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志正:木土和合汤治胁痛

(2022-12-08 07:40:45)

国医大师临证经验


时间:2018-04-0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张维骏 高荣林

  国医大师路志正经验方木土和合汤有疏肝解郁,理脾和中功效。主治肝脾失和的胁痛,来源于小柴胡汤和四逆散。由党参12克,柴胡12克,黄芩8克,佛手10克,郁金12克,炒枳实12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组成。小柴胡汤中柴、芩并用,可疏利枢机;柴、芩与姜、夏又成辛开苦降,可宣畅三焦;再配参、枣、草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之剂。四逆散用柴胡疏肝利胆、透达阳郁,枳实降胃导滞、行气散结,二者一升一降,运转枢机,透达阳气;芍药平肝养营,甘草补中益气,二者一柔一缓,调和肝脾。四味相伍,使邪去郁开,气血调畅,清阳得升,四逆自愈。本证虽为邪陷少阴,阳郁不达,而治从肝考,乃因肝木条达,主疏泄气机之故。后世疏肝诸方,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皆是从本方发展变化而来。

  路志正从临床经验出发,将二方合一,加佛手、郁金疏肝解郁,理气和中,而佛手和郁金亦可单独熬粥以作食疗,药性平和,不伤正气。

  临床加减:肝木横逆、乘犯中焦戊己土,致肝脾不和证或肝气犯胃证,路志正统称之为木土失和,两证均属木旺乘土,均可出现胸胁胀满疼痛、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等肝郁气滞表现,但因脾胃各有不同生理功能,肝木犯脾土与胃土的临床症状又各有不同。脾主运化,其气主升,因此肝脾不和证除见肝气郁结表现外,兼见腹胀、泄泻等脾运失健之症状;胃主受纳,其气主降,而肝气犯胃证除肝气郁结的症状外,还常伴有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呕吐等胃气上逆的表现。此木土失和,在临床上或单独出现或与他病兼夹并见,必然应有通治之法以应对。

  路志正临证中常说,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已能做到衣食无忧、生活优越、寒温得适,而与之相应的工作紧张、节奏加快、压力增大、欲望无边所带来的情志问题越来越多了,人们往往急躁易怒,忧思焦虑,时而怒气冲天、时而郁郁寡欢。由此肝气失于疏泄,横逆犯于脾胃,而成木土失和之肝气乘脾或肝气犯胃证。这种情况常出现在西医所称之抑郁状态。临床应用木土和合汤治疗此类患者常获良效。

  验案

  李某,女,57岁。诉左胁刺痛,稍一岔气即发作,达5~6年之久。见噫气连作、频频欲吐,纳食则痛、气上冲胃则呕吐清水,气攻少腹,则得矢气痛止,渴不欲饮,夜卧需以枕压左胁,始能少寐,否则心烦欲吐,通宵难眠,至黎明方减轻,常烦热汗出。

  望诊:面见浮华,目无神采,肌肉瘦削。

  闻诊:语声低微少气,舌淡红无苔。

  脉诊:左手微细欲绝,右沉细无力。

  诊断:胁痛(肝郁气滞,脾胃失调)。

  治则:和肝胆,调脾胃,降逆气。

  方药:柴胡汤与四逆散加减:台党参、竹柴胡、清半夏、陈佛手、炒白术、杭白芍、炒枳壳、紫丹参、明郁金、生姜3片为引。2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药,脘痛大减,睡眠亦增。唯左胁攻刺隐痛,呕吐清水如故,舌淡无苔,脉左沉细濡、右沉弦,治疗以温中降逆,和肝调胃:川朴、佩兰后下、清半夏、茯苓、吴萸、草蔻仁后下、陈佛手、炒枳売、杭芍、川楝子、明郁金、醋香附、黄连。3剂,水煎服。

  三诊:左胁攻刺隐痛大减,呕吐清水亦止,夜卧亦能左侧卧,唯左胁按之欲吐,胃脘仍时隐痛。舌红质淡,脉右沉弦,左细弱。予方药:党参、旋覆花(包)、赭石(先)、清半夏、吴萸、川连、草蔻仁、川楝子、郁金、杭芍、香附、瓦楞子粉包。2剂,水煎服。

  四诊:服上药,呕吐清涎止,能两侧卧。胃脘痛未大作,唯一按左胁仍噫气欲呕,时心悸,不欲饮,舌质紫滞,苔已渐生,为胃气上布之征,左边白腻、右边淡白,脉左沉细、右沉而小弦,拟以温胆汤加味:党参、青竹茹、清半夏、茯苓、陈佛手、竹柴胡、炒白术、炒枳实、草蔻仁(后)、生牡蛎(先)、生甘草、生姜2片为引。10剂,水煎服。

  五诊:诸症均减,左胁按之不再噫气作呕,食欲增,睡眠亦安。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唯时心悸。舌质红,苔淡白,脉左沉细,较前少有力,右沉弦。方药:青竹茹、清半夏、茯苓、陈佛手、炒白术、炒枳売、生牡蛎(先)、生甘草、越鞠保和丸(包)。

  胁痛致病因素有肝气郁结、瘀血停着、肝胆湿热、肝阴不足等。其病变主要在肝胆。临证所遇胁痛证,多有夹杂,难有单纯如书中所言,此例胁痛,历时5载,证属难调,木郁伤中土,脾胃升降失司,故路志正立足和肝胆,调脾胃,两条主线,取法工稳,堪称胁痛治法之范本。(张维骏 高荣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胃下垂针治【草根一生】此博文包含图片(2014-11-2808:46:27)[编辑][删除]

 路志正:木土和合汤治胁痛 (2014-11-27 09:27:20)[编辑][删除]
标签: 

宠物

      


标签: 

健康

                          胃下垂针治 <wbr><wbr><wbr> <wbr><wbr><wbr>【草根一生】

  胃下垂属于中医学“胃痛”、“胃缓”、“痞满”、“腹胀”等范畴。主要因为素体脾胃虚弱,或长期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等损伤脾胃,脾虚气陷,肌肉不坚,无力托举胃体所致。

http://p.ananas.chaoxing.com/star2/2014-04/1024_0/1398056467346kouxm.jpg 【草根一生】" TITLE="胃下垂针治  【草根一生】" />

 


   中医辨证本病为脾虚气陷,症见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心悸眩晕,食少乏力,脘 腹隐痛,坠胀不适,久立、劳累、饮食后加重,平卧后减轻,舌淡、苔薄,脉细弱。若兼见痞满、恶心等为脾气不升,胃失和降;兼见暖气、喜叹息等为肝郁气滞, 克伐脾胃。 

治则:健脾益气、升阳举陷,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任脉腧穴和脾、胃的背俞穴为主。 

    中脘  气海  百会  胃俞  脾俞  足三里 

http://p.ananas.chaoxing.com/star2/2014-04/1024_0/1398056922049lidsn.jpg 【草根一生】" TITLE="胃下垂针治  【草根一生】" />

方义:胃下垂病变在胃,故取胃之背俞穴与胃之募穴中脘、下合穴足三里补益胃气;脾俞、气海可健脾益气、补中和胃;百会可益气固脱、升阳举陷。 

加减:痞满、恶心者加公孙、内关和降胃气;暖气、喜叹息者加太冲、期门疏肝理气。

操作:诸穴均常规针刺;主穴均用补法,配穴均用平补平泻法;上腹部和背部穴针后加灸或加拔火罐。 

    其他疗法 

(1)耳针:取胃、脾、交感、皮质下。毫针刺法,也可埋针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2)穴位注射:取穴同针灸处方,每次选1~3穴。取黄芪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每次每穴注入1ml。 

(3) 穴位埋线:取中脘、脾俞、胃俞、气海、足三里等穴。行常规穴位埋线。2周1次。

葛凤麟点揉尿失禁 【草根一生】

  胃下垂针治【草根一生】此博文包含图片(2014-11-2808:46:27)[编辑][删除] (2014-11-27 19:32:13)[编辑][删除]

 

拍拍打打也养生2膝关节病褥疮尿失禁网球肘腱鞘炎(转)

一、止尿脉、骶侧上下脉

    止尿脉、骶侧上下脉 可以治疗尿失禁、小孩尿床、小便淋漓等症状。

2012年3月7日播出《拍拍打打也养生》2

 

2012年3月7日播出《拍拍打打也养生》2


    其中止尿脉对褥疮也有效。方法是点揉法,每次5-10分钟。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这三个脉。

2012年3月7日播出《拍拍打打也养生》2

2012年3月7日播出《拍拍打打也养生》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