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的生理病理及其临床意义
(2022-12-23 10:29:44)肾居下焦,位于腰部,左右各一,它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纳气,与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水液代谢有密切的关系。
肾藏精,主发育,主生殖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促进人体生育、生殖的基本物质。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由五脏化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肾气的作用下,二者可互相转化。
精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称为“肾气”。人的生殖能力和生长发育过程,主要受肾之精气的影响和支配。人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逐渐旺盛,就有齿更发长等变化;发育到青春时期时,肾的精气充盛,产生“天癸”物质,于是男子就能产生精子,女子就开始按时来月经,性机能渐趋成熟,从而具有生殖能力。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肾的精气处于稳定和旺盛状态,不但促进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而且使人精力充沛,体格健强,是生命活动的旺盛时期。进入老年后,肾的精气渐衰,性机能、生殖能力及整个生命活动都逐渐衰退,形体也渐趋衰老。所以,人体的生殖能力和生长发育过程,就是肾脏精气自然盛衰的反映。
由于肾有藏精,主生殖发育及主一身阴阳等作用,故被称为“先天之本”。
肾藏精的功能失常,则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必然受到影响,如某些不孕症,发脱齿松以及小儿发育迟缓:筋骨痿软等症,都是精气不足的表现。成年以后,肾精的虚损是多种虚证的病理基础,长期肾精匮乏,就会造成早衰。
不育、不孕症,男子不育,皆因肾气不足,精血衰少所致,治疗应以填补肾精为主,男子滑精,多由肾气虚精关不固而致,宜补肾固摄。
肾主水液
肾主水,主要是指它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肾对体内水液的蒸化,敷布与排泄。主要是靠肾的气化作用。肾的气化正常,则蒸化适宜,体内水液不断化生津液,敷布周身,其浊者及时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水液的代谢与肾的受纳,脾的转输,肺的敷布以及三焦的疏利有关,但肾的气化作用贯彻于全过程。如果肾的气化失常,关门开合不利,就会引起水液代谢障碍而发生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所以《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泄液”,《素问·水热穴论》又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众其类也。”
临床上济生肾气汤治“肾虚水肿”,真武汤“温阳利水”等都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应用。
肾主纳气
呼吸虽是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及于肾,由肾气为之摄纳,整个呼吸活动才能协调正常,所谓“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此之谓也。如果肾气不足,可以影响呼吸,如临床见到某些咳喘,特别是年老肾虚而引起的呼多吸少、气息短促等症,多由“肾不纳气”所致。
临床上根据这一理论对慢性哮喘采用“发时治肺,平时治肾”,用金匮肾气丸等“补肾纳气”,道理就在于此。
肾藏志
肾藏志,志是意志和经验的存记。《灵枢·本神》说:“意之所存谓之志。”言其做事能有目的地进行。因“肾藏精,精舍志。”故年老肾气衰就会出现健忘,正因为“肾藏精”,脑的功能赖肾精的不断补充,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临床上对头晕、健忘等症,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就是这一理论的应用。
主骨、生髓、上通于脑,其华在发
肾主藏精,骨髓为肾精所化生,居于肾中,骨赖之以充养。“齿为骨之余”。牙齿的发育和坚实,同样依靠肾中精气的营养和充实。所以《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主骨”,《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的生化有源,骨骼及牙齿得到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固有利。如果肾精不足或肾气虚衰,骨髓的生化乏源,便会出现骨骼脆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肾精充盛,则髓海充足,人就精力充沛,此即“肾出会巧”之意。反之肾精亏损,髓海空虚,就会引起头晕、健忘、失眠、智力迟钝等症状。
发的营养根于肾,因肾精能化生血液,上荣于发,肾精旺盛,头发就光泽黑润,反之则头发枯萎、脱落,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朱文元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