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草根一生徐福刚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5,898
  • 关注人气:2,9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烫蛋热滚法治疗跌打后淤青

(2022-12-03 14:14:47)


时间:2021-03-0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薄涛

  跌打损伤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尤其是小孩子,经常不小心摔了一大块淤青,皮下瘀血青紫,又肿又痛。笔者推荐烫蛋疗法,就是有煮熟的热鸡蛋在患处揉滚,用上以后淤青消散得很快。

  其实烫蛋疗法自古就有,在元朝《御药院方》中记载着通过蛋能疏通经络、活血行气,能促进肌肤内的毒素能排泄。在《本草纲目》里记载鸡蛋“卵白,其气清,其性微寒;卵黄,其气浑,其性温;卵则兼黄白则用之,其性平。精不足者,补之以气,形不足者,补之以血,卵兼理气血,故能清气。能补血,能养能阴,润肌肤。”现在研究发现,烫蛋疗法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跌打损伤的恢复。也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及瘀血的吸收,烫蛋热滚还能发挥鸡蛋本身的“理气血,润肌肤”作用,吸收肌肤排出的毒素,加快血液微循环。

  烫蛋热滚揉淤青其实相当于热敷,而且温度适宜,不至于因太热而烧伤人体。但是要注意,通常刚摔伤时是不能热敷的,因为受伤部位内部的毛细血管破裂有血液渗出,如果马上用热蛋揉,会使血液受热加快流动速度,加重肿痛。正确的做法是首先确定伤处是无骨折,表皮无破损则可以使用。可以先冷敷,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冷水毛巾湿敷伤处20~30分钟,可使局部血管收缩,神经麻痹,减轻组织水肿,起到止血消肿止痛作用。受伤24小时后,再用烫蛋按摩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淤青吸收消退。

  方法:挑选新鲜的鸡蛋1~2个,清水半锅。半锅开水,水最好能将鸡蛋全部覆盖,开大火,煮5分钟,关火,闷1~2分钟,取出鸡蛋,剥壳,趁热将鸡蛋放在淤青的地方快速地滚,滚10~15分钟,直到鸡蛋没有热度。此方大人小孩都适用,不仅是跌打损伤,还可以治疗诸如一些小孩有感冒、发烧等症状时,烫蛋有缓解感冒的作用。还有膝盖受凉,关节疼痛等都可以应用。

  注意事项:

  整个过程蛋都必须保证烫手,如果不热了,可以再煮一下继续滚。

  剥蛋壳的时候最好别把蛋白弄破,否则烫蛋的时候会搞的一身都是蛋白碎沫。

  烫蛋后毛孔张开,切记不能吹风涉寒。准备一条毛巾随时把身体盖好。 (薄涛)

舒筋消肿方
摘自2025-4-23中国中医药报
古恩鹏,男,58岁,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天津市名中医,天津市叶氏伤科第二代继承人。从医35年,将中医传统精髓和骨关节疾病相结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疾病,包括膝关节骨关节疾病、颈腰椎病、脊柱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骨折和脱位,尤其擅长运用推拿、中药外用治疗关节肿痛疾患。
组方:伸筋草30g,透骨草30g,桃仁15g,海桐皮20g,醋延胡索20g,鬼箭羽20g,苏木20g,续断15g,络石藤20g,当归12g,红花15g。
主治:用于治疗风湿痹阻、瘀血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关节肿痛、屈伸活动不利、麻木不仁及跌打损伤后期经络不通、筋骨失养或兼见肝肾不足等病证。
功效:祛风除湿消肿,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补肾壮骨。
用法:水煎外用,无纺布包裹患处热湿敷(45~50),早晚各1次,每次20分钟。
方解:本方是在骨伤科常用外洗方海桐皮汤的基础上融合了名医施今墨的对药学术思想,形成药效互补,以达病所,同时加入了引经药的概念。
方中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二者共为君药,用量最大,均性味辛温,针对风湿痹阻经络所致的肢体关节肿痛、屈伸不利发挥主要治疗作用。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缓解痹痛;苏木行血祛瘀、消肿止痛,二者作为对药配伍增强祛风湿、止痛效果;络石藤可祛风通络、凉血消肿,三者共同辅助君药增强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桃仁、红花作为对药延续施今墨经典11比例,活血化瘀之力较强;鬼箭羽破血通经、解毒消肿,活血化瘀与祛风除湿药配合,改善瘀血阻滞导致的肿痛、麻木症状,辅佐君药治疗兼证;而续断可扶正固本,起到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辅助君药增强治疗关节疼痛效果,以上共为臣药。醋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作为佐药来用,既能增强止痛效果,又可引导其他药物作用于疼痛部位,为佐药。当归养血活血,既能助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又能养血,防治活血太过伤及正气,使全方攻邪而不伤正,为使药。以上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补肾壮骨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阻、肝肾不足所致的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等。
加减:脊柱疼痛,加盐杜仲15g、烫狗脊15g、骨碎补10g以温经通络、强筋壮骨;上肢疼痛、僵硬,加桑枝15g、葛根15g祛风邪、通经络,治疗上肢关节痹痛、屈伸不利;下肢疼痛,尤其膝关节肿痛,加独活15g、牛膝15g,祛下部风湿,引药下行,使药力直达病所,治疗腰膝酸痛、下肢痿软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丁心香 王琳珏整理)

臧福科宫廷理筋术传人

 (2018-03-06 04:16:01)[编辑][删除]

  自古以来,按摩推拿就可以治内脏病。糖尿病、冠心病、胆绞痛、高血压、胃痛、腹泻、便秘、失眠、不孕、内分泌失调等众多疾病,都可以按摩治疗。中国按摩推拿学会副会长、国家按摩师考核标准制定者、宫廷理筋术传人臧福科,《按摩病自除》是他50多年从医经验的总结。

  1、为狗按摩的启示

  臧老1957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喜欢科研,给狗做中医的捏脊实验。没捏脊前,狗的胃液是一滴滴匀速地流出来的;捏脊之后,胃液不间断地连续流出来。同学们立即欢呼:“成功了!”高兴完了,回头一看,狗睡着了。臧福科想:既然狗睡着了,可能给人捏脊也有助睡眠。臧福科在一位失眠症患者捏脊后,当晚睡得特香,臧福科于是总结:轻捏脊有助睡眠,重捏脊可以提神。


 
  2、“宫廷理筋术”传人

  “宫廷理筋术”是清代御医的秘技,手法轻柔———把皇上弄痛了有生命危险。臧福科1963年分到东直门医院骨科工作。“宫廷理筋术”大师刘寿山正好是骨科副主任,臧福科为刘寿山徒弟,亲聆大师讲课一年零三个月。刘寿山讲如何治癫痫,便来了一位病人,大夫们先用针灸治疗,无效,刘寿山来了,将患者满头的针拔了,用力抓了几下患者肚子,就不发作了。臧福科学会了抓腹治癫痫。

  3、治腹泻

  1978年,干了15年骨科的臧福科被领导安排去创办按摩科。这年小儿秋季腹泻横虐北京。新转行的臧福科参考清朝《厘正推拿要术》,给孩子推拿按摩。没想到推了4次,孩子的大便就正常了,就算是一天拉15次以上的孩子,按摩4次都能正常。

 

  4、家庭按摩治疗糖尿病

  臧福科用双手空拳敲打周身肌肉丰厚的地方,如大腿、小腿和臀部,同时揉腹,直到发热止;定时定点散步,想办法通过运动将血糖转化为肌糖,达到降糖治标的效果。臧福科还点按胰俞穴,轻抚胰腺在腹壁的投影区,达到治本的效果。

  5、“老八针”治胃痛、腹泻、便秘

  将前人的“老十针”拿来,减为“老八针”,将金针改为指针,点按中脘、天枢、气海、内关和足三里,专治胃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6、按摩急救:心绞痛、胆绞痛和急性胰腺炎

  《按摩病自除》不仅有大量插图,还附赠《全彩随身册》,用彩图介绍心绞痛、胆绞痛和急性胰腺炎的急救方法。比如,心绞痛发作,服硝酸甘油3秒后药力才发挥作用,而用手点渊腋穴和大包穴,只需0.3秒就能抢救生命。

 (一)糖尿病的按摩自疗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按摩自疗
 
(三)心血管疾病的按摩自疗
 
(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按摩自疗
 
(五)失眠和头痛的按摩自疗

  
  有人认为,中医不能急救。但臧福科的按摩就可以为心绞痛、胆绞痛和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急救。
  
  点按胆囊穴,很快止了痛。其实有的病,中医急救更好。


  这是胆囊穴的治标方法。要治本了,正常情况下,按揉腹部的中脘穴、天枢穴、气海穴,可当时老师体内有个脓包——这本是外科治疗的,不能用力按,只能用轻手法揉揉,最后加了一招,肚脐眼处,用振法,轻轻振一振,没振到2分钟,老师就发出呼噜声,睡着了。
  
  臧福科又用老八针,再点胆囊穴。
  
  胆绞痛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经常在胆囊炎和胆结石症期间发作。胆囊炎是指胆囊感染引起的病变,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慢性胆囊炎又分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以及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古代中医文献对胆囊炎的症状有详细的描述,并将胆囊炎归属于“胁痛”的范畴。与肝气郁结,瘀血停积,肝血不足,肝胆湿热有关。
  
  1 肝气郁结:抑郁或者恼怒导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失畅达和通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产生胁痛。
  2 瘀血停积: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郁日久,则血行不畅,瘀血停积,脉络痹阻,就会发生胁痛。
  3 肝血不足:久病,或者劳欲太过,导致精血不足,肝阴亏虚,血虚不能养肝,从而使脉络失养而胁痛。
  4 肝胆湿热:外湿入侵,或者饮食所伤,导致脾脏不能正常运行,痰湿中阻,郁而化热,反侮于肝——肝属木,脾属土,原本木克土的,现在变成土侮木,结果肝失疏泄条达而致胁痛。
  
  中医还是可以从肝气郁结、瘀血停积、肝血不足和肝胆湿热四个方面,观察胆绞痛的临床表现。
  
  (1)肝气郁结: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常常因情绪的变化而加重或减缓。肝气郁结的胆绞痛,伴有烦躁易怒,嗳气频频,胸闷,喜太息——叹息,即以呼气为主的深呼吸。舌苔薄白,脉弦。
  (2)瘀血停积: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和食后更严重,胁肋下甚至可以看到淤块。舌色暗,脉涩。
  (3)肝血不足:胁肋隐痛,绵绵不休,劳累之后更严重,常常伴有口干咽燥,心中烦热,爪甲不荣——指甲长得不健康。舌红、少苔,脉细。
  (4)肝胆湿热:胁肋疼痛,喜欢食肥甘辛辣,食后剧痛,常伴有口苦恶心,胸闷纳呆,或身黄尿黄。舌苔腻,脉滑。
三、“偷来”医治胆绞痛的手法
 针灸科已经科研出来了,我们妙手空空,拿来为我所用就行。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他们研究好了,你信啊,那就用,干吗还要自己买兔子做实验?
 找第二个好的穴位——胰俞穴,在背部,同样可以治胆绞痛。
  
  臧福科问:要是有个病人,躺着输液,后背你能按摩吗?所以又取他的胆囊穴。总之,胆囊穴和胰俞穴,可以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但用一个就行,今天按胆囊穴,明天按胰俞穴,都有效,显得你有学问。
  
  臧福科顺藤摸瓜,从胆绞痛说到急性胰腺炎的紧急救治。他说,急性胰腺炎,是要死人的,要尽量到医院治疗,但有的病人在山区,找不到医院,可以用治疗胆绞痛的方法急救。
四、图解胆绞痛的家庭按摩自疗
    
  先治标——按揉胆囊穴
  
  胆囊穴:经外穴。在小腿外侧上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1寸。胆绞痛、胆囊炎患者,多在足少阳胆经上的阳陵泉穴或周围,有个压痛点,称为胆囊穴,找到后,用中指的指腹按揉,约2分钟。如图所示。

  臧福科强调,按揉胆囊穴,可以急救止痛,是中医“开门捉贼”术的“开门”法。备用穴位:胰俞穴。
  再治本——用老八针
  
  老八针:点或按揉中脘穴、天枢穴、气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
  
  治胆绞痛的操作程序:
  1 先止痛,点按胆囊穴。
  2 止痛后,按老八针操作。
胃痛的家庭按摩自疗

  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引起的胃脘部疼痛病症,叫胃痛,又称胃脘痛。历代中医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至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痛症,《内经》曾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因此,在临床上胃痛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痛症是有区别的。
  胃痛常常与胃炎、溃疡病、胃痉挛及其他消化道疾病有关。
  
  一、胃痛的病因和病理

 从中医角度看,胃痛的主要机理是气血不通所致。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大成推拿术》这么介绍:

  (1)寒邪客胃:外感寒邪,邪犯于胃;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都可能导致胃寒而痛。特别是平常脾胃寒的人,更容易因感受寒邪而胃痛。
  1 饮食伤胃:饮食不节,过食过饱,导致胃失和降;过食肥甘,内生湿热,可以发生热痛或发生伤食痛。湿热生虫者,可导致虫痛。
  2 肝气犯胃:肝为刚脏,性喜条达,又主疏泄,如果恼怒、忧思,则会因气郁而伤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致使气机阻塞,因而发生胃痛。
  3 脾胃虚弱:有的人素有脾胃虚弱,功能减退或天生禀赋不足,阳气衰微,寒自内生;再遭寒邪乘虚而入,使脾胃的受纳、运化、和降的功能失调,从而导致胃痛。


二、胃痛的临床表现


  胃痛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一般可以分为寒痛、食痛、气痛、虚痛。不同类型的疼痛,会伴有相应的症状。
  (1)寒痛:多为暴痛,喜暧怕寒,得热痛减,遇寒痛增,伴有口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1 食痛:多为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吐后痛减,或肠鸣腹泻,苔厚腻,脉弦滑。
  2 气痛:呈现胀满或刺痛,攻痛连胁,伴有心烦易怒,嗳气吞酸,口干口苦,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沉弦。
  3 气痛:多为隐痛,泛吐清水,喜暧怕凉,进食或按之痛减,伴有手足冰凉,体乏无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虚软,沉细。
三、寻找治胃痛的手法

  资料的缺乏,迫使臧福科去探讨中西医的共性和个性。
  西医是按系统认识疾病的,这对寻找按摩医治胃病的方法很有帮助。消化系统从各个部位看,共同的目的是消化和吸收。臧福科当时就想,对于胃、小肠、大肠,针对不同的个性的特色,能否找到共同的思维方法,找到消化系统的共性和个性,按摩就可以治疗这种病症。最后臧福科找到了共性。
  共性——就用胃脘痛来代表,其按摩治疗方法,就是老八针。  
  
  老十针与老八针
  北京市中医医院,过去有个叫王乐亭的老先生,一辈子扎针,他使用含金的针治病,疗效很好,人称“金针王乐亭”。臧福科就是从他那里借用原理、学到方法的。王乐亭治疗胃脘痛,有个主方,叫“老十针”,他说:“无论病人有什么型的胃脘痛,他用十个金针都能治疗。”
  
  臧福科就琢磨:“他能用金针治疗,我用手法也可以试试,我的手指比金针要粗,所以我就用手指点穴——古代这叫‘指针’,于是我的治疗主方就出来了,我称它‘老八针’。我用手点穴治疗,他用针刺治疗,异曲同工,我把老爷子的上、下脘省略了,我只用了中脘,我们这是继承了前人,并稍改变了一下。”
  
  臧福科说,“老八针”手法治疗,再加个别的手法,它基本上可以治疗消化系统的所有病症,比如便秘和腹胀等,甚至胆绞痛也可以用它治疗。因为中医没有留下多少相关资料,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只能自创啊!
四、图解胃痛的家庭按摩自疗
  手法与穴位
  手法:点或按揉。穴位:中脘、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所谓老八针,算起来,针对的穴位只有五个:中脘、天枢、气海、
  内关、足三里。因为人体只有一个中脘穴,一个气海穴,而有两个天枢穴,两个内关穴,两个足三里穴,加起来,正好八个穴位。
  5 治疗胃脘痛的三个类型
  1. 肝气型
  肝气引起的胃脘痛,古代有一个法子,擦两胁,有疏肝理气的作用。患者可以自己擦,擦5分钟就可以了。肝气郁结有轻重之分,轻的表现为口苦,按脚趾太冲穴,就是足大拇指和第二脚趾中间的穴位(如图所示),一压就去肝火;重者就吐酸水,是胃酸分泌多了。
  在我毕业时,臧福科说,老师告诉我,按期门、日月两个穴,胃酸会分泌下降,这是科研的结果;老师还告诉我,再重者,化火了,是伤络了,表现为胃出血,大便成黑色,治疗这种病人不要先从肚子上按,应先从四肢较远处来治疗,等病症缓解了,再从肚子上轻轻按摩。注意长期胃溃疡的患者,突然发病要立即去医院,小心胃穿孔。
  2. 伤食型
  伤食型胃痛,就是吃多了,胃就消化不动了,用手法按摩就是让胃蠕动起来,促进食物消化。西医用药有吗丁啉,臧福科说,吗丁啉不是我们按摩的对手,中医被人们认同保持下来,是因为手法治疗内脏病比药物治疗还好,对于伤食这种病人,按摩肚子上几个主穴,如中脘、气海、天枢,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3. 痉挛型
  痉挛型胃痛,就是西医称的胃痉挛,每到吃饭时,胃就痉挛了,必须到医院打一针。这是饮食不规律造成的,打针只能暂时缓解。按摩治疗与打针不同,臧福科说,你可以找到背部有明显的压疼处,找到1个到5个部位,在最疼的一处,用拇指按下去,摇一摇,就能治疗。关键是相信人自身的调节能力,并借助按摩治疗,效果更好。

  有时候临床都是被逼出来的,臧福科说。
  西医也没有说胃痉挛的原因,医院就是直接打针,打6542-2——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一种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作用与阿托品相似或稍弱,主要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胃肠绞痛、胆道痉挛以及急性微循环障碍及有机磷中毒等。臧福科说,过去的工人,劳动强度大——曾经有位工人,工作不做完就不吃饭,做完之后,就大吃一顿,后来得了胃痉挛,我给他用按压痛点手法治好后,我们成了好朋友,再没有犯过,现在68岁了。

专治消化系统疾病的老八针

        

失眠的家庭按摩自疗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不得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有的表现为眠而不实。多噩梦,易惊醒,醒后难于复眠。也有些表现为彻夜不眠——通常是患者的主诉症状,实际上患者并不是彻夜不眠,只是醒后疲乏得不到解除,似乎一夜未眠而已。

一、 失眠的临床表现
  
  从中医学看来,失眠有如下临床表现。
  1 肝郁化火:症见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苔黄、舌红,脉弦而数。
  2 痰热内扰:症见失眠,头沉身重,痰多胸闷,嗳气厌食,心烦苦口,吞酸,苔黄腻,脉滑数。
  3 阴虚火旺:症见失眠,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
  4 心脾两虚:症见失眠,多梦易醒,心悸健忘,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5 心胆气虚:症见失眠,多梦,易惊醒,心悸胆怯,遇事易惊,舌淡,脉细。


二、 失眠的病因和病理
  
  从中医学角度看,失眠有如下病因病理。
  1 情志所伤:肝失条达,导致气郁不舒,郁而化火,火性炎上,扰动心神,神不安则不寐。
  2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宿食停滞,酿成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不和,导致卧不得安。
  3 素体虚弱或久病之人: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则心阳独亢。或五志(怒、喜、悲、思、恐)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导致心肾不交——阳不入阴,心火亢盛,热扰神明而不寐。
  4 劳倦思虑太过,伤及心脾,伤于心则心血暗耗;伤于脾则化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或久病体虚、失血、年迈之人,心血不足,心失所养,以致心神不安,则病不寐。    

  (5)心虚胆怯:遇事易惊,导致心神不安而不寐。


三、 图解失眠的家庭按摩自疗
  
  失眠原因是阳不入阴——晚上阳气本应该归内里的。主要原因是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第二个原因是张仲景说的,胃不和则夜不安。其次是生活习惯、适合的温度、环境、个人的习惯等。西医上说失眠的原因是大脑兴奋抑制不能协调。


  自疗失眠的方法:
  (1) 晚上热水泡脚;
  (2) 摩腹;  
  (3)背部轻手法捏脊,捏完等你躺下后,会感觉微热,这也有助于睡眠;
  (4) 头面部放松手法;
  (5) 点按内关;
  (6) 点按神门;
  (7)点按三阴交。
  治疗失眠的穴位是内关 、神门 、三阴交,所以在神门上贴膏药一般很快有效。

口干多饮肢灼痛滋阴宣通痛自宁

 (2018-03-03 07:51:55)[编辑][删除]

 


医案实录

罗某,女,52岁,农民,河南省通许县人,2017年5月21日以“间断性双下肢灼痛3年,加重6个月”为主诉入院。有糖尿病史5年,入院时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0.5克、每日2次,空腹血糖在7~9毫摩尔/升之间,餐后血糖未监测。3年前渐现双下肢烧灼样疼痛,曾于当地二甲医院住院治疗,口服α硫辛酸胶囊、甲钴胺胶囊,效果欠佳,6个月前因情绪因素上症渐重,经糖友介绍到我院治疗。症见:双下肢烧灼样疼痛,入夜痛甚,时有挛急,口干多饮,心烦、善太息,小便量多,伴泡沫尿,大便稍干,舌质暗红,苔少,脉沉细。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10克尼龙丝试验阳性,多伦多评分5分。入院后停服上药,5月22日查糖化血红蛋白6.3%,果糖胺3.78毫摩尔/升,空腹血糖7.3毫摩尔/升,早餐后2小时血糖11.2毫摩尔/升。四肢感觉神经定量提示:双下肢重度感觉神经病变,四肢血流多普勒回示:双侧均为中度血管病变。

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辨证:阴虚血瘀证。

治则:滋阴清热、化瘀止痛。

方药:芍药甘草汤合增液汤加减:生白芍30g、赤芍片30克、生地黄30克、玄参片10克、麦门冬30克、北柴胡10克、川芎片10克、醋香附10克、炒枳壳10克、鸡血藤30克、酒地龙30克、川怀牛膝各30克、生甘草6克,日1剂,水煎400毫升,早晚温服;药渣用2500毫升开水浸闷20分钟,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熏洗双下肢与双足,浸泡30分钟,日1次。降糖通络片5片(豫药制字Z20120872(汴))、糖尿康片5片(豫药制药Z20120840(汴))、黄连降糖片3片(汴药字68号),均日3次口服。

5月25日:双下肢灼痛、口干多饮症状好转,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10克尼龙丝试验阳性,多伦多评分4分,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早餐后2小时血糖10.3毫摩尔/升,上方加生黄芪50克、全当归10克、淡豆豉10克以补气生血、清心除烦,并予持续情绪疏导,继用药渣熏洗腿足。

5月28日:双下肢烧灼样疼痛进一步减轻,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10克尼龙丝试验阳性,多伦多评分3分。空腹血糖6.2毫摩尔/升,早餐后2小时血糖9.7毫摩尔/升,中药加丹皮10克以凉血散瘀。

6月6日:诸症消失。多伦多评分1分。空腹血糖6.6毫摩尔/升,早餐后2小时血糖8.6毫摩尔/升,肢灼痛、口干消失,血糖稳定达标而出院。

8月20日:肢体感觉正常,血糖控制良好。

医案分析

消渴病痹症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随着消渴病的发展按照气虚挟瘀或阴虚挟瘀→气阴两虚挟瘀→阴阳两虚挟瘀的规律而演变,本病病位主要在肢体络脉,以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为本,表现以肢体络脉失荣为主的虚证证候;以瘀血、痰浊痹阻于络脉为标,表现为以肢体的凉、麻、痛、痿为主症的本虚标实证候,血瘀贯穿于本病的始终。该患者为中年女性,久病消渴,加之平素情绪失调,肝郁化火,灼伤阴津,导致口干多饮;随着病情发展,阴津日亏,阴虚则内热,而津血同源,阴血不足,一则血虚不能濡养筋脉,二则无水行舟致瘀,经脉瘀阻,不通则痛,故表现为肢体烧灼样疼痛,入夜尤甚,血虚则肝失濡养,疏泄不利,则心烦太息,瘀血既成,舌脉症合参,辨为阴虚血瘀证。

用法要旨

酸甘化阴,柔肝养筋,缓急止痛

该患者的病机是以阴津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患者七七有余,消渴5年,情绪不畅,肝失疏泄,郁久化火,耗伤津液,筋脉失养,发为本病,以肢体灼痛、挛急夜甚为特征,中医认为肝主筋脉,故治疗以滋阴柔肝为主,方用芍药甘草汤合增液汤加味,酸甘化阴,柔肝缓急而止痛,正如《伤寒论》曰:“脚挛急……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诸症同现,灼痛为主,宣通为用

正所谓“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瘀者行之,滞者通之”,该患者病程较长,瘀血痹阻,非血肉虫类药物无以奏效,故在芍甘增液汤、鸡血藤、川芎片等“增水行舟、养阴活血”的基础上,重用酒地龙以通经活络,同时加以炒枳壳、醋香附以行气活血,达到宣通止痛的目的。

医患配合,怡情宣教,心理疏导

笔者认为“百病皆由心生,百病皆由心解”,该患者情绪抑郁,应加以情绪疏导,情志舒畅则肝气条达,气机通畅,津血得运,诸病得愈。笔者临证多年,发现糖友合并焦虑或抑郁的不在少数,此种情况,说理劝导,怡情悦志,信心增强,再加以药石调理,多能达事半功倍之效。(庞国明 娄静 王志强)

自拟抑免汤治疗风湿免疫相关性皮损经验

  (2018-03-21 08:26:03)[编辑][删除]

 


王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风湿免疫相关性皮损复杂多样,临床中以各型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的皮肤损害多见。皮损不仅是疾病的临床表现,也是疾病轻重程度的反映。中医辨证多从邪正盛衰、气滞血瘀、经络阻塞、脏腑失和等方面论治。现代医学则多从变态反应、免疫攻击等方面阐述其发病机理。

病因病机

国医大师卢芳教授认为免疫相关性皮肤损害病位在肌肤腠理,基本病机为荣卫不和,皮肉枯腐。《素问·生气通天论》言:“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卫气实则为阳热,阳热则郁火腐肉、生疮起痈、又易耗气伤津,在外则表现为皮损的红肿热痛;卫气虚则腠理冷,津液为之凝滞。荣卫不和,虽有虚实之分,然临床疾病总是虚实夹杂,无法截然分开。荣气实则血热,血热则易妄行;妄行则易留瘀;荣气虚则皮肉不荣,肉枯则为实。外候则有皮温冰冷,但色泽紫暗。然此为皮肉辨证,又需结合脏腑虚实加以辨证,这既是中医注重整体的要求,也是精准辨证的保证。总之,风湿免疫相关性皮损以虚实夹杂为主,纯虚者少,纯实者亦不多。虚者荣卫不足,凝痰留瘀。实者荣卫气实则炼痰滞血,皮肉不荣。虚实为主要矛盾,瘀血、痰浊为病理产物。皮损多形多样。历代医家及近现代医家有将此荣卫虚实理解为火毒热邪、阳虚寒凝者,但执简易繁,是即虚实二字。

治法方药

“同病异治”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作为现代中医,既要跳出现代医学疾病诊断的圈子,不能被其禁锢,又要尊重和应用现代医学的优势,为我所用,也要分清中西医之间的区别,论疾病不惟疾病论,辨证论治是我们中医的法宝,异病同治有其深厚的学术根基。国医大师卢芳教授自拟抑免汤凉血生津,化瘀散结,解毒除湿通络,针对免疫相关性皮损药物与病机匹配,方与证契合,丝丝入扣。

荣卫气盛则用地黄、连翘清荣卫之气,且连翘能透热转气,散结消肿,地黄能清热养阴,二药清有余之热,补不足之阴,两君药虽曰清,亦能补,契合免疫相关性皮损的虚实病机。丹皮、赤芍凉血散瘀,凉血则血不瘀,瘀去则无郁热。土大黄凉血止血,虎杖活血祛瘀,清热利湿,一收一散,血水同治,二药兼能泄下,可使邪气从下而走。黄芩,既入气分,亦入血分,气血两清。土黄芪苦寒,祛湿利水,使湿邪从下窍而走。此方总体以清热为主,辅以徐长卿辛温,祛湿通络,使清热不凉遏,清而能通。最终使免疫相关性皮损的热清、阴足、结散、络通,而皮损得愈。

随证加减:卢芳教授很重视引经药的应用,曾用大剂量川芎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良好疗效,因此,病位在头面时,加川芎引经,直达病所,直捣窠臼,亦可加用蔓荆子;病在上肢者加桑枝,有寒者用桂枝;病在下肢加川牛膝,湿热重者加黄柏、苍术,亦是二妙散之旨。肺主皮毛,皮损表浅,加宣肺、肃肺之品,小剂量麻黄尤为适宜;脾主肌肉,与胃相表里,皮损深凹,在肉者加白芷、葛根;损疮日久不愈,可酌加黄芪,生肌。对于白塞氏溃疡,病在眼加青葙子清肝明目,女贞子养肝明目,病在舌尖多属心,莲子心、淡竹叶引之,舌边者属肝,龙胆草引之。在随证加减中大法以八纲辨证为主,引经药的应用是其重要的特色。

病案举隅

包某,女58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2017年6月3日初诊,主诉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持续蛋白尿半年。该患者于2016年12月在哈尔滨某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理服用激素和吗替麦考酚酯,基本病情稳定,激素醋酸泼尼松片减至每日15毫克,吗替麦考酚酯每日2克,脸部红斑明显,色红,尿蛋白(++),血压165/95毫米汞柱,迫于对激素副作用的恐惧,遂来就诊。刻诊脸部蝶形红斑,尿蛋白(++),心烦,乏力,纳差 ,大便黏,小便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既往有胆囊炎手术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诊断:阴阳毒气血实热证(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则:清热凉血散瘀、解毒除湿。

自拟抑免汤加减:生地25克,连翘20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土大黄10克,虎杖20克,黄芩10克,徐长卿25克,凌霄花10克,炒白术20克。14服。水煎服。每日1服,早晚分次温服。

2017年6月17日复诊:脸部红斑明显好转,尿蛋白(+),血压150/90毫米汞柱,舌红减轻,苔白泛黄,效不更方,原方加钩藤15克。14服。水煎服。

2017年7月1日三诊:脸部红斑基本消失,尿蛋白(±)。病情基本稳定,激素维持每日10毫克,本方7服为水丸,每次9克,每日口服3次。以巩固疗效。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阴阳动态平衡,病机纯虚纯实者少,抑免汤清热养阴,活血散瘀,除湿通络,使热得清,阴得补,瘀血散,痰湿除,经络通,清热但不凉遏,圆机活法,正符合免疫相关性皮损的虚实病机。临床疗效显著。此例患者病情虽稳定,但脸部红斑经久未消,尿蛋白持续不佳,此即疮毒内陷脾肾,三焦气化不利,肾气清浊不别,精微外泄。抑免汤愈损痊疮,使邪气去,三焦化气,肾气清浊自分,精微得固,尿蛋白检查明显好转,此实为治疗狼疮性肾病的又一大法。(王波)

滑膜积液外用方

 烫蛋热滚法治疗跌打后淤青 (2018-07-13 13:54:07)[编辑][删除]

 


[转载]专治“膝盖滑膜炎”一个很神的外用偏方!

 

滑膜炎。滑膜积液。


马岳华献方有活血、消炎的功效

[转载]专治“膝盖滑膜炎”一个很神的外用偏方!

     

     白芥子治疗膝关节滑膜炎2法如下:


      白芥子性味辛温,归肺、胃经,具有通络止痛、利气化痰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对肢体痹痛麻木、跌打损伤、牙痛、中风不语等有效。并能抑菌、抑制前列腺增生,镇咳、祛痰及平喘,可治疗胸胁胀满。

      膏敷:适量白芥子为细末,沸水调成糊状,药温40左右时均摊在患处及其周围2~4厘米范围内,药膏厚度约1厘米,1小时后剔除药膏,温水洗净皮肤,每3日1次,病程长者1周1次。药膏外敷超过1小时,部分病人局部皮肤发红,自觉有灼热感,个别病人2天以后面部有痒感,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粉敷:白芥子60克,炒黄后研为细末,装入消毒纱布袋内,先以75%酒精消毒患处,后用生姜涂擦,再用白芥子粉袋覆盖患处,绷带固定,3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6~10次即可痊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