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补肝汤治疗严重多汗

(2022-12-06 08:29:23)


时间:2021-01-2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张艳

  薛某,女,66岁,1954年1月26日,甲午年初之气生。2020年10月29日首诊。

  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病史3年余,长期服固定剂量溴吡斯的明维持。从2020年5月份开始出现严重多汗,活动、睡醒均有全身汗出,每天换衣数次,劳倦疲乏,动则气喘,怕风,双膝以下怕冷明显,腹胀气,矢气多,大便不成形。西医诊断:重症肌无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舌淡红略暗,苔薄干,舌底略瘀,右脉缓和,左脉细小,左关弱于右关。予大补肝汤。

  处方:桂枝40克,干姜40克,五味子40克,大枣30克(去核),旋覆花12克(包煎),代赭石12克(包煎),淡竹叶12克。7剂,每日1剂,按原方煎服法:以水4斤,煎取1斤半,分为昼3次、夜1次,温服。

  2020年11月7日二诊:患者诉出汗已明显减少,仅睡醒和长距离行走时颈项及前胸有少许汗出,无需更换衣服,疲劳乏力已不明显,双下肢不冷,也不怕风了,腹胀明显减轻,矢气仍多,大便较前成形,舌淡红,苔薄略干,脉象较前有力。守方续服10剂。2周后随访,诸症已基本消失,予膏方调理。

  按:今年是庚子年,主运太商,金运太过,下半年又逢阳明燥金在泉,因此出现燥金克伐风木太过,导致肝虚。

  陶弘景在《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提到“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大补肝汤为“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患者虽患病多年,但就诊所诉诸症为庚子年三之气后才出现的,正逢金强木弱之季。汗多、怕冷、疲乏无力、腹胀矢气、便溏等症均有肝气不足,脉象也相应表现出左关(厥阴)明显弱于右,症象俱契合大补肝汤。据此可判断,患者诸症之所起,是慢病又遇今年之气运导致,故用大补肝汤原方获得良效。(张艳 广西省柳州市中医医院)

自汗不止案【草根一生】

 大补肝汤治疗严重多汗 (2014-11-30 13:48:01)[编辑][删除]
标签: 

健康

                                自汗不止案【草根一生】

      该患病情复杂,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相兼,阴阳失调。看似虚证,其实主要为实证。为了缩短疗程,将外感风邪、脾胃湿热、阴虚阳亢、痰气郁结四个病机同时兼治,但每次治疗的重点不同。

   赵某,女,48岁,2013年7月14日初诊。

    患者自诉出汗多已20余日。患者于2011年5月行甲状腺癌切除术,术后作钴60照射一疗程,体质虚弱一直未能恢复。二十余日前人流术后,阵发自汗频频,汗流不止,到市几个医院中医治疗,都认为是气虚不固,采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方剂以补气敛汗,但效不著,汗流如故。来余处诊治。

    患者现为阵发汗多,腰以上出汗,腰以下无汗,特别是头部出汗最多,伴面青黄无华,精神紧张,消瘦,着衣厚,恶寒,烦躁不安,失眠,时还伴有烘热自汗,口干口苦著,胸闷叹息,常打哈欠,手心热,咽有痰阻感,大便日3次量少不利,苔薄黄腻,脉浮弦。

    病机与治则:风寒在表,湿热内蕴,阴虚阳亢,痰气郁结;调和荣卫,清热利湿,平肝潜阳,涤痰导滞

    处方:生黄芪15克,桂枝10克,炒白芍15克,扁豆15克,石膏30克,车前子15克,天竺黄10克,川朴12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牡蛎30克,龙骨30克(后二味另包先煎)。水煎服,3剂,每日3次。

    方解:本方表里同治。以生黄芪、桂枝、炒白芍益气解表调和荣卫;扁豆、石膏、车前子健脾胃清热利湿;钩藤、夏枯草、牡蛎、龙骨平肝潜阳;天竹黄、川朴涤痰导滞。上药共奏解表清里、平衡阴阳之效。

    二诊(7月20日):服药后汗不仅不减反较前多,成为持续性出汗,患者十分紧张,余笑曰:表邪初解,湿热方透,此为佳兆。患者也自感精神较前好,心烦、打哈欠、胸闷叹息、口干苦等症均减。8月15日月经来量少,初色黑红,今为鲜红,无血块,小便黄,苔薄黄,脉浮弦。

    治则: 益气调和荣卫,清热活血调经。

    处方:生黄芪30克,桂枝10克,炒白芍15克,石膏30克,白茅根30克,葛根12克,当归12克,益母草10克,枳实5克,钩藤12克,牡蛎30克,龙骨30克(后二味另包先煎)。水煎服,2剂,4小时1次。

    三诊(7月26日):现已为全身出汗,不仅上半身出汗,下半身也汗出津津,已不恶寒,着衣已正常。患者诉月经昨量多,今日已减少。心情不舒,胸闷气短,咽痰阻感,小便仍黄,但精神尚好,烦躁显减,手心热减,苔薄黄,舌质红,脉已缓。表证已解,但内湿热仍盛,伴痰气郁结,气阴两虚。

    治则:清热利湿,涤痰行气,益气滋阴。

    处方:石膏60克(另包先煎取汁代水),知母15克,白茅根30克,葛根12克,元参30克,生黄芪30克,当归12克,天竹黄10克,川朴12克,枳实5克,炒茜草10克。水煎服,3剂,每日1剂。

    四诊(8月2日):身热微汗,偶有阵汗。精神明显好转,体力增加,月经将尽,气短显减,已不烦躁,睡眠好,咽痰时不利,苔薄黄,脉浮较弦。仍以上方加胆南星10克主之,4剂。

    五诊(8月9日):患者服上药后已能干些家务体力活,但劳累后,有阵发轰热自汗,昨失眠,苔薄黄,舌质红,脉浮较弦。

    治则:平肝潜阳,清热涤痰,益气滋阴。

    处方: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牡蛎30克,龙骨30克(后二味另包先煎),石膏60克(另包先煎取汁代水),天竺黄10克,胆南星10克,元参30克,生黄芪15克,川朴12克,枳实5克。水煎服,3剂,每日1剂。

    六诊(8月17日):患者出汗已正常,近三日身不热已不出汗,动则有微汗。轰热自汗基本止。已不胸闷气短,咽痰已利,精神好,睡眠好,现已成为正常人。仍以上方加减巩固之。后又以上方加减服7剂。出汗正常,全身状况很好,患者十分满意。

    治后感:其出汗的病机及表现有三:营卫不和的自汗,汗出津津;脾胃湿热上蒸的胸以上出汗,特别是头汗多;阴虚阳亢的阵发轰热自汗。为了缩短疗程,将外感风邪,脾胃湿热,阴虚阳亢,痰气郁结,四个病机同时兼治,但在治疗过程中每次治疗的重点不同,经过十余日治疗,将这三个病机治愈或控制,恢复正常人的出汗状态。此外,该患者肝气郁结症状也比较明显,为什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并没有用疏肝理气之品也获得治愈,这是因为平肝潜阳及涤痰行气,本身就具有促使气机舒展、风痰消失的效果,看似不治,实在治疗之中。

小孩子,只要一动弹就出汗
      小孩子无论四季皆容易出汗,伴随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外感、体能不足等问题。

 当代中医儿科临床的实践结果,河南中医儿科新秀马氏的验方。方见——

       仙鹤草10克,白术10克。两味药水煎200毫升,早晚温服。3天为一个疗程。注意,如果小孩子多汗属于阴虚有热,则不要这么用。

      男,5岁,素体虚弱,容易外感,经常冒汗,晚上还容易盗汗。与此同时,食欲不佳。马氏用白术和仙鹤草各10克,配炒麦芽10克,水煎150毫升,分早中晚温服。3剂之后,效果明显。后来隔日服用一剂,连服3剂,痊愈。
白术善于治疗脾虚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健脾益气,则能固护肌表卫气,使得腠理紧致,不至于多汗。所以说,白术有止汗之效。《千金方》专用白术一味药来止汗。名方玉屏风散止汗。

     仙鹤草是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干燥地上部分。这个东西性味苦、涩、平,入心经和肝经,善于收敛止血。从现代药理学研究的角度看,找不到仙鹤草能止汗的根据。仙鹤草能补虚。古人用仙鹤草和大枣来补虚,治疗劳力脱伤。可见,仙鹤草对体虚自汗、多汗、盗汗,当有补虚扶正、收敛止汗之效。
       仙鹤草治汗症确有先河的。近代的中医名家丁福保,用仙鹤草和大枣来治疗盗汗,效果满意。这是1979年的浙江中医杂志,刊发的。1985年的《新中医》杂志,记载仙鹤草和精猪肉一起搭配,治疗小孩盗汗,效果满意。

      适合的对象,就是虚证,如脾虚、气虚,先天体质较差、卫外之能不足所导致的多汗、盗汗、易感、脾胃虚弱、乏力等等。多汗是因为有火。这时候不应该用白术配仙鹤草。

爱出汗,可不是好现象。这和从前你的过度运动有关系啊。

      浮小麦10克,炒酸枣仁5克(捣碎)。两者放在一起,倒入刚烧开的沸水,把盖子盖好,闷泡15分钟之后再来饮用。白天和晚上,各服用一剂。

     用了药茶三四天之后,感觉好了很多,走在外头大汗淋漓的现象缓解了,心中乱跳的感觉,基本消失了。
汗为心之液啊。汗出得太多,可不是排毒,那是在伤你的心!怎么理解呢?你看,汗是什么变的?是津液所化。津液,同时也是血的主要成分之一。津液因多汗而流失,那势必影响到血的生成和运行。血不足,则心失养。所以,你流汗太多,最后会伤心。 

       怎么个伤心法呢?第一,伤的是心气。津血都能够载气啊。津血流失,则气也流失。气流失得多,则津液收摄不住,出汗就越多,人也跟着乏力。第二,伤心中阴血。心阴因为津液的亏少而不足,所以有虚热,人会心烦。而心血不足,则会失神,所以人就心慌失眠。

       夏天出汗太多的人,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心中气阴两伤,心神失养的人。如果是体内有火热之邪,迫汗外出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酸枣仁和浮小麦,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调养配伍了。 其中的酸枣仁,能补养心血,宁心安神,收敛止汗。它也有一定的补心气的作用。浮小麦,是传统的止汗药,既能补气,还能补阴,对于气阴两伤所致的多汗、口渴、心烦等现象,有很好疗效。两者配合,心中气阴双补,阴血同调,改善倦怠、汗出、行气不足、心烦不寐等现象。

妙针汗证   【草根一生】

  自汗不止案【草根一生】 (2014-08-16 20:11:30)[编辑][删除]

                      妙针汗证 <wbr><wbr><wbr> <wbr><wbr><wbr> <wbr><wbr><wbr>【草根一生】


妙针汗证 <wbr><wbr><wbr> <wbr><wbr><wbr> <wbr><wbr><wbr>【草根一生】

         合谷、复溜 -

 

      功能:发汗、止汗 -

 

      主治:用于表虚表实之汗证(自汗、无汗) -

 

      方义:复溜属肾经经穴,补之可温肾壮阳,卫外固表,泻合谷可清气分之热,热清表固而汗止;补合谷轻扬走表而托邪,泻复溜玄府不固,故而汗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