部皮肤、筋骨,同时借水的温热效应加速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清除局部有害物质,达到拔腐祛瘀、敛疮生肌的目的。
摘自2024-5-31中国中医药报
吴遍 黄丽娟 曾思涛 广东省中医院
压疮又称压力性损伤,是由于压力或者压力结合剪切力引起局部皮肤或皮下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继而发生持续缺血、缺氧以及营养不良,导致组织发生溃烂、坏死的外科疾病。本病会从局部皮肤受累,进一步发展累及肌肉和骨关节,使患者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
压疮对老年患者、卧床患者危害巨大
压疮已经成为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老年人由于高龄、活动受限、感觉丧失、营养不足、身患多种慢性疾病等原因成为压疮的高发人群。国外研究发现,住院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0%~25%;国内研究指出,居家护理的老年人,受社区医疗发展不健全、家庭护理不完善的影响,压疮发生率高达20%~50%,远高于住院老年患者。
压疮在临床上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易感染、难以治愈的特点,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据文献报道,50%以上的长期卧床者并非死于其原发病,而是死于压疮导致的严重感染。由此可见,压疮是临床中非常棘手且常见的难题。
中医认识压疮
压疮属中医学“褥疮”“席疮”范畴,清代邹岳《外科真诠》记载:“席疮乃久病着床之人,挨擦磨破而成。上而背脊,下而尾闾。”又有清代赵濂《医门补要》曰:“一人患流注三处,卧床一月未见脓,独尾闾穴已深烂,是名席疮。乃肌肉先死,辞不可治,寻亡。”可见该病之所以称之为席疮,与其久卧于床而后发病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与久病长期卧床导致气血虚弱,加上局部持续摩擦、受压,影响局部气血运行相关,气血受阻、气滞血瘀,终致皮肤、肌肉、筋脉失于温煦濡养,而致皮肤溃烂。
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于2016年对压疮进行定义并将其分为1~4期,此外还包括不可分期压疮和深部组织损伤期。中医根据病情进展将压疮分为:气滞血瘀期(多见于压疮1期),病变部位的皮肤可能会有疼痛、硬肿或松软,但皮肤仍完整;蕴毒腐溃期(对应压疮2~4期),开始出现局部破溃、损伤甚至形成腐肉;生肌收敛期,创面损伤逐渐缓解、缩小并开始愈合。
艾灸治疗压疮的原理
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载艾叶“主灸百病……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以之灸火,能透诸经除百病。”艾灸可以通过将艾绒或艾制品置于人体体表相应穴位或病变部位上进行熏灼、温熨,起到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并且还可以调整人体脏腑的功能水平,继而调节人体的神经-体液系统,最终提高人体整体免疫功能。
研究显示,艾灸产生的热能可升高局部温度,通过降低机体感觉神经兴奋性,增强局部血液循环继而加强新陈代谢,能够加快肉芽组织生长,促进炎症及其他渗出物有效消散及吸收,继而使创面的愈合进程显著加快,明显缩短创面修复所需时间,且副作用少、安全性高,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容易接受。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艾灸治疗压疮疗效显著,1~4期压疮一般需要连续治疗4周左右,不可分期和深部组织损伤期患者建议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规范治疗。
施灸方法
患者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选用三根艾条完成一次治疗剂量。选取以创面为中心、3厘米为半径的范围,艾条距离压疮部位4~5厘米进行回旋灸。施灸时间为每次灸20分钟,频率1天/次。施灸过程中注意温度的把控,防止烫伤,并且及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灰掉落而烫伤皮肤及烧坏衣物。
读名著品中医之《红楼梦》
在《红楼梦》“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一回中,宝玉躺在炕上和彩霞说笑,一面说,一面拉她的手。彩霞夺手不肯,便说:“再闹就嚷了!”二人正闹着,原来贾环听见了,素日原恨宝玉,今见他和彩霞玩耍,心上越发按不下这口气。因一沉思,计上心来,故作失手,将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烛向宝玉脸上一推,只听宝玉“哎哟”一声,满屋里人都吓了一跳。连忙将地下的绰灯移过来一照,只见宝玉满脸是油。王夫人又气又急,忙命人替宝玉擦洗,一面骂贾环。只见宝玉左边脸上起了一溜燎泡,幸而没伤眼睛。王夫人看了又心疼,又怕贾母问时难以回答,急得又把赵姨娘骂一顿;又安慰了宝玉;一面取了“败毒散”来敷上。宝玉说:“有些疼,还不妨事。”回房后,宝玉自己拿镜子照,左边脸上满满地敷了一脸药。
败毒散出自宋朝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又名“人参败毒散”,组方有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等。此方功效为益气解表、散风祛湿,治伤寒时气、头项强痛、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塞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
在宋朝朱肱的《类证活人书》、明朝王三才《医便》及《病因脉治》等中也有与上述类似的“败毒散”的记载。现今中医常把败毒散用于气虚外感、脉浮而虚者。因此,从古今中医文献记载来看,“败毒散”与烫伤治疗不搭边,并且“败毒散”都是用来内服的,没有外敷治疗烫伤的记载。可能《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将其作用治疗烫伤,是取其“败毒”字面之意,而非真想用败毒散这一方剂,只是文学创作虚拟手法吧。
从现代医学来看,贾宝玉被蜡烛油烫伤属于烧伤。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多由于热液、火焰、蒸汽等高温引起。现代人日常生活中若遭受烫伤,切勿盲目自行处理,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治疗,以防病情恶化。(严忠浩)
京万红软膏由地榆、栀子、大黄、乳香、没药、穿山甲、当归、冰片等纯中药组成,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功效,用于治疗水火烫伤、疮疡肿痛等症。方中的地榆、栀子、大黄泻火解毒,收敛止血;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穿山甲破瘀通络、祛瘀生新;当归补血托疮,消肿排脓;冰片抗炎止痛,具良好的透皮吸收作用。临床验证,京万红有明显的镇痛及促创面愈合作用,能有效防止瘢痕生成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创面平整,血运好,创面愈合后,新生皮肤柔软、平整。京万红软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广谱抗菌效果。可有效防止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感染。不仅能加速烫伤创面的愈合,防止创面愈合后瘢痕生成,还能有效防止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感染。京万红还能显著降低毛细管通透性,减轻创面水肿、提高透过率,减少渗出,减轻水肿。
京万红软膏使用前,先用生理盐水清理创面,然后涂敷软膏或将软膏涂于消毒纱布上,敷盖创面,用消毒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敷上软膏后可立即止痛,患者随即感觉舒适,渗液也随之渐渐减少,并可免服其他止痛药;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疗程,有利于功能恢复。在一般环境条件下,可以防止感染;对于小面积的度烧伤敷用“京万红”后,可不植皮,创面愈合后无明显斑痕,不致发生挛缩畸形,影响功能发生障碍;对感染的深度烧伤创面,有加快去腐、生肌、长皮之良好作用;敷药后还可减少败血症发生。
喜欢
0
赠金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