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疮家圣药连翘

(2022-11-27 04:19:25)


时间:2021-03-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邓海祥

  连翘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成了北方常见的园林植物。连翘属于木犀科连翘属落叶灌木,其外形较高大,小枝呈四棱形,枝条不易下垂,通常先花后叶,花期3~5月,花冠4裂。夏季结果,果实为绿色水滴状,表面有白色凸起,成熟时变为褐色且开裂,翘出双角。

  《尔雅·释草》:“连,异翘。”晋代郭璞注曰:“一名连苕,又名连草。疏云:连,一名异翘。”也就是连翘本名“连”,其他为别名。《新修本草》里记载:“其实似莲作房,翘出众草,故名。”徐锴《说文系传》云:“古来亦通谓草木翘秀者为苕。”《本草衍义》记载:“连翘亦不算出众草。太山山谷间甚多。其子折之,片片相比如翘,应以此得名耳。”说法与上面不一致,认为连翘得名来于叶子形状。《本草纲目》:“按《尔雅》云:连,异翘。则是本名连,又名异翘,人因合称为连翘矣。连轺亦作连苕,即本经下品翘根是也。还有一种说法,连是指古代的一种车,其形状和连翘果实非常相似。

  连翘分为大小连翘,《唐本草》里面记载:“此物有两种:大翘,小翘。大翘生下湿地,叶狭长如水苏。花黄可爱,着子似椿实之未开者,作房翘出众草。其小翘生冈原之上,叶花实皆似大翘而小细。山南人并用之,今长安惟用大翘子,不用茎花也。”虽然分为大小两种,但仍是同一植物,只是由于南北种植地域的不同,地方水土环境的差异,导致植株在外观上稍有区别。

  连翘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品,味苦,微寒,主入心、肺经,兼入胆经。既擅于清解热毒,又能疏透消散,素有“疮家圣药”之称,临床为治热入心包证常用药。连翘入药根据采摘的时间不同,又分为青翘与老翘两种:在白露节气连翘果实略带绿色,此时采摘的果实被称为“青翘”,青翘质硬,多未开裂;寒露节气,霜冻以后采摘的连翘已经熟透,此时果实颜色发黄,被称为“黄翘”或者“老翘”,果实多开裂成两瓣,质脆。一般认为青翘清热解毒之力较强;老翘质轻,长于疏散风热。

  《珍珠囊》言“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三也”。张元素提到连翘:“性凉味苦,气味俱薄,轻清而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面记载:“连翘状似人心,两片合成,其中有仁甚香,乃少阴心经、厥阴包络气分主药也。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故为十二经疮家圣药。”

  日常生活中也不乏见到连翘的身影,一些常见的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中成药中,比如银翘解毒片、连花清瘟胶囊等,里面都有连翘。除了这些之外,吴鞠通《温病条辨》里的“银翘散”,连翘和金银花共为君药,共奏透邪解热之功。

  与连翘花期接近的同为黄色小花的迎春、金钟、素馨,常常会让人分不清。连翘与迎春花两者同为木犀科,迎春花开花较早,其植株呈灌木丛状,植株矮小,叶片为十字形对称状生长,枝条呈拱形下垂。迎春为三小复叶,连翘是单叶或三叶对生;迎春枝条中间为实心、片状髓,连翘则呈中空状;迎春的花瓣比较小,开花时花朵朝上,花瓣多为5~6瓣,连翘花瓣较大,开花时多低着头,外形长而略尖,一般花瓣为4瓣。

  素馨开花则比连翘和迎春都晚,且素馨的枝条四季常绿,通常似一大丛倾泻而下的瀑布般,迎春和连翘是先花后叶,而素馨开花的时候枝条上面已经长满了叶子,且素馨开花有单瓣与重瓣两种。金钟与连翘两者都属于木犀科连翘属,其外形非常相似,同时两者的花期也比较接近,极易将其相混,两者花期均晚于迎春,连翘小枝略显四棱,金钟的小枝则为明显的四棱形;连翘的花萼裂片较长,几乎到花冠管的位置,金钟的花萼裂片比较短,大约为花冠管长的二分之一;连翘的枝心中空,而金钟为片状枝髓。(邓海祥 河南中医药大学)

连翘:清热、凉血、散结

 (2022-12-29 15:02:05)[编辑][删除]


燕京刘氏

时间:2020-09-0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王庆国

  连翘,是笔者临床上最喜用的清热解毒药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连翘有以下特点是其他清热解毒药所不具备的:清中兼散:本品有散结消肿之功,为其他清热解毒药所不及;清中兼透:此点与金银花相似,但其散结、止呕、利尿,以及疏通血气又为金银花所不及;既清气分,又通血分:这点与栀子相似,但其又无栀子动胃气致泄泻之弊;泻上中下三焦、十二经郁火:本品无处不到,此非其他清热解毒药可比拟;苦而不燥:不似黄连、黄柏、黄芩之苦寒燥湿而有伤阴之弊;苦寒而不易伤胃:本品药性虽苦寒,但其有止呕之功,不似黄柏、龙胆草、大黄等易伤胃腑,在胃病中用之,还有健胃消食及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功效。由于此6方面的原因,连翘在临床应用相对安全,故又可作温补时的救偏之品。

  连翘临床主要用以下7个功效。

  清热解毒

  连翘性苦寒,主入心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本品能散心火而解疮毒,又能散气血之凝聚,加之有消痈散结之功,故有“疮家圣药”之誉。对于痈肿疮毒,红肿未溃者,常与蒲公英、皂角刺、穿山甲等同用,如《外科真诠》之加减消毒饮。若热毒结聚,疮疡肿硬,皮色不变,可与黄连、当归、赤芍等同用,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内疏黄连汤。若疮疡脓出,红肿溃烂,多与金银花、牡丹皮、天花粉等配伍,如《疡医大全》中的连翘解毒汤。

  连翘解毒可针对不同部位配以不同的药物,如乳痈肿痛,乳内结核,可与青皮、瓜蒌、川芎、路路通等配伍;对于化脓性中耳炎,可与金银花、柴胡、黄芩等配伍;对于痤疮,可与蒲公英、地丁、天葵子、丹参、枇杷叶、桑白皮、土茯苓等配伍;治疗带状疱疹,可与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柴胡、黄芩、薏苡仁、龙胆草等配伍。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水煎剂对多种致病菌如志贺氏痢疾杆菌、史氏痢疾杆菌、鼠疫杆菌、人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珠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肺炎双球菌、副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体外抗病毒试验显示,连翘酯苷对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清热解毒功效的现代机制。

  消肿散结

  连翘清热解毒的同时,还有消肿散结的特点。《神农本草经》云其治疗“结热”;李杲谓其“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本草正义》说“连翘,能散结而泄化络脉之热,《本经》治瘘疬、痈肿疮疡、瘿瘤结热,固以诸痛痒疮,皆属于热,而疏通之质,非特清热,亦以其散结滞也”;近代临床大家张锡纯更是对其散结之功体味甚深,他说“连翘,具……宣散之力,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因此,连翘常用于治疗内结痰核之疾。首先,连翘为“疮家圣药”不仅能清热解毒,还可以散热毒壅聚,故对于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是必用之药。其用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常与玄参、黄芩、桔梗等配伍,如《外科正宗》之连翘消毒饮。对于甲状腺肿瘤,有学者报道,以本品与夏枯草、天花粉、漏芦、泽兰、煅牡蛎、半夏等配伍,8周为1疗程,总有效率达83.8%。笔者常将其加入海藻玉壶汤中用于治疗甲状腺性结节,效果良好。对于乳腺增生,也可以本品与玄参、漏芦、煅牡蛎、夏枯草、王不留行、橘叶等配伍,有很好的疗效。

  疏散风热

  连翘既能清热解毒,又可疏散风热,亦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和温热病初起,发热头痛、微恶风寒、口渴咽痛等的常用之药,常与金银花、牛蒡子、薄荷等配伍,即温病名方银翘散。若温热病气分热盛,壮热烦渴,本品功善清热,可以与石膏、知母等同用。若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神昏,斑疹吐衄,口干舌绛,本品也可与清热凉血药如水牛角、金银花、生地黄等配伍应用,如清营汤、神犀丹等。连翘在卫分可以疏散风热,在气分与营分可以引邪外出,即透热于外。对于连翘的此般功效,张锡纯理解得最为清楚,所以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连翘,具升浮宣散之力……能解肌透表,清热逐风,又为治风热要药。”

  清心利尿

  连翘清热解毒,又有苦寒通降之性。《日华子本草》云其“通小肠”,《药性本草》称“主通利五淋”,可知其具有清心利尿,通淋消肿之功。若用于湿热郁滞而致的小便不利或淋漓涩痛,本品临床常与木通、白茅根、车前子等同用,如《杂病源流犀烛》之如圣散。有资料报道,重用连翘20~45克,对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感染及原因不明的血尿有效,一般用本品30克以上,煎汤150毫升,分3次服,连用10天,可获显效,且有消除尿蛋白与水肿的作用。在清热通淋方面,连翘的功效与栀子有相同之处,但是,栀子容易引起便溏脾寒,而连翘则无此弊端,是为其长。

  凉血散血

  据传统本草记载,连翘本无直接清血热之功,但近代临床应用证实,重用本品既能清血热,又能散结消斑,还可用治热入血分,血热妄行的出血证。如据杂志报道,每日用连翘18克,加水煎服,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视网膜黄斑区出血,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又有报道重用连翘50克,配伍白茅根、茜草、板蓝根、玄参、槐花、生地、甘草、丹皮、地榆治疗过敏性紫癜,有效率高达97%以上。更有将本品与金银花、黄芩、板蓝根、淡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桔梗、竹叶等配伍,治疗流性行出血热,也取得了有效率90%以上的效果。

  清热止呕

  连翘清热止呕的功效在我国历代本草并无记载,首见于日本汤本求真的《皇汉医学》,香月牛山的《药笼本草》记载:“治吐乳,不问攻补药之药中必加连翘一味”“阅古今诸本草,无治吐乳之言,然贯通诸说,则有此理,夫连翘,少阳、阳明、少阴之药,如吐病皆属炎上之火,故用之以泻心火,解肝胆郁热,除脾胃湿热,清利胸膈滞气,则吐乳自止。不啻治小儿吐乳,治大人呕吐及胎前恶阻,应手而有效。”国医大师张志远的经验是:对于胃热致呕,以本品30克,加竹茹30克,联合组方,分数次饮下,即可药到呕止,皆收灵验;中医张忍善以连翘止呕,验之临床二十年,每用辄效;福建中医药大学张喜奎教授治疗胃热呕吐,常以连翘加入橘皮竹茹汤或连苏饮中,多获良效;中医何运强用连翘治疗呕吐百余人,皆立竿见影。从病机与药性分析,本品治疗胃热呕吐的机理在于胃以通降为顺,若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则为呕吐。本品味苦能降,性寒能清热,故能清胃热而降上逆之胃气。笔者的经验是,连翘不仅对于胃热及湿热呕吐有效,对于胃寒、胃阴不足、脾胃虚弱、食积、痰浊及寒热错杂者,经适当配伍也可获得佳效。临床上,对于胃寒呕吐,可以配伍桂枝、丁香;对于胃阴不足呕吐,可以配伍竹茹、石斛;对于脾胃虚弱呕吐,可以配伍四君子汤;对于食积呕吐,可以配伍焦三仙;对于痰浊呕吐,可以与小半夏汤合用,而对于寒热错杂呕吐,可以将半夏泻心汤三味主药半夏、黄连、干姜提出,加用本品,效果可佳。但可惜的是,目前《中药学》中未对连翘止呕的功效有明确记载,今后还需要大家多在临床中实践,并进行实验研究加以证明,以免明珠蒙尘。

  纠偏防热

  连翘可清上中下三焦、十二经之郁火,不仅可以透卫分之热,亦可清气、营、血分之热,清而兼利尿通淋,清而能散能行,又无伤脾胃阳气之弊,故使用安全。因此,笔者常将其用作热药或补剂当中的纠偏之药。由于很多外地病人来京诊病往返不便,而在京病人也多因为工作忙碌以及挂号困难等原因,每次诊病开药多在14剂以上,如果长期服用温阳、补气之药,容易矫枉过正,据笔者经验,此时加黄连、黄柏易伤阴液,用金银花则药力不及,用栀子则易伤脾阳,而用连翘则无任何偏颇。是以笔者常在此时少加连翘以佐之,即能防止矫枉过正而生热,多年应用,从未失手。(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外科专家研讨传承与技术创新

  (2022-12-15 08:06:04)[编辑][删除]


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曹建春 常金霞 牛少辉

  自11月7日起,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2020学术年会学术月在江西南昌开幕。外科分会将以“技术创新,外科先行”为主题,陆续举办中医外科名家论坛与传承发展论坛、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科主任论坛、乳腺癌中医药全程规范管理学习班、第五届全国创面修复高层论坛暨第四届疽证论坛、中医外治及皮肤病论坛系列活动。

  开幕式上,外科分会主任委员裴晓华做了“疽证理论探索”报告,对附骨疽、瘰疬、流痰、流注、乳痨、乳癖、瘤、癌、瘘或漏、胁疽、缺盆疽、臁疮等以虚寒证为主的外科阴性疮疡类疾病进行了系统回顾,对应用消托补三法治疗阴疽做了全面总结。江西中医药大学朱卫丰教授介绍了将蛇伤外敷散制备成超微散剂,改进中医外用制剂工艺流程。江苏省中医院马朝群教授通过数据挖掘、核心药物聚类分析等方法总结许银芝教授临床用药规律,指出“桃红四物汤联合二陈汤”作为基础方治疗非甲亢期桥本氏甲状腺炎临床疗效明显。江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熊汉鹏教授介绍了电视纵隔镜治疗手汗症的技术要点。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艾儒棣名老中医作了“经方治疗荨麻疹”的报告,就经方治疗顽固性荨麻疹提出了“汗法”驱邪外出是其治疗的关键,并基于经典谈到“邪在表宜汗而解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杨博华教授指出中医药在治疗创面愈合方面优势明显,提出研制出不含汞制剂的外用药物有重要价值。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喻文球名老中医作了“陈自明《外科精要》学术的现在与将来”的主题演讲,系统回顾了对外科精要的研究心得。阙华发、夏仲元、刘胜、唐乾利、钮晓红、王军、李大勇、曹建春、陈德轩、张耀圣等分别就中医外科学术流派、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足、淋巴性水肿、围手术期处理和中医外科的传承、创新发展等做了精彩论述。

  系列论坛既是对中医药理论在外科领域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验和总结,也是对今后中医外科理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中医药现代化的促进和引领。 (曹建春 常金霞 牛少辉)

路路通临床功用多

 疮家圣药连翘 (2018-03-03 05:34:38)[编辑][删除]


路路通性平,味淡,无毒,归肝、膀胱经,可收敛解毒,祛风通络,利水除湿,临床用治肢体痹痛,手足拘挛,胃痛,水肿,胀满,经闭,乳少,痈疽,痔漏,疥癣,湿疹等。余认为,贵州民间常以之治疗荨麻疹,收显著祛风止痒之效,一言蔽之,乃系此物抗过敏作用使然,当可治疗诸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急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鼻炎、接触性皮炎等。

支气管哮喘 当此病急性发作,乃风邪与湿热相结,阻滞肺络,仅用豁痰理气、清肺降逆法治之,喘息难平,治疗之要在祛风清热除湿,临床往往适合应用路路通。临证每以贵州石恩权所制祛风解毒汤加路路通,常能提高疗效。喘息日久者,肺之气阴已伤,血运滞涩,可加麦冬、当归、泡参、黄精、山药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 此属“风水”范畴,乃风邪袭肺,肺气不宣,运调失职,以浮肿、高血压、尿少、血尿、蛋白尿为主要表现。余多用祛风解毒汤或防风通圣汤为基本方,视其风热、风湿兼证之别加用他药,每有良效。余于上述基本方中恒选路路通一味,疗效相当。

过敏性鼻炎 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一种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以突然和反复发作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症状,部分伴有嗅觉减退,属中医的“鼻鼽”范畴。该病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与脏腑失调有关,尤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余临证用方常用玉屏风散、桂枝汤、阳和汤、二陈汤、四君子汤、八味丸等,缓缓服之有良效,处方中常加用路路通。

河南名医张鸣钟,临床对路路通的应用别有会心。几乎无一病、无一方不用路路通,可谓善用本品。笔者曾跟诊于张先生之侧,亲历其治疗诸多疾病常信手拈来,疗效立现,乃思近人“路路通才薄不堪重用”语,固一家之言,不足为训也。惟张鸣钟认为本品外形类人脑,有补脑益髓之力颇令人费解。然脑部疾病多有风痰湿瘀者,路路通祛风湿、通脑络,以通为补,邪去正复,其补益之力,或可作解。下为张鸣钟临床验案一则。

朱某,男,70岁。初诊日期:2015年1月10日。有吸烟史,有4年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一直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天麻丸、六味地黄丸、辛伐他汀片,病情较稳定。1年来出现头部不自主阵发性摇动,初未重视,近2月病情加重,头部摇动频繁,伴头胀痛,心悸,精神萎靡,失眠,听力差,舌体稍胖大,边有齿痕,舌尖红,舌苔白腻稍黄,脉细弱。体查:心率62次/分,主动脉瓣区可闻及明显杂音。空腹血糖:9.2mmol/l,血脂较高,心脏B超:1.左房增大。2.主动脉瓣区血流明显加速。3.二尖瓣、三尖瓣反流。头颅核磁共振示:1.多发性脑梗死。2.脑萎缩。病机:脾肾虚亏,虚风内动;湿滞热瘀,血脉不和。治法:健脾益肾,活血祛风,清热化湿,通络逐瘀。

方药:土茯苓汤化裁。

处方:土茯苓15克,青防风10克,明天麻10克,全当归12克,大川芎10克,制首乌12克,清半夏12克,生山楂12克,川桂枝10克,炒白芍12克,路路通10克,生甘草6克。6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头部摇动、胀痛减轻,现见咽部有灼热感、腹胀,余症同前。上方桂枝减为6克,加生薏仁15克,连翘12克,继服6剂。

三诊:头部摇动、胀痛明显减轻,精神好转,心悸、失眠、腹胀改善,惟咽部灼热感未减轻,二诊方停用桂枝,加玄参10克,6剂。

四诊:头部摇动、胀痛基本消失,无心悸及咽部灼热感,精神睡眠好,腹不胀。听力、舌脉改变不大,血糖复查:8.1mmol/l。后用原方6剂巩固。(何钱 涂云丽)

徐长卿说

  路路通临床功用多 (2018-03-05 09:26:17)[编辑][删除]

 

徐长卿说

  

 徐长卿别名】寮刁竹、千云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了刁竹,料刁竹(《生草药性备要》),别仙踪(《本草图经》),黑薇、螟蚣草、铜锣草(《东北药植志》),柳叶细辛、竹叶细辛(《植物名汇》),柳枝癀,谷茬细辛,逍遥竹,对叶莲(《贵阳民间药草》),鬼督邮、石下长卿(《本经》),瑶山竹(《广西中兽医药植》),对节莲,英雄草,钓鱼竿,一枝箭(《简易草药》),料吊(《本草求原》),土细辛、九头狮子草(《植物名实图考》),九头狮,铃柴胡(《植物学大辞典》),生竹(《岭南采药录》),一枝香、牙蛀消、线香草(《中国药植志》),小对叶草、对月草(《贵州民间方药集》),中心草,看摇边,天竹、溪柳、蛇草(《福建民间草药》),山刁竹、蛇种草、药王(《南宁市药物志》),老君须、上天梯、摇竹消、摇边竹、三百根(《湖南药物志》),千云竹,痢止草(《全展选编·传染病》)。

徐长卿是以人名来命名的中药。相传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外出打猎时不小心被毒蛇咬伤,御医们束手无策,只得对外张榜招贤,寻找民间高手为皇上解除病痛。一位名叫徐长卿的医生揭了皇榜。为皇上诊病之后,徐长卿将三两蛇痢草用水煎汁后,每天分两次让李世民服下,其余的药汁则外洗伤口。只用了三天时间,李世民身上的所有症状便消失不见,病体痊愈了。

李世民非常高兴,重赏了徐长卿,并问徐长卿到底用了什么灵丹妙药让自己药到病除。谁知徐长卿听到皇上的提问后却慌忙跪下,答不出话。原来李世民被毒蛇咬伤后曾经下旨吩咐,无论谁说了带“蛇”字的话都要治罪。而徐长卿给李世民服用的中药偏偏叫做“蛇痢草”,他又怎么敢冒着死罪告诉皇上药名呢?

站在一旁的魏征知道其中的原委,急中生智站出来为徐长卿解围:“先生,这种药是不是还没有名字呢?”徐长卿也是个聪明人,对魏征的用意心领神会,马上回答:“启禀皇上,这草药的确还没有名字,请皇上赐名。”

李世民听罢稍想了一下,随后脱口而出:“就叫‘徐长卿’吧。是你用这草药治好了朕的病,用这个名字,以后人们很容易就能想起它来。”皇上的话可谓金口玉言,说一不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种叫“徐长卿”的草药就变得人尽皆知,这个药名也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徐长卿是一味内服、外用均可的中药,具有解毒止痛、利水、消肿、活血的功效,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疼痛、风湿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虫蛇咬伤等的治疗。《本草纲目》中记载其:“久服可强悍轻身。”《神农本草经》更是将它列为上品,说它可以治疗蛊毒、疫疾、邪恶气、温疟等病。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证实,中药徐长卿对于防治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加速人体新陈代谢以及增强免疫力也有一定作用,因此徐长卿亦被认为是养生佳药。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徐长卿1两,制成煎剂或片剂,分2次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54例,有效41例,无效13例。有一定的消炎、化痰、止咳、平喘作用。对单纯性的效果较好,喘息型较差。加用鱼腥草后,疗效有所提高。个别病例服药后有口干、咽干反应。[9] 
用于镇痛
将徐长卿制成100%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一般注射5~10分钟后,即有镇痛作用,能持续2小时左右。治疗肠炎、胆道蛔虫症、溃疡病、肠蛔虫症、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手术综合征等所致的急性腹痛47例,有效36例,无效12例。此外,行穴位注射可治疗风湿性疼痛。[9] 
治疗皮肤病
对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以及顽癣等均有效果。据36例治疗结果,痊愈者24例,显效8例,无效4例。用法:每次用徐长卿2~4钱,水煎服,亦可外洗。或制成注射剂、酊剂等应用。[9] 
治疗神经衰弱 徐长卿散剂10~15g,每日2次口服,或蜜丸(每丸含生药5g), 每次2丸,日服2次,或将散剂装胶囊,每个0.5g,每次20个,日服2次, 20天为1疗程。治疗有头痛、失眠、健忘、易疲劳、焦虑的神经衰弱病人300例,效果显著。
治疗泌尿系结石 金钱草240g,忍冬藤、滑石、甘草各100g,石苇、车前子、瞿麦、川木通、冬葵果、徐长卿各60g,蔗糖500g,苯甲酸纳3g,共制成1000ml。内服徐长卿并配合体外震波碎石机碎石后排石,效果显著。治疗83例, 治愈77例,好转4例,无效2例。
治疗过敏性鼻炎 徐长卿30g,生地24g,当归、赤芍各15g,川芎6g,苍耳子、辛夷各9g。伴头痛加白芷、菊花各9g;体虚反复感冒者合玉屏风散,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用药2~4疗程, 观察1年。治疗42例,治愈23例, 好转13例,无效6例。

 

此外,以徐长卿内服或外用,可治疗毒蛇咬伤、带状疱疹。配合金雀根制成100%注射液行肌肉注射,试治1例口、眼、生殖器三联征,获得一定效果。

徐长卿妙用

   徐长卿说 (2017-07-22 15:00:58)[编辑][删除]

 

  荨麻疹中医有“风疹”、“赤面游风”、“风丹”等病名,皮肤突现风团,瘙痒莫名,急性者骤起而骤消,慢性者反复发作颇为顽固。

     荨麻疹固然为风邪夹寒热袭之,内蕴肌表而疏泄不利所致,也可因肠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所发,其瘾疹红多白少,红者固然多与风热有关,白者未必为风寒所客,血虚血瘀及气虚者,常见于慢性荨麻疹。

       一般用防风通圣散治荨麻疹即有效,后发现以此方加入徐长卿则疗效可增一成,又以单味徐长卿水煎服疗效亦好,再加蜂蜜水煎服,则疗效大增,徐长卿以蜂蜜为丸,对于慢性荨麻疹疗效尤佳。   

      徐长卿25g,蜂蜜15g。主治:急、慢性荨麻疹。

用法:水煎每天分3次服。慢性者多用徐长卿粉碎以蜜为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天3次,温开水服。


     徐长卿别名黑薇、螟蚣草、铜锣草(《东北药植志》),柳叶细辛、竹叶细辛(《植物名汇》)石下长卿(《本经》),土细辛、九头狮子草(《植物名实图考》)等。徐长卿辛温,具祛风解毒,止痛活血之力,各书有将其列入麻醉止痛药,因其可止各类疼痛;或将其列入妇科用药,因其可以通经;或将其列入化瘀药,因其可以活血。而20世纪70年代贵阳医学院所编《中草药资料》将其列入皮肤科用药之首。

      徐长卿祛风解毒之力略胜其活血止痛之力,故一般皮肤瘙痒、接触性皮炎、带状疱疹等皮肤病皆可用之,尤以荨麻疹疗效最好,多因其祛风解毒之力也。荨麻疹虽病在肌表,然或本有瘀滞或反复发作,每致脏腑失其常度,久则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亦可借徐长卿活血行气之力而取效,所谓血行风自灭也。徐长卿治过敏性哮喘亦有效,故可能具抗过敏之直接作用,固虽其性辛温,均可用于临床寒热不同辨证之患。若见热重,心烦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脉弦滑数者,应加适量熟大黄为宜。

      蜂蜜和营卫,润肠肺,通三焦,调脾胃,并有清热解毒之功用,而荨麻疹必有营卫不和,脏腑滞涩,三焦不利,脾胃邪壅之病理,风热邪毒自然稽留于肌腠为病也。

按:杨承歧书录一味路路通也冶荨麻疹,有袪风除湿,通络解毒之功效,可加银花、连翘、公英、紫草、地丁等清热解毒;防风、薄荷、蝉蜕等袪风清热,和威灵仙、王不留行、白鲜皮、苦参、地肤子等皮肤类药。

功能主治

1、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脘腹痛、牙痛等各种痛症。徐长卿有较好的祛风止痛作用,广泛地用于风湿、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痛症。也用于手术后疼痛及癌肿疼痛。

2、用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徐长卿有祛风止痒作用。可单用内服外用,亦可配伍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等清利湿热的药物。解蛇毒,可与半边莲同用内服或外用。

3、《本经》:主蛊毒,疫疾,邪恶气,温疟,主注易亡走,啼哭,悲伤,恍惚。

4、《别录》:益气。

5、《生草药性备要》:浸酒,除风湿。

6、《简易草药》: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7、《岭南采药录》:治小儿腹胀,青筋出现。又治癫狗咬伤。

8、《中国药植志》:治一切痧症和肚痛,胃气痛,食积,霍乱。

9、《南京民间药草》:苗,浸酒漱口,可治牙痛。

10、《贵州民间方药集》:通经活血。治红崩,白带。

11、《福建民间草药》:益气,逐凤,强腰藤,解蛇毒。

1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止痛,解毒消肿,温经通络。治毒蛇咬伤,风湿骨痛,心胃气痛,跌打肿痛,带状疱疹,肝硬化腹水,月经不调,痛经。

13、《吉林中草药》:利尿,强壮,镇静止痛,驱寒散瘀,解蛇毒,通络和血。治脚气,水肿,腹水,胀满,寒性腹痛。

 

配伍效用

徐长卿配伍安息香 徐长卿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安息香行气活血止痛。二者伍用,有祛风活血、散寒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恶疮心痛、闷绝欲死”者。(《太平圣惠方》)

附方

治恶庄心痛,闷绝欲死:鬼督邮一两(末),安息香一两(酒浸,细研,去滓,慢火煎成膏)。上药,以安息香煎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醋汤下十丸。(《圣惠方》)

治腰痛,胃寒气痛,肝硬化腹水:徐长卿二至四钱。水煎服。(《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

治腹胀:徐长卿三钱。酌加水煎成半碗,温服。(《吉林中草药》)

治牙痛:徐长卿根(干)五钱。洗净,加水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也可将其根制成粉剂。痛时服水剂90毫升,服时先用药液漱口1~2分钟再咽下;如服粉剂,每次五分至一钱,均每天二次。(《全晨选编·口腔疾病》)

治风湿痛:徐长卿根八钱至一两,猪精肉四两,老酒二两。酌加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治经期腹痛:对叶莲根三钱,月月红二钱,川芎一钱。切细,泡酒四两,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治痢疾,肠炎:痢止草一至二钱。水煎服,每天一剂。(《全展选编·传染病》)

治精神分裂症(啼哭、悲伤、恍惚):徐长卿五钱。泡水当茶饮。(《吉林中草药》)

治皮肤瘙痒:徐长卿适量。煎水洗。(《吉林中草药》)

治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顽固性荨麻疹,牛皮癣:徐长卿二至四钱。水煎内服,并外洗患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楫》)

治跌打肿痛,接骨:鲜徐长卿适量,捣烂敷患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楫》)

小便不通。用徐长卿(灸过)半两,茅根三分,木通、冬葵子各一两,滑石二两,槟榔一分,瞿麦穗半两。每服五钱,水煎,再加朴硝一钱,温服。此方名徐长卿汤。

晕车晕船。用徐长卿、石长生、车前子、车下李根此,等分捣碎,取半合装在袋子里悬衣带上。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徐长卿1两,制成煎剂或片剂,分2次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54例,有效41例,无效13例。有一定的消炎、化痰、止咳、平喘作用。对单纯性的效果较好,喘息型较差。加用鱼腥草后,疗效有所提高。个别病例服药后有口干、咽干反应。

用于镇痛

将徐长卿制成100%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一般注射5~10分钟后,即有镇痛作用,能持续2小时左右。治疗肠炎、胆道蛔虫症、溃疡病、肠蛔虫症、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手术综合征等所致的急性腹痛47例,有效36例,无效12例。此外,行穴位注射可治疗风湿性疼痛。

治疗皮肤病

对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以及顽癣等均有效果。据36例治疗结果,痊愈者24例,显效8例,无效4例。用法:每次用徐长卿2~4钱,水煎服,亦可外洗。或制成注射剂、酊剂等应用。[9]

治疗神经衰弱 徐长卿散剂10~15g,每日2次口服,或蜜丸(每丸含生药5g),每次2丸,日服2次,或将散剂装胶囊,每个0.5g,每次20个,日服2次, 20天为1疗程。治疗有头痛、失眠、健忘、易疲劳、焦虑的神经衰弱病人300例,效果显著。

治疗泌尿系结石 金钱草240g,忍冬藤、滑石、甘草各100g,石苇、车前子、瞿麦、川木通、冬葵果、徐长卿各60g,蔗糖500g,苯甲酸纳3g,共制成1000ml。内服徐长卿并配合体外震波碎石机碎石后排石,效果显著。治疗83例,治愈77例,好转4例,无效2例。

治疗过敏性鼻炎 徐长卿30g,生地24g,当归、赤芍各15g,川芎6g,苍耳子、辛夷各9g。伴头痛加白芷、菊花各9g;体虚反复感冒者合玉屏风散,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用药2~4疗程,观察1年。治疗42例,治愈23例, 好转13例,无效6例。

此外,以徐长卿内服或外用,可治疗毒蛇咬伤、带状疱疹。配合金雀根制成100%注射液行肌肉注射,试治1例口、眼、生殖器三联征,获得一定效果。

话说赵匡胤大权在握,终日饮酒作乐,以致酒色伤身。经不少御医诊治,总是难以治愈。一日,徐长卿看见宋太祖脸色异常,手顶胃区,甚感痛苦,忙前去探问。一问才知道皇上酗酒伤胃,老胃痛病又复发了。徐长卿从小学过医道,略懂一些中医药知识。于是,去野外采集一味草药,煎水给赵匡胤服用,谁知,这味药还真管用,很快皇上的顽疾竟神奇地解除了。
皇上很惊奇的说:“御医都无奈,你怎有如此医技,此药叫什么名字?”徐长卿答道:“皇上,臣有无礼之罪,此药还没有名字呢。”赵匡胤闻言道:“爱卿,你叫徐长卿,这药就以你的名字命名吧!”
从此,这种中草药有了一个叫徐长卿的药名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徐长卿主含丹皮酚、黄酮甙和少量生物碱,具有镇痛、镇静、抗菌、降压、降血脂等多种作用。对骨伤科的跌打损伤、腰椎痛;胃炎、胃痛、胃溃疡等引起的胃脘胀痛均有十分显著的止痛效果。
难怪宋太祖的老胃病被治愈。

 

徐长卿这味中药现今被列为祛风湿药,也是民族医药十分钟爱的止痛祛风除湿和解蛇毒之要药,一直被广泛使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