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麻黄类方之麻黄作用机制

(2022-12-06 04:21:19)


时间:2021-01-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赵杰

  麻黄类方是经方中的一大类方,在临床各科疾病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熟悉麻黄的药理作用,对于应用麻黄类方具有重要意义。

  麻黄碱的药理作用

  麻黄为麻黄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干燥草质茎,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经晒干而成。《神农本草经》言其:“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麻黄主要成分包含生物碱与挥发油。其中,生物碱主要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等,具有发汗、平喘、利尿、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镇咳祛痰、松弛气管、收缩血管、中枢兴奋、抗过敏与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

  麻黄碱是一类结构与肾上腺素相类似的生物碱,能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也可通过促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对α和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通过对α1受体的作用,诱导增加的血管平滑肌收缩,瞳孔扩张肌收缩和肠括约肌收缩,可增加心率,心肌收缩力和通过β1受体释放肾素。而其β2效应可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产生松弛气管、平喘的作用。

  麻黄碱的拟肾上腺素作用可以用来治疗低血压,抢救休克、心脏骤停,故古人急救用麻黄汤支持循环,病情轻者用半夏麻黄丸强心、利水治心悸。麻黄碱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可以止咳平喘,经方中的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麻杏甘石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等皆取麻黄止咳平喘之用。

  麻黄碱有收缩血管、兴奋中枢神经、增加汗腺及唾液腺分泌的作用,在正常体温下不能诱导人出汗,但在高温环境时会使汗出增多。麻黄与扩血管药物桂枝组合则有明显的发汗作用,如麻黄汤、葛根汤、麻桂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大青龙汤、乃至麻黄附子汤等皆取其汗解之意。汗出,一则可以体现病退,二则可以发越水气,调整水液代谢障碍,中医临床常将此法用于除湿、除痹、减肥等。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也是麻黄调整水液代谢的物质基础之一。

  麻黄碱拟肾上腺素的作用可以抗过敏,有免疫抑制作用,所以麻黄剂常用来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特发性水肿、紫殿性肾炎等;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黄疸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治疗皮肤病更不待言,如麻黄剂经常用来治疗荨麻疹、湿疹、日光性皮炎;治疗免系统疾病,如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等,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道理。由于麻黄碱可抑制胃肠功能,故在应用麻黄剂治疗疾病时,要酌情考虑加入温阳健脾的药物以减轻其副作用。通过合理的配伍起到增效并减轻副作用是麻黄类方的研究范畴。

  麻黄其他主要成分药理作用

  麻黄其他主要成分如麻黄挥发油可以抑菌和抗病毒,并具有祛痰作用;伪麻黄碱具有扩张支气管,选择性收缩鼻黏膜血管,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的作用,其舒张支气管和收缩鼻黏膜血管作用较麻黄碱弱;而甲基麻黄碱具有中枢镇咳作用,但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仅对咳嗽中枢有抑制作用,其松弛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大于麻黄碱,可用于止咳、平喘。

  麻黄兴奋中枢的作用可以用来提神,也可以用来治疗失眠;还可以兴奋子宫,使子宫收缩,临床常用来通经。麻黄通经的原理称为“提壶揭盖法”,和补肝肾法治疗子宫内膜过薄或者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厚但不脱落的原理是不同的。

  麻黄也可以治疗小儿遗尿,是因为麻黄碱可以增加膀胱括约肌的张力达到治疗遗尿的作用;又因其显著抑制结肠分泌功能,故可以治疗腹泻。

  应用麻黄需考虑胃气和阳气的状态

  在应用麻黄剂时,外感病以脉浮紧为主,而治疗黄疸性肝炎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以浮缓脉为主,这是因为胆红素刺激血管扩张所致。临床应用中,若治疗不同系统的疾病但凡表现为太阳病脉浮紧时,均可考虑应用麻黄剂。如果想应用麻黄的主要作用治疗某些特定疾病,如某些风湿免疫性疾病,就要仔细斟酌麻黄的禁忌症范围,并最大程度的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与配伍,增效且减轻副作用。

  麻黄乃升发阳气之第一要药,其主要成分麻黄碱的拟肾上腺素样作用,使代谢加快、分解加速、耗氧增加,即肝阳主一身阳气之升发。麻黄使用不当会有不良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悸、烦躁、焦虑、不安、头晕、失眠等,是肝阳升发过度导致的。故后世总结《伤寒论》麻黄禁用条文有“麻黄九禁”。临床可以通过配伍避免麻黄的不良反应,如麻黄配石膏,可在发挥麻黄正作用时减轻其透支能量的副作用,越婢汤法即取此意,加白术则健运脾胃,又可祛湿。麻黄使分解代谢即异化作用增强,故身体要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作用支撑,若不是体质壮实的麻黄汤证人,则需配伍如姜草枣或者地黄之类。

  就麻黄的配伍而言,有增效和减轻副作用两方面的考量,熟悉麻黄的作用于与加减法、适应症与禁忌症是用好麻黄类方的基础。

  扶阳气、保胃气是经方扶阳法治疗疾病的关键,对于应用麻黄剂这样的动阳之剂,要先考量胃气是否充沛,注意阳气的状态,时刻防止应用麻黄类方升阳之时耗散胃中阳气,以致气血生化乏源,病久不愈。(赵杰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都说麻黄虎狼药对证用之功效强

 (2019-11-04 13:33:53)[编辑][删除]
看《本草中国》第二季说养生故事 麻黄,治疗风湿痹病、风寒喘咳、皮肤湿疹,可内服、可浸洗,对证用之,功效立见。


施仁潮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在《本草中国》第二季纪录片中,白露时节,内蒙古高原上的麻黄到了收割的时节。一捆捆绿色的麻黄茎叶如麦秆一般被成垛成垛地扎起来,有序地排放于晒场之上,一派丰收的景象。麻黄,为高原的农民带来丰厚的报酬,为受尽病痛折磨的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麻黄辛温愈痹痛
每天采完麻黄回到家中,永英大姐都会随手抓出一把,用剪刀剪成牙签般的小段,和着花椒、葱白一并熬成药汤,用来浸泡疼痛多年的双手。这是她从同村老人那里听来的一个偏方,日日浸泡之下,她这双打了多年封闭也无济于事的手,病痛竟然得到了缓解。
中医认为,中药本草的形态和习性能够决定其药物作用,比如长在极寒之地的雪莲花便能治疗畏寒肢冷,迎风而立的天麻可以平肝息风;而这麻黄,外直中空,就好像是人体的骨头和经脉,因此麻黄便可以驱赶肢体骨节之内的风寒,从而起到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
我治疗风湿痹病多年,对于证属寒实者,常用乌头汤为主,其中麻黄就是主药。我治疗风湿痹病另一张常用方是桂枝芍药知母汤,表里兼顾,阴阳并调,气血同治,为治疗风湿反复发作之良方,其中用药也离不开麻黄。
再说麻黄治痹痛,这“痹”,在中医看来是痹阻的意思,痹阻不通,气血不行,疼痛乃作。中医彭艺丛治疗痛经,用的就是麻黄汤。如李姓女子,痛经10余年,逐年加重,每每行经前3天即小腹阵发性疼,难以忍受,直至经行排出膜样物后疼痛方减。患者素有小腹冷胀,肢冷畏寒,白带多而清稀,苔白舌黯,脉弦迟。用麻黄l0克,桂枝l2克,杏仁l0克,炙甘草6克水煎冷服,另取水蛭4克焙干,研末冲服。
麻黄宣肺治咳喘
麻黄发汗解表之效,临床最常见的倒不是用于治疗鼻塞而是咳嗽。
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曾用麻黄汤治愈了胡女士持续7年的咳喘病。姜春华并不因为患者病症拖延反复而从虚论治,依然选择了对症的麻黄汤加味:麻黄6克,桂枝9克,厚朴9克,枳实9克,杏仁9克,甘草6克。服2剂后便见咳喘减轻。原方去厚朴,加陈皮3克,又2剂后咳止喘平、呼吸通畅。
我自己曾用麻黄治疗过一个高龄患者谢老太太,78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数十年之久,每年入冬即发,基本都是咳嗽咯痰、喉间不适。来找我看病的时候,她又发作了3个月,喉间痰鸣,胸中满闷,咳声不断,且能咳出白色痰涎,并于夜间加重,我用厚朴麻黄汤合小陷胸汤治疗,基本解决了她多年的老问题。这个厚朴麻黄汤则是从小青龙汤变化而来的。
在《本草中国》第二季纪录片中提到了一张经典名方“大青龙汤”。80岁的国医名师冯世伦用它治疗过一位鼻塞呼吸障碍长达10年的患者,不到一周,疗效显著。
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两方,均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实际上都是麻黄汤的变法。其实不管懂不懂中医,怕是都能说上一句,左青龙、右白虎,这青龙在五行之中,其实就是特指五脏之肺。
青龙,是神话中东方木神,色主青,主发育万物。张秉成曰:“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所以,大小青龙这两张名方,都有发汗逐饮之功,犹如青龙之兴云治水,之所以要分个大小,主要还是根据其发汗力的强弱来命名的,也就是根据麻黄的用量而定的——其中大青龙汤中所用的麻黄剂量是小青龙汤中的两倍。
正是因为麻黄发汗之效十分峻猛,难怪有人会把它称作“虎狼之药”。正由于性猛,用于表证,一汗而愈,但是倘若发汗太过,汗血同源,那无疑会伤津耗气了,如患者体虚,那即便是需要发汗,也不可轻易用之。中药方剂之精髓,剂量绝对是个重头戏,分毫之差,都有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另外,麻黄宣肺不但治咳喘,还有治音哑失声的作用。赵守真《治验回忆录》载,汪男,残冬寒风凛冽,雨雪交加,整天放鸭奔走道途。某晚归时,感觉不适,饮冷茶一大盅。午夜恶寒发热,咳嗽声嘶,继而语言失音。服姜汤冲杉木炭数盅,声哑如故。脉浮紧,舌上无苔,身疼无汗。用药: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服后,温覆取汗,易衣两次,翌日外邪解,声音略扬,咳仍有痰,胸微胀,前方去桂枝,减麻黄为4.5克,加贝母6克,桔梗6克,白蔻仁3克,细辛1.5克,以温肺化痰。续进2剂,遂不咳,声音复常。
麻黄透邪治湿疹
麻黄还可以用于治疗小儿湿疹。
去年夏天,有好几个小孩子来找我看湿疹,其中有一个5岁的小姑娘令我印象深刻。这个小姑娘的湿疹范围比较大,从头面部开始,到颈后部,再到后背、四肢,几乎都是。她的父母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治疗湿疹的涂抹药膏,竟然无一能真正见效。孩子的皮肤病就是这样,大多和内火旺、阴血虚有关,因此在白天也许表现得还不那么明显,但是一到了晚上,人体的不适感就会加倍。
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父母带孩子找到我,希望用中药缓解孩子的病痛。也许是被疾病折磨得忍无可忍了,小姑娘对于喝中药十分地配合,同时配以中药擦洗皮肤,虽然会有一点小小的刺痛,但她都忍住了。当时孩子在接受中医治疗时,还没完全停涂抹西药药膏,一个半月后,小孩子的湿疹基本上全部消退,也彻底停掉了所有的西药药膏,单纯服用中药,并且中药剂量也逐步递减。
治疗孩子的湿疹,我用的也是《伤寒论》中的一张经典名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利用的仍然是麻黄开腠理、发汗透邪的功效。此后陆续有几个小孩都是因这个小姑娘的治愈而来找我看皮肤湿疹,大多以此方随证加减,效果都很明显。
此外,麻黄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也是治疗水肿、荨麻疹的有效配方,关键是用得对证,合理加减。(施仁潮)

桑白皮治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

  (2019-11-03 04:30:36)[编辑][删除]
看《本草中国》说养生故事第二季 桑树,被视作东方神木。春采桑枝,夏食桑葚,秋收桑叶,冬取桑皮。而仅一味桑白皮,便已解决人间多少苦痛。

每年秋分之后,林黛玉必犯咳疾。一场噩梦中醒来,黛玉由紫鹃搀扶着走到花园里透气,触景生情,却又是一阵狂咳,眼睁睁看着一口鲜血吐在了地上……此时的林黛玉已是油尽灯枯,还剩着最后一点残魂,想要等待宝玉归来,可惜她的身体已经被肺痨折磨得神医也无力回天。
80岁的国家级名老中医高忠英很喜欢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更是他常看的电视剧之一,一边看还会一边从专业的角度去加以分析:“这个肺结核放在今天完全是可以中医治疗的,林黛玉治疗咳嗽的药几乎没有断过,却一直不见起色,显然是药不对路啊,可惜了!”
李时珍说,桑白皮,长于利小水,及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说,桑白皮味甘性寒无毒,可升可降,益元气不足而补虚劳,泻肺气有余而止咳嗽。林黛玉当年如果吃对了桑白皮,恐怕还真能和贾宝玉完婚。
清肺化痰 气逆可平
在纪录片《本草中国2》中,来高忠英这里看咳嗽的病人很多,有咳血症状的自然也不在少数。这一天,一位咳嗽多日的病人登门问诊,此前她已经吃了各种化痰清热中药,始终不得见效。
高忠英反其道而行,开出了一剂针对肺气虚损的补肺汤,其中的太子参、黄芪、五味子、熟地,均为大补之药,妙就妙在他重用了方中的另一味桑白皮,以防药性太温引起肺燥。全方益气固表,扶正祛邪,药到病除。
桑白皮,是桑树根部的外皮,有清肺化痰、降气平喘之效,最主要的用途就是肺部疾患。
在中医方剂中,以一味药来命名整张药方是很常见的,比如炙甘草汤、桔梗汤、白头翁汤等,当然不是指整张方子当中只有这一味药,而是指这味药在整张方子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另一张治疗肺热咳嗽的常用方:桑白皮汤,临床就常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国医大师周仲瑛曾治疗26岁的王姑娘,有三年的支气管扩张病史,咳嗽严重,并咯吐大量腥臭脓痰,每日都要体位引流2次,苦不堪言。周大师诊治后,辨证属痰热蕴肺,久病入络,肺失清肃,有瘀搏成痈之趋,治拟清肺解毒,化痰祛瘀,首诊开出的就是14剂桑白皮汤。在这个基础上前后加减调整用药共半年,咯痰明显减少,已无需体位引流,每日咯痰一两口,至咳嗽完全消除。
桑白皮汤用于小儿亦有效。著名儿科医生徐迪三曾治疗过一个两岁的女孩,顿咳一个月,每日达20多次,每次5~10分钟,咳时弯腰屈背,颈项伸展,有深长的鸡叫样吸气声,咳剧时呕吐黏痰,甚至痰中带血,这就是民间所说的百日咳。在服下多种西药无效的情况下,徐老开了3剂桑白皮汤,就令小儿咳嗽大减,阵咳每日由20多次减少至10次以内,每次咳嗽时间减至三五分钟,痰松呕止。又服药一周,竟然痊愈。
凉血止血 肺热可除
桑白皮是一味治疗肺热的好药,而肺热除了能引起咳嗽,还有可能引发不少其他的问题,比如痤疮。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故而不少复杂难愈的皮肤病,如果从肺的角度考虑治疗,能获奇效,就是这个原因。
我自己就曾治疗过一位陈先生,他的面颊部、额头和上背部都长了很多痘疮,并且有多个脓头,局部发烫,按之灼热。我选方以桑白皮汤合大黄黄连泻心汤,见效明显。同时,我还以桑白皮为主另给他开了一张外洗的方子,让他专门煎煮后用于皮肤创面的湿敷,15~20分钟,每日2次,配合使用,增强效果。
一位25岁的李女士,口疮反复发作8年有余,疮面色白,疼痛,口角裂,晨起舌尖疼,鼻衄,口干渴,四肢末端偏热,大便不成形,小便频,舌边尖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数,选方泻白散合升阳散火汤。这泻白散也是一张治疗肺系疾病的经典名方,当中自然也用到了桑白皮。治疗同时给予肺经、心经、脾经点刺放血。二诊口疮渐愈合,未发鼻衄,余症皆缓。守方加减继服半月余,诸无不适。
妇女逢经期或经期前后有规律地发生吐血、衄血叫做倒经。倒经的发生,是内有郁热,热气上逆,扰于肺经,灼伤肺络所致。治疗以清热宣肺凉血为主,可重用桑白皮治疗。桑白皮性主降,能泻肺火,肺气降则逆气亦平;桑白皮又可凉血止血,使郁热得清,逆气得降,倒经自愈。
据传,华佗还曾用桑白皮治疗外伤出血,方法来自民间。说是一妇女砍柴时失手,腿被削破了皮,鲜血直冒。华佗见状连忙要给她敷止血药。那妇女连说用不着,只见她削了片桑树皮,朝伤口一贴,用鸡屎藤绑扎好,又去干活了。见此情形,华佗放心不下,忙问,不敷点药能行吗?这妇女回答干脆,庄稼人划破皮、出点血是家常便饭,桑树皮随手拿来,方便,有效!对此,华佗总是放心不下,三天后专程去随访。只见那妇女解开鸡屎藤,揭下桑树皮,伤口竟然真的愈合了。
肃肺行气 水停可消
在日常用药中不难发现,大多含有皮字的中药,都可以起到利水之效。中医认为,水气浮于表皮,故用药物之表皮来通利人体之表皮的水气,便能起效。临床常用的大腹皮、茯苓皮、冬瓜皮、瓜蒌皮等,都有这个用意,桑白皮也是一样。
《药品化义》称桑白皮能去肺中水气,利水道,治皮里膜外水气浮肿及腹满胪胀。《中藏经》五皮散:治全身水肿,面目肌肤浮肿,胀满喘急,小便不利,桑白皮配茯苓皮、大腹皮、陈皮等。
桑白皮还是一味美颜良药。《外台秘要》曾记载用桑白皮煮水洗头,用来防治脱发洗头,“洗沐鬓发,数数为之,自不复落。”可取桑白皮250克,加水煎煮两次,合并药汁,分3天用来洗发;此法并可治疗脂溢性皮炎。如取煎液外洗,可以治疗皮炎、湿疹。现代报道,桑白皮为主,配用地骨皮、生地、黄芩等,水煎服,治疗唇炎,可获良。(施仁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