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舒文 陕西中医药大学
•在癌症的发病中,正气亏损,正不胜邪是发病基础,癌发之后,癌损正气,正不敌邪,是致使癌瘤扩散转移的重要因素,故而中医治疗癌症要将补虚扶正放在整体论治的重要位置。
•中医治疗癌症处方遣药中,要扶正气、调脏腑,同时要选用破结聚、抗癌瘤的中草药配入治疗方案中,构成整体宏观调治与局部抗癌用药的组方方案。
•在癌症治疗早、中期相当长时间内,要将促进纳食进谷放在重要地位,最大限度恢复胃纳脾运功能,晚期易出现痰气动膈,当注意温胃降逆化痰浊。
目前,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技术在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疗效优势,这也是不少癌症患者选择中医治疗的原因所在。然而,在中医诊疗过程中,任何环节不严谨或医者的经验不足都可影响临床疗效。本文就影响癌症临床疗效的因素谈几点体会。
1 癌发于正气亏损 补虚扶正贯始终
癌症的发生多为正气衰退,内环境失稳,致癌因素蓄积体内,扰乱脏腑,致使痰湿毒瘀聚为有形而发病。在癌症的发病中,正气亏损,正不胜邪是发病基础,癌发之后,癌损正气,正不敌邪,是致使癌瘤扩散转移的重要因素,后期癌瘤肆虐,也始于正气衰败。故而认为,正气在癌症的发病及发病后疾病的进与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中医治疗癌症要将补虚扶正放在整体论治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正气在抗癌、防止转移中的积极作用。
对癌前病变,如胃黏膜异型增生,我在此前428例的证候研究中得出73%具有虚实关联证候结构特征,其虚以气阴两虚为主,即脾气虚胃阴虚,补虚扶正用黄芪、人参、黄精、太子参、麦冬、石斛等益气养阴药配和胃制酸药如半夏、刺猬皮等及变换配用抗癌中草药为组方格局,在二十多年的应用中对逆转癌前病变,消除异型增生效果良好。在癌症发生后,疾病相当长的稳定期内不同程度见有困倦乏力、精神疲惫、不思饮食、口干思饮等气阴两虚的表现,见困倦、神疲、纳差突出者补虚以人参、黄芪、白术、黄精、灵芝等补脾气;见口干、舌红少苔者配以天冬、麦冬、石斛等养胃阴。也有个别病人其虚及肾,见畏寒肢冷、舌胖苔滑,虚及肾阳者,药用附子、巴戟天、仙茅、淫羊藿等温补肾阳,改善虚寒状态;见腰酸困、头晕耳鸣等肾精亏虚者用熟地、枸杞、女贞子、黄精等滋补肾阴;腰困膝软者用怀牛膝、寄生、川断、杜仲补肾强腰膝;尿频者用菟丝子、益智仁、覆盆子固肾缩尿;患者出现恐惧、焦虑、失眠多梦用酸枣仁、柏子仁、菖蒲、远志补益心血、安神定志。癌瘤手术后多以伤气伤血为主,补虚扶正用当归补血汤(黄芪30克、当归10克)加枸杞15克、阿胶15克(烊化)、砂仁5克(后下)等补气生血。化疗、放疗伤正主要为损气伤阴,补虚扶正以补气养阴为主。
癌症晚期病变转移,脏腑虚衰往往气血阴阳俱败,随着癌瘤肆虐扩散,气滞、痰湿、毒瘀、水停,次生内邪旋起,要补虚培本与泻实治标相兼,补虚培本以补脾肾、支持体力、促进纳谷为主;泻实在调整脏腑功能,消除邪实内蓄为要,减少病人虚衰、胀满、疼痛等痛苦,延长生命。
2 化放疗后养气阴 恶心呕吐和胃气
化疗、放疗是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积极有效的方法,但化放疗,尤其是化疗是把双刃剑,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损伤正气、摧残免疫,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往往使有些体虚患者不得不中断化疗,也可使有些患者从此正气虚败,病重难返。那么,化疗、放疗损伤正气,具体损伤正气的哪个方面?言其补虚扶正补什么?十多年前某医院肿瘤科提出了化疗伤气、放疗伤阴的致虚学说,并制有协定处方,但其研究至今尚无定论。以我临床所见认为,化疗、放疗伤什么没有专一性,一般而言,化疗伤气亦伤阴,更伤胃;放疗伤阴亦耗气,更伤肉。化疗伤气在脾与肺,以困倦、乏力、气短、汗出、白细胞降低为表现;伤阴在胃与肺,以口干、思饮为所见,且气伤重于阴伤。化疗期间患者最为痛苦的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等胃肠道反应,此是化疗伤胃,胃失纳降的表现。化疗脱发是精血亏损,血不养发的表现,化疗结束后都可恢复。化疗后或化疗间隙的治疗要坚守益气养阴,兼和降胃气,对抗化疗损伤气阴,伤胃碍脾,白细胞降低的副作用,用药如黄芪、人参、黄精、麦冬、灵芝等气阴双补,补气要重于养阴。和降胃气以润为养,润养与降逆相配,我取竹叶石膏汤与橘皮竹茹汤制方意,组成和胃止呕方:人参10克、麦冬12克、姜半夏10克、橘皮12克、竹茹10克、粳米20克、生姜3片、大枣4枚,频服,对化疗期间呕吐作用好,方中麦冬配半夏刚柔相济,和胃气养胃阴。放疗伤阴亦耗气,更伤肉(放疗部位组织损伤),养阴益气用药与化疗后治疗用药大体一致,伤肉者放疗部位皮肤角化变硬当治阳明,用黄芪、当归、桑叶补脾胃兼养血润燥即可。
对化疗后白细胞降低的治疗,求治于先后天之本,从脾生血,肾生精,精化血治疗,用黄芪、人参、白术、黄精等补脾胃之气,激发生化之源;用鹿茸、枸杞、淫羊藿等补肾中精气,使精化血。为提高白细胞,我临床自拟方:黄芪30克、鹿茸粉3克(冲服)、淫羊藿10克、枸杞12克、砂仁5克,对提临床效果显著。如若兼血色素、红细胞低,上方去淫羊藿,用鹿角胶10克易鹿茸,加阿胶珠12克、当归12克。对化疗后其他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的治疗,若化疗后出汗不止,为表虚不固,配五味子、煅龙牡、浮小麦;有患者化疗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出现肢体远端麻木,以下肢居多,此乃肝血受损,络脉失荣,不荣则不仁,以黄芪30克配当归15克、川芎12克、鸡血藤20克、木瓜15克、桑枝15克、蜈蚣两条,养血通络和营。也有在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出现足跟痛,此乃肾虚骨损,配伍骨碎补15克、熟地20克、川牛膝15克、地鳖虫5克、千年健15克,水煎服,并在药渣加艾叶30克、花椒15克包煮,热敷足跟。至于化疗脱发往往会在化疗结束后发可逐渐复生,不需治疗。若嫌头发生长缓慢,配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桑椹、辛夷、零陵香补肾养血生发。
3 治癌必当调脏腑 发生转移阻漫延
癌症初发的重要病机是致癌因素扰乱了相关脏腑功能,癌症发生后脏腑功能处于失调状态是其必然性,所以治癌必当调整相关脏腑,以恢复脏腑功能特性为目标之一。首先需要一提的是癌症患者当得知患癌之后大多数都不同程度存在恐惧、焦虑不安、失眠等表现,治疗当从疏肝宁心,安神定志用药,用合欢皮、酸枣仁、人参、远志、石菖蒲等。
调理脏腑,如肺主气司呼吸,肺呼肾纳使肺宣肃有序。肺癌之发,先伤肺气,继痰瘀毒结聚阻肺气使肺宣肃失常,见气短、胸闷、咳嗽、咯痰,用太子参、人参、黄精、沙参等甘补温润补肺气阴,苏子、桔梗、款冬花、百部等宣肃肺气,改善肺司呼吸功能;气短作喘,为肾不纳气,配蛤蚧、五味子纳气平喘;癌伤肺络,络破咯血,配仙鹤草、白芨、侧柏叶补络止血,并配乌梅、五味子、全蝎、贝母镇咳与止血合用,止血才有效。食管为胃之上口,纳食之门户,与胃的功能特性一致,以纳降为顺。食道发生癌变,纳降受阻,咽食哽噎,我认为润降优于和胃,用太子参、麦冬、沙参等养阴润降,半夏、苏梗、瓜蒌、威灵仙等开痰下气,宽胸利隔,以降为通,可改善咽食哽噎。胃纳谷消食,与脾纳化相助完成对水谷的转输,胃癌之发,胃不纳而脾不运,胀满、纳差、呕吐者,用黄芪、人参、白术等补脾助运,半夏、砂仁、枳壳、刺猬皮等和胃制酸,调整胃纳脾运之功能。肠属阳明之腑,以通降为顺,肠癌之发,多为脾虚少运、气血瘀结,积滞肠中,腑气不降,用黄芪、党参、白术、当归、桑葚子等补脾益气润肠;三棱、莪术、枳实、木香等通降结滞,恢复肠道通降功能。又如肝主疏泄、主藏血,肝癌之发,若是感染病毒后癌变,毒混于血中伤肝体而滞肝络,治肝癌先用山萸肉、五味子、女贞子等养肝阴而补肝体,配叶下珠、垂盆草、半边莲等清蕴毒,柴胡、郁金、鳖甲、蜈蚣等疏肝通络,调整肝脏疏泄与藏血功能。乳腺为肝经所达之所,治乳腺癌用黄芪、天冬、枸杞益气养阴,配瓜蒌、枳壳、蜈蚣、王不留行等宽胸行气疏通肝络。
癌症若发生转移,原发癌变扩散转移至临近组织器官,在调治原发癌变部位脏腑功能的同时,治疗角度要前移到癌变部位,截断病机逆转,阻滞浸润漫延,如癌瘤发现淋巴转移,应散痰结阻浸延,配用夏枯草、浙贝母、海藻、昆布等化痰软坚散结之品;肺癌发生骨转移,配骨碎补、补骨脂、蛰虫等补肾强骨化毒瘀阻止浸延;胃癌肝转移配蚤休、鳖甲、天葵子、水蛭解毒通肝络;胰腺癌、胆囊癌发生腹膜转移配青皮、木香、三棱、莪术行气破结,肝转移配蜀羊泉、蛇莓、半边莲、郁金疏利肝胆;卵巢癌邻近组织转移配土贝母、白英、龙葵阻止浸延。此外,癌症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以癌瘤结实阻络居多,非一般行气活血止痛药能见效,我常用制南星配蟾蜍皮、蜈蚣、全蝎等虫类通络止痛药,蟾蜍皮用砂炮制,研细,每付药4克冲服。癌症转移疼痛,以骨转移、肝转移或原发肝癌疼痛为著,骨癌疼痛配自然铜、蟾蜍皮、苏木、降香、七厘散等化瘀理气止痛;肝癌疼痛配降香、乳香、没药、三七等化瘀止痛,疼痛难忍无热象者可用川乌、草乌止痛,此外,蜈蚣、全蝎、蟾蜍皮等虫类药可用于各种转移性癌症疼痛。
4 抗癌选配中草药 功效与药理相参
中医对癌症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是从局部与整体、正虚与邪实的相关性中辨析证侯特征,把握病机趋势,确立整体调治,在综合证候多维度的处方遣药中,其一要扶正气、调脏腑,整体调治组方用药;其二要选配破结聚、抗癌瘤的中草药配入整体治疗方案中,构成整体宏观调治与局部抗癌用药的组方方案。
癌瘤的性质,中医大体认为是气痰毒瘀结聚而成,诸邪之中,以痰凝毒结瘀滞为核心。以我之见,毒邪瘀结在癌变中为祸首,邪盛为毒,邪烈为毒,癌症肆虐转移,具有邪毒蔓延的特性。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大部分属于清热解毒类药,还有具有毒性的中药取其以毒攻毒,其次是软坚散结药、虫类搜剔通络破结药。
在攻邪抗癌维度的处方配药中,抗癌中草药的选遣当根据癌瘤部位、癌结特征、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选配。如食道癌以痰气结聚为噎,选配夏枯草、浙贝母、石见穿、硇砂等解毒化痰散结抗癌药;肺癌痰与毒结聚,配鱼腥草、夏枯草、蚤休、浙贝母、炒蜂房等解毒化痰抗癌药,我尤推崇炒蜂房,蜂房内之蜂巢其形像肺,取类比象用之确有疗效;胃癌以气滞毒结络瘀结聚,选配枸橘、藤梨根、乌骨藤、黄药子、莪术等解毒破结抗癌药;肠癌为气与痰湿结聚,选配三棱、莪术、土贝母、乌骨藤、枳实等破泄痰湿毒之聚;肝癌、胆胰癌,湿热毒瘀结聚滞气滞水,选配白花蛇舌草、天葵子、蜀羊泉、蚤休、鳖甲、蜈蚣等清热解毒、通络抗癌药,癌结滞水,配半边莲、半枝莲;乳腺癌气滞痰结毒聚,选配夏枯草、蛇莓、蜀羊泉、蒲公英、王不留行、蜈蚣等散结解毒通络药;宫颈癌毒瘀湿结聚,滞损冲任,选配蛇莓、龙葵、蜀羊泉、土贝母、全蝎等解毒通络抗癌药。需要一提的是选配抗癌中草药要变换交替使用,抗癌用药疗程较长,以免长期恒用某味抗癌中草药产生耐药性或不可知的蓄积毒性。癌症出现胸、腹水当利水,胸水用葶苈子、白芥子等;腹水用半边莲、青皮、商陆、二丑等解毒破气利水湿药,我曾治一肝癌腹水,在组方中配商陆10克、二丑10克等通腹泻水而无功,改用配甘遂1.5克、大戟1.5克研末,用其它药叶冲服,用后水样便日七、八次,腹水消至大半,继用补气养阴、行气消胀缓图治本。
5 承危延年转生机 当促进纳食进谷
中医认为:人有胃气则存,无胃气则亡。在癌症发病过程中,患者能否纳谷进食是判断胃气存亡、疾病进退的重要标志。癌症患者在患癌早期往往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渐见消瘦,中期几乎普遍存在不思饮食或无饥饿感,此乃脾胃纳运功能衰退的表现,晚期临终多因不能进食,“绝谷则亡”。故此,治疗癌症在疾病治疗早、中期相当长的时间内处处要将促进纳食进谷放在治疗的重要地位,培植后天,激发化源,对稳定病情,制止消瘦具有积极意义,晚期更要将促进纳食进谷作为挽救危重,延长寿命的治疗重点之一,最大限度恢复胃纳脾运功能,使“得谷者昌”。
癌症患者影响胃不纳食的原因一般有三,一是脾胃虚败,胃不纳而脾不运;二是湿食中阻,困脾碍胃而胃不纳;三是积滞于肠,腑气不降而胃拒纳。此外,食道癌、胃癌食难进或进之呕吐,多因癌瘤阻塞谷道影响咽食纳谷。在癌症的治疗中,促进纳食进谷,纠正脾胃衰败,用药以甘补温运为主如黄芪、人参、太子参、白术、黄精、砂仁等。甘温补后天,鼓舞脾胃之气,改善食欲,促进纳食进谷,与此同时,甘温进补可激发生化之源,改善贫血及身体虚弱状态。有部分患者存在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舌红少苔,此病偏于胃阴涸而食不纳,仅甘补温运而饮食难增,可在甘温补脾之内配麦冬、沙参、玉竹等滋养胃阴,胃润则食进,我于2016年8月曾治宝鸡肺癌患者张某,消瘦不欲食,强食则作呕,口干舌红苔厚,从胃阴虚而脾有湿治,方药:生硒参10克、黄精15克、白术30克、白蔻仁5克、半夏10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炒莱菔子15克、炒蜂房6克、蛤蚧1/2对、夏枯草15克、炙甘草5克。12剂,两周后前来复诊时自述服3剂后胃口开,腹中饥,吃羊肉泡馍大半碗。临床若见脘腹胀满、舌苔腻、口中有异味而不欲食者,斯脾虚不胜湿,湿浊困脾碍胃,用砂仁、苍术、草果、白术等苦温燥湿健脾促进食,白术可用至30克,健脾增食显良效。舌苔黄腻而口苦不欲食者为湿热蕴胃碍脾,用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枳实等清化湿热可促进食;若见嗳腐食少苔腻者,为湿食中阻使胃不纳而脾不运,在苦温燥湿药中配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之属消食化积;若见大便多日不解或无便意而不思饮食者,积滞于肠胃不纳,用枳实、槟榔、炒莱菔子消食导滞促纳食;进食欲呕用姜半夏、砂仁、苏梗、生姜、大枣和胃降逆,呕止食可进。
总之,促进纳食进谷是治疗癌症恢复体能,抗癌延年的重要策略,癌症纳差不欲食者尽管有上述三种原因,但临床中往往虚、湿、滞多相兼,尤其是脾气虚而湿浊困、胃不纳而脾不运者居多,促进癌症患者纳食进谷,要补脾润胃、化湿消食兼通肠导滞,但具体组方用药又根据虚、湿、食、积等执重执轻,因果关联组方,遣药有偏重,补泻有缓急。
6 临终前痰气动膈 温胃降逆化痰浊
很多人都觉得只有中老年人才会得脊柱疾病,其实青壮年也是脊柱疾病的高发人群。正确地认识和预防、治疗脊柱疾病,可以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全社会应该更加重视脊柱健康。
相对而言,腰椎更重要。因为无论是行走、站立还是坐下,都离不开腰椎。腰椎在整个脊柱的偏下方,最强壮,也最容易受伤。腰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据调查,大约80%的成年人有过腰痛病史。
很多老年人只要腰腿疼就觉得自己是腰椎间盘突出。其实腰椎疾病很多,譬如腰肌劳损、椎管狭窄、腰椎结核等等,腰椎间盘突出只是腰椎疾病中常见的一种,而且大部分是青壮年才得这种疾病。老年人更多的是腰椎管狭窄等问题。
“肉苛”病机及经方治疗
(2018-10-17
11:56:28)[编辑][删除]
《内经》中所提的“肉苛”,症状类似于现代医学感觉与运动障碍之类的疾病,认为其与营卫失常密切相关——
丁元庆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肉苛是《内经》中用以表述感觉与运动障碍病证的名称。《素问·逆调论篇》曰:“帝曰: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苛,杨上善曰:“皆不仁之甚也。”吴昆提出:“苛,麻木不仁也。”张介宾曰:“苛者,顽木沉重之谓。”以今之语,顽木是谓感觉异常;沉重则是运动困难。也就是说,肉苛是以感觉与运动障碍为特征,这与临床常见的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之表现颇为吻合。
通俗的讲,椎间盘其实就是两个椎体之间的软垫。这个软垫的外周是密闭的环,环形包绕着像果冻一样的组织,外面的那层环我们称为纤维环,里面像果冻一样的组织含水量非常高,约占80%,具有半流动性,我们称为髓核。![[转载]2012年2月25日播出《直击“腰”害》1 [转载]2012年2月25日播出《直击“腰”害》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肉苛的病因病机
《素问·逆调论篇》认为肉苛病机与营卫失常密切相关,“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阐明营卫失常是肉苛的病机核心。营卫具有滋养温煦功能,营卫失常,不能温煦滋养,因而表现出感觉异常、运动障碍。
《灵枢·刺节真邪篇》曰:“卫气不行则为不仁。”张介宾曰:“不仁,不知痛痒寒热也;不用,不能举动也。”不仁是感觉异常,不用则是运动异常,不仁且不用表明感觉与运动同时障碍。就临床所见,感觉运动障碍是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它如中枢神经,特别是脊髓病变,也可出现上述症状,唯其临床表现同中有别。其次,提出营卫功能有别,营卫损伤其临床表现不同。
肉苛病因多端,诸如外感、内伤、久病、劳损、外伤、中毒等,皆可导致损伤脏腑经脉、营卫气血,导致营卫失常,引发肉苛。
营卫失常,肌肤失养,使道不通为肉苛的基本病机。《内经》以营卫来阐述神经系统的运动、感觉与自主神经功能。因此,可以依据营卫理论来认识运动、感觉与自主神经功能及其病变。
肉苛病机有虚实之异,正虚邪结是导致营卫失常的基础。正虚则脏腑百骸失养,邪结则经脉不通,营卫不能循行,故病机有虚实之分。
正虚主要责之气虚络痹。气虚不运,推动无力,营血循行迟滞;营血亏虚,四肢肌肤失养;阳虚不温,或阳虚寒湿凝滞,气脉不通,营卫气血痹滞瘀塞。邪结主要责之邪气痹阻,经脉不通,营卫不行。外感常见湿热、寒湿邪气闭塞经脉,壅滞营卫;内伤责之痰浊、痰热、瘀血、秽浊阻滞,或有形之癌病固结,以致脉络闭阻,营卫气血郁阻不畅。正虚邪结常互为影响,虚因邪甚,邪因虚结。虚处易留邪,正虚之处,便是留邪之所。气虚血瘀、气虚痰湿困阻、阳虚寒凝,营卫气血运行为之不利。
肉苛病变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营卫主持人体感觉与运动。清阳实四肢,清阳发腠理,卫气“温分肉,肥腠理”,故营卫滋养是脾主肌肉四肢的生理基础。四肢与脾胃、营卫密切相关,肉苛以人体感觉、运动障碍为基本临床表现,故肉苛发病责在营卫失调。
肉苛治则治法
扶正祛邪,疏通经脉,通调营卫为本病治则。正虚要在扶正补虚,调养脏腑,化生营卫气血,滋养脏腑百骸,正气充盈,其病或可向安。邪结脏腑,阻滞经脉,妨碍营卫气血循行输布,治宜祛邪为要。祛邪之法,当分外感内伤,外邪侵袭,治当祛风活血、温经散寒、清热燥湿等;内伤需辨痰浊瘀血等邪气,痰浊阻滞,治宜行气化痰通络;痰热阻络,则宜清热化痰通络;瘀血阻络,治宜活血化瘀通络;病久入络,又当辛润通络。正虚邪结,则需扶正祛邪兼顾,而和营卫,通经络、充肌肤,应该贯穿治疗之始终。
肉苛经方应用
卫乏营虚证 卫气虚则不温,营气虚则不荣。症见手足麻木不仁,或疼痛,四肢无力,或手足肌肉萎缩,皮肤菲薄,手足不温,汗出异常,甚则精神疲惫,气短懒言,心悸头昏,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营,温润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卫郁营涩证 卫气郁闭,不得宣通,不温则冷,不荣则痛。症见四肢不仁,手足不温,或胀或痛,甚则痛如锥刺,按之则舒,面晦无华,舌质暗或紫暗,或见瘀斑、舌苔薄偏干,或脉细涩。治宜温通卫阳,和营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常用黄芪、当归、桂枝、炙甘草、细辛、炮附子、麻黄、丝瓜络、橘络、人参等。重用黄芪,取其宣通之力,亦为温通卫气治用;重用当归,取其养血益营之功;稍佐麻黄,调畅营卫之滞涩。
卫郁络痹证 卫郁日久,血脉不畅,瘀血阻络,症见手足或肢体麻木疼痛,入夜尤甚,舌质紫暗或暗淡,苔薄白,脉细涩。治宜活血通络,通调营卫。常用桂枝茯苓丸加丝瓜络、橘络、乌梢蛇、黄芪等;肌肤甲错宜大黄蛰虫丸加当归、熟地、芍药;便秘用桃核承气汤加当归、白芍、葛根、桑枝、牛膝等。病程日久,仍当补虚和中,振奋营卫,畅利经脉气血。
气阴亏虚证 久病劳伤,或年老体虚,正气不足,气阴亏虚,营卫生化不足。症见足趾麻木发凉,或单侧手足麻木、发凉怕冷;或皮肤蚁行感,行走如踩棉花,渐及于肘、膝。或肢体疼痛,若针刺或电灼,甚或掣痛,或如撕裂,下肢远端无汗,皮肤干燥,肌肉萎缩,肢体无力,神疲自汗,口干便难,舌质红,边有齿痕,苔薄少津,或有剥裂,脉细弦数。治宜益气助卫,养阴和营,疏通脉络。常用炙甘草汤加黄芪、丹参、天麻、丝瓜络等。
湿滞热蕴证 湿邪内蕴,热邪壅滞,困遏营卫。症见手足麻木,肢体无力,患肢扪之发热,两足喜凉怕热,或沉重疼痛,若伴见灼热疼痛,舌质暗红,舌苔黄厚腻或淡黄腻,脉数。治法:清利热湿,畅利气机,和营通络。用《伤寒论》葛根芩连汤合自拟土茯苓汤(土茯苓、川牛膝、当归、地龙)加减。
痰湿阻络证 痰结湿滞,困阻气机,壅遏营卫。症见肢体麻木不仁,沉重疼痛,困惫无力,舌质暗淡,苔白厚腻,脉细滑。治宜和中健脾,理气化痰,通调营卫,用桂枝茯苓丸加天南星、天麻、苍术、白芥子、白术、半夏等。(丁元庆)
人体肌肉肌连接歌诀(葛钦甫编)
(2018-10-07
16:27:48)[编辑][删除]
1.胸锁乳突肌: 8.肩胛提肌: 15.肱肌:
胸锁乳突两边斜, 肩胛提肌甚重要, 肱肌上臂居屈侧,
颈部稳固全凭她; 肩背负重常受伤; 功能屈肘须明白;
下连胸锁两个头, 上至四个颈横突, 上至肱骨前表面,
上至乳突项线外。 下至肩胛角上方。 下至尺骨冠状突。
2.斜角肌: 9.菱形肌: 16肱三头肌:
乳后并行斜角肌, 大小菱形紧相连, 肱三头肌肱骨后,
三条肌肉成斜线; 同附肩胛内缘边; 盂下结节连长头;
上至颈椎横突缘, 大菱胸四棘韧带, 外后表面短头接,
下至一二肋骨面。 小菱六七颈棘间。 远下尺骨至鹰嘴。
3.上斜方肌: 10.背阔肌: 17喙肱肌:
上斜方肌在颈侧, 大而有力背阔肌, 前臂外侧喙肱肌,
连于棘突项韧带; 稳固下背与上臂; 三重关系须牢记;
上至颈五上项线, 下连六胸和腰椎, 近连肩胛喙突头,
下至锁骨三分外。 上支合束大圆肌。 远至肱骨内中间。
4.中斜方肌: 11.大圆肌: 18肱桡肌:
中斜方肌居肩上, 小圆大圆胛背落, 前臂重要肱桡肌,
连于棘突韧带旁; 辅助冈下和背阔; 杠杆作用有力气;
内至六颈三胸椎, 内至肩胛骨下角, 近至肱骨外上嵴,
外至肩峰肩胛冈。 外与背阔成肌束。 远至桡骨茎突底。
5.下斜方肌: 12.三角肌: 19桡侧腕伸肌:
下斜方肌面最广, 三角肌覆肱骨头, 桡侧长短腕伸肌,
四至十二胸棘上; 力量巨大臂上走; 腕部稳定与伸展;
外至肩嵴内侧端, 内至锁外肩峰缘, 近至肱骨外上髁,
肩胛提肌连上方。 外至肱骨中上段。 远至二三掌骨底。
6.胸大肌: 13.冈上冈下肌: 20.尺侧腕伸肌:
胸大肌在锁骨下, 冈上肌和冈下肌, 两头尺侧腕伸肌,
锁胸肋骨三部加; 同为上臂作贡献; 一连肱骨外髁面;
内至六肋软骨面, 内至冈上冈下窝, 第二连接尺骨头,
外至肱二肌沟外。 外至肱骨大结节。 远至第五掌骨底。
7.胸小肌: 14.肱二头肌: 21.指伸肌:
大肌下面小肌藏, 肱二头肌分长短, 小指肌和指伸肌,
上臂运动多损伤; 盂上粗隆连长头; 连接四个指骨腱;
内至二五肋软骨, 短头连接喙突嘴, 近至肱骨外上髁,
外至肩胛喙突上。 下至桡骨粗隆走。 远伸指骨背侧面。
22.掌长肌: 29.臀大肌: 35.股二头肌:
前臂屈曲掌长肌, 强健有力臀大肌, 股二头肌分长短,
唯一浮于腕带面; 覆盖臀中和小肌; 下方连至腓骨头;
近至肱骨内上髁, 上至骶骨骶尾后, 长头连至坐骨结,
远至腕带掌筋膜。 下入筋膜股骨边。 短头粗线外侧缘。
23.桡侧腕屈肌: 30.臀中肌臀小肌: 36.阔筋膜张肌:
前臂桡侧腕屈肌, 中肌小肌上下连, 阔筋膜肌股外侧,
屈曲腕部并外展; 面上覆盖臀大肌; 屈收内旋动髋骨;
近至肱骨内上髁, 上至髂后两线间, 上方连至髂前棘,
远至二三掌骨底。 下至大转子侧面。 下面嵌入髂胫束。
24.尺侧腕屈肌: 31.梨状肌: 37.胫骨前肌:
尺侧腕屈两个头, 梨状肌在髂骨后, 胫骨外侧有前肌,
下至掌骨和豌豆; 稳定髋部并外旋; 直下跨越小腿前;
肱骨头接内上髁, 内至髂骨大切迹, 上至筋外骨间膜,
尺骨头连鹰嘴后。 外至大转子上缘。 下至内楔距骨底。
25.竖脊肌: 32.股四头肌: 38.腓骨长肌:
竖脊背部起肌群, 内外中直四头肌, 腓骨外侧腓长肌,
三组肌肉护平衡; 分附大腿股骨前; 直下小腿外侧面;
髂肋肌居最外侧, 下越膝盖至胫骨, 上至腓外胫外髁,
长肌棘肌居内宫。 上面长短各不齐。 下至内楔跖骨底。
26.多裂肌: 33.缝匠肌: 39.腓肠肌:
多裂脊柱两边排, 膝上斜走缝匠肌, 腓肠肌在小腿后,
犹似支柱甚强大; 常会影响梨状肌; 敏感肌肉分两头;
下至骶骨和韧带, 下至胫骨内侧缘, 上连股骨内外髁,
上至所有椎脊突。 上到髂前上棘边。 下入跟腱跟骨后。
27.腰方肌: 34.半腱肌半膜肌: 40.比目鱼肌:
腰方肌在筋膜下, 半腱肌和半膜肌, 腓肠之下比目鱼,
协调腰肌作用大; 内旋屈膝有意义; 足跟疼痛激发点;
下至髂嵴腰横突, 下至胫骨内侧后, 上有多头连胫腓,
上至腰椎十二肋。 上至坐骨结节底。 下与腓肠入跟腱。
28.腰大肌:
重要肌肉腰大肌,
下连小转与髂肌;
上至十二胸椎体,
五个腰椎皆相连。
椎间盘是连接上下椎体的重要结构,它可以使椎体间具有一定的活动度,同时有助于保持脊柱的各种生理曲度。椎间盘还具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脊柱吸收震荡的主要结构,起着弹性垫的作用,有利于保护脊髓和各种重要的脏器。
一般人在20岁以后,腰椎间盘就开始退行性改变,腰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
椎间盘吸收震荡的力量主要依赖于髓核的变形能力,髓核富含水分,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它可以将力量均匀地传导到各个方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髓核会发生退变,含水量下降,从而导致弹性和变形能力下降。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突然的暴力,就容易发生髓核的突出。![[转载]2012年2月25日播出《直击“腰”害》1 [转载]2012年2月25日播出《直击“腰”害》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老年人的椎间盘已经退化、干瘪,没有弹性,并不像年轻人的椎间盘那样饱满,容易被挤出来,所以说椎间盘只能是一般的脱水退变,不容易有明显的突出。老年人最常见的是骨质增生,韧带肥厚骨化导致的椎管狭窄,很少有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的一些积累性损伤,使腰椎间盘反复承受挤压、屈曲和扭转等负荷,就使得纤维环的后部产生裂缝,裂缝越来越大,纤维环变得越来越薄。在此基础上受到外伤,就可能使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神经引起腰痛和腿痛。
腰椎间盘突然或连续地受压就有可能发生突出,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行为都会造成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就是突然负重或弯腰搬取重物。![[转载]2012年2月25日播出《直击“腰”害》1 [转载]2012年2月25日播出《直击“腰”害》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突然负重,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尤其是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弯腰搬动或抬举重物。
那么,如果要弯腰拿重物的时候,怎么做才能保护腰椎呢?正确的动作应该是先下蹲,然后再缓缓提起。
![[转载]2012年2月25日播出《直击“腰”害》1 [转载]2012年2月25日播出《直击“腰”害》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另外,生活中还要注意,腰部不能受凉,受凉之后纤维环容易变性变薄,容易发生破裂。同时,30-40岁的人要格外注意,这时椎间盘已经开始退变,所以不能像十几、二十岁的人运动量那么大,否则容易造成纤维环撕裂,纤维环破裂之后髓核就容易突出。
腰椎间突出典型的症状是腰痛,并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大部分病人先有腰痛,过一段时间后出现腿痛。也有病人腰痛腿痛同时发生。少数病人甚至只有腿痛,腰痛却不明显。![[转载]2012年2月25日播出《直击“腰”害》1 [转载]2012年2月25日播出《直击“腰”害》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有些人认为,不管怎么坐,只要自己感到舒服,不费劲就行。但事实上,人的坐姿正确与否并不完全由舒适与否、费劲与否来决定。有些坐姿在短时间内可感到舒适,不费劲,但时间长了,舒适感就会逐渐消失,而产生腰部的疼痛感。
什么样的坐姿最好呢?正确坐姿应该是上身挺直、下颌微收、双下肢并拢,还应选择合适的坐具,以使腰部处于相对松弛状态,减少劳损的机会。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时应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并倚靠椅背,使腰骶部的肌肉不致疲劳。
另外,要尽量避免久坐,一般在坐位30-40分钟后,建议站起来活动一下腰部,如伸懒腰等,可以放松肌肉,避免劳损。
我们的腰椎有一个前凸的生理曲线,如果椅子的靠背本身没有前凸的话,可以在腰部垫一个靠枕来维持腰椎的前凸,这样可以使腰部的肌肉和韧带处于放松的状态,不容易出现劳损。![[转载]2012年2月25日播出《直击“腰”害》1 [转载]2012年2月25日播出《直击“腰”害》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还要注意锻炼腰背部的肌肉,肌肉力量加强了,保护腰椎的力量就加强了,腰椎就不容易出问题。
很多人得了腰椎间盘突出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做手术,其实非手术疗法才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约8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均可得到缓解和痊愈。在病情不严重,还是初期阶段的时候,应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比如卧床休息、理疗、针灸、消炎镇痛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和活血止痛的中药都可以用以缓解症状。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做一些牵引治疗。
得了腰椎间盘突出之后一定要及早治疗,在病情不严重的时候要及时休息,正规治疗,这个时候突出的椎间盘容易回纳,保守治疗的成功率比较高。
只有当保守治疗没有作用的时候,才应该考虑手术治疗。
一般来讲,以下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有大小便功能障碍,需要及早手术;
经正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甚至症状继续加重,时间较长者(超过3月);
影像学检查证实椎间盘突出较大,伴有明显椎管狭窄者,保守治疗难以治愈者。
手术治疗必须慎重,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手术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不能保证零复发,而且还有一定的风险。一般我们都是首选保守治疗,只有在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