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山草木之大黄

(2022-12-31 10:37:22)


时间:2020-08-1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刘杰

  大黄是我半生中渊源最为深厚的一种中药材。大黄是甘肃关山林区真正意义上的传统药材,曾是关山药农的主要经济支柱,也只有高寒阴湿的关山林区才是大黄生长的理想之地。

  大黄的生长周期一般是三年,头年育苗,第二年移栽到大田,第三年秋末采挖。收获后的大黄要削去球茎和须根上的粗皮,用刀将球茎劈开,上到棚架,烟熏火燎一个月至四十天,等到球茎干透才能送到药材收购站出售。大黄管理粗放,但是采挖却是个力气活。树根一般的大黄,采挖不仅要有足够的力气,还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把一棵大黄完整地挖出来。

  村里的龚爷说,四川人喝大黄就像西北人喝茶一样,每天必喝,顿顿不离,如果谁到四川走亲戚,能拿些大黄就是最贵重的礼物了。少小的我们不明白四川人为啥那么稀罕我们遍地都是的大黄,又遗憾于自家没有一个亲戚在四川,否则的话,走亲戚是不需要买礼当了。

  我的家乡虽然广种大黄,却不曾用大黄治病,因为关山林区本属高寒阴湿地区,大黄性凉,一般人是消受不了的。但是大黄的叶子是遮阳避雨的好东西,无论是田间劳作,还是山洼嬉戏,烈日当头或者突然遭遇雷雨,头顶一片大黄叶子,足可应付一阵子。口渴了,跑累了,折一截大黄干,剥去外皮,咬一口,酸爽凛冽,暑热顿消,妙不可言。

  随着关山移民工程的实施,众多的林区山村已经人去屋空,肥沃的土地成了蒿草林,要想看到一株美丽的大黄,还真是一个奢望了! (刘杰)

中药大黄赋

时间:2020-06-0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李兆祯

 

  轩辕肇始,娲皇造人。生民屡逢天行之疾,藜藿岂乏寒热之病?岐黄传寿道,九针八十一卷煌煌;神农尝百草,一日七十余毒烈烈。伊尹汤液,合化苦酸辛甘;仲景伤寒,遍论阴阳纵横。立方传后世,“将军”建奇勋。

  身出青、藏、川、陇,名溯神农本经。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药分南北,有掌叶、药用、唐古特之异;性当炮制,具生、熟、酒、炭之分。瑰纹似蜀锦,大黄号将军。

  寒温并用,需寻千金温脾;攻补兼施,堪用六书黄龙。胁下偏痛而脉紧,细辛附子同用;腹满口干而舌燥,己椒葶苈丸成。痞满燥实,少腹坚同硝朴用;腑气失畅,调和需仗炙甘功。河间凭之名通圣,大柴无此恐虚名。药中四维缘景岳,推陈致新觅《神农》。经水不利癫狂频作,抵挡汤中配水蛭;肌肤甲错干血逞凶,癥瘕干漆属虫。

  立宪后世,医圣属仲景。活法示人,大匠推鞠通。心火下移小溲失畅,淡渗用导赤承气;应下失下正虚失运,攻补须新加黄龙。肃肺行舟,宣白增液;开窍化瘀,牛黄桃仁。

  关格尿毒衰微,通腑泄浊功堪任;火毒烧伤势重,疗疮治肿显其能。腹满如敦,水与血结,下瘀血伍胶遂用;下痢赤白,里急腹痛,芍药汤有调行箴。心气不足而吐衄,顿服取效泻心辈;少腹肿痞而肠痈,丹皮可下待脓成。麻沸煎汤,附子泻心取其意;蜜和为丸,麻仁可解脾约门。配茵陈疗黄疸盛,伍甘草医呕吐频。

  药非神圣,医非万能。八法虽备,不可妄投汗吐下;将军神勇,误用反有祸旋踵。胃寒血虚、产后妊娠、阴疽色白不起、久病年高之人,误投则有伤血之弊、堕胎之殒、内陷之患、损寿之功。

  故曰:仲景急下之诫,须观其脉证;《内经》无殒之论,有故方可行。

  诸药皆如此,独大黄一味也哉!(李兆祯 北京中医药大学)

“将军”治病救人显神通

时间:2019-08-0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杨吉生

 

  大黄属于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寒、味苦,有泻火解毒、攻积导滞、行瘀通经之功。由于本品药力较大,尤其生用药力更大,一向被喻为“峻利猛烈,长驱直捣,斩关守门”的药品,故又有“将军”的称号。此药使用得当,又往往能发挥“将军”的神威,把患者从危急的状态中解救出来。

  袁枚是清朝著名诗人。有一年,他患了痢疾,医生们用人参、黄芪等补药为其治疗。不料病情恶化,袁枚腹部疼痛不止,大便极少,排出的几乎全是脓血,脉搏很快,命已垂危。当医生束手无策,家人已开始暗中料理后事时,袁枚的一位深明医道的老朋友张止原闻讯前来诊治。张止原认为袁枚患的是实证,主张停止补药,改用制大黄(生大黄经蒸制而成,药力稍小,主要用于清湿热、祛瘀血)。医生们听了大惊,纷纷说这种“虎狼之药”绝对用不得,否则将大破元气,后果不堪设想。但是,袁枚考虑以后却说:“我的病是服了补药以后才明显加剧的,可见不是虚证。张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他详细观察以后才提出用大黄,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他既然有此胆识,我如何不敢用?”于是,袁枚大胆地服下了张止原的方药。仅服了三帖,病就霍然而愈。为此,袁枚赋诗一首:“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岂有鸩人羊叔子,欣逢圣手谢夷吾。全家感谢回生力,料理花间酒百壶。”

  无独有偶,清代名医徐大椿也用大黄治过一位74岁的患者。患者因外感挟食滞,曾经请过好几位医生治疗,均采用补中益气法,以期中气旺盛后食滞消除。不料患者的病反而日见沉重,连续一个多月不吃少睡,呼吸粗而急促,甚至一闻到饮食气味就恶心呕吐,只能靠喝人参汤维持生命。徐大椿为其诊断后说:“这个病非用生大黄消导不可。”果然,患者才服了一次,当晚就呼吸平稳,一直安睡到天明。第二天继续服药,拉下了少量极臭的宿粪。第三天清晨,睡了一天一夜后患者竟然能够起床扫地了。之后,患者食欲逐渐增加,精神也慢慢恢复如初了。有人向徐大椿请教个中原因,他说:“伤于饮食的人厌恶饮食,只有把滞留在腹中的食物消掉,食欲才能恢复,疾病才能治愈。所以,我用大黄来直捣病源。”

  大黄的妙用还有很多。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十一月,蒙古成吉思汗攻占灵武县,各兵将争着抢掠财物,只有大臣耶律楚材取了许多大黄。不久,军中发生瘟疫,药物奇缺,耶律楚材取出大黄治疗,终于控制了疫情,救活了几万人的生命。当时,军中盛传耶律楚材能未卜先知,连成吉思汗也视他为神仙。其实,《内经》早就有“饮食自倍,肠胃得伤”和“劳倦伤脾”的说法。部队战斗频繁,自然疲劳;多食酒肉,又伤了肠胃,疫情正是由病邪与人体的这种情况引起的。现在用大黄泻去实邪,釜底抽薪,自然立见成效的。(山东 杨吉生)

品味穿越时空的“点赞”

 (2022-12-27 05:06:05)[编辑][删除]


时间:2020-09-1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石朋庆

  “点赞”是近些年流行于网络的语言,表示赞同和喜爱之意。然而,早在一百多年前,清代学者叶志诜专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撰写了《神农本草经赞》。这种穿越时空的点赞,给中医这座宝库又增添了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神农,传说中“三皇”之一,传称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神农本草经》书名冠以神农为尊古之风的假托。关于该书成书年代有不同考论,或写于秦汉时期,或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是流传较广的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1799年)。

  《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创立了四气、五味的中药理论,并把药分上、中、下“三品”,同时还创立了药物之间七情合和理论以及组方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则,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总结了丸、散、汤、酒、膏等基本剂型,为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于这样一本划时代意义的中药专著,叶志诜以他渊博的知识,在1850年撰写了《神农本草经赞》,彼时距离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

  《神农本草经赞》对孙星衍、孙冯翼所辑《神农本草经》中每味中药,都一一进行了点赞,而且点赞方式是将每种药物编成四言赞语,并加以简要的注释,同时,还增加一些名人的诗文、典故等,增强了知识性,趣味性,使之读来妙趣横生,余味犹尽。现以车前子为例加以解读。

  车前子。味甘寒无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一名当道。生平泽。这一段基本上引用了《神农本草经》对于车前子功效的描述。

  当道轮旋。如匙薄有。穗结鼠拖。迹遗牛后。精化仙衣。春盈女手。作药天中。宜男相反。这一段即是点赞之词,是四言赞语,读起来如诗如画,引用典故,令人遐想。

  救荒本草。一名车轮菜。苏颂曰。春初生苗。叶布地如匙面。中抽数茎。长穗如鼠尾。诗。薄言有之。诗疏。喜在牛迹中生。名医曰。一名牛遗。神仙服食经。一名地衣。雷之精也。一名羽化。白居易诗。春来盈女手。张籍诗。开州午日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提要录。五月五日午时为天中节。名医曰。强阴益精。令人有子。章词。今朝斗草得宜男。

  上面这段则是对四言赞语的注释。作者先解释了车前草名称的由来,引用了白居易的诗“春来盈女手”。接着引用了张籍的诗“开州午日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讲述的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说的是他自己患眼病,友人特地从三千里外的开州给他寄来当地中午采集的车前子,中药师傅都说这种车前子治疗眼病最神效。张籍这首诗就是答谢友人的,同时还指出车前子有“强阴益精,令人有子”的功效。叶志诜这段文中最后引用“今朝斗草得宜男”,讲述了五月五日当天少男少女们用车前草进行斗百草游戏的欢快场景。 (石朋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