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湖南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专业学习,80年代末师从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病专家张曼华教授,现专事皮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已逾30年。经过不断的学习、探索、思考,总结了治疗皮肤病的学术经验。
辨证三重
注重整体,结合局部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医学人都必须遵从的临床指导原则。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和优势,准确辨证是临床立法和用药的依据。
治疗皮肤疾病要在整体观指导下与局部辨证有机结合,在遵循八纲辨证和脏腑、经络、气血、六经、卫气营血、病因病机等辨证方法外,还需结合局部肿、痛、痒、脓、麻木、皮损特征表现辨证。辨证时,既要重视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紊乱在皮肤病发病中的作用,又要注意局部的病变特点对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影响。辨证完整,理、法、方、药连贯,才能准确指导临床用药,有利于促进疾病的转归和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病机十九条中与五脏相关的病机有五条,与风、湿相关病机各一条,与火相关病机有五条,与热相关病机有四条,指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五脏关系密切,与火和热关系尤多。《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指出:“千般災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与内外因素有关,临证要掌握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特点及引发皮肤疾病的特殊表现,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皮肤病急性期大多以实证、热证、阳证的证候为临床表现,如红、肿、热、痒、痛,及相应的全身症状及舌脉表现,发病原因大多为风、湿、热、虫、毒邪所致;慢性期大多以虚证、阴证为临床表现,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皲裂、鳞屑、或伴有脱发、指趾甲变化,及相应的全身症状和舌脉表现,发病原因大多由于营血不足、肝肾亏虚、血瘀或冲任不调等,也有虚实夹杂的情况。因此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时候要仔细分析,找准致病原因,确定病机,同时结合诊察掌握患者阴、阳、虚、实体质及特禀体质等状态,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可以起到拔刺雪污,如鼓应桴之效。
治疗已病,重视预防
大多数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三个阶段。临床上,很多皮肤病患者是慢性期或有反复发作病史,皮肤科临床医生要认真诊察患者,准确辨证施治,掌握疾病发展方向,及时阻断疾病发展过程,使患者早日痊愈,并且嘱咐注意事项,防止复发。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轻重变化与人的心理因素、精神状态有极大关系,而皮肤疾病反过来又极大影响病人的心情,使病情加重反复,以致缠绵难愈。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要重视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为患者讲解皮肤病易发展加重、易复发的因素,对患者在自我心身调整、精神情绪放松、饮食禁忌、日常生活习惯,以及皮肤保养护理等方面进行指导教育,从而减少皮肤病的发生。
临证三要
明确病程,把握重点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急性期、亚急性期治疗原则:祛风清热利湿,祛邪为主。
大多数皮肤病发生发展情况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三个阶段。急性期、亚急性期皮肤病往往来势急骤,发展迅猛,症状强烈,是人体正邪相争最剧的时候,阳证、实证、热证居多。其病因多由风湿热邪所致,临床表现多为皮肤红、肿、热、痒、痛,治则以祛风清热利湿,祛邪为主,方药多选用消风散加减运用。如果有渗出、水疱,多选用萆薢渗湿汤加减。如果皮疹猩红灼热,多选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慢性期皮肤病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养血润燥,扶正为主。
皮肤病慢性期的出现多由于急性期、亚急性期失治误治等因素使疾病缠绵不愈或时止时发。失治误治可以伐伤人体正气,损伤气血;或者闭门留寇,病邪蕴久不去,也侵害人体正气。其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抓痕皮屑,感觉瘙痒或麻木。病因病机为脾胃损伤,气血不足,脏腑亏虚。治则以健脾益气,养血润燥为法,扶正为主,方药多选用四君子汤、四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加减使用。
顾护脾胃,饮食清淡
人体脾胃功能与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食物在脾胃的共同作用下化为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保障机体发挥正常功能。脾胃功能健旺,可以减少皮肤疾病的发生,即是外邪侵袭出现皮肤症状,也能够缩短病程,加快疾病转归、机体修复。因此,在辨证论治皮肤病时,要尽量少使用大苦大寒伤脾胃之气的药物,同时酌情适量用薏苡仁、白术之类健脾祛湿药物顾护脾胃之气。同时指导病人日常要饮食清淡,减少或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冷饮之类。
重视皮肤病外治法
《理瀹骈文》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外治法和内治法给药途径不同,医理相同,效果殊途同归。
皮肤病绝大多数为外观即可诊察到的疾病,由于皮损表现在外,在内服方药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外用药物,或者只用外治药物。外用药物运用得当,可以直达病所,取到良好的效果,而且方法种类多样,包括外洗、外涂、外敷、薰药、庵包、针刺、拔罐、穴位埋线、火针等方法。
外治法效迅速,操作简单方便,是防治皮肤病的重要方法,用药原则仍然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如:皮肤炎性疾病在急性期多见红斑、丘疹、水疱等,可选用三黄洗剂、外用止痒散外洗、湿疹粉外搽、炉甘石洗剂外搽;皮肤红肿、糜烂、渗液可选用中药黄柏、苦参、马齿苋煎液冷湿敷;皮肤炎性疾病亚急性期渗液减少、糜烂减轻、红肿渐消,有鳞屑结痂,可选用紫草油、苍肤软膏;皮肤炎性疾病慢性期皮肤肥厚粗糙,可选用紫草油、青黛膏外搽,亦可配合用中药烟熏热烘疗法。
辨证治疗痤疮
痤疮是青少年及中青年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的痤疮对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很大影响。
痤疮多因患者素体肾阴不足、相火偏盛,加之饮食失调,恣食辛辣肥甘厚味,或冲任不调,肺胃火热上蒸头面,复感病邪所致。临床表现为额面部、胸背部红色丘疹、痤疮、脓疱,甚至结节、囊肿、疤痕,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数,或口干,大便干,女性月经前后加重等症状。痤疮易反复发作,辨证为肺胃热盛,火毒上炎,肾阴不足,治法为清热解毒,滋肾养阴,佐以活血化瘀。
笔者自拟消痤疮方,药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散痤疮,桑白皮清肺热,女贞子、墨旱莲、生地黄益肝肾补阴血,治病之根本;丹参、赤芍、山楂活血化瘀,消食化积,消散痤疮皮疹疤痕。本方由医院制剂室配制成袋泡剂泡服,方便患者,经临床观察效果显著,远期复发率低。(丁建国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皮肤病的种类虽多,但他们之间都存在着病因上的共性,所以在治疗上就存在着用药的规律,病变基础就是“风”风性善行数变,符合皮肤病此起彼伏的病理特性,而“风”在病因学上有内风外风之分,外风者感受外邪,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夹其它邪气而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内风则有火热化风,五脏与五志之极皆可化火生风,阴虚、血虚、可以虚风内生,而气虚阳虚,则无力抗邪常可致虚邪贼风乘虚而入,所以在诊治皮肤病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内外的因素而灵活用药。
![[转载]中医治皮肤病用药法则! [转载]中医治皮肤病用药法则!](//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医治皮肤病用药法则! [转载]中医治皮肤病用药法则!](//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皮肤病用药的基本规律如下:
风热:浮萍、薄荷、防风、牛蒡子;
风寒:麻黄、桂枝、威灵仙、白芷;
湿分层次:
1.芳香化湿:藿香、佩兰、砂仁、用于皮肤病初起,渗出液不多,痒感不重,小儿和老年人等。
2.辛温散湿:苍术、海桐皮、赤石脂,适用于潜在性丘疹较多,剧痒难忍,病在肌腠者。
3.淡渗利湿:茯苓、泽泻、滑石等,适用于湿邪下趋,病位在下阴部及下肢等处。
分脏用药:
病在肝:合欢皮、百合、夜交藤、条达安神;
病在脾:山药、玉竹、条参、玫瑰花等,扶理脾气;
病在心:莲子心、柏子仁、琥珀等,清心镇静;
病在肺:肺风:病变初期,仅见炎性丘疹、丘泡疹和皮肤油腻,责之肺经风热,可选轻宣之品,如枇杷叶、桑白皮、黄芩、焦山栀等;
略久脓疱出现或较多,皮肤欣红明显,表明热化为毒,当选清心之药,如莲子心、连翘、金银花、凌霄花等;
若见结节、囊肿,乃至瘢痕重证,为毒热与痰瘀互结,应加化瘀散结之品,如浙贝母、甲珠、皂剌等;
注意表里用药:如肺热不论在哪一阶段,均可加入通畅肠腑的药物,如酒大黄、紫苑、杏仁、桔梗等;
经络用药:
督脉药:多为阳刚药,如鹿茸、鹿角胶、鹿角霜、附子、肉桂、川椒、干姜、细辛、藁本、锁阳、巴戟天、肉苁蓉、牛、羊、猪骨髓等;
任脉药:多为血肉填阴药,如龟板、鳖甲、鱼胶、知母、黄柏、玄参、熟地、紫河车、紫石英、人乳、何首乌等;
冲脉药:多为利气通络药,如玄胡、川楝子、香附、郁金、降香、充蔚子、乌药、青皮、小茴香、桃仁、当归等;
带脉药:多为固摄下元药,如五味子、山药、芡实、金樱子、覆盆子、桑螵硝、当归、白芍、续断、龙骨、升麻、艾叶、甘松等;
二跷药:升阳:麻黄、防风、炙甘草、苍术;
养阴:知母、黄柏、酸枣仁;
祛风湿,强筋骨:虎骨、玄胡、南星、甲珠、肉桂。
皮损用药:
丘疹为主:不论新久,皆从肺治,宜轻宣疏散,常用用花类药物,如抗菊花、野菊花、金银花、槐花、厚朴花、红花、款冬花、凌霄花、月季花、玫瑰花、鸡冠花、辛荑花、荷花、白扁豆花等,这是因为花类药质地轻扬,大都能宣能透,具有轻而扬之的功效。
以斑为主时,当辨颜色而治:
白斑为气血违和,治宜从肝,法拟疏达,药用柴胡、当归、川楝子、乌药;
红斑为营热燔灼,治宜从胃,法宜清营凉胃,药用生石膏、紫草、知母、白茅根;
紫斑为火毒炽盛,治宜从心,法拟凉血化斑,药用牛角粉、绿豆衣、生地、炒丹皮、银花炭;
黑斑为肾亏本色外露,治宜从肾,法拟温补肾阳,药用附片、肉桂、菟丝子、巴戟天、大熟地;
脓疱:未溃为毒热,己溃为毒湿,前者从心宜解毒,药用野菊花、蒲公英、地丁、莲子心;后从脾,治宜化湿,药用白藓皮、茵陈、生薏仁、赤小豆;
皮损在四肢,治在脾,药用苍白术、炒扁豆、茯苓;
皮损在躯干,治在肝与脾,药用川楝子、郁金、焦山栀、赤苓、陈皮;
皮损在二阴:治在肝与肾,药用炒龙胆草、泽泻、柴胡、沉香;
皮损在头面:多从风热论治,药用浮萍、蝉衣、大青叶、玄参等;
配对用药:
皮损以水泡为主者紫草配茯苓;
皮损以血泡为主者,紫草配红花;
瘙痒限于阴囊者,杜仲配沉香;
皮损限于女阴者,杜仲配小茴香;
皮肤欣热剌痒者,浮萍配生石膏;
痒如虫行者,浮萍配白茅根;
另如一厚一薄的赤芍配川芎,治带状疱疹神经痛;
一表一里的柴胡配黄芩,通治皮肤瘙痒;
一阴一阳的熟地配苍术,主治掌跖脓疱病;
一寒一热的黄连配肉桂,治口舌生疮;
一轻一重的蝉衣配生石膏,治夏季皮炎;
一开一合的菖蒲配何首乌,治圆形斑秃;
分过敏源用药:
解鱼毒:苏叶、陈皮、蒲公英;
解肉毒:鸡内金、蒲公英、山楂;
解蟹毒:乌药;
花粉:薄荷、虫蜕
烟尘:玄参、射干;
酒毒:葛花、枳具子;
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倘能辨证精确,再结合上述诸法,对于皮肤病来说,是不存在绝症之说的。
(一)病毒性皮肤病
病毒感染很常见,单疱带状痘疣软,
单疱鼻孔口周围,带状疼痛最为先,
丘疹水疱伴结痂,肋向三叉伴臀肩,
水痘春秋儿童见,丘疹水疱结痂全,
皮肤黏膜长发疹,疹前结痂有传染,
阿法更昔万乃洛,口服静滴配中药,
寻常扁平跖疣软,治疗方法多有验,
推刮涂药兼拔除,激光电灼铁丝烙。
(二)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病不少见,手足体股甲传染,
多汗潮湿菌繁殖,此病根除较困难,
重症口服伊氟萘,坚持治疗是关键,
手足泡洗点点醋,真菌喜碱就怕酸,
外涂咪唑加无卡,体股无卡效堪垮。
花斑癣夏出现,胸背部最多见。
外涂无卡加咪唑,亦涂40大苏打。
(三)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病种类多,炎热多汗易发作,
皮肤皱褶乳房下,还有阴道龟头炎。
女用苏打放栓剂,男用硼酸咪唑加,
另加中药兼外洗,缩短病程应用它。
(四)脓疱疮
脓疱疮夏天长,儿童发病传染强,
暴露部位皮疹多,PP黄连马齿苋,
炉甘外涂加消炎,重者消炎全身添。
(五)丹毒
丹毒病起病急,全身症状不希奇,
腿面丹毒很常见,抓紧治疗不拖延。
先用PC或红磺,硫苦鱼石马齿苋,
清热凉血加泻火,黄连解毒汤更效。
(六)疥疮
疥是一条龙,先从手口行,腰里緾两圈,大腿去扎营,
先痒后痛,不抓不行,钻心入骨,流血淌脓。
(七)性病
时髦病钱先行,梅毒淋病湿疣生,
病人无奈又害怕,医生诊治呵护他,
梅毒下无痛苦,抓紧治疗把病除,
首选PC把针打,过敏再把四红加,
淋病非淋尿道炎,尿频流脓纸中垫
曲杯大观喹语酮,及时量足健康行,
尖锐湿疣只细辨,口腔肛门亦可患,
铁丝电烙可祛掉,甲醛醋酸5氟脲。
复发干扰卡介菌,健康比钱更重要。
(八)湿疹皮炎
湿疹皮炎都会看, 就是复发不能免,
城乡居民发病高,类型多多鉴难辨,
避免辛辣和海鲜,减少复发是根源,
躯干四肢疹对称,手腿乳阴肛常见,
治疗不外抗过敏,重症苏打激素加,
渗出冷刺涂糊剂,热水烫洗加重它。
(九)荨麻疹
荨麻疹病起风团,剧烈瘙痒手不闲,
聚起聚消无痕迹,消化道受累不希奇,
累积喉头支气管,呼吸困难憋气喘,
副肾地米异丙嗪,茶碱静滴来解除,
V C钙剂抗组胺,慢性再把多皮加。
(十)药疹
同学都来听我言,我把药疹来谈谈,
皮疹类型多又多,经验图谱来辨别,
固定药疹常常见,麻猩荨多很普遍,
药后身上起大疱,类似烫伤皮不牢,
重型剥脱皮炎型,皮肤剥脱伴潮红,
大疱剥脱病情重,采取措施抢生命,
过敏病史要先问,细心治疗才安神。
(十一)过敏性休克
休克处理要记清,抢救分秒要必争,
致敏药物不再入,皮下肌注副肾素,
快给地米静脉推,异丙朴尔不推诿,
钙剂V C不能免,静注茶碱解痉挛,
人工呼吸加吸氧,细心处理病安康。
(十二)鸡眼
小小鸡眼不治不行,疼痛压迫行走障碍,
鸡眼膏鸦胆子,还有甲醛铁丝电灼器。
(十三)神经性皮炎
N性皮炎,病因不明,很常见,摩擦部位出现。
瘙痒难忍,经常搔抓,苔藓样变。
避免咖啡浓茶辛辣,避免热水肥皂摩擦,
抗组织胺药,静脉封闭加外搽。
(十四)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荨麻疹,虫咬儿童并发因,
腰臀四肢丘疱疹,瘙痒抓痕心不忍,
炉甘激素抗过敏,中医再给浮淬饮。
(十五)手足皲裂
手足皲裂秋冬发,掌孚裂为开花,
寻找内外致病因,治疗方法在求新,
中药烫洗柳软膏,尿素肤疾裂口好。
(十六)瘙痒症
瘙痒症,病因杂,尿糖肝胆肾疾发,
结内N肿瘤致,,妊娠性传加理化,
全身瘙痒无皮疹,局限瘙痒肛门抓,
阴囊女阴痒常见,头皮小腿掌现,
禁食辛辣热皂洗,寻找病因是关键,
组胺VC钙静硫,全身瘙痒V封收,
另用睾酮雄激素,女用雌酚把病终,
老人夜间难安眠,给点镇静地西泮,
三妙龙胆泻肝汤,浴疗紫外疗痒伤。
(十七)痒疹
痒疹病因尚不明,咬食药胃灶多因,
小儿痒疹四肢多,风团丘疹小结节,
成人皮疹多形性,中青女性长发作,
躯干四肢头皮面,抓痕色素苔藓变,
组胺镇静重激素,外涂药物把病除。
(十八)多形性红斑
多形红斑因不明,多种因素来致病,
感染食物放射线,物理结缔结组见,
春秋季节多女患,虹膜样斑已出现,
临床三型只细辨,重型一定要转院,
水疱破淡伴糜烂,重症衰竭多表现,
组胺VC钙洛韦,重症激素抗感染,
凉血五根桂枝汤,中西结合疗效强。
(十九)银屑病
银屑病原因不明,遗传感染免疫生,
物理化学因素多,神经精神可诱发,
寻常银屑发病多,剥屑薄膜血点现,
头干四肢和肘膝,腋下乳房股内甲,
掌拓口苔龟头斑,还分三期来检验,
红皮脓疱关节型,临床少见病情重,
西医治疗无特效,中医两型分热燥,
成药青黛克银丸,丹参火耙和热片,
治疗方法多又多,无法抑制抗复发。
(二十)接触性皮炎
接触皮炎病因杂,动植物化学都能发,
皮疹类型多样化,远离病原病潇洒,
治疗用药同湿疹,预防发病找根源。
许多 人因为臭脚而觉得烦恼,经数次实践经验:有臭脚的盆友试一下哦。
土霉素去脚臭
将土霉素为,涂在脚指头缝中,每一次使用量2片,能确保半个月左右上下已不有异味。
白醋去脚臭
水中添加白醋15ml,调均,浸泡15分鐘上下,每天1次,持续3-5天,臭脚就可以消退。
盐姜水清洗脚除脚臭
开水里放适当盐和数片姜,不烫时冼脚,几分钟,不但除脚臭,觉得轻松,可缓解疲劳。
萝卜去脚臭
萝卜一个半,切片状,加适度的水,急火熬3分鐘再用慢火熬5分鐘,待温适当后反复冼脚。
穴位按摩治疗脚气与臭脚
冼脚时,温泡两三分钟,用一只脚足跟压在另一只脚指头缝稍候处,将脚后跟往前送到趾尖处再回搓,回拉轻,前推重,以不搓伤皮为宜。每一个趾缝搓50次,两脚更替。速率为每分100次。每晚上次,脚气较重上端皮肤已破者不适合用此方式
。
关节止痛膏治脚臭
秋天,在脚板和脚底处也“照料”上二张,24小时后臭脚可消退。
白矾去脚臭
冼脚时,在开水里加50克白矾,侵泡10分钟上下,可除脚臭。
APC治脚臭
将一两片APC碾碎粉末状,各自撒在二只鞋内,1-2天投一次就可以,有与众不同功效。
冬瓜皮去脚臭
冬瓜皮解暑健脾、清热利湿,治肾、肺、心脏水肿。冬瓜皮煎汤冼脚既治疗脚气,又治脚臭。
乙醇去脚臭
每晚睡前,用药棉蘸乙醇,匀称地抹在刚脱掉的胶、篮球鞋内,待第二天早上干躁后再穿。这般坚持不懈两个星期后,鞋就不容易发臭了。
百部30 苦参30 蛇床子30 地肤子30土荆皮20
大枫子20 川楝子30 狼毒10白矾15
槟榔30 黄柏30 土茯苓30,
3剂,1剂用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