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2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钮韵铎 钮雪松 王霞
笔者临床应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主要是继承王乐亭教授的学术思想。王乐亭河北省香河县人,生于1895年,卒于1984年。拜北京针灸名医陈肃卿为师。1929年考取“医师执照”后,王乐亭开始使用针灸行医治病,人称“金针王乐亭”。1953年,被聘至北京中医学会,曾任北京市第二中医门诊部顾问,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医师。《金针王乐亭》一书是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很好总结。王乐亭拟订五组配方,供治疗偏瘫时选用。
第一组:手足十二针 本方是根据手足部五腧穴精选而成,为治疗半身不遂的首选方。
处方:曲池、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功用: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主治:中风偏瘫早期。
加减:头晕目眩,加百会、风府;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口角流涎,加承浆、通里;吞咽发呛,加风池、翳风;神疲嗜睡,加人中、隐白;阴虚肝旺,加太冲;中气不足,加中脘、气海。
刺法:左右皆刺,先刺健侧,后刺患侧,留针30分钟。
第二组:偏瘫感应刺法
本组是寻求针刺感传的一种刺法,即所谓“气至病所”以加强针感,促进瘫痪的肢体改善,是使用率较多的一组方。
处方:风池、极泉、尺泽、合谷、环跳、阳陵泉、委中、太溪。
功用:通经活络,舒筋理气。
主治:中风偏瘫恢复期,病情稳定者。
加减:阴虚阳亢,加曲池、太冲;口眼斜,加地仓、四渎;睡眠不实,加神门、三阴交;大便秘结,加支沟、足三里;足尖下垂,加抬足穴。
刺法:刺患侧,每次针刺时,上下肢必须各有两穴出现强烈感传。留针30分钟。
第三组:十二透刺法
本组为透刺针法。《灵枢·终始》日:“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中风偏瘫日久痰瘀互结,血脉闭阻,营卫气血运行偏颇,肢体对针感反应较迟钝,只有长针透穴深刺才有较好的效能。
处方:肩髃透臂臑,腋缝透胛缝;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阳池透大陵,合谷透劳宫;环跳透风市,阳关透曲泉;阳陵泉透阴陵泉,悬钟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太冲透涌泉。
功用:疏通经脉,活血祛瘀。
主治:中风偏瘫,日久恢复较慢者。
加减:肢体酸痛:加火罐;肢体发凉:加火针;手足麻木:加放血。
刺法:刺患侧,针具选针尖稍钝者,进针稍慢些,以防刺伤血管,造成内出血,留针30分钟。
第四组:督脉十三针
督脉者,总督一身之阳。针刺督脉以振奋诸阳,调整全身机能,促进脑与脊髄的改善,故有“治瘫首选督脉”之说。
处方: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功用:疏通督脉,补脑健髓。
主治:一切瘫痿病证。
加减:心气不足,加神门;肝气郁结,加内关;肾气不足,加太溪、涌泉;膀胱气弱,加八髎。
刺法:留针30分钟。
第五组:调理脾胃老十针
本组配方主要是调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生化之源,胃气充足则气血旺盛,促进瘫痿肢体的康复。
处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功用:调中理脾,行气活血。
主治:中风偏瘫,脾胃不和,消化力差,逆气不降。
加减:肝郁气滞,加行间;呕逆而吐,加中缝。
刺法:留针30分钟。
以上五组配方,需根据病情、病程来选择应用。一般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然后病情变化再研究治疗方案。
(钮韵铎 钮雪松 王霞)
古今四大穴【草根一生】
(2015-10-18
17:37:46)[编辑][删除]
http://photocdn.sohu.com/20150601/mp17272087_1433167234742_1_th.jpeg 古今医家最重视的穴位:
四大古穴: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
四大今穴:三阴交、悬钟、胰俞、膈俞。
(血压三阴交,悬钟中风抛,胰俞糖尿病,肿瘤膈俞瞧。)
安心三穴【草根一生】
(2015-12-20
15:18:34)[编辑][删除]
中冲、神门与内关,心脏病日常保健三穴,常点常揉心可安。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
救心三穴歌【草根一生】
(2015-12-23
10:48:26)[编辑][删除]

心绞痛急救三穴:中指指端中冲穴,腋窝应手寻极泉,背后七椎是至阳。

您会服 速效救心丸吗?【草根一生】
(2015-12-22
17:09:00)[编辑][删除]
速效救心丸由活血化瘀和开窍醒脑的中药川芎、冰片等组成,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及缓解胸闷、憋气等,具有预防、治疗和急救三重功效。但是,掌握这种救命药的科学服用方法,才能真正起到救命作用。
服用速效救心丸要“及时”,一旦出现心绞痛先兆症状时应及时服药,因为每一次心绞痛的发作,都会给心脑功能带来严重损害。在有先兆症状时及时服药,能够取得更佳效果。
取速效救心丸不能用温开水吞服,而是取4~6粒,先嚼后再压在舌下含服,采用舌下含服法,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舌下黏膜吸收可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使之高浓度地迅速到达心脏,既见效快,消除心绞痛的发作,又可防范给心脑功能带来严重损害。舌下含服口腔干燥时,可含少许白开水,以利于药物的吸收。
服用时,坐着服用比站着和卧着效果好。因为坐着服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使心肌供氧相对满足自身需要,从而缓解病情。而站着含服时头部位置较高,常因周身血管扩张而致血压降低,引起晕厥;卧在床上含服,因心脏位置较低,致使回流心脏血液量突然增多,不仅加重心脏负荷,而且难以控制心绞痛症状。
速效救心丸不能长期服用,其成分中所含冰片,长期服用,有可能引起胃部不适、腹泻等不良反应。低血压患者、消化道出血者也应慎用。
一笑堂主人:尹周安(南华附一中医科)
郭某 女 52岁 衡山开云排塘村 2008年8月23日首诊
身患脑梗以逾半年,头脑虽清,但是右侧肢体半身不遂,步履不稳,右手已成爪形,时有头晕耳鸣,耳中隆隆之声如潮水,夜寐噩梦纷纭,大便时干时溏,纳食及小便如常。
形体稍胖,痰湿之体,无奈前医妄投活血化瘀之品,钱财耗尽,病症如初,头晕,耳鸣,失眠均是痰浊内阻之象,故投导痰汤加减,期痰尽湿开之时,即是疾病转机之日。
陈皮10 法夏10 茯苓15 甘草6 枳实12 竹茹10 胆星8 白附子5 石菖蒲15 炙远志10×10
散剂:僵蚕30 全虫20 蜈蚣10条 甲珠30 地龙30 鸡内金20 神曲30 水蛭15 天麻30
3剂打粉念末装胶囊。两个月服完。
二诊(2008年9月6日星期六):今日复诊,前投导痰汤加减,一举中病,服药三天耳鸣顿失,失眠转佳,头晕缓解,但手足麻木暂未见缓解。近日感口干,纳食欠佳,胸部胀闷,变天时手足麻木较甚,舌苔薄黄腻,脉滑。
痰浊虽减,但有化燥耗气之势,小陷胸汤合桃红六君子汤加火麻仁主之。×10付。
黄连5 全瓜蒌15 法夏10 党参10 白术15 陈皮10 茯苓15 甘草6 火麻仁30 桃仁10 红花3
生姜汁,鲜竹沥冲服(自备)目前正在治疗当中。
木易源
此病总属难治!我对一笑兄“无奈前医妄投活血化瘀之品”之言不敢认同!活血化瘀之剂可以通脑络,对脑梗后遗症当可放胆用之!此一笑兄用水蛭诸虫类药之目的!此说鄙陋!望一笑兄不吝赐教!
痰於同见妄投活血化瘀效果不好
名老中医叶泉【龙蝎穿芪散】治疗中风后遗症验案
【典型病例】患者,75岁,农民,于2010年8月16日来诊。家属代诉其左侧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右侧肢体活动障碍2天,经CT检查诊断为脑血栓形成。检查:神志清,语言不利,面色苍白,左眼不能闭合,左口角下垂,脉弦数,右侧手脚均不能动。诊断为中风。予基本方加黄芪30克,当归9克
治疗2周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生活自理。随访病情无复发,身体健康。
按:脑血栓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中医学认为离经之血谓之瘀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改善血液循环,祛除瘀血为治疗关键。临床上有风、火、痰、虚、瘀之辨。方中以养血活血、祛风通络、活血通络之药为主,共奏养心祛风、疏通经络之功。
【龙蝎穿芪散】治疗中风后遗症
【组成 】
地龙60克,全蝎60克,炮山甲60克,黄芪90克,水蛭60克,土鳖虫30克,蜈蚣30克,蝉蜕30克,白花蛇30克,川红花30克,丹参90克,赤芍60克,三七粉60克,葛根90克,益母草60克,沙参60克,黄精60克,川芎30克,钩藤90克,天麻60克,茯苓30克,白芍90克,桂枝15克,石菖蒲15克,郁金30克,全当归60克,龙骨60克,牡蛎60克,炙甘草15克。 【功能】
补益肝肾,养血熄风,化瘀祛痰,解痉除挛。
【主治】 中风后遗症,证属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筋脉失养,痰瘀内阻,风阳时扰者,症见中风(脑溢血、脑梗塞、脑血栓形成等)病急性发作半月或一月后,病情稳定,但却遗留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或肢体疲软无力,或僵硬痉挛,或麻木不仁,或抬举受限,或头时眩晕,甚或二便失禁,神识时清时昧等。
【用法】 精选上药,各自烘干,研极细末,全部和匀,装瓶备用。每日3次,每次10克,熬水或加入米粉煮糊内服;亦可炼蜂蜜或白糖或黄糖等为丸,每次1丸(每丸内含原生药材10克),日服3次,用白开水送下。若病情较重者,药量可在此基础上每次增加30%~50%。1月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3天,一般服2~3个疗
【方解】 中风一证,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表明它是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逆血瘀。故针对此病机特点,以平肝潜阳,养血熄风,化瘀祛痰,解痉除挛为主要治则。方中以天麻、钩藤、龙骨、牡蛎平肝潜阳;沙参、白芍、黄精、地龙、炙草养血熄风;黄芪、当归、丹参、川芎、红花、益母草扶正化瘀;穿山甲、土鳖虫、水蛭、赤芍、三七活血破瘀;白花蛇、蜈蚣、全蝎、蝉蜕、葛根解痉除挛;桂枝、茯苓温阳除湿;菖蒲、郁金化痰开窍。
【加减 】
若气虚偏重者,可重用黄芪,再加入党参补益肺脾;肝阳偏亢者,加入磁石、赭石平肝镇逆;语言不利者重用石菖蒲,加入炙远志以祛痰利窍;口眼歪斜者重用蜈蚣,加入僵虫解痉化痰;津枯肠燥者加入玄参、麦冬、火麻仁以增水行舟。
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桑螵蛸补肾缩泉;头晕头痛,脉弦数而口苦,风阳复动者,选加菊花、栀子、珍珠母平肝熄风;兼有痰热者,加浙贝、竹茹清热化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者,重用当归,加入乌梢蛇活络祛风;肢体肿胀、心肾阳衰或脾虚湿阻(多见于兼有风湿痹证或心痹)者,选加熟附片、泽泻、薏苡仁或瓜萎、薤白温阳除湿化痰。
若再兼关节疼痛而脉绌急者,重用地龙、川红花、当归,选加降香、姜黄、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养血化瘀活络,祛风除湿止痛;对肢体弛缓缓无力者,应重用当归、黄芪、川芎、白芍、肉桂等大补气血,温通血脉之品,而对挛缩拘急者,在此基础上应加入桑寄生、鸡血藤,并合参麦饮,重用止痉散(全蝎、蜈蚣)以滋阴潜阳,熄风止痉。
腰膝无力,肝肾不足者,应重用黄精,加入杜仲、熟地、怀山药、枣皮、续断、怀牛膝补益肝肾;肌肉萎缩者可选加猪蹄筋、鹿角胶、阿胶、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血;若偏瘫日久,虽加重活血药物而疗效不显者,应重用穿山甲、水蛭、土鳖虫,加入虻虫以增强破瘀通络之力。
【临床运用】
该方可与其他内服汤药、针灸、按摩、功能锻炼等治法较长时间地配合、贯穿运用于该病治疗及预防中风初期至后期恢复中的多个时期。
处方:皂角120g
用法:用水煮牙皂约—点钟,将水倒出来再添水煮,第2次如前法—样将药水重放在锅里熬成膏状,不可过稀过稠,摊在布上,如患者向左歪贴在右边,向右歪贴左边,如口正时不要再贴。
方源:正阳孙风翔供祖传秘方。
黄芪30克,桂枝30克,防风15克,水煎服,每一剂水煎2次,取药汁混合,在一天之内分3次服用完毕。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