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9,581
  • 关注人气:2,9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药食同源的中药佐料

(2022-12-04 04:34:46)


时间:2021-02-2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杨全伟

我们在日常烹饪中经常会用到佐料,殊不知,有些佐料其实是药食两用的中药。这些佐料不仅可以调和食物的气味、去腥、增香、增鲜,同时还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

生姜为姜科植物的根茎,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等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驱散寒邪的功效。

花椒是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药性辛热,归脾、胃、肾经,具有芳香健脾,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等功效。花椒香气浓郁,是居家必备的调味品,具有定麻味、增香辛和除腥减膻的作用,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素有“调味之王”的美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能“坚齿发,明目。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花椒含挥发油、生物碱、香豆素和有机酸,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杀虫等功效。

八角又名大茴香,八角茴香,为八角茴香科八角属植物,颜色紫褐色,呈八角,形状似星,有甜味和强烈的芳香气味,含有茴香油、茴香醛、茴香脑等成分,具有驱虫,温中理气,止呕,健脾消食,祛寒等功效,还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营养吸收。八角是制作菜肴中常用的调味品,也是加工五香粉的主要原料。

辣椒为茄科属草本植物,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食等功效,主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呕吐、泻痢、风湿疼痛、冻疮等。辣椒中含有一种抗氧化成分辣椒素,其辣味能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食欲,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桂皮又名香桂,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和川桂等树皮的通称,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腰膝酸冷、寒湿痹痛、痛经等。

陈皮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性温,味苦、辛,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调中开胃等功效。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脘腹胀痛、食少吐泻、二便不利、咳嗽痰多等症。(杨全伟)

绕过药食同源的那些坑

时间:2019-09-2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王小飞

 

  脱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进补枸杞、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养生经”,不知道让多少人吃了亏、上了当。到底什么是“药食同源”,等您看了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庆军对“药食同源”的解析后就能搞明白了。

药分三品 正确服用是关键

  几千年前的古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不少食物不仅能提供营养,还能疗疾祛病。医学巨著《神农本草经》就对中草药进行了分级,分别为上品、中品和下品。不过这个分级可不是根据药材质量来的,而是针对药材能否直接食用。

  “上品是无毒可食用,比如红枣、赤小豆、薏仁等,可以久服;中品有小毒,经炮制后才可食用,比如何首乌、麻黄、芍药;下品有毒,非治病不用,比如附子、乌头、半夏。”王庆军说:“中医中允许直接食用的,显然都是属于上品目录中的。”

  2002年,卫生部发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里面囊括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或者调味品,比如丁香、八角、茴香等,这是不是说只要多吃这些东西,就能起到防病的作用呢?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到一个经常被我们说起的成语:如法炮制。

  炮制,即用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方法加工中草药,其目的就是减弱或者消除毒性,加强疗效并便于储藏。如法炮制,顾名思义,若得其法则有益健康,若不得其法或者根本就不进行炮制,直接食用,那对身体的危害可能就会很大。

  “比如我们提到的何首乌,其本身是有毒的,需要炮制后减轻毒性才能服用,直接服用会造成肝功能的损伤,起不到任何生发或者黑发的作用。”王庆军说:“脱发病因中,有的是因为湿热,有的是因为肾精不足。就算是肾虚,也要分阴虚、阳虚,血虚也要看是失血过多还是新血生成不足,所以疾病并不是靠一味中药就能解决的,更不是靠把中药当饭猛吃解决的,要听取专业医师的指导。”

莫学神农 “气味相投”很重要

  上古时代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想必听过的人不少,相传其日遇七十毒最终都能化险为夷,真不愧古代版荒野求生的“贝爷”。很多人因此觉得,现在的中草药都是老祖宗尝过的了,那吃一点应该更没有问题了吧?不过事情可没这么简单,这样专业的事情还是切勿模仿。

  王庆军说,现代很多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

  药食同源的药材,当它们作为药物时,具有药物的“四气”“五味”特性。“四气”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王庆军解释:“不要以为这些仅仅表示着口味,其实它们是药物实际性能的标志。”比如酸味代表着收敛、固涩;苦味意味着清热、泻火、燥 湿、解毒;甘味能补益、和中、缓急、调和药性;辛味则能发散表邪、行气、活血,用于表证和气滞血瘀证;咸味轻坚、泻下;淡味能渗,可用于小便不利,浮肿、腹水等证。根据其五味又可以划分它们的五行属性,味辛皆属金、味咸皆属水、味甘皆属土、味酸皆属木、味苦皆属火。在入药或者食用时,需要考虑药食之间的五行关系,尽量避免同时服用或者食用五行相克的药食品种。举例来说,甘草味甘属土,昆布味咸属水,五行中土克水,甘草与昆布等海藻类一起使用的话就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不能同时应用。

  所以,药食同源之“气味”,不等于药与食相同或同功。若是把药食两用本草的“两用”完全视为等同,并认为这就是药食同源,从而不讲适宜条件地随意食用,是极其有害的。王庆军表示,一种本草虽可药食两用,但却勿忘它是否具有偏性的问题。一旦所食之物“气味”不宜,其偏性就会成为致病因素或使身体已有不适加重。因此,对药食两用本草务必要在熟悉此问题的专业人员指导下,按中医的“气味”及其量性规定来合理使用。否则,扭曲的药食同源理念,就会出现本不应出的问题。

  所谓治病或调体,实质是以本草的“气味”之偏,或说是以食或药的“气味”之偏,来纠机体的内在之偏。王庆军说,若把“是药三分毒”的警句,改作“气味不宜三分毒”,那就更能阐明中医“气味”的科学内涵,只要所食之物“气味”与量适宜,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与体有益而无任何副作用。当然,若所食之物“气味”与量不适宜,就会对身体有害。

切勿跟风 人参不是“大力丸”

  人参作为补品中屹立不倒的“网红”,长期受到人们青睐,不少人觉得身体虚亏就服用人参、黄芪等补气药,认为吃得越多或者每天都吃就可以使身体强壮。王庆军表示,身体亏虚不仅仅是只有气虚,还有阴虚、阳虚、血虚等情况,对阴虚体质的人,人参是不可用的,盲目吃人参、黄芪,反而会损耗阴津,使症状加重。

  再比如龙眼,是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美味水果,其含有丰富的糖类、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C、K)以及无机元素钾、磷等,还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矿物质等。同时,龙眼也是一味传统的滋补中药,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然而龙眼属于甘温之品,吃多了容易滞气、腹胀、便秘。另外,阴虚者因体内生热而虚火旺盛,如果吃了龙眼会导致内热更盛,容易出现牙龈红肿、口腔溃疡、咽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王庆军举例说。

  然而,层出不穷的“保健新品”和模棱两可的“保健秘方”还是让不少人“入坑”。王庆军就针对现在药食同源出现的乱象进行了总结。

  首先就是过分夸大或者信任“食补”“食疗”。很多人认为食补、食疗可以想怎么补就怎么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盲目进补”不可取。

  其次是滥用“药食同源”药物。民间还有些人自制“药物食品”用以保健,比如认为甘草有益则长期拿来泡茶喝,实际上,久服甘草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还有不少人不明白药食同源配伍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一方面中药有“性味”之分,药食同源的药物都有“寒热温凉”四种特性,药食的特性要针对身体的不同状态,只有在应用得当时才能起到“补”的效果,反之则越“补”越乱。另一方面,如果不懂得药物的配伍,“寒温”乱用,不仅不会见效,反而可能危害健康。

  “国家发布的药食同源目录,是经过充分检验论证的。切勿胡乱食用没有列在清单之内的药材食材。同时,即使清单之内的药材食材也要使用对路,这些药材食材长期食用是否对症、能否达到养生乃至治病的目的,还需要医生指导。”王庆军表示,要避免相信那些夸大其词的宣传,食疗不能取代药物治疗。同时,也切不可对药补期望过高,有病一定要去医院,切忌自己乱添加药材,希望靠食疗来治病的群众,最好别抱这种想法。

  没有一种药食同源的物品是可以长期久服的,因为人的体质或者是身体状态是处在一种不断变化当中的,每一种物品都具有偏性,一旦长期久服都会对身体产生“矫枉过正”地影响,因此,服用任何药食同源的物品都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当身体某一阶段的偏性得以纠正后就应该停止服用。王庆军强调说。(王小飞)

辣椒:温中散寒健脾胃

时间:2019-08-0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杨璞

 

  阳台能种植的药食两用的中草药有很多,但是果子具有观赏性的却不多,如果要推比较常见的,辣椒一定是首选,尤其是当红彤彤的辣椒长出来的时候,更增添了阳台上的一份喜庆。

开胃散寒 温中发汗

  相传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曾用羊肉、辣椒和其他中药材馅儿的饺子为冬季耳朵生冻疮的百姓治病。中医认为辣椒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等功效。常用于辅助治疗寒滞腹痛、呕吐、泻痢、冻疮、疥癣等病症。比如《食物本草》中记载辣椒可以“消宿食,解结气,开胃口,辟邪恶,杀腥气诸毒。”《药性考》中记载辣椒能“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去冷癖,行痰逐湿。”

“辣椒减肥”不可信 中药要禁辣

  辣椒虽然是一种美味,但是对于阴虚火旺及患咳嗽、目疾者是忌食的。社会上有“辣椒减肥”传言,减肥者以为吃了辣椒,会使代谢加快,有助于脂肪消耗,实际上,吃辣还能刺激食欲,令人胃口大开,使人吃得更多,另外空腹吃辣椒还有刺激胃肠道。所以,如果不控制饮食量,靠吃辣椒来减肥,必然是无效的。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介绍说,食用辣椒会影响很多中药的疗效,在服用中药的同时,应禁食辛辣食物。服用中药者,在饮食方面应清淡。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患者也不易多吃辣椒,因为辣椒素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多了可引起胆囊收缩,胆道口括约肌痉挛,造成胆汁排出困难,从而诱发胆囊炎、胆绞痛及胰腺炎。甲亢患者因为本身就心率快,食用辣椒后更加快心跳,所以不要多吃。此外,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因此儿童也不宜常吃辣椒,以免诱发肠胃疾患。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王元钊主任中医师介绍说,最近该科接诊的便血患者中,很多都是因为过食辛辣食物导致痔疮发作出现便血。《药性考》中实际早有提示:辣椒“久食发痔,令人齿痛咽肿。”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吃完辣椒后感觉胃部或者肛门部不适要及时就诊,不要抱着缓一缓会好的心理,贻误最佳的诊疗时机。

辣椒种植有“三喜” 日常管理防高温

  阳台种植辣椒可直接在花盆泥土中播种。辣椒喜温、喜水、喜肥,但高温易得病,水涝易死秧,肥多易烧根。播种前先将准备好的营养土装入盆内,并浇透水,待土壤稍干即可间隔播种菜籽。待小苗长到2片真叶时即可入盆。入盆前用瓦片在盆底的透水孔搭“人”字形,加上卵石,再加入营养土,使盆土低于盆口2厘米,挖好5~7厘米见方的穴。用园艺铲在原盆植株根系周围5厘米左右的位置挖出小苗。将带土坨的小苗栽入已经准备好的花盆内。浇水至盆底有水渗漏。入盆以后放置在室内阴凉处,控制蒸腾,待幼苗缓苗后再放入阳台。

  辣椒喜温暖,怕霜冻、忌高温。每天或隔天淋清水。辣椒的阳台种植对光照要求不严,但光照不足会延迟结果期并降低结果率。若遇高温干旱、强光直射易发生果实日灼或落果,果期不宜多浇水,要求空气干燥,否则授粉不良。(杨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