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归川芎刘寄奴:补血行血化瘀滞

(2022-11-24 08:29:52)

国医大师刘尚义常用药对辨析与临证应用

时间:2021-03-0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当归、川芎、刘寄奴为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经验角药。

  当归 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本品根茎含挥发油类藁本内酯、正丁酰内酯,以及阿魏酸、多糖类、油脂类等成分。

  川芎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川芎嗪、黑麦碱、三甲胺等,以及酚性类阿魏酸、大黄酚等,和藁本内酯、川芎内酯等挥发油。

  刘寄奴 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干燥全草。味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破血疗伤,通经,止血止痛之功效。主要成分为奇蒿黄酮,香豆精,小麦黄素,脱肠草素,东莨菪素,伞形花内酯,三裂鼠尾草素,刘寄奴内酯,奇蒿内酯,西米杜鹃醇,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伞形香青酰胺,刘寄奴酰胺,棕榈酸,挥发油等。

  配伍功效

  当归甘温养血活血,气厚味薄,可升可降,川芎入肝经而辛温,可舒筋活血,刘寄奴善行瘀血,能破癥行瘀。《药品化义》:“经曰:‘肝欲散,以辛散之,肝苦急,以甘缓之。’ 缓之散之, 肝性所喜即所为补,故专入肝,以助血海,使血流行……有各归气血于经络之功,故名当归。” 《长沙药解》云:“川芎,行经脉之闭涩,达风木之抑郁,止痛切而断泄利,散滞气而破瘀血。” 《本草新编》:“川芎,行血海,通肝经之脏,破癥结宿血,产后去旧生新,凡吐血、衄血、溺血、便血、崩血,俱能治之。” 《玉楸药解》记载刘寄奴:“凡经期产后、汤火跌扑、血瘀诸证俱瘳,止便溺失血,金疮不收口并捷。” 故三药配伍,相须为用,使得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化瘀而不留滞。

  药理作用

  当归:当归可增强免疫功能和抗变态反应。有促进造血、抗凝和抗溶作用,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作用、缓解肺动脉高压及降脂作用。当归对子宫双向调节作用。当归多糖APS-b对多种肿瘤增殖有抑制作用。

  川芎:有扩张微血管、降压、防治脑缺血、缓解肺动脉高压等作用。川芎嗪对麻醉犬有强心、加快心率的作用。川芎提取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川芎嗪阿魏酸对ADP诱导的血小板体内外聚集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川芎浸膏能使子宫收缩增强,直至挛缩,大剂量反使子宫麻痹,收缩停止。

  刘寄奴:刘寄奴有抗血小板凝聚及抗血栓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能解除平滑肌痉挛、加速血液循环。

  配方和用量

  宋代王怀隐《太平圣惠方》之当归散。清代赵濂《伤科大成》吉利散,定痛散和活血止痛饮以及壮筋续骨丹。

  国医大师刘尚义将当归、川芎与刘寄奴配伍使用时,其用量比例关系通常为112。常用剂量为当归10g,川芎10g和刘寄奴20g;若小儿用药,则减半使用。

  临证运用

  用于气滞血瘀所引起的妇女月经不调、崩漏、不孕不育等。跌扑外伤,出血症,各类内科疾病兼气滞血瘀证。治疗因气滞血瘀引起的月经量少或量多、血块、痛经、闭经、不孕不育等妇科疾病。《古今医统大全·伤损门》中“二十五味治损丸”当归、川芎、刘寄奴配伍乳香、没药等其他活血化瘀药物治疗一切损伤骨碎筋疼,不问轻重并治。此药可治疗因瘀血而导致的各种出血症,如《丹台玉案·诸血门》中仙露饮(当归、川芎、益母草、阿胶、人参、刘寄奴、龙胆草、荆芥穗)治疗小便出血。《辨证录·接骨门》运用此药对配伍疗伤、活血、续骨的药物制成外用膏方治疗骨折。“除痹逐瘀汤” (当归,川芎,红花,刘寄奴,姜黄,路路通,羌活,白芷,威灵仙,桑枝,胆星,白芥子)功效活血化瘀,通络,除湿涤痰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兼有气滞血瘀证。

  毒副作用

  实验表明当归成分静注有一定毒性。当归药气较浓,个别没有服中药习惯的病人,服后可能有胃不舒和恶心反应。且其含有少量脂肪油,对大便正常的和干结的病人无影响,而对患有慢性腹泻或大便溏薄次数多的病人,可使腹部不舒和大便更稀更多,川芎剂量过大时要仔细观察,超量应用川芎有可能引起剧烈头痛等不良反应。(本文摘自《刘尚义常用药对辨析与临证应用》)

苏东坡诗词中的本草情思
摘自2025-1-23中国中医药报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世界里,苏东坡的作品宛如熠熠星辰,不仅闪耀着文学的璀璨光芒,还氤氲着一缕缕药香,隐匿着别样的本草情思。当我们翻开东坡居士的诗词集,仿若踏入一座百草园。
“白发欹簪羞彩胜,黄耆煮粥荐春盘。”立春日,本是万象更新、喜乐迎春之际,可苏东坡却卧于病榻。黄芪入粥,暖了脾胃,也慰藉了他落寞的心。黄芪,这味补气良药,承载着诗人对康健体魄的渴望。彼时的他,仕途波折,辗转多地,身体的劳累与心灵的疲惫交织。一碗黄芪粥,是他在困窘中抓住的养生“稻草”,也让我们看到,纵使才情高绝,也需草木滋养。
在他的《小圃五咏•枸杞》,苏东坡对枸杞不吝赞美之词:“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在苏轼眼中,枸杞浑身是宝,是能助人祛疾、扶衰的“神药”。诗人彼时或是感慨自身境遇,渴望如枸杞般,即便历经磨难,也保有济世助人的价值。
说到人参,苏东坡也有专篇《小圃五咏•人参》:“灵苗此孕毓,肩股或具体。移根到罗浮,越水灌清泚。地殊风雨隔,臭味终祖祢。青桠缀紫萼,圆实堕红米。穷年生意足,黄土手自启。上药无炮炙,龁啮尽根柢。开心定魂魄,忧恚何足洗。” 人参自古便是名贵上药,有补气安神之效,苏东坡亲自培育,细述它的生长姿态、挖掘服食,将对养生延年、舒缓心灵的追求,融入与这味药材的互动之中。 (石佳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