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瑞士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防治新冠肺炎

(2022-12-06 04:24:11)


时间:2021-02-0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王智宇

  11月中旬的一天,女患者乌苏拉因腰痛预约晚7点来诊所针灸治疗。她来诊时没有说腰痛的问题,反而告知其下午5点左右突发持续性干咳。现症见倦怠乏力,持续干咳无痰,不发热;诊得脉左尺、右寸沉细无力,舌尖红中有裂纹。我先予龙砂开阖六气针法,取太阳、太阴双开加少阴,5分钟后患者干咳未见明显减轻。再给予患者背部太阳膀胱经火罐治疗10分钟,干咳仍未见缓解。遂调整运气思路,要求患者改为坐位(面南),六气针法取头部阳明和厥阴。1分钟后,患者干咳明显减轻,留针30分钟,并给予三因司天方中针对庚子年少阴司天的正阳汤(当归、川芎、元参、旋覆花、白薇、白芍、桑白皮、炙甘草、生姜)善后。

  5天后,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查结果为阳性,故求助于我。自述有呕吐、腹泻、极度乏力、干咳无痰、嗅觉失灵等症状,但不发热。我询问是否服用正阳汤,患者答复还没有,故嘱其马上服用,1日4次。当天下午电话随访,患者服用两次正阳汤后,干咳乏力、呕吐腹泻即明显减轻。两周后电话随访,患者除仍嗅觉失灵外,其他症状都已缓解。但家人朋友核酸检查结果均为阳性,故心情沉重郁闷。我嘱患者服药后再次做核酸检测,结果已转阴。

  复诊时,患者自述感染新冠病毒后因及时接受中医治疗,一直未发热,而其确诊新冠肺炎的10位同事全部出现发热症状。其中,有两例重症患者在恢复期出现嗅觉失灵与情绪抑郁的症状。我用六气针法为他们进行了治疗,取头部阳明和厥阴,加手阳明大肠经迎香穴。针后15分钟用风油精和香水测试,患者的嗅觉竟然恢复过来了。

  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与团队在瑞士举办的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培训班后以上病例的治疗运用了龙砂医学五运六气思维“司天、司人、司病证”。患者出生于1965乙巳年9月,禀赋肺金不足,又遇庚子岁燥金伤肺,发病时间在下午5~6点,为阳明病欲解时,病人复诊治疗时间在庚子岁终之气阳明燥金主令时,病机集中在阳明,故六气针法重点取阳明,加配厥阴,意在扶木抗金。借天时之力,针药并举,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起到了截断并扭转病程进展,及快速恢复后遗症的作用。

  笔者近来还将运气方法试用于对新冠病毒的预防,兹报告一例如下:

 2020年12月10日出现发热,后确诊为新冠肺炎。第二天早上MoeriVerena女士求助我预防新冠肺炎的方法,我用六气针法取双开太阳、太阴,双阖阳明、厥阴,同时根据顾植山对新冠疫情属“木疠”的观点及近期较多运用大小补肝汤成功案例的启发,给患者开了大补肝汤原方(桂枝、干姜、五味子、大枣、旋覆花、代赭石、淡竹叶),嘱患者每日3次规律服用。复诊时,她自述近两次核酸检测报告均为阴性。而其丈夫没有按时服药,第2次核酸检测为阳性,成为无症状感染者。 (王智宇)

春季易发呼吸道疾病中医预防有方

 (2022-12-05 03:28:56)[编辑][删除]


时间:2021-02-2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王晶

早春季节气候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节,特别是面对当前依然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中医有很多外治法可以有效防病,下面笔者将谈谈利用中医药优势有效防病、做好自我健康防护的几大妙招。

针灸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刘鸿介绍,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针灸刺激相应穴位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提升阳气的作用,还能够调节个人的体质,提高免疫力、抵抗力。中医认为,新冠肺炎属于“疫病”的范畴,具有传染性,是由于疫毒外侵,肺经受邪,正气亏损而发病。在防治疫病中通常选取气海、关元、肾俞、命门、足三里、太溪等穴位,使用针灸治疗刺激上述穴位能够振奋自身阳气,亦可作为预防保健的手段之一。

艾灸通过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定期艾灸足三里、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等穴位可以起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推拿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推拿科主任占桂平介绍了几个老少皆宜的穴位按摩方法,常按这几个穴位能起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的保健作用。

按摩太渊穴:太渊穴位于手腕横纹桡侧尽头,可以用手来按压,点揉,也可以用两只手的两个穴位重叠在一起摩擦,或是两只手交叉起来用大拇指由上往下推,一路推下去同时能刺激到鱼际穴,推50次,左手推完之后可以推右手,太渊穴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穴位,按摩手太阴肺经能够起到补肺气的作用。

擦鼻:可以用两只中指的指腹在鼻子两侧上下摩擦,也可以用大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做摩擦,通过手法操作能够提高鼻子对空气的过滤功能。

点揉风池穴: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凹陷处。按压风池穴时会有酸胀感,可以用两只大拇指往上往里按压,也可以采用点揉的方法。风池穴是预防感冒的穴位,按揉该穴对颈椎病的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

防感香囊

可将艾叶、石菖蒲,藿香、白芷等十多种中药制成香囊,具有芳香辟秽、消毒杀菌的作用。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阴平阳秘,精神乃至”,意思就是说身体内阴阳平衡了,正气存于体内,就不易感染疾病。专家提醒:大家在平时要严格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控隔离措施;同时,还要调整好生活方式,保持居室清洁和周围环境整洁,常通风,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少聚集;保持心情开朗、饮食清淡,睡眠充足,注意适度锻炼。(王晶)

洁肠胃昌荣卫抗疫毒

 在瑞士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防治新冠肺炎 (2022-05-17 05:38:40)[编辑][删除]

银翘解毒丸

 (2022-05-17 05:04:21)[编辑][删除]


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摘自2022-5-16中国中医药报
尚学瑞 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
由于气候、饮食等原因,夏季感冒通常以风热感冒居多,多见发热、鼻流稠涕、口干、咽痛、咳痰黏稠等症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妨选择银翘解毒丸。
功效主治
银翘解毒丸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温病条辨》银翘散。原书记载:“太阴风温、温热、瘟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由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9味药组成,辅料为蜂蜜。银翘解毒丸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主治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现代广泛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以及风疹、荨麻疹、疮痈疖肿等皮肤病属于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
方中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能辟秽化浊,在透邪的同时,兼顾了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故重用为君药。薄荷、牛蒡子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不烈不燥,增强辛散透表之力,四药俱为臣药。淡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甘草既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为使药。服药时用芦根煎汤送服,是取其甘寒之性和清热生津之功以助药力。全方药少力卓,吴鞠通自赞曰,“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此叶氏立法,所以迥出诸家也”。
服用禁忌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为棕褐色大蜜丸,每丸重9g,气芳香,味微甜而苦、辛。每次服1丸,一日2~3次,以温开水送服,以芦根汤送服更佳。目前市售的剂型还有片剂、颗粒剂、浓缩丸等,其组成、功效与丸剂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种中成药叫羚翘解毒丸,药名与本品一字之差,成分多了羚羊角、赤芍2味,加强了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力,更适合急重症患者。
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风寒感冒者不适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以及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如服药3天无效或症状加重,应停药到医院就诊。
洁肠胃昌荣卫抗疫毒
时间:2020-03-1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许厚仁

  中医防治疫病,注意大小便通畅很重要,中医辨治各种急热性病症中,历来重视“下法”,《内经》曰:“土郁则夺之。”

  金元四大家之一张从正重视脾胃,主张祛陈、洁肠胃。他认为“土郁之为夺,虽大承气汤亦无害也”,并举大承气汤之药论:大黄苦寒,通九窍,利大小便,除五脏六腑积热;芒硝咸寒,破痰,散热,润肠胃;枳实苦寒,为佐使,散滞气,消痞满,除腹胀;厚朴辛温,和脾胃,宽中通气。

  张从正常以大承气改作调中汤,并加姜枣煎之。此药“治中满痞气,不大便者,下五七行,殊不困乏,次日必神清气快,膈空食进”,并说明“量病之微甚,中病即止,不必尽剂,过而生愆”。

  现代医学认为,肠道菌群健康于与人体免疫力息息相关,此与张从正“下之则陈莝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荣卫昌”的理论不谋而合。

  明代医家吴又可在其《瘟疫论》中强调:“温病下不厌早,瘟疫在于下其秽恶。”他又明确指出“承气本为逐邪而设,非专为结粪而设也”,并指明其作用为“邪为本热为标,结粪又其标也”。吴又可讲:“瘟疫可下者约三十余症,不必悉具,但见舌黄,心腹痞满,便于达原饮加大黄下之……实为开门祛邪之法。” (许厚仁)

从系统科学看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原理

  洁肠胃昌荣卫抗疫毒 (2022-05-20 10:38:57)[编辑][删除]

摘自2022-5-19中国中医药报
陈云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系统科学是以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探讨复杂系统的一般机理与演化规律,发展出优化和调控系统的方法并指导应用的科学,其研究方向是各种系统的复杂性。系统中医学是中医学与系统科学交叉于人的复杂性的现代研究和分支学科,着力于发掘和阐明传统中医学中的朴素系统论思想并进行现代化继承和创新研究,也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全面、深度参与中国疫情防控救治,效果显著。从系统科学来看,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有效和成功的原理,关键在于认识和遵循了人的复杂性及人与病毒关系的复杂特性和规律,通过中医诊断体系分析理清病变机制,给出相应的方药技法调控遭受病毒侵袭的病变系统,最终恢复人的健康态。
中医药的思维方式是系统论性质的,其几千年的实践如实地遵循和驾驭着人的生命及其健康与疾病的复杂性,而这正是现代系统科学正在研究和揭示的复杂特性和规律,因此,只有以系统科学解读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原理,才能如实地阐明和揭示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内涵。
新冠肺炎的发生机制
人是典型的开放复杂巨系统,与天地自然母系统有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疫疠之毒”与外感六淫之邪相合,由口鼻或皮毛等“开放窗口”入侵人体,与人体内原有伏邪(正虚/邪实)结合,直接或者间接侵袭子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干扰破坏机体的稳态或者有序化,从而产生病症危害健康,这便是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新冠肺炎这类“疫病”的发病特点和机制。
根据新冠肺炎发生以来众多研究汇总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但也不局限于发热,伴有干咳、乏力、肌痛、胃脘部痞闷、腹泻便秘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引起肝肾等脏器损害,重者危及生命。按照中医的辨证体系分析其发展演变:根据卫气营血辨证,邪袭肺卫,酿热蕴毒;从卫分传入气分,由气分及营分,气营两燔,毒瘀互结(由表及里的过程);根据脏腑辨证,肺藏通过口鼻与外界相通,当疫疠之毒侵袭损伤肺络,肺体受伤,肺失华盖之保护作用,毒邪结合痰湿淤,疾病传变损及脾胃肠、心、肝、肾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根据三焦辨证,邪袭上位,首先是上焦肺系症状为主,继而发展和/或合并中焦脾胃系统,继而和/或合并下焦肾膀胱症状(由表及里的过程);根据六经辨证,起病为太阳、少阴表证,继而发展和/或合并半表半里之证,继而发展为和/或合并阳明/太阴里证(由表及里的过程)。
辨证论治是中医独到的关于“病机—病证—病候”的病变诊察系统,在保持系统整体性的基础之上,根据“司外揣内”“以象测藏”“以常衡变”“因发知受”等方法创立了多种辨证论治体系,从不同的维度和角度来辨别疾病的发展演变。从以上分析可知不管哪种辨证方法,均认为新冠病毒感染人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入体后出现连锁反应或者蝴蝶效应,最终出现多系统先后或者同时受损或者各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复杂症状,导致人系统严重失序、失稳、失健。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中医关于新冠肺炎发生、发展、调控原理
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1969年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提供了以物理学原理认识和解决生命与疾病问题的途径。即将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而形成的新的有序状态的结构称为“耗散结构”。人系统的特性:第一,存在着“生气通天”的系统开放特性。第二,系统以“升降出入”“五行自稳”“阴阳自和”等自主调节机制保持自身远离“热力学平衡”。第三,系统内部诸多要素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如脏腑之间的“五行生克乘侮”关系、气血精津液之间的互化互生关系、阴阳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等关系、经络之间存在着表里、属络、交会、流注等非线性关系,以上满足了耗散结构的三条必备条件。
健康状态下的人通过自主耗散保持系统的有序稳定,疾病状态下,中医通过中药、针灸、艾灸、推拿等方药技法以强制医药力量调节以上这三方面条件,改善机体的耗散能力,增加“排熵”恢复系统的有序稳态。这里引用热力学概念“熵”来表证系统的无序化状态。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创造出“邪”“毒”等概念用以表示致病因素。针对引起新冠肺炎的六淫之邪与疫疠之毒,在预防与初起阶段,中医通过“解表”即改变系统的开放条件以达到“祛邪”“祛毒”的目的。中医的解表之法众多,根据邪气性质不同,分为“祛风解表”“散寒解表”“祛湿解表”等;当邪气侵袭入里,引发体内一系列连锁反应,系统紊乱失序,并且产生众多病理产物如“内生五邪”“七情六郁”、痰饮、淤血等。此时的调理需要解表与通里、扶正与祛邪结合。中医总结创立出“治病八法”,包括“汗、吐、下、和、清、消、温、补”,即根据邪气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及引起人的不同反应而设的处理方法。其中“汗、吐、下”均为从皮表、口、大小便排邪,“清、消”为杀伐邪气的对抗式治法,“和、温、补”是增强机体的自主调节能力,寓扶正于祛邪。在系统辨证论治中,中医同时会根据邪气当量来调整治疗方药技法的量比,这种辨证论治与钱学森先生处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的系统工程方法实际上是一致的。最终中医通多靶点的负熵化过程,帮助系统恢复有序稳定,实现健康。(见右图)
从图示原理可见:
第一,中医治疗新冠肺炎,早期因势利导、解表祛邪,增加系统的开放度,可以将毒邪尽快驱离人体,因此可以降低轻型、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缩短病毒清除时间和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预后。古人早有方略,如吴又可《温疫论》曰:“大凡客邪贵乎早逐。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人不至危殆,投剂不至掣肘,愈后亦易平复,欲为万全之策者,不过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为要耳。”
第二,直接“祛熵”的对抗病毒的方法仅仅是调控措施的一部分,所谓对抗病毒的精准治疗,中医有更深入的认识,一是体外病毒及病毒入体后不尽相同,致病方为邪,邪气袭人后,与体内伏邪相合或继发内邪,内外邪气胶着,即现代医学所见病毒导致了炎症、免疫的失调等,这导致单靶点抗病毒不能完全治愈新冠肺炎患者。而且新型冠状病毒侵袭人体后不断复制,过程中为了不断适应宿主,核苷酸结合位点会不断发生突变而产生变异。这导致抗病毒特效药研发滞后且困难。中医根据“外邪感人,受本难知,因发知受,发则可辨”,所攻之邪为通过辨证分析出的发病之邪,即侵犯人体后与人系统内邪相互作用之后的毒邪,因此治疗的针对性较好。二是中医药攻杀毒邪,始终有“排熵”贯穿始终,“汗法”“吐法”“下法”均是针对体内邪气而言的,将入侵外邪、继发内邪及内外胶着裹挟之毒清除体内,使毒邪无所依附,才是相对彻底的根除治疗。中医精准治疗的根本是系统化基础之上的个体化,注重的是个体全过程、全要素的系统性特征。三是在药效评价方面,以药方或者药方中某一味药进行体外病毒研究是目前主流的科研思路,但符合临床实际的评价要将药的个性与方的整体性区别认识,方剂的合群之妙并非各种单味药功效的加减。应遵循中医“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方证对应”原则拟方用药,评价使用方药前后宿主体内病毒活性及含量,同时注重患者整体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确保“以人为本”与“以病为本”相结合。
第三,中医药系统化治疗始终将扶正与祛邪紧密结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正即是祛邪,有《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针对体质虚弱的人,扶正是增强其自主调节能力的先决条件;毒邪侵袭导致机体功能减弱或者过用攻伐药物破坏机体机能,均需要及时扶正才能减少重症恶化或者并发症、后遗症的出现,全程体现“以人为本”而非“杀敌一千,自毁八百”的系统化治疗。
中医药推动有序化以达抗疫目的
中医药学历经几千年磨砺,其理法方药体系流传至今仍可有效指导临床,原因在于这些理法方药体系在长周期、特大临床样本的实践检验中,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了健康与疾病的客观规律,且随着时代的进步、疾病谱系的变化、病毒的变异,仍然经得住检验和选择。
中药汤剂或者口服的中成药,中医的针灸、艾灸、按摩、刮痧、贴敷治法以及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这些中医功法,方法虽然不同,但从不同的方面切入,改善机体的耗散能力,增加机体的负熵化机制,从而推动系统内的各子系统协同地走向有序化这一“目的点”,均能帮助排除疫病毒邪,恢复健康。
中医药是由一系列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形成的庞大的学术体系,其独有的理论体系、学术视野及实践范围和水平现代科学还有很多解释不了,以中医解读中医难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有效翻译,但其朴素系统论思维与现代系统科学天然契合,因此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以系统中医学理论来阐释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将破解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无轨可接的困局,有利于中国向世界民众分享中医药防控救治经验,为世界民众的健康贡献中医方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