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与玉兰同属木兰科,两种花只从瓣色上分辨,白、粉色为玉兰,紫色为辛夷。玉兰更像入世君子。玉者,温润;兰,空寂。《诗经》上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楚辞》有诗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辛夷车兮结桂旗”,这里的“木兰”“辛夷”也都是紫玉兰。早春时节,紫玉兰大朵大朵的紫与白玉兰大朵大朵的白,在先花后叶的树上凌空绽放,也有人叫它望春花。
“辛夷”之名,源自花之嫩芽。《玉篇》载:“荑,始生芽也。”辛夷花蕊外苞片,很像初生叶芽。“辛”指其味,“夷”乃指花蕾初生之嫩芽。夷,通荑,故名辛夷。中医用辛夷,主要是散风寒、通鼻窍,治疗风寒头痛和鼻渊。
鼻渊是中医病名,证见鼻塞、流黄浊涕、嗅觉近失,或伴有头痛,甚至影响记忆力。李时珍阐述其中之理:“脑为元神之府,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九窍为之不利。辛夷辛温,走气而入肺,其质轻浮……上行开窍,治头面目鼻九窍之病变。”(陆明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人民医院)
作者:中医经方养生工作室 chzihua88转载了中医经方养生工作室的博文
疏风解表、益气清热法治疗感冒
李某 男 就诊时间:1998-10-12
主诉:鼻流清涕10天
现病史:10天前开始鼻流清涕,打喷嚏,头痛,肢体酸困疼痛,不发热,轻咳有痰,1周前口鼻周围出现疱疹,略疼痛,纳少,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已服用希克劳8天,无环鸟苷7天。
舌质:舌淡红 舌苔:苔薄白 脉象:细脉,滑脉,
辅助检查:1998年10月3日查血压 100/60mmHg,血WBC
5800/mm3,N
70%,L
24%
辨证分析:外感风邪,侵袭卫表,致肺卫失宣,而见流清涕、打喷嚏,头疼,肢体酸困疼痛,咳嗽等症,口鼻周围出现疱疹、疼痛,有化热之象。
中医诊断:感冒
方名:银翘散加太子参化裁
组成:太子参20g,连翘10g,银花20g,防风10g,菊花10g,南沙参15g,炙前胡15g,石斛10g,黄芩10g,桑皮15g,天冬15g,麦冬15g,生甘草3g
用法:7剂,每日两服,水煎服
医嘱:注意休息,避免再感风寒,控制饮食
大便秘结,可考虑用药物来辅佐通便,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麻仁软胶襄、六味安消胶囊、芪蓉润肠液、枳实导滞丸等。特别注意的是,不可选用峻下猛泻的药物,以防止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的发生。
润肠通便的方:
肉苁蓉30克、全瓜蒌30-50克、草决明30克、玄参30克、生地30克、火麻仁10克、酒军炭5-10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牛膝10克、生首乌20克、枳实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痿
刘某 男 就诊时间:2005-10-24
主诉:乏力伴气短4个月
现病史:患者4个月前因肺部肿瘤手术,即出现乏力,气短,胃脘不适,咳嗽咯痰,胸闷,纳少,大便调,睡眠一般.
舌质:舌质红 舌苔:苔白腻少津 脉象:沉脉,细脉,
既往史:1.陈旧性肺结核,阻塞性肺气肿,两下肺间质纤维化.2.慢性胃炎.3.甲状腺双叶炎性结节.
辅助检查:2005年5月23日:(左上肺)腺癌,中低分化,断端未见肿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0/10);2005年04月21日:胸片:两肺纹理多,呈网状改变,与过去片对比逐年增多;B超:肝囊肿,双肾囊肿,双甲状腺炎性结节.
辨证分析:患者年老体虚,肺癌术后,元气大伤,气阴两虚,故表现为气短乏力.证属虚实夹杂,正气不足,邪气亢盛.但老年人正气已本虚,经不起大量的祛除实邪的药物的作用,故应以补益正气为主.
中医诊断:肺痿
组成:黄芪20g,炒白术15g,防风10g,炒薏仁15g,南沙参15g,橘红10g,款冬花10g,贝母10g,茯苓30g,木香15g,菖蒲10g,甘草3g,天冬15g,麦冬15g
用法:7剂,一日两服,水煎服
医嘱:1.注意保温.2.门诊坚持治疗.3.防止感冒.4.忌食冷饮,辛辣,油腻
燥湿化痰,宣肺止咳法治疗喘证
解某 男 就诊时间:2005-02-18
主诉:咳嗽伴喘憋1周
现病史:患者近1周咳嗽,咳白粘痰,不易咯出,量不多,偶有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喘促,胸憋.刻下症见咳嗽,痰不多,喘闷,胸憋,纳可,大便调,夜尿4-5次,舌质淡,苔腻欠润,脉沉弦.
舌质:舌质淡 舌苔:苔腻欠润 脉象:沉脉,弦脉,
辅助检查:2005年02月18日:肺CT:右中下叶小斑片影.腹部B超:右肝钙化灶,胆囊壁胆固醇结晶,左肾囊肿.BUN:20.6mg/dl,Cr:1.35mg/dl.TBIL:1.2mg/dl.
辨证分析:肺为娇脏,老年人年老体虚,故易遭受外邪侵犯,患者素患慢支内有宿饮,感受风寒则引动内邪,导致病人反复发作的咳喘咯痰,痰湿阻肺,导致胸部气机不畅,喘闷,胸憋,痰湿壅塞化热可伤血络致咯血或剧咳日久损伤血络也可致咯血。
中医诊断:喘证 西医
组成:葶苈子5g(布包),旋覆花5g(布包),苏子10g,射干15g,橘红10g,海浮石15g,杏仁10g,莱服子10g,款冬花10g,党参30g,茯苓30g,半夏10g,麦冬15g,丹参20g,甘草3g
方解:麻黄燥湿力猛影响血压心率故不用,加海浮石,旋覆花以降气化痰,党参,丹参以益气活血扶正,以求攻补兼施.
用法:7剂,每日两服,水煎服
医嘱:1.避免受凉.2.门诊坚持治疗.3.防止感冒.
改善体质治疗过敏性鼻炎
(2019-10-13
07:46:54)[编辑][删除]
据最新数据报道,我国鼻炎患者达3亿之多,而其中五分之二属于过敏性鼻炎。大多数过敏性鼻炎患者去医院,采取的多是物理清洗结合口服激素,病情严重的就要手术。其中,也有部分患者找中医治疗,医生多采用芳香开窍类药物。以上种种疗法都难以取得长久的疗效,很多患者对治疗失去了信心。近十年开展冬病夏治,我接触的过敏性鼻炎患者非常多,在临床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提前预防,改善体质为主,治疗疾病为辅的治疗思路,在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分享医案以供同仁参考。
岳某,女,8岁。患过敏性鼻炎两年,每遇季节变换冷热交替即发作鼻炎。发作时,鼻痒,鼻塞,呼吸不畅,前额闷胀导致精神不振,影响学业。2019年7月21日前来就诊。刻下:鼻痒,鼻塞,流淡黄涕,食欲极好,体型偏胖,口内有异味,大便不畅,舌淡红,苔白腻,脉浮滑数。辨证:外感风邪,湿浊内滞,郁闭清窍。治则:疏风解表,化湿消积,宣通鼻窍。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2克,半夏9克,丹参15克,石菖蒲15克,苏叶10克,苍术15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鸡矢藤30克,辛夷7克,苍耳子12克,通草6克,杏仁12克,桔梗9克,细辛3克,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9克。五剂。水煎服,每日三次,每次120毫升,温服。嘱少食辛辣寒凉,按时作息,加强锻炼。
7月27日二诊。患者诉服上方后,鼻痒鼻塞大好,偶有流清涕,口内已无异味,大便通畅,舌淡红苔薄。表邪已去大半,湿浊内积亦有减轻。继续巩固,去化湿解表的苏叶,苍术。加桂枝9克,防风9克以加强宣通鼻窍的作用。五剂续服。
8月12日三诊。服上方后,鼻痒鼻塞已愈,大便通畅,舌淡苔薄。外邪已祛,内滞得清。继续巩固,拟健脾益气,扶阳固表,宣通鼻窍,以期增强体质,治愈鼻炎。
处方: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9克,桂枝9克,白芍15克,炙甘草9克,麻黄3克,附子5克,细辛3克,辛夷6克,苍耳子9克,陈皮9克,石菖蒲15克,通草6克,杏仁9克,茯苓15克,黄芩12克,生姜9克,大枣9克。五剂,水煎服,每日三次,每次120毫升,温服。
9月9日回访。鼻炎未再发作。
按:前两次处方以小柴胡汤加减斡旋枢机,和解内外。辛夷、苏叶、苍耳子、桂枝、防风、细辛外散风邪,扶助肺卫阳气以宣通鼻窍。苍术、陈皮、茯苓、鸡矢藤、杏仁、柴胡、半夏化湿消积,宣肺化痰。大剂量鸡矢藤有消食化积,通大便的疗效。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的通畅有利于肺气宣发。患者服用10剂后,外邪解,内湿清。后期巩固以玉屏风散、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辛夷苍耳子散合方,扶助阳气,改善体质,宣通鼻窍。在整个治疗过程,紧握时机,灵活加减,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鼻炎看似是肺系疾病,但单纯用宣通鼻窍法治疗只能暂时缓解,难有长远疗效。从医案中可以看出,宣通鼻窍结合扶助阳气,健脾益气,通过改善体质可以取得更长久的疗效。(杜佳宁)
艾又名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香艾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医认为,艾味苦、性温,无毒,入肝、脾、肾三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风止痒之功效,适用于虚寒引起的月经过多、崩漏、痛经、妊娠下血、小腹冷痛等病症。
在我国采艾治病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孟子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患了七年的慢性病,用三年陈艾就可以治好。《本草纲目》载:“服之则走三阴,逐一切寒湿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关于艾草能治病的发现,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唐朝时有一个叫崔炜的书生。有一天,他在集市上看到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奶奶。由于很多天没有吃饭,老奶奶饿得头昏眼花,走路摇摇晃晃,竟然撞倒了路边饮酒人的酒杯。那些人气势汹汹地责骂老奶奶,气急之下还想要动手打人。见此情景,崔炜心生同情,虽然身无分文,但还是脱下自己的衣服来偿还酒钱,为老奶奶解了围。可当他转过头来,老奶奶却见了。生性豁达的崔炜毫不在意,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就回家了。
当天晚上,崔炜梦见有一条青蛇向他道谢:“下午在街上多亏公子搭救,真是非常感激。特地送来一些艾草作为报答。这个艾草妙用无穷,它可以去除各种赘瘤肿块,只要敷上一点点就可以了,不要多用!希望它能帮你完成心愿,娶一房贤妻。”说完,青蛇再次向他拜谢,随后就消失了。崔炜从梦中惊醒,想着梦中的情景,觉得不可思议,伸手一摸床边竟然真的有一束艾草。过了不久,有一位姓任的千金小姐得了一种怪病,头上长了一颗大肿瘤,访遍了各地名医都没能治好,于是贴出告示:只要有人医好小女的病,我愿将女儿许配给他。
崔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了任家,给小姐敷上艾草,果然如梦中青蛇所说,不到两天患处就消肿痊愈了。就这样,崔炜娶了温柔可爱的任家小姐为妻,而艾草的药效也被人们广为了解,一直流传至今。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艾草含软性树脂、挥发性精油、鞣酸、苦艾素等成分,其中苦艾素有收缩血管、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用艾草制成的艾条、艾炷、艾饼在艾灸中广泛运用,具有温养气血、舒筋活络的作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艾灸足三里穴,能增强全身的免疫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到端午,民间传统,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艾草和菖蒲,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传说为了“辟邪”,其实为了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所以,端午节历来有“卫生节”之称。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挂艾草、菖蒲的风俗却没有变,人们大
多已经不愿再去种植,更不愿去野外采摘了。有些老人开始瞄准这一“商机”。他们在自家的空地上种植些艾草,再去采些菖蒲,将两者捆成一捆,等到端午的前几天就挑着担子出去卖。一捆1—2元钱,“创收”了一把。
艾叶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端午前后正是生长旺季。祖国医学认为,别 称多已经不愿再去种植,更不愿去野外采摘了。有些老人开始瞄准这一“商机”。他们在自家的空地上种植些艾草,再去采些菖蒲,将两者捆成一捆,等到端午的前几天就挑着担子出去卖。一捆1—2元钱,很多老人还“创收”了一笔。
艾叶又称艾蒿、家艾性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解毒杀虫之功效,为妇科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含有胺油酸、侧柏醇等成分,对多种致病菌和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近年来有关学者发现,艾叶还具有抑制组织胺游离的作用。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经典说
1、《本草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2、《本草求真》:专入肝脾。兼入肾。
3、《本草从新》: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
民间用艾叶治病的方法颇多,线列举如下:
习惯性流产后体虚:取艾叶15克,放入沙锅内加水300毫升煮沸,加进带壳鸡蛋2个,改用小火煎10分钟左右,剥去壳再煮5分钟即成。每日食鸡蛋2个,饮汤10毫升为引,;连服1-2周。
产后小便不畅:取干艾叶50克(中药店有售),研成粉末状,装入多层纱布袋中,袋口缝合。取一口锅,盛水适量,将药包放锅内隔水蒸15分钟左右,趁温度适宜时热敷患者小腹,每次20分钟左右,每日2次。
寻常疣:取新鲜艾叶少量,擦拭患处,每日数次,至疣状物自行消失为止。
皮肤瘙痒症:在取鲜艾叶一大把(300-500克),煎成药液备用。然后将盆中的浴水调好温度,加入药液,搅匀即可洗浴。此法对防治小儿皮肤生痱子亦有效。
此外,用艾叶煎水泡脚,能辅助治疗咳嗽;过食生冷瓜果腹痛不止者,可用生艾叶一小撮嚼之。艾叶与菖蒲、苍术、白芷、佩兰等混合烟熏,还可用于室内空气消毒。
相关配伍
1、冷劳久病:茅香花、艾叶四两,烧存性,研末,粟米饭丸梧子大。初以蛇床子汤下二十丸至三十丸,微吐不妨,后用枣汤下,立效。(《圣济总录》)
2、伤寒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盛:以干艾叶三升。水一斗,煮一升,顿服取汗。(《肘后方》)
3、妊娠风寒卒中,不省人事,状如中风:用熟艾三两,米醋炒极热,以绢包熨脐下,良久即苏。(《妇人良方》)
用法
1·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
2·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
3·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心腹冷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疥癣,痈肿,痔疮。灸治百病。
1. 冲任虚寒,月经不调,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与香附、吴茱萸、当归、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养血调经。
2. 产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脐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于脐部。
3. 寒湿泻痢不止者,可与干姜同煎。
4. 若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则须与黄连、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热行气止痛。
阴虚血热者食用艾叶的时候要慎重。艾叶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艾草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拓宽,艾叶的用途越来越广。
艾草泡脚可温肺:取30-50克干艾草煮水泡脚,用艾草泡脚期间应当注意,同时多喝温开水,少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发烧和患有低血压、糖尿病的人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艾草泡脚。而且用艾草泡脚每周三次即可,不宜过于频繁。艾草是性温、味苦、无毒的一味药。它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艾草泡脚还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
主治
湿疹
把艾叶熬汁,然后对水稀释沐浴,可除身上长的小红疙瘩,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
具体做法是取新鲜艾叶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泡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夏天已经到来,不妨用艾叶泡个澡吧!
调月经
医圣张仲景有两个用艾的处方——胶艾汤和柏叶汤。前者取艾叶温通暖宫作用,治疗胞宫内寒月经不调、宫冷不孕诸症;后方取其止血作用,主治妇科多种出血不止症候。
(1)以艾叶为主要成分的成药如艾附暖宫丸、当归调经丸、乌金丸等时至今日仍广泛使用。大家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服用这些中药来调理身体。
(2) 经期延长:白术、当归、茯神、炒枣仁、桂圆肉、乌贼骨各10g,远志、甘草、木香、艾叶炭、棕榈炭各6g,黄芪15g,人参3g,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对气虚型经期延长疗效佳良
(3)艾叶煮鸡蛋的主要功效是温经止痛,散寒止血。艾叶煮鸡蛋是妇科病药膳60种其中之一。艾叶煮鸡蛋主要对应的治疗的症状有胎动不安,腹中冷痛,皮肤瘙痒和痛经。
配方:艾叶:25克;鸡蛋:2个;红糖:25克。
制作:将艾叶洗净,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25分钟,停火,过滤,收取药液。备用:红糖切成屑;鸡蛋煮熟、去皮。
艾叶煮鸡蛋最后一步是将熟鸡蛋放入锅内,在放入鸡蛋之前在锅里加入艾叶药液和红糖,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8分钟即成。
不孕症
用艾叶与其它药物配合制成食疗药膳,治疗因脾肾阳虚所致的不孕症,有较好疗效。
用法:取鹌鹑2只,去毛和内脏,阿胶、菟丝子、鹿角胶各15g,人参、川芎各10g,艾叶30g。先将菟丝子、艾叶、川芎、人参水煎去渣取汁250ml,后将鹌鹑和药汁放蒸碗内,隔水炖烂熟,趁热兑入阿胶、鹿角胶吃肉喝汤。
杀病菌
民间曾流传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有效抑制多种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但对人畜无害。
艾叶好处虽然很多,但是也有着自己的弊端,有哮喘的朋友要谨慎用艾叶熏,并非艾叶对此类疾病有害,而是很多患者对各种烟熏都会过敏而使症状加重。
治疗各种炎症
慢性支气管炎:可用艾叶油胶丸,每次2丸,每日3次,10日为1个疗程,可连服2-4个疗程,对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有很好疗效。亦可用鲜艾叶
1000g,洗净切碎,放入4000ml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过滤约浓缩为3000ml。每次服40ml,每日3次,对慢性支气管炎咳痰、气喘、肢冷、舌淡者,能有效缓解症状。
面瘫
将干艾叶搓成花生米大的绒团,取2分硬币大生姜8片,用针在姜片中心穿孔数个,上置艾柱,先灸下关学x,然后由下关至颊车学x反复移动。移动时姜片不能离开皮肤每片隔姜灸3壮为宜。灸之皮肤温润红热,患者能忍耐为宜。每日灸1次,7日为1个疗程
(口歪斜向左侧,则灸右侧;反之,灸左侧)。
减肥
操作方法,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分别靠近关元、丰隆两学x位,熏学x10分钟左右,至局部发红为止。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3~5个疗程能起到有效的减肥效果.
香料
艾叶中提取的艾叶油,则可作为多种香水、化妆品的原料。将艾叶晒干捣绒,作为艾灸的原料,点燃之后在人体皮肤、表面上(特定穴位或患处)进行温灸,借艾火的热力透入肌肤,以起到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
|
将100g红花和500g艾叶平均分为20份,每日1份(加食醋100g,花椒20粒,食盐2勺),用纱布包裹,加水煮开,趁热泡脚15~20分钟,用水量漫到脚踝处即可。此举即可去除脚上的老皮、老茧、冻疮、裂口、灰指甲、脚癣以及多年不愈的鸡眼等,还能使你脚的皮肤光滑细腻。又因为脚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所以还能起到通经、活血、化瘀的作用。
|
手足大面积脱皮,虽然不痒也不痛,也没有味道。中医为为“鹅掌风”,用“苦参汤”泡浴可见效。
具体做法:苦参60克,黄柏、白鲜皮、蛇床子、侧柏叶、地肤子、黄精、甘草各30克,水煎两遍,煎成5000毫升药液。每天泡脚1-2次,每次30-60分钟。擦干脚后立即涂上抗真菌药膏,如利拉奈脂软膏、兰美抒软膏,或肤痔消软膏、冰黄肤乐软膏,同时可内服多种维生素。如果2周内没有好转,就要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