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间良药“鬼针草”

(2022-12-03 09:43:55)

摘自2022-11-30中国中医药报
刘小平 湖南省洞口县中医院
我每隔一段时间都去广东小住一阵,夏天的时候,小区外围的小路旁长了很多鬼针草,开着白色的花朵,花心是黄色的,非常美丽。它全草高不过一米,茎是四棱形,叶子边缘有锯齿。
待到秋天再次与这种小草重逢时,它们都已长出了黑色的果实,果实上部具稀疏的瘤状突起和刚毛,顶端有芒刺,具倒刺毛。我伸胳膊扫了一下果实,衣袖上立刻沾满了黑黑的芒刺,正如《本草纲目》所说:“(鬼针草)生池畔,方茎,叶有丫,子作钗脚,着人衣如针。”看着这些鬼针草,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少年时的恶作剧。坐在后面的同学在上课时偷偷把鬼针草放在前排同学的后背上。下课后,被捉弄的同学背上沾着鬼针草走来走去,惹得其他同学哈哈大笑。
鬼针草通过黏附在人们的衣服或动物毛发上扩大传播范围,从而完成其后代的繁殖和播散。它是旱田、菜地里的杂草,与栽培植物争光、争水、争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鬼针草也是病虫害的中间传播寄主,农民是很不喜欢它的。
但其实鬼针草是一味乡间良药。鬼针草味苦微寒,功擅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全国中草药汇编》云:“清热解毒,祛风活血。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胃肠炎,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秋冬季节,把鬼针草的枝干淘洗干净,剁碎煮水喝,或者用这个水煮鸡蛋吃,可清热败火。

无名异说

 乡间良药“鬼针草” (2018-03-01 14:17:16)[编辑][删除]


相传古代有位叫吴名异的侠客常年走南闯北为民除害,深受人们爱戴。一天他在深山里不慎扭伤了脚,坐在地上歇息时,无意中看到一只山鸡正嘴叼石子一遍又一遍地摩擦它那流血的爪子,不一会儿便飞走了。吴名异很是惊奇,便走过去拾起山鸡丢下的石子,心想:莫非这褐色的石头能治跌打损伤?于是他学着山鸡,拿起这块石头来回摩擦伤处,很快扭伤之痛便到了缓解。

后来,吴名异就把这种石头研磨成粉末给患者外涂抑或内服,治好了许多跌打损伤、金创(即金属利器造成的创伤)出血及骨折的病人。后来人们便把这种由侠客吴名异发现的药石叫做“吴名异石”,谐音“无名异石”,简称“无名异”,喻义该石“其名虽不扬,功用却非同一般”。

无名异作为中药名最早被记载于南北朝时期的著作《雷公炮炙论》,其别名土子、干子、铁砂、黑石子、炉先生等,是一种结核状的矿石,性味咸、甘,入肾、肝经,有祛瘀止血、消肿止疼、生肌功效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金创出血、痈疽疔疖及水火烫伤等。

【用法用量】 0.8~1.5钱,研粉服;外用研粉,香油调涂或磨汁搽患处
【附方】
治损伤接骨:无名异、甜瓜子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一钱,为末。每服五钱,热洒调服,小儿三钱。服毕,以黄米粥涂纸上,掺左顾牡蛎末裹之,竹篾夹住。(《多能鄙事》)
治脚气已止,但肿不消,不能行履者:无名异不以多少,一半生用,一半火煅,如煅自然铜法。上生熟拌和,为细末,醋调。先涂于肿痛之上不痛处,用药周围涂之,阔二、三寸若圈然,截住毒气,勿使冲上;次涂下面肿痛者,止留脚趾尖不涂,仍修事脚指甲,以出毒气,时时用醋润湿。(《朱氏集验医方》)
治脚气痛楚:无名异末化牛皮胶凋涂之,频换。(《卫生易简方》)
治痔漏肿痛:无名异炭火煅红,米醋淬七次,为细末,以温水洗疮,绵裹箸头填末入疮口。(《简便单方》)
治赤瘤丹毒:无名异末,葱汁调涂。(《简便单方》)
治天疱疮:无名异为细末,井花水调敷。(《普济方》)
治臁疮年月深久不愈者:无名异细研,清油凋搽,湿则干敷其上。(《瑞竹堂经验方》)
治臁疮溃烂:无名异、虢丹。细研,清油调搽,湿则干搽之。(《济急仙方》)
治消渴引饮:无名异一两,黄连二两。为末。蒸饼丸,绿豆大。每服百丸,以茄根、蚕茧煎汤送下。(《圣济总录》)
【摘录】《*辞典》[1] 

樱桃说

 乡间良药“鬼针草” (2018-05-08 15:07:00)[编辑][删除]

樱桃说

樱桃果实成熟时颜色鲜红,玲珑剔透,味美形娇,营养丰富,医疗保健价值颇高,又有“含桃”的别称。樱桃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果实,被称为“美容果”,素有“百果第一枝”的美誉。采摘酸甜适口的樱桃已是不少人周末自驾游的首选。可您知道吃樱桃的好处以及哪些人不适合吃樱桃吗?

樱桃果实肉厚、多汁,色泽鲜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铁丰富,每百克含铁量最高可达到11.4毫克,同时,樱桃含维生素C,有利于铁的吸收和利用,可预防、改善缺铁性贫血。电脑工作者由于眼睛过久地注视屏幕,会使视网膜上的感光物质消耗过多,如果不能及时补充维生素A和相关营养素,容易导致眼痛、视力下降、畏光等症状,甚至诱发夜盲症。据测定,每100克新鲜樱桃中维生素A的含量比苹果、葡萄等水果高4~5倍,能有效缓解电脑工作者眼部不适的功效。对于女性来说,常吃樱桃能起到美容的作用。樱桃含钾较丰富,适宜低钾血症和中暑患者食用。

樱桃富含花色苷、槲皮素、没食子酸、紫苏醇和褪黑激素等重要的天然保健成分。研究表明,樱桃具有抗病保健功效,包括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睡眠质量以及大脑保健等。樱桃对白领容易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如手指关节、手腕、双肩、颈部、背部等部位酸胀疼痛)也有减轻作用。

樱桃不但是保健佳果,而且还是治病的良药。唐代《新修本草》记载:“樱桃,味甘性温,微酸,主调中,益脾气。”《滇南本草》说它“能治一切虚证,大补元气,滋润皮肤”。《本草纲目》言其“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止泄精,水谷痢”。中医认为,樱桃性温,味甘微酸;入脾、肝经。有补中益气、祛风胜湿、收涩止痛、养颜驻容等作用。内服治虚寒气冷,面色清白,遗精,风湿疼痛,四肢不温,腹泻等,外用治汗斑、冻疮、烧伤等。

据记载,用樱桃治病的方剂很多。古时将樱桃装入坛子,埋入地下,一年后取出,化为汁液。当麻疹流行时,取其汁液给儿童饮用,可预防感染。患汗癣时,将樱桃捣烂取汁涂搽患处,疗效明显。此外,樱桃汁对烧伤有独特功效,将樱桃挤出汁液频繁涂抹烧伤部位,可以止痛,并可防止化脓,避免伤口感染。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樱桃,尤宜适合脾胃虚寒、消化不良、便溏腹泻、瘫痪、风湿腰腿痛、关节炎、体质虚弱、贫血乏力、面色无华者食用。但樱桃性温热,不宜多食,特别是有热性病、虚热咳嗽、便秘及上火的人应忌食;樱桃含铁量在水果中相对较多,故红细胞增多症、高血红蛋白血症者不宜多食;樱桃含钾量高,对于已有高钾血症,或有发生高钾血症潜在风险的人(如肾功能不全,以及服用保钾利尿剂等)不宜食用。需要提醒的是,樱桃核仁含氰甙,水解后产生氢氰酸(可以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有剧毒),药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莫擅自乱用偏方,以免发生中毒等意外。

樱桃功效

樱桃或樱又名楔荆桃、车厘子等,是某些李属的植物的统称,包括樱桃亚属、酸樱桃亚属、桂樱亚属等。果实可以作为水果食用,色泽鲜艳、晶莹美丽、红如玛瑙,黄如凝脂,营养特别丰富,果实富含糖、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磷、钾等多种元素。主要产地山东烟台。

1、抗贫血

促进血液生成樱桃含铁量高,位于各种水果之首。铁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原料,在人体免疫、蛋白质合成及能量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与大脑及神经功能、衰老过程等有着密切关系。常食樱桃可补充体内对铁元素量的需求,促进血红蛋白再生,既可防治缺铁性贫血,又可增强体质,健脑益智。

2、防治麻疹

麻疹流行时,给小儿饮用樱桃汁能够预防感染。樱桃核则具有发汗透疹解毒的作用。

3、祛风胜湿、杀虫

樱桃性温热,兼具补中益气之功,能祛风除湿,对风湿腰腿疼痛有良效。樱桃树根还具有很强的驱虫、杀虫作用,可驱杀蛔虫、蛲虫、绦虫等。

4、收涩止痛

民间经验表明,樱桃可以治疗烧烫伤,起到收敛止痛,防止伤处起泡化脓的作用。同时樱桃还能治疗轻、重度冻伤。

5、养颜驻容

樱桃营养丰富,所含蛋白质、糖、磷、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均比苹果、梨高,尤其含铁量高,常用樱桃汁涂擦面部及皱纹处,能使面部皮肤红润嫩白,去皱消斑。

6、美白祛斑

樱桃营养丰富,所含蛋白质、糖、磷、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均比苹果、梨高,尤其含铁量高,常用樱桃汁涂擦面部及皱纹处,能使面部皮肤红润嫩白,去皱消斑,可谓美白又祛斑呢。

                            

保健食谱
1.樱桃甜汤:鲜樱桃2000克,白糖1000克。樱桃洗净,加水煎煮20分钟后,再加白糖继熬一、二沸后停火备用。每日服30~40克。此汤具有促进血液再生的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

2.冬菇樱桃:水发冬菇80克,鲜樱桃50枚,豌豆苗5O克,白糖、姜汁各适量。水发冬菇、鲜樱桃去杂洗净;豌豆苗去杂和老茎,洗净切段;炒锅烧热,下菜油烧至五成热时,放人冬菇煸炒透,加人姜汁、料酒拌匀,再加酱油、白糖、精盐、鲜汤烧沸后,改为小火煨烧片刻,再把豌豆苗、味精加人锅中,人味后用湿淀粉勾芡,然后放人樱桃,淋上麻油,出锅装盘(菇面向上)即成。此菜具有补中益气,防癌抗癌,降压降脂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癌症患者食之。

3、樱桃酒:鲜樱桃500克,米酒1000毫升。樱桃洗净置坛中,加米酒浸泡,密封,每2—3日搅动1次,15~20天即成。每日早晚各饮50毫升(含樱桃8~10枚)。此酒具有祛风胜湿,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风湿腰腿疼痛,屈伸不利及冻疮等病症。

4.樱桃酱:樱桃1000克,白砂糖、柠檬汁各适量。选用个大、味酸甜的樱桃,洗净后分别将每个樱桃切一小口,剥去皮,去籽;将果肉和砂糖一起放人锅内,上旺火将其煮沸后转中火煮,撤去浮沫涩汁,再煮;煮至粘稠状时,加入柠檬汁,略煮一下,离火,晾凉即成。此酱具有调中益气,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风湿腰膝疼痛,四肢麻木不仁,消渴,烦热等病症。

5.樱桃汁:樱桃80克,冷开水1杯。樱桃洗净后去核,放人果汁机中加冷开水搅成樱桃汁,倒出供饮(可加适量白糖调味)。此汁具有润泽皮肤的作用,可消除皮肤暗疮疤痕

 樱桃1000克,砂糖、适量。樱桃剥去皮籽;将果肉和砂糖一起放入锅内,旺火煮沸后转中火煮,再煮至粘稠状时,晾凉即成。此酱有调中益气,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风湿腰膝疼痛,四肢麻木不仁,消渴,烦热等症。

 晶莹剔透的樱桃是时鲜水果, 中医认为,樱桃味甘、性温,可“调中益气,令人好颜色,美志性”。樱桃是治疗痛风、风湿病的良药,樱桃中所含有丰富花青素、花色素及维生素E等,均是很有效的抗氧化剂,它们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尿酸的排泄,能缓解因痛风、关节炎所引起的不适,花青素,对消除肌肉酸痛和发炎十分有效。

     樱桃鲜果,洗净晾干后,高梁酒(40°)等,比例1:10,入酒中泡1周即可饮用。

 

     服用方法:可以早晚各饮20毫升;疼痛不太剧烈时,可以只在晚间饮25毫升。酒将饮完时,可适量添加酒再泡。

黄豆治痈疮

 (2018-07-27 14:30:05)[编辑][删除]

 



   黄豆,又称大豆,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等功效,可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大豆外用能治病多种皮肤病,如《本草经》曰:“生大豆,味甘平,涂痈肿,煮汁饮……止痛。”《随息居饮食谱》也有“治诸痈疮:黄豆,浸胖捣涂”的记载。

   大豆主要成分大豆异黄酮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所含大豆皂苷还有改善炎症作用。据古今资料记载:大豆略炒后研末,调生姜汁和蜂蜜为膏可治折伤红肿;煮半熟捣泥敷用,对腿部溃疡、外伤及冻疮后严重糜烂也有效。大豆外治有效,其机理可能与大豆成分抗炎、抑菌和镇痛作用有关。蜂蜜味甘性平,能补中润燥、解毒、止痛作用,对一些感染性疾病有特殊功效。研究表明,蜂蜜能抗菌、消炎、收敛、止痛,敷用可形成有利于组织生长的湿润环境、控制细菌使其不会因湿润而化脓。所以,黄豆与蜂蜜合用,对痈疮能起到较好的清热抗菌、消肿止痛、促进愈合之效果。用于疖肿、皮肤溃疡、扭伤红肿等,也有一定疗效。

痈疮,即痈疽恶疮,是溃疡的一种,指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害多个毛囊和皮脂腺而发生的感染。常发于头颈后面及背部。中医学认为,痈(疮)是外感六淫,内郁湿热火毒等引起营卫不和,邪热壅聚,经络壅遏,气血凝滞而成。痈疮化脓的病机是“热盛肉腐”。中药治疗主张清热消痈、祛腐生肌等为主。

 

祛湿红豆薏米粥

 (2018-07-27 14:56:56)[编辑][删除]


“湿”属于中医“六淫”之一,有“外湿”与“内湿”之分,表现为重浊、黏滞、易伤人体阳气的特性。湿气重的人,往往症见头沉如裹、不思饮食、腹胀、口中黏腻、恶心呕吐、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浑浊或淋漓不尽、水肿、四肢屈伸不利、嗜睡、畏冷等。

“红豆薏米粥”里说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很多人分不清赤小豆和红小豆,二者虽然同属豇豆属,外形、口味也比较相似,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区别的。赤小豆身形瘦长,而红小豆颗粒更圆,个头也稍大于赤小豆。二者都有祛湿的效果,但论祛湿、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红小豆远不如赤小豆。《本草纲目》中记载:“赤小豆以紧小而赤暗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色淡者,并不治病。”说的就是赤小豆与红小豆的区别。所以,熬“红豆薏米粥”应用赤小豆。《神农本草经》载赤小豆“主下水,排痈肿脓血”。《药性论》亦载其“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小豆所含的皂苷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于肾脏病和心脏病,均有一定疗效;所含的叶酸有催乳的功效;具有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预防结石、减肥等作用。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容易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容易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赤小豆莫属。

方中的薏米即薏苡仁,有生薏苡仁和炒薏苡仁之分,两者都擅长祛湿。不同之处在于:生薏苡仁偏寒凉,直接煮粥易伤脾。而炒薏苡仁寒性会减少,其祛湿效果比生薏苡仁更好。因此,熬制“红豆薏米粥”应用炒薏苡仁。薏苡仁可以在家自己动手炒,取干净薏苡仁,用文火炒至微黄色、鼓起时取出,放凉,略有焦斑,微香即可,亦可到中药店买炒薏苡仁。

炒薏苡仁、赤小豆都比较难煮,煮粥前可用热水把薏米和赤小豆浸泡1小时后再煮,可使粥易煮烂,释放出所有的营养。在熬制红豆薏米粥时,可加一点芡实,以增强健脾的作用。因为脾主运化,对体内的水液有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要想祛湿,就必须健脾、祛湿一起进行。

薏米红豆芡实粥可按3:2:1的比例投料,粥熟后可适量加冰糖调味食之(糖尿病人忌放糖)。此粥可健脾祛湿、利水消肿、补肾益精。肾脏性水肿、心脏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患者,以及肥胖症患者不宜服食。 

泰州香蒲

  (2018-07-28 10:28:02)[编辑][删除]

偶翻古籍,发现这样一句话,“香蒲,蒲黄苗也,处处有之,而泰州者为良。”也就是说,香蒲以江苏泰州所产为最好,用中药行业的术语,叫道地药材。

童年记忆中,泰州的香蒲特别多。那时候水塘多,只要有鸭子的地方,一不小心就能看到那香蒲草儿在水袖翩翩了。池塘、河滩、渠旁、潮湿多水之处,香蒲常常成丛、成片地生长,细长细长的蒲苇叶子披着薄晖,齐刷刷地映绿了一塘清水。

香蒲对土壤没有什么要求,生命力旺盛。春初时,香蒲长出嫩嫩的蒲苇叶,尚未出水时是红白色的、茸茸的样子。一到夏天,香蒲丛叶中便有长梗抽出,蒲脑儿花便抱紧梗端,像武士的棒杵。一只绿莹莹的翠鸟,不知是觊觎那棕黄的蒲脑儿花,还是看中了蒲苇叶间嬉戏的鱼儿,停压在一尾蒲苇叶上,被我寻找蒲黄的窸窣声惊飞。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扩展,香蒲缺少了立足之地,自然也就很难见到。不过偶尔也能在河边风姿秀逸的水生植物丛中看到香蒲的身影。在绿绿的蒲苇叶的柔衬下,那漂亮圆长的蒲脑儿花也会诱发我横含在唇的欲望,于是像啃羊肉串儿,唇齿轻抿,满嘴都是细花瓣,又粉又面,蛋黄,玉米面,麦叶,还有烤红薯味儿,一股脑在味蕾蔓延,都是淡淡的味道。

我突然想起在兴化吃的板桥宴,当中有一道名叫“蒜香蒲干”的菜。里面的蒲干,其实就是豆腐干,那为什么叫蒲干呢?泰州烹饪大师王晓明先生说,这个豆腐干可不一般,是经过蒲苇叶扎整制作而成,干面上除了蒲苇叶的纹路,还有蒲苇叶的清香呢!我明白了,用中医学的观点,这是食疗的美食。唐代医药学家苏恭编撰的《新修本草》写道:“香蒲,即甘蒲,可作荐者,春初生,用白为菹,亦堪蒸食。”蒜香蒲干是巧用了香蒲益中气而坚齿明目的功效。

其实,在泰州巧用香蒲做的美味不仅仅是蒜香蒲干,更直接的是蒲菜。记得有一年春天,上海的表妹来做客,母亲为她做了一道蒲菜鸡汤,鸡汤里洁白肥嫩的蒲菜至今让我口水连连。母亲说,蒲菜是香蒲在水中部分的嫩嫩的假茎,犹如一根纤细的玉管,清香甘甜,酥脆可口,似有嫩笋之味。“其籁伊何,惟笋及蒲”,《诗经》中早已讲过。“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北宋词人黄裳在他的词《喜迁莺》中告诉我们,蒲菜在宋朝不仅是普通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同时也是达官贵人豪华宴席上的上品。

在泰州,每年春初时乡人都会挖出香蒲假根茎食用,可拌、炝、炒、扒、烧、炖、煮、焖、做汤、制馅、熬粥等。母亲有一道深藏不露的拿手好菜——虾扒蒲菜,就是将嫩白如软玉的蒲菜整齐地排列在长盘中,犹如玉女列兵,再将鲜红的虾仁置于其上,象征着将帅,辅以高汤现浇,清香嫩滑,沁人肺腑。其味鲜爽口之独特,就是放在盛宴之上也毫不逊色。

泰州香蒲的药用价值极大。《金匮要略》中的薄香散、《本草汇言》中的治关格不通方都是利用了香蒲味甘性平、入脾肾二经、具有补脾益肾之功。

泰州香蒲的叶子细长、柔韧而馨香,有丝绸的质感,也有棉质的柔软,散发着清凉的香气。人们爱用香蒲叶子编织各种纯手工艺术品以及蒲包、蒲扇和草席等。

如今,要领略泰州香蒲的风姿绰约,大概只有到泰州的溱湖湿地了。漫步蜿蜒延伸的栈道,两旁沼泽里成片的香蒲,清风摇曳,风铃轻吟,浸染湖光,一派静悠。在这里,你可以静观“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的风景;也可以细细回味陆游“未尝满箸蒲芽白,先看堆盘鲙缕红”的美味;还可以想象“智取生辰纲”前香蒲切玉、角黍包金的豪奢端午盛宴;再有“蒲牒写书”的西汉著名司法官路温舒,“蒲鞭示辱”以德从政的刘宽,更有“君当如磐石,妾当如蒲草,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爱的誓言。

 

青翠碧绿、晓叶凝珠,柔韧如丝,波光流连。泰州香蒲,让人徜徉悠然。(江苏 王轲)

止血收敛话卷柏

 (2017-10-24 17:11:56)[编辑][删除]

 


卷柏又名九死还魂草、石柏、岩柏草,为卷柏科植物卷柏的全草。这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春、秋季均可采收,但以春季色绿质嫩者为佳。采得后剪去须根,酌留少许根茎,去净泥土,晒干即可入药。关于卷柏的药用还有一段传说。

相传在昆仑山上,王母娘娘洗澡的天池岸上长着一种能起死回生的仙草。有一年民间大旱,瘟疫流行,成千上万的百姓死亡。住在天池中的龙女,看到人间遭受灾难,十分同情,就把天池岸上的仙草偷偷带到人间为人民治病,普救众生,竟然让成千上万死去的百姓死而复生。龙王知道此事,大发雷霆,一怒之下把龙女打下人间。龙女到人间后,心甘情愿变成还魂草,普救众生。还魂草生命力强,即使保存了几年,只要拿出来浸在水中,当温度适宜时,就又开始生长,故名“还魂草”,即卷柏。

卷柏性温,味辛,入肝经,生用能活血,用于治疗经闭、癥瘕、跌打损伤、腹痛、哮喘等症;炒炭后有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吐血、便血、尿血、脱肛等症。《本草求真》载:“卷柏,其治有分生熟。生则微寒,力能破血通经,故治癥瘕淋结等症;炙则辛温,能以止血,故治肠红脱肛等症。性与侧柏叶悬殊,治亦稍异,不可不辨。”《神农本草经》言卷柏:“主五脏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癥瘕,血闭,绝子。久服轻身,和颜色。”可用于邪气所致的各种病症。卷柏还治血闭、绝子,指女子因血行闭阻而导致的闭经,致使因此而导致的不孕症。

现代研究表明,卷柏含有黄酮、酚性成分、氨基酸、海藻糖等多糖类成分及少量鞣质,临床上与当归、白术、丹皮、白芍、川芎等配伍治妇人血闭成瘕、不育不孕;与小血藤、白花草、地胡椒配伍泡酒饮用,可治腹痛、喘累及吐血;用于食疗,可将卷柏炒焦,与瘦猪肉同炖,喝汤食肉,可治吐血、尿血、便血。临床报道,卷柏还可用于新生婴儿断脐止血。取卷柏叶洗净,烘干研末,高压消毒后贮瓶待用。新生儿在血管钳的帮助下断脐,断端撒上0.5~1克卷柏粉,1~3分钟后松开血管钳,即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常用验方 大肠下血:卷柏、侧柏、棕榈各等分,烧炭存性,共为细末,每服9克,黄酒送下。妇人血闭成瘕、寒热往来:卷柏(酒浸)120克,酒当归、白术、丹皮各60克,白芍药30克,川芎15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跌打损伤、局部疼痛:卷柏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胃痛:卷柏60克,水煎服。哮喘:卷柏、马鞭草各15克,水煎服,冰糖为引。吐血、便血、尿血:卷柏(炒焦)30克,与猪瘦肉60克同炖至熟烂,喝汤食肉。烫火伤:鲜卷柏捣烂敷于患处。注意:孕妇忌服。 (天津 韩德承)

咯血案

  (2017-10-22 16:37:19)[编辑][删除]

 



支气管扩张咯血发病原理多为气火逆乱,血不循经,络伤血溢,随上逆之肺气咳出。清肺泻火,止血生新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临证时,加用花蕊石疗效更为明显。

可某,男,61岁。患者咳嗽,痰中带血,色鲜红,历时2月,外院查胸部CT示支气管扩张,求治于中医。刻诊见: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则:清金化痰,祛瘀止血。处方:桑白皮2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花蕊石(先煎)15克,杏仁10克,南沙参10克,百部10克,白前10克,川贝母10克,紫苑10克,侧柏叶10克,玉竹1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药后患者来诉,服药后咳血渐减,3剂后咳血痊愈,自行服药1周,以巩固疗效,后未再复发。

内科范围的咯血,主要见于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温热病中的风温、暑温亦会导致咯血。临床常见的症型有燥热伤肺,肝火犯肺,阴虚肺热等。本验案中患者咳嗽,痰中带血,色鲜红,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证属燥热伤肺。予泻白散合桑杏汤加减,治以清泄肺热,宁络止血。方中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沙参、玉竹,养阴清热;杏仁、贝母、紫苑、白前,肃肺止咳;侧柏叶,凉血止血;花蕊石,化瘀止血。花蕊石,其性酸、涩、平、无毒,归肝经,具有化瘀,止血等功效。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妇血晕、死胎、胞衣不下、金疮出血等症。《本草纲目》记载:“花蕊石,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酸以收之也。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恶血化则胎与胞无阻滞之患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花蕊石散可治金刃箭镞伤中,打扑伤损,猫狗咬伤,内损血入脏腑,妇人产后败血不尽,血迷血晕,恶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全方药味精练,配伍整齐,更得花蕊石化血生新,共奏清金化痰,祛瘀止血之功。

三七散瘀止血 消肿定痛

  (2017-10-25 15:09:14)[编辑][删除]

 

 

三七,又称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植株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而通常大家所熟知的三七药材则指三七的主根,习惯称“剪口”,侧根称“筋条”。

中医认为,三七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中成药“云南白药”,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本草纲目》中记载:“三七,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目赤痈肿,虎咬蛇伤诸病”。三七在治疗出血的同时,兼具补血的作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为中药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治疗效果“拿捏”的恰到好处,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又能止血,治疗作用既不多也不少,属众多中药材中“难能可贵”者,并被冠以“活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最高临床药效评价。此种特殊功能类似西方医学中的“双向调节”的药物理论。

滋补佳品话阿胶

 (2017-12-30 05:11:17)[编辑][删除]

 


近日,第十一届“冬至阿胶滋补节”在山东聊城东阿县开启。在今年的阿胶节上,多位中医“大咖”共聚一堂,为听众带来一场养生“盛宴”。

女性健康“以血为本”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医师肖承悰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的嫡孙女,从事妇科疑难杂症研究50多年。她认为,女性养生主要分为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3个时期,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在这3个阶段都可以起到相应的养生防病、调理作用。

她解释,女性一生和血关系密切,中医认为,女性以血为本,因为女性一生要经历“经孕产乳”,经就是月经,孕就是怀孕,产就是分娩,乳就是哺乳,这些都要耗血、耗气,尤其要耗血。《黄帝内经》载:“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阿胶作为妇科常用药,它药食同源,味甘、性平,无毒,能养血补血、止血安胎、补肺润燥等,女性在不同年龄都可以根据情况科学服用。

她说,女性气血不足还会引发心理疾病。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血虚则肝失柔养、肝气不行,导致肝郁、肝火旺盛。尤其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气血不足,雌激素水平下降,更容易肝火旺,进而产生抑郁。因此,女性调理身体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悦。

中医药调整生殖功能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主任医师谈勇,率先将中医药运用到生殖辅助技术领域,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解决不孕不育症。

谈勇介绍,辅助生殖技术是近30年兴起的技术,即通过现代医学手段,以人工的方式帮助排卵、受孕等,像试管婴儿是目前主流的辅助技术之一。女性内分泌和生殖系统非常复杂,单纯使用西医手段促排卵存在一些缺陷,而中医药在治疗不孕不育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依靠中医药来调整男女的生殖功能是可以帮助助孕的,只是古时候没有用现在的一些器具和药物。通过中医药调整女性的生殖功能和身体内环境,使之更好、更优质地妊娠。”

谈勇说,《黄帝内经》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意味女性到了35岁开始走向衰老,许多补益气血、滋养肝肾的药,如阿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衰老,改善女性卵巢功能。

她强调,男性也可以服用阿胶。阿胶对男性的生殖功能和身体内环境也能起到改善作用,但服用量和配比的药会有所不同。中医治病最大的特点就是辨证施治、因人而异,从整体调理身体。

谈勇说,阿胶性平,一年四季都可以服用。中医讲究冬令进补,在冬季吃阿胶比较普遍,其他季节吃的话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方药配比。春天万物生长,这时我们可以在方子里放一些疏散的药,轻轻调理人体阳气;夏天人体脾胃易虚,而阿胶偏于滋补,服用时就要稍微减一点量,加进去的其他料要多一点,让它的胶制变得稀一点,更易消化吸收。阿胶在服用时也有些注意事项,如忌油腻食物;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感冒病人不宜服用;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慢性筋骨病重整体调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代表性传承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施杞教授,建立了慢性筋骨病“预防、治疗、康复、养生、治未病”五位一体的治养模式,倡导应用膏方整体调摄,治疗慢性筋骨病。

慢性筋骨病非常高发,例如颈椎病、腰椎病就是最常见的慢性筋骨病,发病率达到25%以上,也就是说,4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有颈椎或腰椎方面的问题。施杞指出,通过对19000个慢性筋骨病病例的调研发现,82.5%的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肾精亏虚等问题。《黄帝内经》讲:“肾主骨、肝主筋、皮主肌肉,治疗慢性筋骨病,重在调整肝脾肾的功能。服用膏方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起到调理脏腑、平衡气血阴阳的作用。

“‘无胶不成膏’,阿胶在膏方应用有着近三千年的历史,在张仲景《伤寒论》著作中就已经有膏剂的记载。”施杞说,除了骨科病人,亚健康人群也适宜服用膏方调理健康“治未病”,如冬令进补就是一个很好的调摄和滋养手段。膏方是中医治病的一大法宝,也是其特色和优势。(杨志云)

南橘北枳

  (2017-12-30 05:21:54)[编辑][删除]

 


南橘北枳出自《晏子春秋》里的一则小故事。说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叫晏婴的丞相,聪明过人,能言善辩。他奉命出访楚国,楚王想借机设计羞辱,于是设宴欢迎。宴会正兴时,突然有几名武将押着一个五花大绑的人走过宴会厅,楚王一看,故意大声问被绑的是何人,武士们齐声答是齐国人,因偷盗被绑。楚王当众对晏婴说,是不是齐国人都爱偷盗呀?晏婴心知肚明,平静从容地回答说,我听说橘子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子,口味甘甜;若是生长在淮河以北,结出的果实就不是橘子,尽管它们的样子非常相像,但味道又酸又涩,变成枳子了。各位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因很简单,就在于两个地方的水土不同啊!有的人生长在齐国从来就不偷盗,可是一到了楚国就偷盗,莫非是楚国的环境水土使人善于偷盗吗?晏婴说完,宴席上一片沉默,楚王满脸通红,无言以对。

后来《喻世明言》中对“晏子使楚”这段历史故事进行了概括,出现了“南橘北枳”四个字,演变为成语,人们用它来比喻环境对人和事物的影响,形容某种事物因环境的变化而异化。

成语引入中医,牵出“道地药材”这个专用词语。什么是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那些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的药材。中医治病很讲究道地药材的使用,一些病证,非道地药材达不到治疗效果。这是大自然赋予中药材的天性,也是中药材的神奇之处。

就如橘和枳,虽然都属芸香科柑橘亚属,但生长环境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性味和药效。橘,性味苦、辛、温,润肺生津,理气和胃,可作水果食用;枳,性辛温,味苦、酸,舒肝止痛、破气散结、消食化滞,因口感不好,只作中药应用。正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非要把此处的药材移植到彼处去生长,必然影响药材的品质。

大家都知道山东东阿的阿胶最好,为什么?因为山东东阿阿胶的整个制作过程是很讲究的。根据古代各种文献记载,山东东阿这儿的驴是吃狮耳山的上百种草药,喝狼溪河的水长大的。不仅此处的驴皮好,东阿阿胶的整个制作过程也是非常讲究的,杀驴的时间必须选择“冬至”,中医认为,冬至这天,是一年里面阴气最重的时候,此时驴皮滋阴养血补肾功能最好。事实上,东阿阿胶的确因为品质上乘,优于其他地方产的阿胶,成为道地药材。

贝母有很多,四川的贝母(川贝)和浙江的贝母(浙贝)因为生长环境不同,就有了不同的药效。川贝重在润肺,对肺燥咳嗽有较好的功效,浙贝重在清肺,治痰热蕴肺之咳嗽效果较好,川贝和浙贝都属道地药材,医生在开药方时一定会根据情况选用不同产地的贝母。

再如,牛膝产于河南温县、沁阳等地的怀牛膝(淮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是上好品质的牛膝,不同于其他产地的牛膝。而产于四川乐山、西昌等地的川牛膝偏于活血祛瘀。产地不同,功效不同。

类似道地药材还有很多,如江苏的苍术,山西的黄芪,河南的地黄,吉林的人参,四川的黄连,云南的三七等。一个真正好的中医,非常关注药材的产地,甚至苛刻到非道地药材不用。

“南橘北枳”引申出道地药材的概念更能帮助我们加深对这个成语以及中医药文化的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