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下肢静脉曲张验案一则

(2022-12-23 10:32:04)


时间:2021-05-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王三虎

何某,男,71岁。2021年4月2日初诊。诉左下肢肿胀疼痛紫暗多年,变黑溃烂,日久不愈,伴右下腹痛几年。曾在某大医院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要求截肢。刻诊:左下肢紫黑肿胀严重,疼痛沉重,溃疡面年经久不愈,唇暗,大便1~2天1次。舌暗紫,舌下脉迂曲,脉弦滑。

辨病:(寒凝血瘀型)臁疮(西医称为下肢静脉曲张)。

治法: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解毒消疮。

方选:抵当汤、当归四逆汤、四妙勇安汤加味。

方药:虻虫6g,水蛭15g,桃仁12g,大黄10g,当归30g,桂枝15g,赤芍60g,细辛5g,甘草6g,川木通6g,大枣30g,玄参30g,金银花30g,黄芪50g,泽兰30g,益母草30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21年4月13日复诊:腿肿消,自觉“年轻了十岁,腿脚轻松”,舌脉同前。原方18剂继服。

2021年5月5日三诊:自述汗孔不开,舌淡红,苔稍黄,脉滑。乃在前方基础上加炙麻黄12g,改大枣为50g,细辛为10g,加强辛通消肿之力。

2021年5月15日,其女微信发来吃药前后对比图,下肢外观几乎正常。

按:水蛭用15g,是因为有《伤寒论》抵当汤中水蛭30条壮胆。细辛用10g,因为当归四逆汤中张仲景用细辛三两,这个量是最小的换算方法。(王三虎)

尚德俊治下肢静脉病熏洗经验方

 (2022-10-01 14:20:33)[编辑][删除]


时间:2022-01-1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秦红松 陈柏楠 郝清智 宋福晨 张陆

国医大师尚德俊从现代外科学角度出发,对周围血管疾病的外治疗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在其治疗特点、应用原则、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上,都有独到见解和理论建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经过反复地观察临床应用效果,创立许多临床疗效显著的外用方药。临床治疗下肢静脉疾病时,配合应用熏洗疗法或是单独应用,可以提高疗效。现将尚德俊运用熏洗疗法体会和经验方介绍如下。

熏洗疗法运用心得

尚德俊运用熏洗疗法治疗下肢静脉疾病体会: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属于血瘀证,活血化瘀疗法是治疗的基本原则。从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入手,结合下肢血管彩超必要时血管造影,明确现代医学的诊断,又不忽视临床辨证,辨病和辨证相结合,这对把握病情、提高疗效、确定何种外治手段非常重要。内治疗法与外治疗法相结合,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整体辨证和局部辨证结合,针对具体病人辨证用药,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取得好的效果。熏洗疗法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同时还有药物的作用,直接作用于局部病变,获得疗效。对熏洗方药的机理探讨,有助于提高中医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常用经验方

活血消肿洗药

方药:刘寄奴、海桐皮、苏木、羌活、大黄、当归、红花、白芷等。将上药共为粗末,用纱布包扎好,加水煎煮20分钟后,过滤去渣,乘热熏洗或溻渍患处,每日2次,每次半小时。如有疮口,熏洗后,再常规换药。

功用:活血消肿、软坚散结。

主治:软组织损伤、局部瘀血肿痛、慢性瘀血炎症、复发性丹毒所致象皮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等肢体瘀血肿胀、血栓性浅静脉炎瘀血硬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雷诺综合征等肢体瘀血、缺血者。

燥湿洗药

方药:白鲜皮、马齿苋、苦参各30g,黄柏、苍术各15g。

用法:加水煎汤,过滤去渣,乘热熏洗或溻渍患处,每日l~2次。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发湿疹样皮炎,湿疹、皮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足癣等。

解毒散瘀洗药

方药:大黄50g,芒硝、紫花地丁、芙蓉叶各30g,川芎、红花、白芷、苏木、皂角刺各15g。

用法:加水煎汤、乘热熏洗患处或坐浴,每日2次。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丹毒等局部红肿热痛,下肢静脉瘀血炎症,外伤瘀血肿痛,以及痔疮肿痛等。

润肤洗药

方药:当归、黄柏各25g,甘草,败酱草各50g。

用法:煎汤乘热熏洗或冷湿敷患处,每日2次。

功用:燥湿敛疮、消肿润肤。

主治: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糜烂、渗液、瘙痒者,下肢溃疡继发感染,灼伤、冻疮等。

艾黄洗药

方药:艾叶、蒲公英各50g,黄芩、丹参、白蔹各30g。

用法:加水煎汤,乘热浸洗患处或创口,每日1~2次,洗后,再常规换药。

功用:清热解毒、生肌敛口。

主治:下肢静脉疾病、闭塞性动脉疾病并发慢性溃疡,创口久不愈合者。

椒橘洗药

处方:花椒10~20g,橘皮1个、葱白(连须根)2个。

用法:加水先煎花椒、橘皮15分钟,后入葱白,煎3~5分钟,乘温热浸洗患处,或温敷患处,每日3次。

功用:解毒消肿、宣通散瘀、祛风止痒。

主治: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瘀血(湿疹)性皮炎等。(秦红松 陈柏楠 郝清智 宋福晨 张陆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刺血拔罐法治血栓性浅静脉炎

 (2022-12-23 09:28:12)[编辑][删除]


时间:2020-09-3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张丽

  刺血疗法西医现代研究认为其通过破坏静脉壁完整性、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加血流剪切应力从而激活并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产生并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具有循环激素的作用,并发挥其局部激素的效应;同时刺络放血疗法直接把富含致痛物质的血液放出,改善病变部位的疼痛。与此同时其通过神经、体液及内分泌多种途径来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及生存状态。

  血栓性浅静脉炎又称浅静脉血栓形成,是皮下浅静脉的急性无菌性炎症,伴有静脉内血栓形成及管腔闭塞。主要表现为沿浅静脉走行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有条索状物或硬结节,触痛明显,行走后加重,好发于四肢浅静脉,以下肢多见。

  中医依据中医经络气血学说,采用刺血拔罐法,常常能收到令患者满意的疗效。具体操作如下:用三棱针或粗而尖的针具对血栓近端及远端的显著变色或凹陷的淤曲中小静脉,色素沉着边缘以及静脉周围炎症的边缘刺破血络,让血自然流出,多以自凝为度,部分出血多的患者采用压迫止血,放血量以20~40ml/次为宜;对于针刺后无血流出的患者,可以应用火罐进行吸附。出血停止后再用酒精对针孔进行消毒。显著曲张静脉处放血后,以无菌敷料覆盖;症状广泛且较重者,隔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症状较轻且局限者每周2次,3~5次为1个疗程。年老体虚者,放血量不宜过多,抗凝患者放血需慎重。通过上述治疗,肢体局部红肿热痛基本可以缓解,条索物及硬结节部分可以改善,临床效果显著。

  按:刺血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用三棱针或粗而尖的针具,在患者身上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施以针刺,放出适量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血栓性浅静脉炎属中医“青蛇毒”“赤脉”“黄鳅痈”“脉痹”等范畴。刺络放血主要通过泄热解毒、调和气血、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等途径,来调整人体脏腑、经络,调和气血、阴阳,从而治疗各种急慢性病,对许多疑难病常有神奇疗效。

  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药物及手术治疗。急性期多采用保守及药物治疗,若合并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易反复发作,可在炎症消退后行大隐静脉/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以降低静脉炎的复发率。

  刺血拔罐疗法具有费用低廉,见效迅速,操作便捷等特点,容易被患者接受。(张丽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医院)

见效最快的中医刺血疗法 
所谓刺血疗法即用三棱针在恕张的浅表静脉血管刺出血的一种方法。也叫放血疗法。本法不太严格刺什么穴,所谓的穴位在本法中只是指大概的位置而已。 
  本法对一切以痛为主的病症有特效。临床中对头痛,麦粒肿,红眼病,颈椎病,肩周炎,中风偏瘫,风湿关节炎,心脏病,高血压,肝炎,肝硬化,扁桃腺炎,阑尾炎等效果显著。 
  本法取得疗效的关键是刺血量要大。而取得血量的前提是:肉不是你自己的,认准了要放心刺。一般刺血后再拨罐。如恕张的血管,则血后任其流出,自然停止为止。 
                         刺血手法 
一、        认定血位后,腕劲快速点刺,一秒钟要求刺6---9次。 
二、        对恕张的脉络要求一针见血,一般都会喷涌而出,要有所准备,不要给污血浅到 
                刺血后的反应 
一、        80%的病人刺血后即感到轻松舒服,20%的病人反而感到疼痛加重。凡痛感加重的人治愈的速度要比马上感到减轻的人要快得多。 
二、        经5---10次刺血无感觉的不宜再刺血。 
                   刺血的时间 
一、        对炎症,急性疼痛病人可一天一次,减轻症状后3---5天刺血一次。 
二、        慢性病人隔天一次,见效后5---7天一次,可以拨罐的部位刺后拨罐15---20分钟。 
刺血的禁忌 
一、        大出血的病人及容易皮下出血者。 
二、        严重的心脏病。 
三、        性病,皮肤病,皮肤溃烂者。 
四、        孕妇或经期,白血病禁刺。 
五、        病人过饥过饱,惊吓后,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刺。 
六、        对肝病的病人不但刺血要小心,(其它任何疗法要求一样)不要将血碰到自己,千万不要将血碰到伤口上,否则即会传染。 
                  对任何疗治“晕针”的救治 
一、        即刻用手掌将病人的大椎穴擦热。 
二、        用拇指掐人中,合谷同按掐。 
三、        再按内关,涌泉,太冲,有条件者必需叫病人马上饮一杯温糖开水或葡萄糖水。 
四、        立即叫病人卧下,(头低脚高) 
从出血看病法 
一、        凡出的血很淡为炎症,初病。凡风湿病,肝病,血中夹水,血出如墨,则为久病,於血阻络。 
二、        凡白天刺血痛减,而晚上又加重者为於血,必须再刺一次,直至减轻 
临床经验 
教材中的刺血经验都是非常有效的,必须认真研读运用。以下这些经验同样效果好。 
一、        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 
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记住: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如超过72小时,则100%偏瘫后遗症。极难治疗。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万金不传的秘技,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则病人有望康复。 
二、        骨神经痛: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带,有无恕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三、        凡容易生长疔、痈疽之人,应刺血后心穴。 
四、        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五、        凡风湿病的腿为重者则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数。 
六、        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胃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0、5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 
七、        慢性肾炎:(1)儒俞穴刺血有黄水者,黄水尽,人即愈。(2)肾脏周围。(3)脐周围刺血。(脐中间不能刺) 
八、        肝炎刺血:阳交,足三里,曲泽,阳陵泉,三阴交。 
九、        肝硬化腹水:用肝炎的穴位加:肾俞,腰俞,条口穴(上0、5外0、5寸),肝俞。 
十、        痔疮特效穴:(1)龊交穴,(嘴里面)找到白粒点,1—3次即愈。(2)对肛门红肿溃烂者刺血委中,其痛即减。 
十一、        失眠:(1)神门,行间,足三里。(2)大椎,神道,中脘,刺后拨罐。 
十二、        颈椎病:压痛点,天宗,肩贞,尺泽穴。 
十三、        凡胸部内伤必须要刺血:大椎,肩井,然后才是伤部。 
十四、        肩周炎:肾关穴,(阳陵泉下1、5寸)尺泽穴,1次见效。 
十五、        急慢性咽喉病:大椎,耳尖,耳背静脉,少商,曲池,太阳,血出痛减。 
十六、        阳萎病:(1)肾俞,复溜刺出血,关元,膀胱俞拨罐15分钟。(2)刺血三阴交,命门,拨罐肾俞,血海。 
十七、        高血压:太阳,大椎耳尖,耳背静脉曲池,刺血后血压即降,注意:刺血后一小时内不能喝水,否则效差。 
十八、        哮喘病:(1)大椎,肺俞,风门,膏盲,列缺刺血。中府,大椎拨罐15分钟。 
十九、        高血脂病:大椎,太阳,腰俞,委中,曲池。 
二十、        风湿心脏病:阳交,尺泽,太阳。 
二十一、        眼睛羽状一肉:少泽,至阴,耳尖,大椎,隔天一次,十天一疗程。 
二十二、        中耳炎:外踝关节刺血。 
二十三、        癫间:方1、太阳,曲泽,委中,阳交。方2、少商,人中刺血。肝俞,大椎拨罐15分钟。方3、后颈骨低部找出痛点及内关穴用梅花针弹刺出血。 
二十四、        精神病:太阳,曲泽,委中,术冲,阳交,丰隆,心俞,刺血后拨罐。 
二十五、        背诊要点:脊背不应有血管突出,如有则为病灶,久病的人背部必有黑痣。 
刺血的不传之秘 
  久治不愈的疾病,当用什么方法都无效时,就应在双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漆关节,找那些恕张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这是本人的经验。 
  刺血一般不要在晚上,应在上中午为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