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呵护小儿皮肤优势独特

(2022-12-06 04:37:02)


中医学在治疗及护理小儿皮肤中具有独特优势和特色。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把握小儿体质、时间节律、病期、病势等不同方位,拓展中医儿科护理的开展。婴幼儿体质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长期影响下而形成的特殊状态。中医学对小儿体质的认识源于《灵枢·逆顺肥瘦》,其记载“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其后医家对小儿体质有“纯阳”“稚阴稚阳”“少阳”“阳有余阴不足”和“五脏有余不足”等学说,皆从儿童整体而言。根据体质类型不同,对疾病也有不同的易感性,故在治疗护理中也有所区别。

婴儿在出生后的一年内,因为皮肤娇嫩,易暴发各种皮肤问题,如婴儿湿疹,中医称为“奶癣”。《诸病源候论》记载:“小儿面上癣,皮如甲错,起干燥,谓之乳癣”,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婴儿皮肤病。中医认为此病由小儿素体脾肺两经蕴伏湿热,外受风邪入侵,湿热与风邪相搏,客于肌肤,郁结于腠理,发于肌表而成。主要表现为面颊、额部、头顶部对称性出现小丘疹、水疱、鳞屑,剧烈瘙痒,时轻时重,易反复发作。

在治疗婴儿湿疹时,需考虑到婴幼儿内服不易,常采用外治法,可以使用土茯苓、炉甘石、红花、滑石等煎液去渣湿敷,或采用三黄洗剂(黄连、黄芩、黄柏、苦参各等分)外敷患处,直到痊愈;或外涂黄连膏(黄连、当归、黄柏、生地黄、姜黄等)、紫草膏(紫草、冰片、白芷、当归、红花等)。同时注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减少过多、不必要的清洗(尤其是碱性液体,如肥皂水)。除了上述常见湿疹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婴幼儿皮肤疾病,如尿布皮炎、特异性皮炎等,都应遵循其发病特点辨证论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治疗。

理性对待婴儿面霜

在日常生活中针对婴幼儿皮肤护理问题,家长们大可不必小题大做,虽然得益于皮肤屏障,人体很少被病原体入侵,而新生儿出生时皮肤PH接近于中性,不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繁殖,抗感染能力也较低,但其皮肤屏障也不会那么容易被攻破,只要没有被专业儿科医生确诊为“免疫力低下”的宝宝,就没有必要使用所谓“抑菌霜”。此外,虽然滥用激素会酿成严重后果,但不可否认激素在某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婴儿湿疹,西医治疗过程中对轻症或面积小的皮损可选用含皮质激素的药物,但要注意避免长期用药。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有异常,应第一时间到专科医院就诊,遵医嘱按需用药,不要私自判断。

另外,若宝宝没有明显皮肤问题,家长在选择护肤品时主要以保湿为主,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妆字号”婴儿保湿面霜即可,警惕那些虽披着“消字号”外衣,却利用消费者不注意,打着“抗菌、抑菌、治病”的擦边球,对消费者进行误导的产品。同时,尽量避免不正规网站或朋友圈贩卖的产品,当产品鼓吹“快速见效,零添加”时应保持警惕。(吴梦婷)

桑菊饮合苍耳子散治疗小儿鼻渊
摘自2025-4-23中国中医药报
李 克 湖北中医药大学
鼻渊病位在鼻窍,与肺、脾密切相关,临床以鼻塞头痛、浊涕不止、嗅觉减退为主要表现。笔者运用桑菊饮合苍耳子散加减辨治小儿鼻渊1例,疗效确切。现分享心得如下,以飨同道。
患者男,9岁,2025年3月11日初诊。主诉:鼻塞半月余。患者既往有慢性鼻窦炎病史,家属代述患者半月前因受寒感冒后出现鼻塞流涕,睡前及晨起尤甚,予以外用药物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遂寻求中医治疗。刻下:鼻塞流涕,黄稠脓涕、量多,咳嗽有痰不出,平素挑食口臭,大便时干时黏、1~3天1行,睡眠翻来覆去、磨牙,有时流涎。舌边尖红甚、有草莓点,苔白腻,脉数。
诊断:西医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中医诊断为鼻渊(痰热壅肺,鼻窍不利)。
治法:清热化痰,宣通鼻窍。
方用桑菊饮合苍耳子散加减:桑叶10g,菊花10g,桔梗10g,连翘10g,苦杏仁10g,炙甘草6g,薄荷8g,芦根15g,辛夷10g,白芷6g,细辛3g,鱼腥草15g,炒薏苡仁10g,甜叶菊5g。5剂,水煎服,日1剂。
3月16日二诊:家属代诉服药后鼻塞好转,黄稠脓涕减少,偶有咳嗽、咳痰不出。舌红、草莓点消退,苔白微腻,脉数。守上方加紫苏子6g、炒莱菔子10g。5剂,水煎服,日1剂。
3月21日三诊:家属代诉服药后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基本痊愈。舌红,苔薄白,脉数。后方用参苓白术散合保和丸加减培土生金以固其本,并嘱饮食起居规律节制、注意保暖以防复发。
按 桑菊饮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热甚,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主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临证以咳嗽微渴、发热不甚、脉浮而数为辨证要点。该方证主要病位在肺,外感风热,首犯娇脏,肺气不利,宣肃失常而见诸症。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吴鞠通云“桑叶善平肝风……亦走肺络而宣肺气。菊花晚成,芳香味甘,能补金水二脏”,佐连翘、薄荷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桔梗、杏仁一升一降、宣肺止咳,芦根泻火生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临床常用本方治疗感冒、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属此证者。
苍耳子散源自《重订严氏济生方》,主治风邪上攻、鼻窍不利证,临证以鼻塞流涕、不闻香臭、前额头痛为辨证要点。该方证主要病位在鼻窍,“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上扰,肺窍不利,则鼻气不通。方中苍耳子辛温有小毒,《本草备要》谓其“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佐辛夷、白芷增强散风寒、通鼻窍之力,《名医别录》言辛夷“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本草求真》云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薄荷辛散祛风、清利头目,诸味相合,药简力专,共奏疏风止痛、通利鼻窍之功。临床常用本方治疗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病属此证者。
此患儿平素口臭便干、磨牙好动,是心肝有余、肾水失济之象,而流涎挑食、便黏苔腻,又有脾虚有湿之因,再结合有慢性鼻窦炎病史,实乃肺气不足之征,故小儿“心肝常有余,肺脾肾常不足”在此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风寒犯表,迅速化热,现鼻塞不愈,结合黄稠脓涕、舌脉等症,可辨为痰热壅肺、鼻窍不利之证。方用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佐鱼腥草、炒薏苡仁化痰利湿;苍耳子散宣通鼻窍,佐细辛增强辛温开窍之力;甜叶菊味甘生津。二诊患儿鼻塞流涕及舌苔好转,偶有咳嗽咳痰,加紫苏子、炒莱菔子降逆止咳、化痰消食。三诊上症基本痊愈,便变方调理脾胃以生肺金、固其本。
细察处方,可知方中以细辛替代苍耳子,是因为有研究发现,苍耳子使用不当易引起心肝肾等脏器的毒性损害,故笔者针对儿童患者,慎用此药。而细辛在《神农本草经》中位列上品,《神农本草经》中明确记载其有“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之效,现代研究亦表明细辛具有抗氧化、免疫抑制等诸多药理作用。由此可见,细辛的安全范围相对更大,临床煎汤常用剂量为3~6g。
此案黄稠脓涕、量多是辨痰热壅肺证的关键,然其代表方应是小陷胸汤、麻杏石甘汤之类,却选用辛凉轻剂桑菊饮加减,盖原因如下。麻杏石甘汤证是以咳喘剧烈、黄稠脓痰、汗出口渴、大热脉数为辨证要点,临证突出里热炽盛、壅肺作喘的病机特点;小陷胸汤临证以心下硬满、按之疼痛、咳吐黄痰为辨证要点,其病位偏于心胸胃脘。而此案患儿主症在鼻,病位更上,仅见鼻塞、黄稠脓涕,且咳嗽咳痰不甚,并无黄稠痰液、咳喘胸痛、大热大渴等肺热炽盛之象,遂选用桑菊饮加减辛凉宣肺、通利鼻窍,最终病证相应,疗效确切,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或是此理。

家有“复感儿” 中医来守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