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湿秘经验

(2023-01-01 04:48:51)


时间:2020-08-1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苏凤哲

  湿秘,是因湿邪导致的便秘。早在《黄帝内经》就有相关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跗肿骨痛阴痹.....时眩,大便难。”宋代严用和在《济生方·大便》中提出湿秘之名,曰:“夫五秘者,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是也。”明代诸医家进一步明确了湿秘的病机,如明代徐春莆在《古今医统大全》中曰:“湿秘者,湿热蕴结,津液不行而秘涩也。”说明湿秘的病机主要是湿阻气滞,推动无力。张景岳进一步道出湿秘的病机和特点:“湿秘......湿岂能秘?但湿之不化,由气之不行耳。气之不行,即虚秘也,亦阴结也。(《景岳全书·杂证谟》)”湿秘是脾胃气虚,湿气内存,升降失司,大肠运化推动无力,肠道气机不畅,导致大便排出不畅或排便困难。祛湿降气为湿秘的主要治疗方法,凡苦寒攻下、滋阴润下,寒凉之法,皆属禁忌。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提出调理脾胃的十八字方针,即“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他认为湿秘的治疗,可运用“持中央,运四旁”的思想。

  路志正认为,湿秘出自肠道,根在脾胃,治疗应以运、降、通为主,调脾为先,不可图一时之快而妄用攻下。正如朱丹溪所说:“如妄用峻利药逐之,则津液走,气血耗,虽暂通而即秘矣。”临床治疗湿秘常将运、降、通三法联合应用,使运中有降,降中有通。

  治疗首先应降胃气,以祛湿导浊为通,常用和胃导浊降气药有姜半夏、旋覆花、槟榔、厚朴花、广木香、生白术、炒枳实、苏梗、荷梗。同时考虑到湿气黏于肠道,湿气不除,便秘难解,故降气同时应结合健脾除湿之药,如生黄芪、五爪龙、生山药、肉豆蔻、干姜、乌药等。

  大肠的传导还有赖于肺气的肃降, 故路志正治疗湿秘常加宣肺、肃肺、清肺的药物,肺脾同治。药用杏仁、瓜蒌、紫菀、百部、炒莱菔子等降肺气,通水道祛湿。

  肝能调达脾胃的升降,肝气不调,则脾胃升降失和,故治疗湿秘调肝也很重要。路志正在调脾胃祛湿同时常酌加九香虫、八月札、沉香、丁香、娑罗子、槟榔、青皮、大腹皮等疏肝调气的药物。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脾肾犹如亲兄弟,脾虚湿秘与肾脏也不无关系,故治疗湿秘,本着阴结者温之,气滞者疏导之的原则,可酌加何首乌、白芍、肉苁蓉、补骨脂、益智仁等。

  总之,治疗湿秘需以运、降、通为原则,结合五脏调理治疗,可收到理想的效果。下列举路志正治疗湿秘的病例一则。

  方某,女,15岁,学生,2009年2月3日初诊。大便干燥3年,未予治疗,近来大便干燥加重,数日1行,服用麻仁润肠胶囊不效。面部可见雀斑,双腿有硬币大小皮疹,瘙痒。平素喜食生冷,近来纳食不香,睡眠正常,小便黄,月经周期正常,量稍多,白带量多,舌淡苔白稍黄,脉沉弦。证属湿浊中阻便秘。治以健脾和中,芳香化浊法。

  处方:藿香梗10克(后下),荷梗10克(后下),炒苍术12克,生白术20克,厚朴花12克,薏苡仁20克,桃仁10克,炒杏仁10克,茯苓20克,车前子12克(包煎),椿根皮15克,鸡冠花12克,皂角子8克,晚蚕砂12克(包煎),甘草8克。14剂。

  药后便秘改善,每日1行,双下肢皮疹消失,白带稍减。乃药后脾胃和,气结之症渐除,但仍湿浊尚盛,继以疏肝健脾、祛湿固带为法,故以上方稍作加减,续进14剂。

  本案患者素嗜冷食,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肠道不利而致便秘。方中藿香梗、荷梗芳香化浊;苍术、白术燥湿健脾;炒杏仁、厚朴肃降肺胃之气;茯苓、车前子、薏仁渗湿、利湿;椿根皮、鸡冠花、晚蚕砂清热利湿止带;桃仁活血润肠;皂角子辛润以通便。全方标本兼治,使湿浊去,肠胃通,便秘得除。(苏凤哲 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清热泻火 消肿通便
清宁丸
摘自2025-3-26中国中医药报
储成利 云南省昆明市阿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我上火了!怎么办?”这是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规律、压力增大,上火已成为许多人的常见问题。上火的表现多种多样,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晕耳鸣、目赤牙痛、腹中胀满、大便秘结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为此,笔者为大家介绍一款传统中成药——清宁丸。
组方与功效
清宁丸,又名青麟丸,源自《秘制大黄清宁丸方》,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原方由制大黄、绿豆、车前草、黑豆、制半夏、醋制香附、桑叶、桃枝、牛乳、姜制厚朴、麦芽、陈皮、侧柏叶、炒白术等药物组成。该药主要用于饮食停滞、胸腹胀痛、头晕口干、便秘尿涩。《清太医院配方》记载其:“清气安神。专治男女老幼三焦积热,五脏伏火,风热上攻,头目疼痛,咽喉不清,痰火吼喘,口燥舌干,脏腑积滞,二便不利,鼻口生疮,牙痛耳聋,嘈杂恶心,红白痢疾,鼻血溺血,肠红下血,热嗽痰实,宿酒停毒,胸膈不开,风瘫蛊胀,并皆治之。”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记载,现行中成药清宁丸沿用原方,由大黄、绿豆、车前草、炒白术、黑豆、半夏(制)、醋香附、桑叶、桃枝、牛乳、姜厚朴、麦芽、陈皮、侧柏叶组成。本药具有清热泻火,消肿通便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药具有泻下、抑菌、调节胃肠功能、镇吐、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常用于急性咽炎、急性口炎、口疮、急性牙龈(周)炎、急性结膜炎等属火毒内蕴者。
方中大黄清热泻火,荡涤肠胃,清积滞,泻实热,为君药。白术益气健脾;半夏、麦芽、牛乳消食和胃健脾;香附、厚朴、陈皮理气和胃健脾,共为臣药。车前草清热明目;黑豆、绿豆益脾胃,养血明目,清热解毒;桑叶散风清热明目;侧柏叶清热凉血;桃枝止心腹痛,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消肿通便之功,用于火毒内蕴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晕耳鸣、目赤牙痛、腹中胀满、大便秘结。
服法及禁忌
水蜜丸每袋6克,大蜜丸每丸9克。水蜜丸一次6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或噙化。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孕妇禁用,阴虚火旺者慎用。老人、儿童及素体脾胃虚寒者慎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